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服人心:孔明七縱孟獲
關燈
小
中
大
言失筋的緣故,巧妙地掩飾過去了,可說是“随機應變信如神”。
操遂不疑劉備。
這是劉、曹第二次鬥智,劉備是赢了。
反控制技高一籌 第三次較量表現在:控制和反控制。
劉備因與操擒呂布有功,随操班師回朝。
劉備面見獻帝,排世譜,被認為皇叔。
荀彧等一班謀士入見操說:“天子認劉備為皇叔,恐無益于明公。
”對此,操早有籌謀,他說:“彼現認為皇叔,吾以天子诏令之,彼愈不敢不服矣。
況吾留其在許都,雖名近君,實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懼哉。
”奸雄之見,确是與衆不同。
他讓劉備見獻帝并拜為左将軍、宜城侯,正是為了要更好地控制劉備。
劉備也知操用意,故步步為營,謹防曹操謀害。
他暗地裡與董承等圖操,表面上則在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韬晦之計。
關、張不知劉備的深謀,反責問道:“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之事,何也?”劉備說:“此非二弟所知也。
”及操說他是天下兩英雄之一,劉備更感到在虎穴裡栖身的危險,于是便謀脫身之計。
一日曹操又請劉備飲酒,滿寵來向操報告:袁紹破公孫瓒并得其軍,聲勢甚大,袁術又歸帝号于紹,并将親送玉玺到河北。
并指出:“若二人協力,急難收複,乞丞相作急圖之。
”劉備聽了暗思:“我不就此時尋個脫身之計,更待何時?”遂起身對操說:“術若投紹,必從徐州過。
備請一軍就半路截擊,術可擒矣。
”操雖同意,并不放心,卻教朱靈、路昭兩人同行,暗中牽制劉備。
(但這兩人頂得甚事,後來便被劉備設法把他兩人抛開了)劉備挂了将軍印,即催促急行。
關、張在馬上問道:“兄今番出征,何故如此慌速?” 劉備說:“吾乃籠中鳥,網中魚。
——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受籠網之羁絆矣!”曹操設謀控制劉備,劉備則使計反控制,這第三次鬥智,又是劉備勝了。
傑出的統帥善用人才,深得人心 上述三次較量,劉備是勝多敗少,可見劉備機智超人,誰說劉備是一味憨厚?曆史家陳壽将劉備與曹操比較時,說劉備“機權幹略,不逮魏武”,但小說家羅貫中的看法卻不同,他寫曹操的計謀詭而露,寫劉備的計謀巧而深:他塑造曹操是陰險詭詐的奸雄形象,塑造劉備是大智若愚的仁君形象;他極力贊揚劉備的“随機應變”,寫曹操甚佩服其人,認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說明作者認為劉備的“權謀于略”并不在曹操之下。
而這是符合曆史事實的,并非作者臆造。
小說家羅貫中評價人有财也許比曆史家陳壽中肯些。
在曆史上,曹操初起時,有強大的宦官勢力為後盾,其地位已與各路諸侯平起平坐,而這時,貧賤出身的劉備隻不過是公孫瓒手下的一個小将,後來他能成為鼎足三分者之一,完全是靠自己的超人才幹闖出來的。
要成為一個傑出的統帥,要具有善于用人、決策的條件,劉備是具備這些條件的,他用諸葛亮并納其隆中決策便是典型的例子。
特别是他能得人心。
故人心歸之,始能稱帝于西蜀。
劉備若非是大智者何能逮此,所以藐視天下英雄的曹操在劉備仍依托于其籬下時,已能看出劉備是非凡之輩,将之和己并列。
這是出于同時代人,又是最了解劉備的人的評價,無疑是真實的、中肯的。
何以在人們的看法中,在計謀方面,往往是揚操而抑備,這是因為,曹操之智謀露,易為人所知,劉備之智謀深,人們一時難于窺其中的奧妙。
而且兩人的性格和戰略各異: 正如劉備對龐統所說的:“今指與吾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裴注《九州春秋》)操急、暴、谲,而備寬、仁、忠,故在人們眼中,操是陰險詭詐的奸雄,備是忠厚仁慈的長者,他的“機權幹略”,即其枭雄本色往往被人們所忽略了。
