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政權轉移:曹爽昏歸司馬氏
關燈
小
中
大
魏主曹睿臨危,托孤曹爽、司馬懿,輔佐年才8歲的幼子曹芳。為争權,曹爽和司馬懿激烈搏鬥,昏庸的曹爽當然不是奸滑的司馬懿的對手,結果落得滅族之禍。而曹魏政權也就掌握在司馬氏的手裡,為司馬炎篡魏打下基礎。
所用非人。
封建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都不惜采用一切手段清除異己。曹操雖以善用人著稱,但有不從已的大都被其所殺。在他決定立曹丕為太子後,不惜清除曹植的黨羽,為曹丕繼位掃清道路。曹丕篡漢後,其文武大臣大都是曹氏的心腹,故曹魏政權是鞏固的。及曹魏第三代,即曹睿繼位時,功勳之臣多數亡故,而其後代都是花花公子,庸碌無能,隻知吃喝玩樂。曹爽就是這樣的人。他憑着其父曹真的餘蔭,得到了曹睿的重任。曹睿病重時,曾在曹氏宗族中物色輔政人才,結果還是落到曹爽身上,可見曹氏第三代都是些什麼樣的庸人了。曹爽在其心腹何晏的啟發下,懂得兵權的重要,于是以“司馬懿德高望重”為名,請魏主“加為太傅”,太傅地位雖比太尉為高,卻不掌兵權,曹爽請封司馬懿為太傅實是為削去其兵權。曹爽乃以其心腹統率各軍,自是兵權皆歸于已。爽掌握兵權後,認為可高枕無憂,便與其心腹縱情淫樂,其衣食住行,奢侈豪華,不下于朝廷。
以“陰”制“庸”得政權
司馬懿是個既很有才智又非常陰險的人,他輔佐曹氏四代,輔政二次,曹魏統治者都被他假裝的表象所惑,都以為他是心腹,連善于識人的奸雄曹操也被他瞞過了。司馬懿被罷兵權之後,便推病不出,二子亦退職閑居,以伺機反撲。當曹爽派新任荊州刺史李勝去向他辭行,以探聽其虛實時,司馬懿早料到其來意,乃去冠散發,上床擁被而坐,又令二婢扶策,方請李勝入府。在對話時,他語無倫次,牛頭不對馬嘴,盡裝耳聾說是聽不清對方的話。
侍婢迸湯,他将口就之,湯流滿襟,乃作哽噎之聲說:“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二子不肖,望君教之。君若見大将軍,千萬看觑二子!”言訖躺在床上,聲嘶氣喘。李勝回言曹爽,爽大喜說:“此老若死,吾無憂矣!”
這确是庸人庸話。司馬懿見李勝去了,遂起身謂二子說:”李勝此去,回報消息,曹爽必不忌我矣。隻待他出城畋獵之時,方可圖之。”果然,不一日,爽引三弟,并心腹人何晏等,将其總管的禁兵,保護魏主前往狩獵。司馬懿一俟曹爽出城,即發動政變,控制軍營,然後引兵出城屯于洛河,守住浮橋。
曹爽的智囊桓範設法逃出城外告變。司馬懿知道了大驚說:“‘智囊’洩矣!
如之親何?”太尉蔣濟說:“弩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這是說劣馬隻惦着馬棚裡的飼料,譬喻無能的人貪圖安逸,缺乏遠大的志向和謀略,桓範見曹爽後,建議他調外兵以讨伐司馬懿。接着司馬懿派人來告知曹爽:隻是削去他的兵權,别無他意。是夜,曹爽左右思考,意不能決,自黃昏直流淚到天曉,還是狐疑不定。桓範入帳催之說:“主公思慮一晝夜,何尚不能決?”
