2.用衆力衆智:取勝的力量

關燈
,也不以為意,認為沒有必要“為根本不存在的細分市場賣力氣”,不屑與之計較。

    美國各公司之間缺乏合作,企業家經常視同行為勢不兩立的對手。

    美國負工與資方的關系也協不調,雙方關系也越來越疏遠,他們與所在單位的契約關系是微弱的,工人們要求更多的權利,不相信資方可以作為有難求助的對象,在對待企業的目标、勞動要求以及技術革新方面的态度是消極的,這就影響了生産效率的提高,也就減低了美國産品的競争能力。

    正是在美國從政府至各企業存在放任、麻痹、自大、分散的思想以及勞資關系不協調的狀況下,日本人得以乘虛而入。

    日本人現在不僅蠶食了美國的一個又一個市場,而且大量輸出資本購買能夠購買到的美國各種公司、工廠、房産,以至在美國農業地區也刮起了“日本投資旋風”,大有永久占領、席卷美國之勢。

    至此,美國政府才驚醒過來,開始認識到來自日本的威脅。

    并開始以日本人之道還治日本人之身。

    現在美國不是高唱“自由貿易”,而是主張“公平貿易”,強迫日本進一步開放市場的同對,在國内采取了種種保護主義的措施。

    并鼓勵互相競争的美國公司在最困難的研究任務上進行合作,而不競争,一緻對付日本人。

    經濟今不如昔,加上赤字、毒品、教育質量下降以及政府的腐敗,使美國人失去信心。

    過去從不知道失敗的美國人,現在已嘗到失敗的滋味:過去很樂觀且對未來充滿信心的美國人,現在已開始感到悲觀,對未來憂心忡忡,認為“美國前景暗淡”(《今日美國報》1991年1月6日文章)。

    探讨日本人成功之道,現在已成為美國學者的“熱點”課題,他們提出各種各樣的看法:有的認為日本人取得成功是由于日本人的“市場柔性”,而這種“柔性”是來源自武士的柔道、徒手自衛術,合氣道以及圍旗等,“這樣,在進攻或防禦時就能選擇最佳的手段。

    一家日本公司有時用徒手拳打擊對方的弱點,有時又利用合氣道中邊步的手段來借用對方的勢。

    來源于中國後又傳人日本并得到發展的圍棋,在思維哲理上培育了長期戰略的思想方法,間接打擊和迂回包抄的原則,以及随時權衡機會利弊的思路。

    總之,日本的文化為他們的柔性市場營銷戰略提供了深厚的精神财富。

    ”(《新競争》,美國菲立浦·柯特勒等著)其他許多美國學者将日本經濟奇迹也歸于日本文化特點,尤其是所謂的“同一性”文化,認為“‘大日本公司’這個詞表達了這樣一種信念,即整個日本是一個統一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政府、政治團體、工商界領袖,勞動者及全體國民都為着共同的利益攜手合作,”(同上書,第16頁)這些看法不無一定的道理,但抓不到主要之點。

    日本傳統文化對日本人有影響”其他各民族也都受到其傳統文化的影響。

    日本民族的文化特點,隻能是其取得成功的條件,但不會是決定性的東西。

    每個民族都有其文化特點,且都有其所長,都有其所短,因此,不能說日本人比美國人強,問題是日本能用“衆智”,美國則無。

    美國的智慧資源是比日本豐富的,但它沒有很好将之用于商戰,這便是美國失敗的主要原因。

    日本的文化特點,是在特定社會條件下經過長期繼承和改造後形成的,是難于學到的;日本人用“衆智”的經驗則是可以借鑒的。

    美國科技之先進、資源之豐富仍居世界首位,如能善用“衆智”,用以與日本一決雌雄,則鹿死誰手,尚難分曉。

     當今之世,一個國家可以在科學技術、市場效益、産品更新、銷售方式、服務質量等方面占有一定優勢,但這些都不是取得商戰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因為在這些競争領域内,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實行壟斷,也不可能在長期内保持獨占的優勢,日美商戰的勝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在自然條件方面,地球上沒有任何地方比美國優越,資源也沒有任何國家比美國豐富;而日本的天然環境則很惡劣,地震、台風、季節風不斷,除水産外,自然資源極貧乏,美日自然條件優劣如此,但事實證明,它對日美商戰的勝敗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

    日美商戰的勝敗說明:能否用“衆智”是決定勝敗的重要原因。

    而能用”衆智”,除了領導者的本領外,要人心齊,竭智盡力,才能制定和執行正确的戰略戰術,才能取得勝利。

     美國商戰的失敗,給人們留下了一個重要的教訓,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強國,當它因自己獲得偉大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唯我獨尊、喜歡教訓人而不虛心向别國學習的時候,也是它遭到失敗、走向衰落的開始。

    日本人在商戰上取得的勝利,給仍然貧困的各國樹立了榜樣,提供了貧國可以戰勝富國、貧困可變成富裕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