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雲長--周澤雄
關燈
小
中
大
來不曾真正實施過。
何況陰骘的司馬懿當時就表示反對,他主張聯絡東吳,讓東吳暗地發兵,這一計謀為曹操采納了,結果也奏效了。
事實上後來當曹操決定親自帶軍支援曹仁時,他再次遭到部下的勸阻。
部下的建議大緻是:曹仁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遣徐晃出馬就足夠了,主公若一定要自領大軍出征,也不必急急加入戰團,但遠遠觀望,就足以收到鼓舞曹仁、威懾關羽的目的。
這樣,我們發現,就在所謂關羽"威震華夏"的時候,他其實仍然隻不過微微掀起了曹操袍袖的一角,并沒有使曹操的智囊團聞之色變。
徐晃帶着一支倉促組建的軍隊出戰了,這一仗徐晃打得非常漂亮,以被見多識廣的曹操稱為"将軍之功,逾孫武、(司馬)穰苴"的膽略,突破了關羽設置的道道營壘。
據說,徐晃與關羽在戰場上相見時,曾非常友善地互道别情,互剖衷腸,極重朋友義氣的關羽正想着"我怎麼可以與徐大哥交手呢",忽聽徐晃大喝一聲:"得關雲長頭者,賞金千斤。
"關羽大驚,"大兄,您這話咋講?"但見徐晃目光如電,朗聲回答:"抱歉了雲長,我必須先國家後兄弟。
"徐晃這便掄起大斧,雖沒徑自朝關羽劈來,宣戰之勢已溢于言表,關公隻能倉促提刀應戰。
因為誰也橫不下心來,所以兩人都避免正面交鋒,但這一仗,确是以雲長敗北而收束的。
不然,曹操事後也不會迎徐晃七裡,為他大擺慶功宴的。
有充分證據說明,關羽雖滿肚子瞧不起孫權,孫權也沒有把關羽太當一回事。
孫權的部下呂蒙更不怕關羽,倒是關羽對吳下阿蒙頗為忌憚,以至為了誘使關羽放松荊州的戒備,曆來多病的呂蒙還得再裝一回病,回家休養。
這就是說,雖然孫權感到了關羽的威脅,但這反而促使他下決心滅掉關羽,收複荊州。
我們說不清是曹操先要求孫權幫忙,還是孫權主動向曹操提出了偷襲關羽後方的建議,就算他們英雄所見略同罷。
關羽的麻煩大了。
他不知道,人們隻是願意敬重他,卻不願覺得他有什麼了不起。
關羽剛愎自負的習慣,不僅為軍師諸葛亮熟知,也已普遍被他的敵手視做可供利用的突破口。
曹操與孫權這兩隻巨螯,開始向關羽合攏。
相比較而言,為謀求後發制人,我們發現東吳人特會裝孫子,做低姿态,麻痹對手,以求在戰場上畢全功于一役,這是東吳人最慣用的計謀。
後來在吳蜀彜陵之戰中大敗劉備、當時尚藉藉無名的東吳将領陸遜,對關羽的真實看法如下:"關羽自負其勇,盛氣淩人。
最近頗建大功,遂加倍驕狂,一心隻想着北上向曹操挑戰,根本不把我們東吳看在眼裡。
"為此,陸遜精心算計了對付關羽的謀略:甫一上任,他便給關羽發出一封充滿仰慕之意的信……可以想見,得信後的關羽會照例輕拂那一把拂拂動人的美髯,一邊把信交給部下傳閱,一邊放松了對東吳的戒備。
"大意失荊州"的心理種子,自此被種下了。
不多久,長江上出現了一支商船隊,呂蒙精選的戰士皆腰藏利刃,一身商賈打扮,不動聲色間,就将關羽設在江邊的崗哨一一摸去。
關羽是在完全蒙在鼓裡的時候,失去荊州的。
他手下兩員副将,還主動為呂蒙開啟了城門。
南郡太守麋芳和将軍傅士仁,雖然長期來一直對劉備忠心耿耿,但現官不如現管,由于此前在後勤保障方面未能悉如關羽的尊意,關羽出征前對兩人扔下了這樣一句狠霸的話:"看我回來收拾你們。
