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離軍心:呂蒙輕取荊洲
關燈
小
中
大
我國古代有不少精采的“攻心”史例。
春秋時,晉平公欲伐齊,派範昭去齊國探政情。
齊景公設宴待之,範昭請君之樽酌,太師晏子撤樽,更為酌,範昭佯醉起舞,請奏天子(周公)之樂,晏子不理。
範昭歸告晉平公說:“齊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禮,太師識之。
”于是,晉不敢伐齊。
這就是姜太公所說的:“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勝敵者,勝于無形。
” 又如韓信率軍與項羽戰于該下,楚軍兵少食盡,漢軍與諸侯兵圍之數重,夜間,漢營響起楚歌聲,項羽聽了大驚說:“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項羽認為楚兵皆降漢,乃與從騎八百人突圍逃走,終在烏江自刎。
前者用“攻心”消戰争于無形,後者使敵驚慌而打敗之;而前者隻是阻止了戰争的發生,後者仍需要血成。
曆史上,采用“攻心”戰略,真正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呂蒙襲荊州的戰例是最典型的,可稱為“攻心”之戰的絕唱。
戴高帽解除心理武裝 關羽北伐,擒于禁,斬龐德,圍樊城,威震華夏,曹操一面派徐晃支援,一面派人以利誘孫權襲荊州;孫權亦早有此意,得操書乃着陸口守将呂蒙速圖之。
呂蒙因荊州沿江有烽火,留守軍馬整肅,知預有準備,一時難圖,尋思無計,乃托病不出。
陸遜奉孫權之命前往探病,他指出呂蒙的心病,并提出取荊州之計說:“雲長倚恃英雄,自料無敵,所慮者惟将軍耳。
将軍乘此機會,托疾辭職,以陸口之任讓之他人,使他人卑辭贊美關公,以驕其心,彼必盡撤荊州之兵,以向樊城。
若荊州無備,用一旅之師,别出奇計以襲之,則荊州在掌握中矣。
”蒙大喜悅:“真良策也。
”乃托病薦未有遠名的陸遜以自代。
遜到陸口,派使赍書緻關羽說:“前承觀釁而動,以律行師,小舉大克,一何巍巍!敵國敗績,利在同盟,聞慶拊節,想遂席卷,共獎王綱。
近以不敏,受任來西,延慕光塵,思禀良規。
”又說:“于禁等見獲,遐迩欣歎,以為将軍之勳足以長世,雖背晉文城濮之師,淮陰拔趙之略,蔑以尚茲,聞徐晃等少騎駐旌,窺望麾葆。
操猾虜也,忿不思難,恐潛增衆,以逞其心。
雖雲師老,猶有骁悍。
且戰捷之後,常苦輕敵,古人杖術,軍勝彌警,願将軍廣為方計,以全獨克。
仆書生疏遲,黍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
”這是一篇“攻心”妙文。
陸遜首先回顧雙方聯盟克敵之利,用以表明無異意,使關公失去警惕,接着對關公低聲下氣,歌功頌德,贊關公擒于禁等之功“足以長世”,說什麼連“晉文城濮之師,淮陰拔趙之略”也不及之,同時誠懇
春秋時,晉平公欲伐齊,派範昭去齊國探政情。
齊景公設宴待之,範昭請君之樽酌,太師晏子撤樽,更為酌,範昭佯醉起舞,請奏天子(周公)之樂,晏子不理。
範昭歸告晉平公說:“齊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禮,太師識之。
”于是,晉不敢伐齊。
這就是姜太公所說的:“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勝敵者,勝于無形。
” 又如韓信率軍與項羽戰于該下,楚軍兵少食盡,漢軍與諸侯兵圍之數重,夜間,漢營響起楚歌聲,項羽聽了大驚說:“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項羽認為楚兵皆降漢,乃與從騎八百人突圍逃走,終在烏江自刎。
前者用“攻心”消戰争于無形,後者使敵驚慌而打敗之;而前者隻是阻止了戰争的發生,後者仍需要血成。
曆史上,采用“攻心”戰略,真正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呂蒙襲荊州的戰例是最典型的,可稱為“攻心”之戰的絕唱。
戴高帽解除心理武裝 關羽北伐,擒于禁,斬龐德,圍樊城,威震華夏,曹操一面派徐晃支援,一面派人以利誘孫權襲荊州;孫權亦早有此意,得操書乃着陸口守将呂蒙速圖之。
呂蒙因荊州沿江有烽火,留守軍馬整肅,知預有準備,一時難圖,尋思無計,乃托病不出。
陸遜奉孫權之命前往探病,他指出呂蒙的心病,并提出取荊州之計說:“雲長倚恃英雄,自料無敵,所慮者惟将軍耳。
将軍乘此機會,托疾辭職,以陸口之任讓之他人,使他人卑辭贊美關公,以驕其心,彼必盡撤荊州之兵,以向樊城。
若荊州無備,用一旅之師,别出奇計以襲之,則荊州在掌握中矣。
”蒙大喜悅:“真良策也。
”乃托病薦未有遠名的陸遜以自代。
遜到陸口,派使赍書緻關羽說:“前承觀釁而動,以律行師,小舉大克,一何巍巍!敵國敗績,利在同盟,聞慶拊節,想遂席卷,共獎王綱。
近以不敏,受任來西,延慕光塵,思禀良規。
”又說:“于禁等見獲,遐迩欣歎,以為将軍之勳足以長世,雖背晉文城濮之師,淮陰拔趙之略,蔑以尚茲,聞徐晃等少騎駐旌,窺望麾葆。
操猾虜也,忿不思難,恐潛增衆,以逞其心。
雖雲師老,猶有骁悍。
且戰捷之後,常苦輕敵,古人杖術,軍勝彌警,願将軍廣為方計,以全獨克。
仆書生疏遲,黍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
”這是一篇“攻心”妙文。
陸遜首先回顧雙方聯盟克敵之利,用以表明無異意,使關公失去警惕,接着對關公低聲下氣,歌功頌德,贊關公擒于禁等之功“足以長世”,說什麼連“晉文城濮之師,淮陰拔趙之略”也不及之,同時誠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