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詭詐高深:曹操的禦人術
關燈
小
中
大
毛宗崗在《讀三國志法》裡評價曹操時指出:“曆稽載籍,奸雄接踵,而智足以攬人才而欺天下者莫如曹操。
”這句話,确實點明了曹操的本質。
這裡所說的“智”也含着詭詐之意,而曹操為人詭詐,确是天下無雙。
他之所以能“攬人才而欺天下”。
正是靠“詭詐”二字,本來哭笑怒罵是人的感情的洩露,但曹操的哭笑怒罵卻另有妙用,他的一哭一笑一怒一罵都是禦人的絕招。
有時他也講義氣,表現得寬宏大量,但也與衆不同,另具禦人妙法。
曹操禦人術确是獨有一格。
宜哭而笑,宜笑而哭 第五十七回寫曹操赤壁之戰被打敗後,在逃亡途中的“三笑一哭”,把他的詭詐的個性描繪得淋漓盡緻:當他逃到鳥林之西時,看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乃于馬上仰面大笑不止。
衆問其故,他說是“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
若是吾用兵之時,預先在這裡埋伏一軍,如之奈何?”說猶未了,兩邊鼓聲震響,火光沖天而起,趙雲領軍斜刺裡殺出,衆将死戰,操才逃脫。
逃至南彜陵大路,人饑馬困,行走不上,操令暫歇,他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
衆問其故。
操說:“吾笑諸葛亮、周瑜畢竟智謀不足。
若是我用兵時,就這個去處,也埋伏一彪軍馬,以逸待勞;我等縱然脫得性命,也不免重傷矣。
彼見不到此,我是以笑之”。
正說間,猛張飛一軍殺至,操一見早撥馬溜了,衆将死戰得脫,但多已受傷,狼狽不堪,且天寒地凍,道路泥濘,走到華容道時,已所剩無幾。
而曹操卻在馬上揚鞭大笑,衆問其故,操說:“人皆言周瑜、諸葛亮多謀,以吾觀之,到底是無能之輩。
若此處埋伏一旅之師,吾等皆束手受縛矣。
”言未畢,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将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
若非關雲長感其昔日相待之恩,曹操這次必腦袋搬家了。
這次逃走,曹操的處境是很凄慘的,這是他該放聲痛哭之時,為什麼每次在厄境時候他偏偏縱聲大笑呢?其實,這“三笑”都是強顔歡笑,用意在于滅敵人的威風,壯自己的志氣。
他笑敵手無能以顯己之高明,是為将士壯膽,鼓起他們的勇氣以逃脫難關。
可是,曹操逃脫虎口,被曹仁接入南郡置酒與之洗塵時,他反而仰天大恸。
對這種反常的舉動,衆謀士莫明其妙,便問其故。
操傷心他說:“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說:“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衆謀士皆默然自慚。
對曹操之哭,毛宗崗一針見血地指出其妙用:“曹操前哭典韋,而後哭郭嘉,哭雖同而所哭則異,哭典韋之哭,所以感衆将士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衆謀士也。
前之哭勝似賞,後之哭勝似打。
不謂奸雄眼淚既可作紙帛用,又可作挺杖用,奸雄之奸,真是奸得可愛!”宜哭而笑,宜笑而哭,隻有奸雄才能這樣笑得出、哭得出,奸雄之奸奸在此。
而他的哭笑并非常人之哭笑,都是他禦人的妙術。
先施以威後結以恩 第十九回有一段關于曹操收降張遼的故事:“卻說武士擁張遼至。
操指遼曰:‘這人好生面善。
’遼說:‘濮陽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卻?’操笑曰: “你原來也記得!’遼曰‘隻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遼曰:‘可惜當日火不大,不曾燒死你這國賊!’操大怒曰:‘敗将安敢辱我!’拔劍在手,親自來殺張遼。
遼全無懼色,引頸待殺。
這時,玄德攀住操臂膊,雲長跪于面前。
玄德曰:‘此等赤心人,正當重用。