"與其等着被關羽收拾,還不如先下手為強,向東吳投降,把荊州獻給呂蒙。
結果,呂蒙之得荊州,幾可說是兵不血刃。
荊州人民對呂蒙精神上的歸附,竟也同樣順利。
占領軍與被占領者幾乎在相見的第一天,就親切擁抱起來。
陳壽曾用這樣兩句話概括關羽和張飛:"羽善待士卒而驕于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死于部下之手的張飛,固與"不恤小人"有關,而雲長末路,則恰好說明了他對士卒百姓的所謂"善待",還遠欠火候。
呂蒙入荊州後,以快刀斬亂麻之勢,施行了一系列安撫政策,不僅對百姓秋毫無犯,還主動遺衣贈藥,俨然一派子弟兵的架勢。
司馬光《資治通鑒》裡竟還用"道不拾遺",來說明荊州城内的治安狀況。
嗚呼,關羽在荊州多年的勞績,彈指間即被呂蒙一筆勾銷,民心所向,已使關羽突然間無家可歸。
與此同時,被關羽俘虜的曹操大将于禁,也被呂蒙救出大牢;關羽府藏财寶,呂蒙纖芥未動,靜待主上孫權前來驗收。
關羽除了派人不斷向呂蒙打聽城内動靜外(呂蒙客客氣氣地有問必答,厚待來使),脾氣好得竟壓根沒想過再去把荊州搶回來。
他向麥城走去了,不知怎地,這位不可一世的神武将軍變得極端意氣蕭索,他在城頭插上一面白旗,暗地解散了軍隊,隻帶着十幾号人,個個衣衫破敗,向着孫權已預先設下埋伏的地點宿命地走去。
讓一個兵鎮一州、威震四方的成名大将被迫解散兵士,必然有其隐情。
由于關羽士卒的家屬都在荊州,他們了解到的情況已使自己無法再有任何鬥志:家屬們在呂蒙統治下所享受待遇之好,竟大大超過平時。
"不戰而屈人之兵,"這
何況陰骘的司馬懿當時就表示反對,他主張聯絡東吳,讓東吳暗地發兵,這一計謀為曹操采納了,結果也奏效了。
事實上後來當曹操決定親自帶軍支援曹仁時,他再次遭到部下的勸阻。
部下的建議大緻是:曹仁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遣徐晃出馬就足夠了,主公若一定要自領大軍出征,也不必急急加入戰團,但遠遠觀望,就足以收到鼓舞曹仁、威懾關羽的目的。
這樣,我們發現,就在所謂關羽"威震華夏"的時候,他其實仍然隻不過微微掀起了曹操袍袖的一角,并沒有使曹操的智囊團聞之色變。
徐晃帶着一支倉促組建的軍隊出戰了,這一仗徐晃打得非常漂亮,以被見多識廣的曹操稱為"将軍之功,逾孫武、(司馬)穰苴"的膽略,突破了關羽設置的道道營壘。
據說,徐晃與關羽在戰場上相見時,曾非常友善地互道别情,互剖衷腸,極重朋友義氣的關羽正想着"我怎麼可以與徐大哥交手呢",忽聽徐晃大喝一聲:"得關雲長頭者,賞金千斤。
"關羽大驚,"大兄,您這話咋講?"但見徐晃目光如電,朗聲回答:"抱歉了雲長,我必須先國家後兄弟。
"徐晃這便掄起大斧,雖沒徑自朝關羽劈來,宣戰之勢已溢于言表,關公隻能倉促提刀應戰。
因為誰也橫不下心來,所以兩人都避免正面交鋒,但這一仗,确是以雲長敗北而收束的。
不然,曹操事後也不會迎徐晃七裡,為他大擺慶功宴的。
有充分證據說明,關羽雖滿肚子瞧不起孫權,孫權也沒有把關羽太當一回事。
孫權的部下呂蒙更不怕關羽,倒是關羽對吳下阿蒙頗為忌憚,以至為了誘使關羽放松荊州的戒備,曆來多病的呂蒙還得再裝一回病,回家休養。
