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封敵手:孫曹耍詭計
關燈
小
中
大
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鬥争是錯綜複雜的,但在整個鬥争中,軍事鬥争是短暫的,政治鬥争則貫穿其始終,其中,突出的是“伐交”鬥争。赤壁之戰剛結束,“伐交”鬥争跟着開始。
請封劉備,促劉曹相攻
孔明的三個錦囊妙計,使“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為此氣得發昏,立即要起兵取荊州。張昭谏說:“不可。曹操日夜思報赤壁之仇,因恐劉、孫同心,故未敢興兵。今主公若以一時之忿,自相吞并,操必乘虛來攻,國勢危矣。”顧雍說:“許都豈無細作在此?若知孫、劉不睦,操必使人勾結劉備。備懼東吳,必投曹操,若此,則江南何日得安?為今之計,莫若派使赴許都,表劉備為荊州牧。曹操知之,則懼而不敢加乓于東南。
且使劉備不恨于主公。然後使心腹用反間之計,令曹、劉相攻,吾乘而圖之,斯為得耳。”顧雍此計,一可使曹操不敢南侵,得保江東安全;二可解對劉備之恨,促使劉、曹相攻,以便從中取利,确是妙極!因此深得孫權贊賞,立即派華歆赉表赴許都,要求封劉備為荊州牧。
表封周瑜,一箭雙雕
曹操自赤壁戰敗後,并不甘心罷休,他厲兵秣馬,準備再下江南,但最擔心的是劉、孫合力,難于取勝。因為赤壁大敗,他領教劉,孫兩人厲害,尤其是劉備,故當華歆來告知他漢上九郡大半已屬劉備時,他手腳慌亂,投筆于地。程昱問其故,操說:“劉備,人中之龍也,平生未嘗得水。今得荊州,是困龍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動心哉!”程昱問:“丞相知華歆來意否?”
澡說,“未知。”昱說,“孫權本忌劉備,欲以兵加之,但恐丞相乘虛而擊,故令華歆為使,表薦劉備,乃安備心,以塞丞相之望耳。”操恍然大悟說:
“是也。”昱乃獻計說:“東吳所倚者,周瑜也。丞相今表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留華歌在朝重用之,瑜必自與劉備為仇敵矣。我乘其相并圖之,不亦善乎?”操當即贊同,按程昱計行事。
東吳本想用表封劉備來促使曹、劉相攻,從中取利,但曹魏以其人之計還諸其人,表封周瑜,以促使周、劉相攻,達到其一箭雙雕的目的。
強中更有強中手
果然,程昱之計不虛發,周瑜得封後立即密鑼緊鼓地準備襲取荊州。先是派魯肅去索荊州。對孫、曹之計和魯肅來的用意,孔明了如指掌,他對劉備說:“昨者孫權表主公為荊州牧,此是懼曹操之計。操封周瑜為南郡太守,此欲令我兩家自相吞并,他好從中取事也。令魯肅此來,又是周瑜既受太守之職,要求索荊州之意。”既知其計,劉備、孔明當然不會中其計:魯肅索荊州不得,周瑜乃使“假途滅虢”之計,因荊州防守嚴密,無從下手,周瑜被氣死了。魯肅代周瑜掌軍事,孔明料魯肅不會違背吳蜀聯盟,乃毅然往吊周瑜喪,以鞏固雙方聯盟。曹操想使吳、蜀相攻的詭計落了空。
強中更有強中手:曹操之計高于孫權,而孔明之計更高于曹操,三國“伐交”計謀确是愈出愈奇!
請封劉備,促劉曹相攻
孔明的三個錦囊妙計,使“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為此氣得發昏,立即要起兵取荊州。張昭谏說:“不可。曹操日夜思報赤壁之仇,因恐劉、孫同心,故未敢興兵。今主公若以一時之忿,自相吞并,操必乘虛來攻,國勢危矣。”顧雍說:“許都豈無細作在此?若知孫、劉不睦,操必使人勾結劉備。備懼東吳,必投曹操,若此,則江南何日得安?為今之計,莫若派使赴許都,表劉備為荊州牧。曹操知之,則懼而不敢加乓于東南。
且使劉備不恨于主公。然後使心腹用反間之計,令曹、劉相攻,吾乘而圖之,斯為得耳。”顧雍此計,一可使曹操不敢南侵,得保江東安全;二可解對劉備之恨,促使劉、曹相攻,以便從中取利,确是妙極!因此深得孫權贊賞,立即派華歆赉表赴許都,要求封劉備為荊州牧。
表封周瑜,一箭雙雕
曹操自赤壁戰敗後,并不甘心罷休,他厲兵秣馬,準備再下江南,但最擔心的是劉、孫合力,難于取勝。因為赤壁大敗,他領教劉,孫兩人厲害,尤其是劉備,故當華歆來告知他漢上九郡大半已屬劉備時,他手腳慌亂,投筆于地。程昱問其故,操說:“劉備,人中之龍也,平生未嘗得水。今得荊州,是困龍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動心哉!”程昱問:“丞相知華歆來意否?”
澡說,“未知。”昱說,“孫權本忌劉備,欲以兵加之,但恐丞相乘虛而擊,故令華歆為使,表薦劉備,乃安備心,以塞丞相之望耳。”操恍然大悟說:
“是也。”昱乃獻計說:“東吳所倚者,周瑜也。丞相今表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留華歌在朝重用之,瑜必自與劉備為仇敵矣。我乘其相并圖之,不亦善乎?”操當即贊同,按程昱計行事。
東吳本想用表封劉備來促使曹、劉相攻,從中取利,但曹魏以其人之計還諸其人,表封周瑜,以促使周、劉相攻,達到其一箭雙雕的目的。
強中更有強中手
果然,程昱之計不虛發,周瑜得封後立即密鑼緊鼓地準備襲取荊州。先是派魯肅去索荊州。對孫、曹之計和魯肅來的用意,孔明了如指掌,他對劉備說:“昨者孫權表主公為荊州牧,此是懼曹操之計。操封周瑜為南郡太守,此欲令我兩家自相吞并,他好從中取事也。令魯肅此來,又是周瑜既受太守之職,要求索荊州之意。”既知其計,劉備、孔明當然不會中其計:魯肅索荊州不得,周瑜乃使“假途滅虢”之計,因荊州防守嚴密,無從下手,周瑜被氣死了。魯肅代周瑜掌軍事,孔明料魯肅不會違背吳蜀聯盟,乃毅然往吊周瑜喪,以鞏固雙方聯盟。曹操想使吳、蜀相攻的詭計落了空。
強中更有強中手:曹操之計高于孫權,而孔明之計更高于曹操,三國“伐交”計謀确是愈出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