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伺 機
關燈
小
中
大
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兵法·計篇》)又說:“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戰之可勝。”(《孫子兵法·形篇》)《三國演義》的重大戰役都體現了這些戰略思想。由于戰争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善于用兵的将帥都表現得十分慎重,不輕言戰,能勝始戰。凡勝者都是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後伺機以殲敵人。
《三國演義》描繪的最大戰役有五,即官渡、赤壁、彜陵三次戰役和魏滅蜀、晉平吳兩次戰役,這五大戰役決定了三國的興亡和晉的一統天下。官渡之戰,是曹操、袁紹争霸之戰,最後操勝袁敗,統一了北方。赤壁之戰,劉備、孫權聯盟打敗曹操,三分鼎足之勢形成,彜陵之戰,吳勝蜀敗,蜀國從其強盛的巅峰開始跌落下來,最後被魏所滅。這時,晉已代魏,剩下的吳國已勢孤力窮,逃避不了其滅亡的命運。由于五大戰役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認真探讨其勝敗之由,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這五大戰役總的共同之點,其勝者都是善于伺機出擊。曹、袁在官渡初戰,各有勝負,雙方都在慎重考慮如何擊敗對方,都不敢輕舉妄動。曹操堅守兩月,糧盡拟撤退,因聽荀彧之策便堅守待變,及悉袁軍虛實,乃夜燒烏巢糧,袁軍無糧大亂,曹軍乘機總攻,大破袁軍。赤壁之戰,周瑜在孔明參謀之下,為準備火攻采取了種種計謀和措施,當萬事皆備又得東風,便火燒赤壁,大破曹操。彜陵之戰,陸遜先是戰略退卻,後堅守伺機殲敵,劉備一屯軍千林陰密之處,立即發動火攻,燒得蜀軍幾乎全軍履滅。鄧艾偷渡陰平,表面看來雖說是“造最險之謀,經最險之地”,其實是“造最安全之謀,經最安全之地。”這是一大好戰機,故鄧艾抓住不放,縱使翻山越嶺,曆盡艱險,也毫不退卻,終于渡過陰平直搗成都。晉征吳之戰,曾幾經反複:羊祜曾要求伐吳,晉帝司馬炎以時機未成熟而不采納;後杜預代羊祜任都督,上表陳述吳可伐之利,指出戰機不可失,司馬炎聽杜預之策,終于一舉平吳。
從負者失敗的原因看,曹操赤壁之敗,劉備彜陵之失,都主要由于驕傲自滿:曹操統一了北方又破馬超,志滿意得,對劉備、孫權的力量估計不足,劉備則看不起敵方年青統帥陸遜,緻掉以輕心。驕兵必敗,信然。袁紹官渡被破,是因其好謀無斷,疑其所不當疑,決其所不當決。蜀亡,主要是劉禅昏庸無能。吳滅,則由于孫皓暴虐之故。
五大戰役其策略戰術有同也有異。盲操燒烏巢和鄧艾偷渡陰平,都是偷襲,但操在夜間,僞裝敵軍,以急行軍當夜到達烏巢,使敵人不及防備;鄧艾卻是斬荊披棘行軍七百裡,夜以繼日達二十餘日,卻是行于無人之地,一暗渡陰平,兵則如重霄而降,使敵人措手不及。官渡、赤壁、彜陵三大戰役,同是用火攻,官渡是在陸地燒糧,赤壁是在江上燒船,彜陵是在林間燒營,晉平吳之戰,則軍事、政治并用,使敵國軍心人心瓦解,紛紛不戰而降。五大戰役,勝者當其發起反攻宛如獅子搏兔都用全力,既猛且速,使敵軍全線崩潰,兵敗如山倒,狼狽不堪:袁紹七十餘萬大軍隻剩下八百餘騎逃回河北,曹操出盡“三笑洋相”、九死一生才脫身北歸,劉備隻以身免逃歸白帝城,劉禅、孫皓先後輿榇出降。
