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理服人:諸葛屈群儒

關燈
曹操南征,孔明奉命出使東吳,聯合孫權抗擊曹操。當時,東吳分成主戰和主降兩派,主降派人多勢衆,孔明一到東吳便被迫跟他們展開一場激烈的舌戰。

    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說法

    孔明對這班“峨冠博帶”的投降派早就了解,便針對他們懦弱無能、畏敵如虎予以揭露,以理服之,并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說法。

    張昭為貶低孔明,譏笑他自比管仲是不自量,孔明則用事實駁說:吾主兵不滿千,将止夫、張、趙雲,且軍不經戰,糧不繼日,“然而博望燒屯,白沙用水,使夏侯惇、曹仁等輩心驚膽裂:竊謂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過此。”并以庸醫殺人為喻,隐然笑張昭等是庸臣誤國。最後反唇相譏,說張昭等是:“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虞翻誇大曹軍聲勢,孔明指出:“曹操收袁紹蟻聚之兵,劫劉表烏合之衆,雖數百萬不足懼也。“虞翻笑他“軍敗當陽,計窮夏口”,猶言“不懼”是“大言欺人”。孔明譏諷說:“劉豫州以數千仁義之師,安能敵百萬殘暴之衆?退守複口,所以待時也。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猶欲使其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恥笑。——由此觀之,劉豫州真不懼操賊者矣!”

    步骘說他“欲效儀、秦之舌,遊說東吳”。孔明并不諱言,理直氣壯他說:

    “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國之謀,此非畏強淩弱,慎刀避劍之人也。君等聞曹澡虛發詐僞之詞,便畏懼談降,敢笑蘇秦張儀乎?”

    對薛綜說人心歸曹,劉備不識天時必敗,孔明則憤怒譴責其為漢賊張目,“不足與言!”陸績鄙視劉備是“織席販履之夫”,孔明輕蔑地笑說:“公非袁術座間懷桔之陸郎乎,請安坐,聽吾一言:“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席販履,又何足為辱乎?公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

    口若懸河,群懦失色

    孔明在這場辯論中,充分顯示了他的辯論天才,跟他辯難的,都是東吳負有盛名的才智之士,如果辯不勝他們,就無法說服孫權與劉備聯盟抗操。

    而這些人都主張投降,故孔明把辯論的焦點放在這方面,並在以理服人的前提下,根據其人其論,分别進行反駁,對嘲笑的,反唇相譏;對為敵張目的,嚴詞斥責;對胡說八道的,熱嘲冷諷;對無知的,加以啟發。由于孔明理足詞嚴,口若懸河,群儒盡皆失色,這就給投降派狠狠當頭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