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三國

關燈
,眺望四周險要的地勢,突然感悟為何李太白會歎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想那時,鐘會奉旨滅蜀,行至劍閣的魏軍雖數倍于蜀軍,卻攻關三月不克。

     作者:203.207.202.*2006-1-1416:55回複此發言 3☆☆☆☆☆☆曆史★三國☆☆☆☆☆☆☆(申請精華) 曆史的車轍已碾過千年的光陰,那些立馬橫槍,馳騁沙場的英雄們也已化為點點繁星,,點綴着浩瀚的曆史蒼穹。

    留下的隻有殘存的古迹和座座枯冢,使行者感傷,令詩人落淚。

     劍閣人最崇敬的莫過于姜維,這位在漢室将傾之際用自己的雙肩将其扛起的英雄在劍閣人的心中有如神的化身。

    劍門關旁的崖石上天然形成了一高約兩米的人形石像,頭戴軍盔,眉目清晰,表情嚴肅,威風凜凜,雙眼怒視前方,人們稱為姜維神像。

    他們相信,将軍雖死,英魂卻守護着這塊土地。

     觀姜維一生,惟“悲壯”二字最符。

    從天水歸降,成為武侯傳人開始,他就将自己的一生交付于蜀漢,或者說交付于武侯一人,隻為報答這知遇之恩。

    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塬後,他一心要完成先師遺志。

    可後主昏聩,奸臣當道,他雖遭排擠仍盡心輔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司馬昭命三路大軍逼近成都,他率三萬人緊守劍閣,使魏十三萬人終不得過,可在歌舞升平的成都,後主仍沉浸在酒色之中,終因鄧艾偷渡陰平,蜀漢滅亡。

     前方浴血的将士得知後主不戰自降,悲憤欲絕。

    但姜維既不會像谯周卑躬而降,也不會像郤正空自心傷,更不會像劉谌血灑祖廟,他要做的,是用最實際的行動,最絕望、慘烈的方式來酬謝丞相的深恩。

    這條最無望的複國之路卻承載着數萬蜀軍将士唯一的希望。

    作為統帥的他忍辱負重,放棄軍人最看重的尊嚴,獻媚鐘會,借其手除掉鄧艾,卻最終功虧一篑,那句“維将使社稷危而複安,日月幽而複明,必不使漢室終滅也。

    ”也随着将軍的滿腔怨忿歸于塵土。

    至此,複興的最後希望就如同搖曳的燭火最終消逝于茫茫黑夜,這是何等的悲壯!于是,有人說,蜀滅于姜維命歸九泉之時。

     這位三國後期最閃光的軍事将領将自己的赤膽忠心盡托漢事,他原本輝煌的一生也毀在無道昏君,弄權奸臣的手中。

    武侯前期,尚有五虎大将,後期也有魏延、馬岱、關興、張苞等人輔佐。

    可到了姜維時,“蜀中無大将,廖化做先鋒”,并非蜀國無人,而是有識之人皆不敢在朝,廟堂之上皆是奴顔婢膝之徒。

    正直之人不敢谏诤,惟有姜維怒斥黃皓禍國殃民,但卻因此得罪權臣而不得不去沓中屯田。

    如若武侯“出師未捷”命喪五丈塬惹得後人傷慨,那麼,姜維的死不瞑目更是令人悲憤填膺! 在綿綿細雨中,我來到将軍的墓前,在雨水滲染之後,青色的墓碑更顯莊重和悲涼,碑上刻着“漢大将軍姜維之墓”八個大字,字字蒼勁有力,一如将軍的威嚴。

    姜維一生最大的心願莫過于興複漢室,“漢大将軍”四個字也算是對他最大的慰藉。

    不知不覺間,淚水已随着雨水滑落在碑前,一千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熱淚浸染了這片墓土。

    将軍,雖然您是那麼的不甘,可曆史是公正的,你以你的一腔熱血換來了流芳青史的忠名。

    正如演義中衛瓘所言:“蜀國之滅,絕非将軍之罪,實是後主無道而緻。

    ”我忽然想到了江懷庭的《劍門平襄侯祠》: 潇潇風雨劍門秋, 伯約祠堂亘古留。

     生尚設謀誅鄧艾, 死當為吏殺谯周。

     中原有土都歸魏, 左袒無人複為劉。

     鬥膽盡儲亡國恨, 九泉應訴武鄉侯。

     諸葛丞相有靈,也看得清楚,您已經盡力了。

     劍門關上的“姜”字帥旗依舊飄揚着,隻是,已沒有了那位威嚴的統帥,隻剩下令人傷心的回憶。

    在汽車駛離劍門關的刹那,我卻恍惚看見一位威武的将軍矗立在關上,目光孤獨而堅定…… 本文地址:http://sanguo.88448.com/bbstopic.asp?id=6073作者:平沙丘雁 袁術和袁紹 袁術,字公路,袁紹的庶弟。

    讨伐董卓時,袁術負責押送糧草。

    因妒才而不發給孫堅糧草,使得孫堅被華雄擊敗。

    但孫堅及時調整了軍隊,最終大敗華雄。

    191年,袁術讓孫堅去攻打劉表,孫堅從之,但最終孫堅被黃祖射死在襄陽城前。

    袁術就收養了孫堅的長子孫策,目的是為了得到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