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破格用人,賞罰分明:三國用人共同點

關燈
前面已對孔明、曹操、孫權的用人特點分别作了叙述,在此特歸納其用人共同之處,将可使我們悟出一些用人之理。

     不論資排輩 孔明、曹操、孫權用人不是看其資曆長短、輩份高低,是否親人好友、同鄉同學,也不因其會阿谀奉迎,能說會道,而是根據其人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膽識、才能,以及功勳大小,給予官職。

     孫權提拔的東吳四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是因他們才智超人、戰功卓著而被重用,其中,除了周瑜早被孫策所倚重外,其他三督都是孫權提拔于“凡品”,破格錄用。

    孫權繼承父兄之業時,年才15歲。

    也許是青年人重視青年人吧,孫權重用的大多是青年人,東吳文武老臣對此多不服氣。

     周瑜33歲就挂帥,孫氏三世老臣,在諸将中資輩最高的程普則隻被任以副将之職。

    程普見周瑜爵居其上,心中不服,故當周瑜點兵時,他托病不出,令長子程咨自代。

    程咨回來告訴程普說周瑜調兵如何動止有法,程普大驚,乃親詣行營謝罪。

    在事實面前,程普不得不服孫權用得其人。

    魯肅出身于地主家庭,是一般平民,他投奔孫權時才20來歲。

    孫權并不因張昭進讒言而影響對他的重用,故魯肅才能充分發揮其才智,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呂蒙出身于行伍,因作戰勇敢,20來歲便被孫權提拔為橫野中郎将。

    但其人粗野,缺乏文化,連魯肅也看不起他。

    後孫權鼓勵呂蒙讀書,蒙折節好學,謀略大進,魯肅與談,覺其學識英博,大驚說:“非複吳下阿蒙。

    ”後代魯肅,襲取荊州,建立大功。

    陸遜原是一個書生,年少未被人所知,但孫權卻知其有奇才。

     故不因衆人反對而影響他拜陸遜為大将。

     孔明先後破格提拔龐統和蔣琬也是破格用人的典型例子。

    龐統和蔣琬兩人原都是小縣官,開始都不被劉備所重用。

    而孔明認為他倆都“非百裡之才”,而是王佐之才,在孔明的推薦或提拔下,龐統被封治中從事,親待僅次于孔明,與孔明并列為軍師中郎将;蔣琬從被任為相府東曹掾一直官至尚書令。

     姜繼原是魏将,孔明攻天水郡,其玄機屢被姜維識破,姜維還将計就計,屢敗蜀軍。

    孔明對具有文武全才的姜維十分贊賞,乃用反間計,使姜維欲歸不得,隻好投降,孔明高興地執維手說:“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

    今遇伯約,吾願足矣。

    ”孔明培養“接班人”的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是時,姜維才27歲。

    孔明寫給蔣琬的信說:”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永南)、季常(馬良)諸人不如也。

    其人,涼州上士也。

    ”孔明确慧眼識人,姜維後成為西蜀後期的”擎天柱”。

     曹操所用謀士、武将也大多是少年英俊之輩,荀彧來投曹操時年才29歲,因其屢立功勳,從司馬升至尚書令。

    操認為“天下之定,荀之功也。

    ” 乃表荀彧為萬歲亭侯。

    郭嘉27歲就被曹操表為空軍祭酒。

    曹操與郭嘉論天下事,深為其才智所折服,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郭嘉追随曹操十有一年,多立奇勳。

    後随征烏桓途中病逝,亡年38歲。

    《三國演義》引“後人”詩,對他評價很高:“腹内藏經史,胸中隐甲兵,遠謀如範蠡,決策似陳平。

    ”曹操對郭嘉之死很為惋惜,他對衆将說,“諸君年齒,皆孤等輩,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後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腸崩裂矣!”以後每提起郭嘉,仍傷心不已。

    被曹操賞識而成為名将的,有的是提拔于行陣之間,如于禁、樂進;有的則取于亡虜之内,如張遼、徐晃。

     不論親疏,以功過定賞罰 孔明、曹操、孫權用人,是根據其功過來酌情賞罰,而不管其是否親疏。

     故将士用命,官吏不敢怠于職守。

    孔明賞罰不計恩仇,有功者賞,有罪者罰。

     馬谡違背孔明軍事部署緻失戰略要地街亭,雖然孔明和他情如父子,也揮淚斬之。

    蔣琬曾加以勸阻說,“昔楚殺得臣而文公喜。

    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謀之士,豈不可惜乎?”孔明流涕而答說:”昔孫武所以能勝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今四方紛争,兵交方始,若複廢法,何以讨賊耶?合當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