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三國

關燈
後來孫策用玉玺換來了兵馬,一舉平定江東。

    袁術得到玉玺後立即宣布稱帝,曹操、劉備、呂布、孫策四路人馬殺向壽春城,大敗袁術。

    袁術逃往汝南,繼續作皇帝。

    後來,在汝南實在是呆不下去了,袁術隻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紹。

    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劉備擊潰。

    逃到壽春後,袁術找人要蜂蜜,卻又找不到,袁術大叫道:“袁術至于如此嗎?”遂吐血身亡。

     作者:203.207.202.*2006-1-1416:55回複此發言 4☆☆☆☆☆☆曆史★三國☆☆☆☆☆☆☆(申請精華) 袁紹(?-202),字本初。

    因為祖上四世三公,故在諸侯中很有影響。

    在董卓霸京師時,袁紹和董卓發生了正面沖突,便離開洛陽回渤海。

    董卓想追殺袁紹,李儒對他說:“袁紹好謀無斷,不足為慮。

    ”然後曹操發檄文,十四路諸侯共伐董卓,袁紹被推為盟主。

    由于孫堅的突出表現,諸侯聯軍攻進了洛陽。

    諸侯解散後,董卓被呂布、王允誅殺。

    謀士獻計讓袁紹将獻帝迎到邺城,但袁紹怕以後事事要請奏,太過麻煩,就沒有采納。

    後來曹操将獻帝迎到許昌,袁紹聽說後又後悔不矣。

    198年,曹操正在攻打徐州的呂布。

    田豐獻計讓袁紹攻打空虛的許昌。

    但袁紹竟以他的小兒子有病拒絕出戰,失去了一個絕好的機會。

    然後袁紹起兵攻打北平太守公孫瓒,經過一番努力後,于199年終于消滅了公孫瓒。

    後來劉備殺了袁術,袁紹反而和劉備結了盟。

    最終劉備被曹操擊潰,袁紹又收留了劉備。

    然後袁紹發了讨伐曹操的檄文,并起兵白馬,但先鋒顔良被寄居在曹操手下的關羽斬殺。

    袁紹又起兵延津,但先鋒文醜中了曹操之計,又被斬殺。

    袁紹聞知關羽在曹操處後讓劉備去招關羽回來,關羽投奔劉備後,袁紹讓劉備至汝南駐紮。

    此時江東孫策病逝,孫權繼位。

    袁紹得知孫權無意和自己合作後就親率大軍出戰官渡,以七萬人攻打曹操的二萬人。

    但一時竟攻不下來。

    第二年,曹操成功襲擊了袁紹的糧倉烏巢,活捉守将淳于瓊。

    然後大敗袁紹。

    這就是有名的官渡之戰。

    袁紹隻帶幾百騎逃回邺城。

    然後袁紹起兵倉亭,要雪官渡之恨。

    結果又被曹操打敗。

    袁紹回邺城後就一病不起。

    次年,袁紹長子袁譚起兵攻打曹操,結果又一次大敗。

    袁紹聞訊後,吐血身亡。

    臨死前,他傳位給三子袁尚。

    這為以後的二袁之争埋下了禍根,也為曹操以後平定北方鋪平了道路。

     終袁紹一生,不過羊質虎皮一個。

    袁紹在當時的諸侯中,實力最強,按說他統一天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但他的性格使他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絕好的機會,最終在官渡之戰中敗給實力比他弱得多的曹操,也是必然的。

     本文地址:http://sanguo.88448.com/bbstopic.asp?id=4959作者:adlxl 三.★三國★詩詞歌賦 “古今風謠”中的三國部分 ○靈帝中平中董逃歌 承樂世董逃,遊四郭董逃,家天恩董逃,帶金紫董逃,行謝恩董逃,整車騎董逃,重欲發董逃,與中辭董逃,出西門董逃,瞻宮殿董逃,望京城董逃,日夜絕董逃,心摧傷董逃(按董,謂董卓也。

    言雖跋扈,終歸逃竄,至于滅亡也)。

     ○布乎歌 士孫瑞王允,謀誅董卓,有人書呂字于布上,負而行,歌于市。

    有告卓者,卓不悟。

     布乎(與新乎歌同)? ○獻帝初京都謠 千裡草,何青青?十日蔔,不得生(千裡草為董,十日蔔為卓)。

     ○靈帝之末京都謠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

     ○靈帝之末京都謠歌 河臘叢進。

    (《英雄記》雲:“獻帝臘日生也。

    ”) 烏臘烏臘。

    (《風俗通》曰:“董卓滔天虐民,關東舉兵,欲共誅之,顧相轉望,莫敢先進。

    若烏臘蟲橫取之矣。

    ”) ○後漢桓靈帝時謠 舉秀才,不知書。

    舉孝廉,父别居。

     舉孝廉,濁如泥。

    舉良将,怯如雞。

     ○獻帝初童謠 燕南垂,趙北際。

    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公孫瓒以為易地當之,遂徙鎮焉)。

     ○封使君謠 古傳記言,漢宣城郡守封邵。

    一日化為虎,食郡民,民呼曰封使君,即去不複來。

    其地謠曰:“莫學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

    ”張禺山詩曰:“昔日漢使君,化虎方食民。

    今日使君者,冠裳而吃人”。

    又曰:“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