’雲長曰:‘某素知文遠忠義,願以性命保之。
’操擲劍笑曰:‘我亦知文遠忠義,故戲之耳。
’乃親釋其縛,解衣衣之,延之上坐。
遼感其意
”這句話,确實點明了曹操的本質。
這裡所說的“智”也含着詭詐之意,而曹操為人詭詐,确是天下無雙。
他之所以能“攬人才而欺天下”。
正是靠“詭詐”二字,本來哭笑怒罵是人的感情的洩露,但曹操的哭笑怒罵卻另有妙用,他的一哭一笑一怒一罵都是禦人的絕招。
有時他也講義氣,表現得寬宏大量,但也與衆不同,另具禦人妙法。
曹操禦人術确是獨有一格。
宜哭而笑,宜笑而哭 第五十七回寫曹操赤壁之戰被打敗後,在逃亡途中的“三笑一哭”,把他的詭詐的個性描繪得淋漓盡緻:當他逃到鳥林之西時,看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乃于馬上仰面大笑不止。
衆問其故,他說是“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
若是吾用兵之時,預先在這裡埋伏一軍,如之奈何?”說猶未了,兩邊鼓聲震響,火光沖天而起,趙雲領軍斜刺裡殺出,衆将死戰,操才逃脫。
逃至南彜陵大路,人饑馬困,行走不上,操令暫歇,他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
衆問其故。
操說:“吾笑諸葛亮、周瑜畢竟智謀不足。
若是我用兵時,就這個去處,也埋伏一彪軍馬,以逸待勞;我等縱然脫得性命,也不免重傷矣。
彼見不到此,我是以笑之”。
正說間,猛張飛一軍殺至,操一見早撥馬溜了,衆将死戰得脫,但多已受傷,狼狽不堪,且天寒地凍,道路泥濘,走到華容道時,已所剩無幾。
而曹操卻在馬上揚鞭大笑,衆問其故,操說:“人皆言周瑜、諸葛亮多謀,以吾觀之,到底是無能之輩。
若此處埋伏一旅之師,吾等皆束手受縛矣。
”言未畢,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将關雲長,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
若非關雲長感其昔日相待之恩,曹操這次必腦袋搬家了。
這次逃走,曹操的處境是很凄慘的,這是他該放聲痛哭之時,為什麼每次在厄境時候他偏偏縱聲大笑呢?其實,這“三笑”都是強顔歡笑,用意在于滅敵人的威風,壯自己的志氣。
他笑敵手無能以顯己之高明,是為将士壯膽,鼓起他們的勇氣以逃脫難關。
可是,曹操逃脫虎口,被曹仁接入南郡置酒與之洗塵時,他反而仰天大恸。
對這種反常的舉動,衆謀士莫明其妙,便問其故。
操傷心他說:“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說:“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衆謀士皆默然自慚。
對曹操之哭,毛宗崗一針見血地指出其妙用:“曹操前哭典韋,而後哭郭嘉,哭雖同而所哭則異,哭典韋之哭,所以感衆将士也:哭郭嘉之哭,所以愧衆謀士也。
前之哭勝似賞,後之哭勝似打。
不謂奸雄眼淚既可作紙帛用,又可作挺杖用,奸雄之奸,真是奸得可愛!”宜哭而笑,宜笑而哭,隻有奸雄才能這樣笑得出、哭得出,奸雄之奸奸在此。
而他的哭笑并非常人之哭笑,都是他禦人的妙術。
先施以威後結以恩 第十九回有一段關于曹操收降張遼的故事:“卻說武士擁張遼至。
操指遼曰:‘這人好生面善。
’遼說:‘濮陽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卻?’操笑曰: “你原來也記得!’遼曰‘隻是可惜’,操曰:“可惜甚的?’遼曰:‘可惜當日火不大,不曾燒死你這國賊!’操大怒曰:‘敗将安敢辱我!’拔劍在手,親自來殺張遼。
遼全無懼色,引頸待殺。
這時,玄德攀住操臂膊,雲長跪于面前。
玄德曰:‘此等赤心人,正當重用。
’雲長曰:‘某素知文遠忠義,願以性命保之。
’操擲劍笑曰:‘我亦知文遠忠義,故戲之耳。
’乃親釋其縛,解衣衣之,延之上坐。
遼感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