操遂不疑劉備。
這是劉、曹第二次鬥智,劉備是赢了。
反控制技高一籌 第三次較量表現在:控制和反控制。
劉備因與操擒呂布有功,随操班師回朝。
劉備面見獻帝,排世譜,被認為皇叔。
荀彧等一班謀士入見操說:“天子認劉備為皇叔,恐無益于明公。
”對此,操早有籌謀,他說:“彼現認為皇叔,吾以天子诏令之,彼愈不敢不服矣。
況吾留其在許都,雖名近君,實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懼哉。
”奸雄之見,确是與衆不同。
他讓劉備見獻帝并拜為左将軍、宜城侯,正是為了要更好地控制劉備。
劉備也知操用意,故步步為營,謹防曹操謀害。
他暗地裡與董承等圖操,表面上則在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韬晦之計。
關、張不知劉備的深謀,反責問道:“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之事,何也?”劉備說:“此非二弟所知也。
”及操說他是天下兩英雄之一,劉備更感到在虎穴裡栖身的危險,于是便謀脫身之計。
一日曹操又請劉備飲酒,滿寵來向操報告:袁紹破公孫瓒并得其軍,聲勢甚大,袁術又歸帝号于紹,并将親送玉玺到河北。
并指出:“若二人協力,急難收複,乞丞相作急圖之。
”劉備聽了暗思:“我不就此時尋個脫身之計,更待何時?”遂起身對操說:“術若投紹,必從徐州過。
備請一軍就半路截擊,術可擒矣。
”操雖同意,并不放心,卻教朱靈、路昭兩人同行,暗中牽制劉備。
(但這兩人頂得甚事,後來便被劉備設法把他兩人抛開了)劉備挂了将軍印,即催促急行。
關、張在馬上問道:“兄今番出征,何故如此慌速?” 劉備說:“吾乃籠中鳥,網中魚。
——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受籠網之羁絆矣!”曹操設謀控制劉備,劉備則使計反控制,這第三次鬥智,又是劉備勝了。
傑出的統帥善用人才,深得人心 上述三次較量,劉備是勝多敗少,可見劉備機智超人,誰說劉備是一味憨厚?曆史家陳壽将劉備與曹操比較時,說劉備“機權幹略,不逮魏武”,但小說家羅貫中的看法卻不同,他寫曹操的計謀詭而露,寫劉備的計謀巧而深:他塑造曹操是陰險詭詐的奸雄形象,塑造劉備是大智若愚的仁君形象;他極力贊揚劉備的“随機應變”,寫曹操甚佩服其人,認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說明作者認為劉備的“權謀于略”并不在曹操之下。
而這是符合曆史事實的,并非作者臆造。
小說家羅貫中評價人有财也許比曆史家陳壽中肯些。
在曆史上,曹操初起時,有強大的宦官勢力為後盾,其地位已與各路諸侯平起平坐,而這時,貧賤出身的劉備隻不過是公孫瓒手下的一個小将,後來他能成為鼎足三分者之一,完全是靠自己的超人才幹闖出來的。
要成為一個傑出的統帥,要具有善于用人、決策的條件,劉備是具備這些條件的,他用諸葛亮并納其隆中決策便是典型的例子。
特别是他能得人心。
故人心歸之,始能稱帝于西蜀。
劉備若非是大智者何能逮此,所以藐視天下英雄的曹操在劉備仍依托于其籬下時,已能看出劉備是非凡之輩,将之和己并列。
這是出于同時代人,又是最了解劉備的人的評價,無疑是真實的、中肯的。
何以在人們的看法中,在計謀方面,往往是揚操而抑備,這是因為,曹操之智謀露,易為人所知,劉備之智謀深,人們一時難于窺其中的奧妙。
而且兩人的性格和戰略各異: 正如劉備對龐統所說的:“今指與吾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裴注《九州春秋》)操急、暴、谲,而備寬、仁、忠,故在人們眼中,操是陰險詭詐的奸雄,備是忠厚仁慈的長者,他的“機權幹略”,即其枭雄本色往往被人們所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