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深根固本:取勝的基礎

關燈
确立研究課題,促進研究開發,加速成果轉化,解決科研成果的市場問題。

    南朝鮮的高科技發展計劃把市場前景好、效益高的微電子和精細化工的研究開發作為優先的方向。

    由于國際局勢的緩和,一些國家的軍備競賽繼縷在高科技領域裡進行的同時,也将其一部份成果向商品化轉移。

    如美國“星球大戰”計劃的技術成果已開始向民用工業推廣,1987年10月公布它的技術數據庫咨詢系統,有限度地開放了200多項技術,提供有償服務。

    目前美國許多企業界正把“星球大戰”計劃視為它們的未來,不惜工本為“星球大戰”計劃的研究項目試驗大量投資,想利用其科研成果制造尖端産品以占領市場。

    各國之間在高科技領域裡的競争,其目的也在于市場。

    三菱、奔馳公司加強合作,也是為了進一步發展航空和航天設備的技術,以打破美國對這一市場的壟斷。

    歐洲共同體為了加強歐洲信息技術力量而耗盡35億美元的歐洲信息技術研究和開發計劃,其目的在于對付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數字設備公司和休利特——帕卡德公司的産品在歐洲占統治地位的局面。

    但其矛頭也是針對日本,1985年開始執行的尤裡卡計劃已成了在高技術方面同日本競争的特殊工業政策。

     現在,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都竭盡全力發展高科技、開發新産品以占領市場。

    聯邦德國采取增加投資,使用最先進的技術,提高勞動生産率等一系列措施,保證“拳頭”産品的生産和出口。

    它決定首先加速機械、冶金、電氣、化學和汽車工業的發展,這五個工業部門的産品出口額占聯邦德國出口總額的71%左右。

    “四小龍”為能在激烈的競争中站得穩以求發展,也十分重視發展高科技。

    台灣新竹科學園,1987年生産的高級電腦、電子材料、超導材料、精密儀器、集成電路等價值高達8億5千萬美元,其中70%産品外銷。

    南朝鮮也将它的國民生産總值5軸用于對高科技的投資,計劃到21世紀躍入世界10大科技國之行列。

    新加坡和香港也正在制訂擴大高科技等投資的新計劃,以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

     要發展高科技沒有高科技的人才不行,因此各國對科技人才的争奪十分激烈。

    當人們認識到一國之興衰将決定于高科技發展如何的時候,才為缺乏高科技人才而焦慮不安。

    即使是在高科技還占領先地位的美國,也将面臨缺少科技人才的危機。

    全美科技促進協會主席亞特金森近日在該協會的年會上指出:從1995年至2010年的16年中,美國總共缺少15萬多名博士學位的科技人才,“這對美國競争能力将産生不利的影響”。

    他強調:美國各界應迅速采取實際行動,增加對培養科技人才的投資,因為這對美國在下一個世紀的“生命力”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英國高級科技人才短缺更嚴重。

    不久前在倫敦舉行的科學人才會議預言,90年代英國将發生科學危機。

    例如在世界上亨有盛譽的英國皇家學會就有250名會員在美國工作,到目前為止,英國航天界受聘到美國工作的就有數千名設計師和高級工程師。

    還有不少流入聯邦德國、瑞典等國。

    為此,美、英等國正在采取措施補救人才之不足,美國近幾年來加緊吸收“知識移民”;英國和其他參加共同體的成員國為防止人才外流,拟聯合投資1.6億歐洲貨币單位籌建建大規模的共同體研究機構,吸收歐洲科技人員參加研究。

    争奪高科技人才已成為發達國家當務之急。

     管理是基礎 企業管理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組織、管理生産力和推銷産品,二、協調、管理企業經濟活動中人與人的關系。

    前者是管牧,後者是管人。

    就管物與管人兩者論,管人是最重要的,因物的管理如何歸根到底還是決定于人的管理如何。

    而要把管理工作做好,需要各種各樣的管理人才,還需要主管人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企業管理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在這裡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全面論述,隻是想說明管理在商戰中的地位及人才對管理所起的作用。

     管理是基礎,管理不好在商戰中将會失敗。

    有不少創業者,瞄準市場的趨勢,抛出适銷的新産品,采取巧妙的行銷手段,可以發迹于一時,但由于不善于進行管理,終被淘汰。

    例如曾經突然大發達的美國奧斯本計算公司,後來便是這樣在市場消失的。

    該公司創建于1981年,僅僅在随後的18個月内,它迅速發展為擁有十億美元财産的企業。

    但是,1983年9月14日,該企業就依據《破産法》第十一章尋找保護。

    它何以大起大落如此之快?早在70年代初,電子計算機不管是小型或大型,售價都很貴,隻有有錢的企業才買得起,奧斯本便請人設計了一種很好的超便攜式的計算機,名為奧斯本1号,它重量輕(隻有24磅)、體積小(能放在公文包裡),售價隻有1795美元,比其他商用計算機便宜數百美元,比蘋果牌計算機便宜一半,因而大受顧客歡迎,成為當時的熱門貨,1982年銷售額高達1億美元。

    但以後随着業務的發展,卻虧損日大,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奧斯本是一位創業者,不是管理專家,無論在金融方面,還是在商業管理方面,他都是外行,隻知一味竭盡全力盡快擴大業務,由于根基不牢,難以建立起大企業所必需的組織和管理制度。

    結果,造成經營失控、産品積壓、銷售支出過大,正因管理制度不健全,對内外情況不了解,連自己公司已出現了巨大的虧損還蒙在鼓裡,不能采取及時補救措施;另外對競争者的沖擊估計不足,沒有及時采取新工藝制造新産品與之抗衡,當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迅速地生産出更物美價廉的産品投入微型計算機市場時,奧斯本1号被淘汰了。

    奧斯本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其失敗是必然之事。

    柯維特連鎖折扣商店也是因管理跟不上而走下坡路的。

    這個商店是美國人尤金·法考夫于1948年創辦的,開始隻是一家有一段樓梯的小型皮箱鋪,由于他首先采取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