爽歎說:“我不起兵,情願棄官,但為富家翁足矣!”範大哭,出帳說:”
曹子丹以智謀自矜!——今兄弟三人,真豚犢耳!”就這樣,曹爽被司馬懿誘騙回城裡,以“莫須有”的謀逆罪,将曹爽三兄弟及其黨徒,皆斬于市曹,并滅其三族。在你死我活的搏鬥中,曹爽仍幻想讓出兵權後做”富家翁”,其愚如此,其死也活該!曹氏後代庸碌如此,司馬氏取而代之是必然之事。
所用非人。
封建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都不惜采用一切手段清除異己。曹操雖以善用人著稱,但有不從已的大都被其所殺。在他決定立曹丕為太子後,不惜清除曹植的黨羽,為曹丕繼位掃清道路。曹丕篡漢後,其文武大臣大都是曹氏的心腹,故曹魏政權是鞏固的。及曹魏第三代,即曹睿繼位時,功勳之臣多數亡故,而其後代都是花花公子,庸碌無能,隻知吃喝玩樂。曹爽就是這樣的人。他憑着其父曹真的餘蔭,得到了曹睿的重任。曹睿病重時,曾在曹氏宗族中物色輔政人才,結果還是落到曹爽身上,可見曹氏第三代都是些什麼樣的庸人了。曹爽在其心腹何晏的啟發下,懂得兵權的重要,于是以“司馬懿德高望重”為名,請魏主“加為太傅”,太傅地位雖比太尉為高,卻不掌兵權,曹爽請封司馬懿為太傅實是為削去其兵權。曹爽乃以其心腹統率各軍,自是兵權皆歸于已。爽掌握兵權後,認為可高枕無憂,便與其心腹縱情淫樂,其衣食住行,奢侈豪華,不下于朝廷。
以“陰”制“庸”得政權
司馬懿是個既很有才智又非常陰險的人,他輔佐曹氏四代,輔政二次,曹魏統治者都被他假裝的表象所惑,都以為他是心腹,連善于識人的奸雄曹操也被他瞞過了。司馬懿被罷兵權之後,便推病不出,二子亦退職閑居,以伺機反撲。當曹爽派新任荊州刺史李勝去向他辭行,以探聽其虛實時,司馬懿早料到其來意,乃去冠散發,上床擁被而坐,又令二婢扶策,方請李勝入府。在對話時,他語無倫次,牛頭不對馬嘴,盡裝耳聾說是聽不清對方的話。
侍婢迸湯,他将口就之,湯流滿襟,乃作哽噎之聲說:“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二子不肖,望君教之。君若見大将軍,千萬看觑二子!”言訖躺在床上,聲嘶氣喘。李勝回言曹爽,爽大喜說:“此老若死,吾無憂矣!”
這确是庸人庸話。司馬懿見李勝去了,遂起身謂二子說:”李勝此去,回報消息,曹爽必不忌我矣。隻待他出城畋獵之時,方可圖之。”果然,不一日,爽引三弟,并心腹人何晏等,将其總管的禁兵,保護魏主前往狩獵。司馬懿一俟曹爽出城,即發動政變,控制軍營,然後引兵出城屯于洛河,守住浮橋。
曹爽的智囊桓範設法逃出城外告變。司馬懿知道了大驚說:“‘智囊’洩矣!
如之親何?”太尉蔣濟說:“弩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這是說劣馬隻惦着馬棚裡的飼料,譬喻無能的人貪圖安逸,缺乏遠大的志向和謀略,桓範見曹爽後,建議他調外兵以讨伐司馬懿。接着司馬懿派人來告知曹爽:隻是削去他的兵權,别無他意。是夜,曹爽左右思考,意不能決,自黃昏直流淚到天曉,還是狐疑不定。桓範入帳催之說:“主公思慮一晝夜,何尚不能決?”
爽歎說:“我不起兵,情願棄官,但為富家翁足矣!”範大哭,出帳說:”
曹子丹以智謀自矜!——今兄弟三人,真豚犢耳!”就這樣,曹爽被司馬懿誘騙回城裡,以“莫須有”的謀逆罪,将曹爽三兄弟及其黨徒,皆斬于市曹,并滅其三族。在你死我活的搏鬥中,曹爽仍幻想讓出兵權後做”富家翁”,其愚如此,其死也活該!曹氏後代庸碌如此,司馬氏取而代之是必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