下面對五大戰役做具體的評述。
(《孫子兵法·計篇》)又說:“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戰之可勝。”(《孫子兵法·形篇》)《三國演義》的重大戰役都體現了這些戰略思想。由于戰争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善于用兵的将帥都表現得十分慎重,不輕言戰,能勝始戰。凡勝者都是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後伺機以殲敵人。
《三國演義》描繪的最大戰役有五,即官渡、赤壁、彜陵三次戰役和魏滅蜀、晉平吳兩次戰役,這五大戰役決定了三國的興亡和晉的一統天下。官渡之戰,是曹操、袁紹争霸之戰,最後操勝袁敗,統一了北方。赤壁之戰,劉備、孫權聯盟打敗曹操,三分鼎足之勢形成,彜陵之戰,吳勝蜀敗,蜀國從其強盛的巅峰開始跌落下來,最後被魏所滅。這時,晉已代魏,剩下的吳國已勢孤力窮,逃避不了其滅亡的命運。由于五大戰役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認真探讨其勝敗之由,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這五大戰役總的共同之點,其勝者都是善于伺機出擊。曹、袁在官渡初戰,各有勝負,雙方都在慎重考慮如何擊敗對方,都不敢輕舉妄動。曹操堅守兩月,糧盡拟撤退,因聽荀彧之策便堅守待變,及悉袁軍虛實,乃夜燒烏巢糧,袁軍無糧大亂,曹軍乘機總攻,大破袁軍。赤壁之戰,周瑜在孔明參謀之下,為準備火攻采取了種種計謀和措施,當萬事皆備又得東風,便火燒赤壁,大破曹操。彜陵之戰,陸遜先是戰略退卻,後堅守伺機殲敵,劉備一屯軍千林陰密之處,立即發動火攻,燒得蜀軍幾乎全軍履滅。鄧艾偷渡陰平,表面看來雖說是“造最險之謀,經最險之地”,其實是“造最安全之謀,經最安全之地。”這是一大好戰機,故鄧艾抓住不放,縱使翻山越嶺,曆盡艱險,也毫不退卻,終于渡過陰平直搗成都。晉征吳之戰,曾幾經反複:羊祜曾要求伐吳,晉帝司馬炎以時機未成熟而不采納;後杜預代羊祜任都督,上表陳述吳可伐之利,指出戰機不可失,司馬炎聽杜預之策,終于一舉平吳。
從負者失敗的原因看,曹操赤壁之敗,劉備彜陵之失,都主要由于驕傲自滿:曹操統一了北方又破馬超,志滿意得,對劉備、孫權的力量估計不足,劉備則看不起敵方年青統帥陸遜,緻掉以輕心。驕兵必敗,信然。袁紹官渡被破,是因其好謀無斷,疑其所不當疑,決其所不當決。蜀亡,主要是劉禅昏庸無能。吳滅,則由于孫皓暴虐之故。
五大戰役其策略戰術有同也有異。盲操燒烏巢和鄧艾偷渡陰平,都是偷襲,但操在夜間,僞裝敵軍,以急行軍當夜到達烏巢,使敵人不及防備;鄧艾卻是斬荊披棘行軍七百裡,夜以繼日達二十餘日,卻是行于無人之地,一暗渡陰平,兵則如重霄而降,使敵人措手不及。官渡、赤壁、彜陵三大戰役,同是用火攻,官渡是在陸地燒糧,赤壁是在江上燒船,彜陵是在林間燒營,晉平吳之戰,則軍事、政治并用,使敵國軍心人心瓦解,紛紛不戰而降。五大戰役,勝者當其發起反攻宛如獅子搏兔都用全力,既猛且速,使敵軍全線崩潰,兵敗如山倒,狼狽不堪:袁紹七十餘萬大軍隻剩下八百餘騎逃回河北,曹操出盡“三笑洋相”、九死一生才脫身北歸,劉備隻以身免逃歸白帝城,劉禅、孫皓先後輿榇出降。
下面對五大戰役做具體的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