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深根固本:取勝的基礎

關燈
商戰,促進國家經濟的繁榮。

    智慧、技術如此重要,是由當今時代所決定的。

    美國著名作家喬治·吉爾德在其新著《微觀世界:經濟和技術方面的量子革命》一書中說:“工業革命依靠的是有組織的體力勞動、自然資源、能源和大規模的運輸設施。

    ”“今天,占優勢地位的國家和公司依靠的不是這些,而是他們所掌握的思想和技術。

    ”顯然,随着高科技的發展,不能隻靠勞力謀生,要以勞心維生,生活才過得美好。

    未來的經濟發展,關鍵不是依靠煤礦或鋼鐵,也不是資本。

    而是教育。

    在世界市場上商戰日益激烈的今天,需要各種高科技開發各種尖端産品,經營手段也與高科技密切結合,如果教育培養不出與之适應的人才,是不可能在市場競争中占優勢的,甚至可能敗北。

    也就是說将使一國經濟走向下坡路。

    曆史證明,過去歐美工業國家發展靠教育,現在日本和“四小龍”的起飛也靠教育。

    由于教育培育了衆多技術人才,當勞動密集型産品失去優勢時,能立即轉入生産知識或技術密集型産品去占領市場,繼續推動經濟發展。

    教育不管是現在或将來,都占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教育如何将決定國家命運如何。

     可是,當前世界各國教育都存在不少問題,如文盲人數在不斷增加,不僅發展中國家在增加,發達國家也在增加,歐美各國文盲人口占總人口的10~15%。

    而全世界成年文盲将近10億。

    另是科技人才的培養普遍趕不上客觀的需要。

    對此有不少國家已引起注意,而一些國家特别是發展中國家卻重視不夠,或無動于衷,認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

    美國教育危機是從70年代釀成,近20年來日見加深,因此,美國政府早在1983年就向全國人民發出警報:“國家危急!”并發動了全國性教育改革運動。

    美國總統布什認為:“教育是提高我們民族競争力的關鍵,是增強我國人民精神的關鍵。

    ”他上任伊始就宣稱:要當一位”教育總統”。

    并增撥教育經費,1989~1990年度美國教育經費比上年度增加230億美元,達到創紀錄的3530億美元。

    這筆經費将占國民生産總值的6.8%,比布什提出的3030億美元的1990年度國防預算高出整整500億美元,可見美國政府正在盡力扭轉教育落後的狀況。

    鑒于當代科技發展迅猛,法國政府為了使其國力能夠應付未來世界的挑戰,總統密特朗把教育作為他第二任期的頭等優生問題來抓。

    新政府一組成就朱撥10億多法郎給教育部門。

    1989年教育預算比1988年的1980億法郎增加7.5%,總額達2130億法郎,占國家12000億法郎總預算的1/5,另追加預算60億法郎。

    政府保證以後5年繼續逐步增加,使教育改革得以實施。

     不少國家和地區在抓好普通教育和大學的基礎、專業教育,重視對科技人員進行“繼續教育”的同時,還竭盡心機培訓高水平的經貿專才。

    聯邦德國研究出一種培訓職員的新方法:抽調未來的經理們到“教學公司”培訓,他們于職員的工作,老師做企業家的工作。

    “教學公司”完全模仿公司活動的各個方面一從采購原料、進庫到推銷産品、人員管理,為了得到生産過程的完整概念,學生們接受教育的一年裡,通常在每一科中都幹一段時間。

    現在接受這種新方法訓練的職工己有3.2萬人。

    國際勞工組織對這種結合實習的培訓新方法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職員接受這種方法培養所達到的技術熟練程度會大大提高企業的競争能力。

    台灣外貿協會于1987年成立的“貿易人才養成班”,聘請的教師都是頂尖專家,培訓極其嚴格又密集。

    它遠離塵世,使學員不受幹擾,靜心苦修。

    第一年是英語訓練,實行封閉教學。

    第二年則安排從國際商法、市場行銷、國際實務到企業經營等一連串兼顧理論與實務的經貿專業課程。

    在這二年裡,學習是很緊張的,學員們都是“咬着牙熬過來的。

    ”現己培訓了第一期44名學員,成績很優,他們無一例外地都擁有一流的英語能力和經貿才能,因此,剛一“出爐”,便被求才若渴的企業界延攬,成為名副其實的經貿尖兵。

     可見,培養一流人才需要一流的教師。

    但當今世界各國教師待遇都普遍地相對偏低,素質較高的人才不願問津此業,因而越來越多的低劣人才加入教師隊伍。

    現在發達國家如美、日、法、英、聯邦德國等都采取提高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等辦法,以穩定教師隊伍和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師職業。

    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70年代初,教師工資偏低,優秀教師紛紛流向企業,教育隊伍出現危機。

    為此,日本政府于1974年頒布《确保教育人才法》《教師增薪三年計劃》,使調整後的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比國家公務員平均工資高16%。

    由于教師工資高,近年來,在日本謀取教師職位的競争相當激烈。

    報考者與招聘錄取者的比例約為5:1。

    教師職業被稱為”聖職”,真正成了日本全社會最受人羨慕的職業。

    日本能湧現衆多的一流的科技人才,在科技領域裡迅速趕、超美國,不斷制造出尖端産品占領世界各國市場,顯然是由于日本重視教育的結果。

     商戰,實質是綜合經濟力量的拼搏,其勝敗必然關系到一國經濟的盛衰,而商戰勝敗則決定于人才的素質的高低。

    有衆多的一流的主管、科技、管理人才,始可以言商戰,否則在“逐鹿”布場中不可能有取勝的希望。

    因此,培養人才至關重要。

    而教育是人才的源泉,但首先要使教育人才是一流的,才能辦一流的教育,培養出一流的人才。

     世界現代史證明:凡重視教育的,人才就濟濟,國家就繁榮富強;不重視教育的,人才就短缺,國家則貧窮落後。

    這在21世紀将再一次得到更有力的證實。

    不論是哪一個國家,不重視教育将會受到曆史的懲罰:落後于時代,成為時代的弱者,使人民陷于相對貧困的處境。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科學的預測,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