這就是說,雖然孫權感到了關羽的威脅,但這反而促使他下決心滅掉關羽,收複荊州。
我們說不清是曹操先要求孫權幫忙,還是孫權主動向曹操提出了偷襲關羽後方的建議,就算他們英雄所見略同罷。
關羽的麻煩大了。
他不知道,人們隻是願意敬重他,卻不願覺得他有什麼了不起。
關羽剛愎自負的習慣,不僅為軍師諸葛亮熟知,也已普遍被他的敵手視做可供利用的突破口。
曹操與孫權這兩隻巨螯,開始向關羽合攏。
相比較而言,為謀求後發制人,我們發現東吳人特會裝孫子,做低姿态,麻痹對手,以求在戰場上畢全功于一役,這是東吳人最慣用的計謀。
後來在吳蜀彜陵之戰中大敗劉備、當時尚藉藉無名的東吳将領陸遜,對關羽的真實看法如下:"關羽自負其勇,盛氣淩人。
最近頗建大功,遂加倍驕狂,一心隻想着北上向曹操挑戰,根本不把我們東吳看在眼裡。
"為此,陸遜精心算計了對付關羽的謀略:甫一上任,他便給關羽發出一封充滿仰慕之意的信……可以想見,得信後的關羽會照例輕拂那一把拂拂動人的美髯,一邊把信交給部下傳閱,一邊放松了對東吳的戒備。
"大意失荊州"的心理種子,自此被種下了。
不多久,長江上出現了一支商船隊,呂蒙精選的戰士皆腰藏利刃,一身商賈打扮,不動聲色間,就将關羽設在江邊的崗哨一一摸去。
關羽是在完全蒙在鼓裡的時候,失去荊州的。
他手下兩員副将,還主動為呂蒙開啟了城門。
南郡太守麋芳和将軍傅士仁,雖然長期來一直對劉備忠心耿耿,但現官不如現管,由于此前在後勤保障方面未能悉如關羽的尊意,關羽出征前對兩人扔下了這樣一句狠霸的話:"看我回來收拾你們。
"與其等着被關羽收拾,還不如先下手為強,向東吳投降,把荊州獻給呂蒙。
結果,呂蒙之得荊州,幾可說是兵不血刃。
荊州人民對呂蒙精神上的歸附,竟也同樣順利。
占領軍與被占領者幾乎在相見的第一天,就親切擁抱起來。
陳壽曾用這樣兩句話概括關羽和張飛:"羽善待士卒而驕于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死于部下之手的張飛,固與"不恤小人"有關,而雲長末路,則恰好說明了他對士卒百姓的所謂"善待",還遠欠火候。
呂蒙入荊州後,以快刀斬亂麻之勢,施行了一系列安撫政策,不僅對百姓秋毫無犯,還主動遺衣贈藥,俨然一派子弟兵的架勢。
司馬光《資治通鑒》裡竟還用"道不拾遺",來說明荊州城内的治安狀況。
嗚呼,關羽在荊州多年的勞績,彈指間即被呂蒙一筆勾銷,民心所向,已使關羽突然間無家可歸。
與此同時,被關羽俘虜的曹操大将于禁,也被呂蒙救出大牢;關羽府藏财寶,呂蒙纖芥未動,靜待主上孫權前來驗收。
關羽除了派人不斷向呂蒙打聽城内動靜外(呂蒙客客氣氣地有問必答,厚待來使),脾氣好得竟壓根沒想過再去把荊州搶回來。
他向麥城走去了,不知怎地,這位不可一世的神武将軍變得極端意氣蕭索,他在城頭插上一面白旗,暗地解散了軍隊,隻帶着十幾号人,個個衣衫破敗,向着孫權已預先設下埋伏的地點宿命地走去。
讓一個兵鎮一州、威震四方的成名大将被迫解散兵士,必然有其隐情。
由于關羽士卒的家屬都在荊州,他們了解到的情況已使自己無法再有任何鬥志:家屬們在呂蒙統治下所享受待遇之好,竟大大超過平時。
"不戰而屈人之兵,"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