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離軍心:呂蒙輕取荊洲

關燈
地要關公不要輕敵,因“操猾虜也,雖雲師老,猶有骁悍”要“廣為方計”,以獲全勝。

    其詞卑,其意似誠,好像盡為之謀,宛如一家。

    關公覽書畢,仰面大笑,無複有憂江東之意,乃撤大半兵赴樊城聽調。

    呂蒙才得以發白衣渡江,輕取了荊州。

     呂蒙不費一兵一卒襲取荊州後,傳令軍中:“如有妄殺一人,妄取民間一物者,定按軍法。

    ”蒙之鄉人取民間箬笠以蓋铠甲,立即斬之。

    自是三軍整肅,人民擁護。

    呂蒙還傳下号令:凡荊州諸郡,有随關公出征将士之家,不許吳兵攪擾,按月給與糧米;有患病者,遣醫治療。

    将士之家,感其恩德,安堵不動。

    關羽知荊州被襲,乃回師取荊州,途中派人赍書責呂蒙違盟。

    蒙軟盲謂來使說:“蒙昔日與關将軍結好,乃一己之私見;今日之事,乃上命差遣,不得自主。

    煩使者回報将軍,善言緻意。

    ”遂設宴款待,送歸館驿安歇。

    于是随征将士之家,皆來問信,有附家書的,有口傳音信的,皆言家中無恙,衣食不缺。

     蓋世英雄成了孤家寡人 使者辭别呂蒙,蒙親送出城。

    使者回見關公,具道呂蒙之語,并說:“荊州城中,君侯家眷并諸将家屬,俱各無恙,供給不缺。

    ”關公大怒說:“此奸賊之計也!”喝退使者,使者出寨,諸将皆來探問家中之事,使者具言各家安好,呂蒙極其恩恤,并将書信傳送各将。

    各将欣喜,皆無戰心。

    因此,關公回師取荊州途中,将士紛紛逃亡,關公制止不住,隻好與剩下的三百分人走麥城,成了甕中之鼈,罾口之魚,陷于戰不能戰,逃又逃不了的絕地。

     以上所述,便是呂豪輕取荊州和關公被打敗的始末。

    為何素稱“萬人敵”,威鎮華夏的關公被打敗了,而呂蒙取荊州又如此之易?這應歸功于呂蒙“攻心”之妙。

    關公是個剛愎自用的人,自命“老子天下第一”,喜歡人家給他戴高帽子。

    呂蒙就抓住他的這個弱點,讓陸遜卑辭厚禮,以傲其志,這就從思想上解除了關公的武裝。

    由于關公失去了警惕,呂蒙乃能乘隙派白衣人搖橹取荊州。

    這就是《孫子兵法》所說的“卑而驕之”的具體運用。

    過去關公之成為“萬人敵”,是因其“善待士卒”,将士願為之效命,故英勇無敵。

    而呂蒙對随關公出征的将士家屬,百般恩恤,這便是将士紛紛逃亡的重要原因。

    呂蒙這一手确是厲害,使甚得将士之心的關公,一下子變成了孤家寡人。

    沒有将士的支持,任何蓋世英雄都将落得可悲的下場,在四面楚歌聲中,曾經“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還不是在烏江自刎:當将士離心時,曾經是萬人敵、威震華夏的關公被東吳一無名小将潘璋所擒,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