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曹操的功過
關燈
小
中
大
曹氏門風。
曹丕一旦即位,首先對付的是自己的兄弟們,刻薄成家,最終削弱了自己的曹氏家族。
曹睿開始比曹丕強,但西蜀的諸葛亮死後,他見危機已去,就開始暴露出性格弱點,貪戀酒色,大興土木,信奉神仙,把漢武帝的金銅仙人也搬了過來,很快就把自己折騰死了。
此後曹氏就完了,隻等着别人來篡。
而曹操本人的“成功”經驗,在三國成為模範典型。
有志之士,競相效仿。
第一個站出來學習的就是司馬氏,他們最終得了天下。
後來的宋齊梁陳,乃至北周北齊隋唐五代宋,改朝換代玩了多少“禅讓”的把戲,幹了多少“弑君”的罪行。
權臣、軍閥們一旦實力足夠,就逼主奪宮,如果僅僅是宮廷政變,權力交換也就罷了,但哪一次不是伴随着屠殺和戰争?數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名士、正直君子和平民百姓死于這些争奪皇位改朝換代的戰争中?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曹操可算是這一系列血腥事件的領頭雁、帶頭人,你說戲台給他畫白臉冤不冤? 曹操自己為什麼不直接篡漢?《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曾有過評論,說是漢朝自董仲舒以來,儒家學說普遍流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一套倫理在社會上占着統治地位,東漢末年仍然是這樣。
曹家世受漢祿,深蒙國恩,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他不敢公開地直接地篡奪帝位。
反對勢力經過他數次屠殺,仍然不絕如縷,所以他才有為自己辯白的《十二月己亥令》。
近代的袁世凱也号稱“竊國大盜”“一代奸雄”,我記得有一則記載說,進入民國後大家剪辮子,袁世凱剃了光頭,換了民國服裝出來見客,一時竟羞愧難當。
曹操不篡漢位,而留給自己兒子,也是為免此羞耳! 而“聽其言,觀其行”,曹操在《十二月己亥令》中話說得好聽,把自己妝扮成一個大忠臣,可是臨死時竟命令建造七十二疑冢,怕人挖他的墓,他要是忠臣,他要是問心無愧,有什麼好怕的呢?而其中有幾句話最有趣:“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孤謂之言:‘顧我萬年之後,汝曹皆當出嫁,欲令傳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此言可與“分香賣履”之事共參。
(明心齋2000年9月6日) 附:曹操《十二月己亥令》 魏武故事載公十二月己亥令曰:“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内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
以為強豪所忿,恐緻家禍,故以病還。
去官之後,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内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
故以四時歸鄉裡,於谯東五十裡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後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讨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将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難,興舉義兵。
是時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損,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與強敵争,倘更為禍始。
故汴水之戰數千,後還到揚州更募,亦複不過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後領兖州,破降黃巾三十萬衆。
又袁術僭号于九江,下皆稱臣,名門曰建号門,衣被皆為天子之制,兩婦預争為皇後。
志計已定,人有勸術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後孤讨禽其四将,獲其人衆,遂使術窮亡解沮,發病而死。
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於後。
幸而破紹,枭其二子。
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有當州,孤複定之,遂平天下。
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
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
曹丕一旦即位,首先對付的是自己的兄弟們,刻薄成家,最終削弱了自己的曹氏家族。
曹睿開始比曹丕強,但西蜀的諸葛亮死後,他見危機已去,就開始暴露出性格弱點,貪戀酒色,大興土木,信奉神仙,把漢武帝的金銅仙人也搬了過來,很快就把自己折騰死了。
此後曹氏就完了,隻等着别人來篡。
而曹操本人的“成功”經驗,在三國成為模範典型。
有志之士,競相效仿。
第一個站出來學習的就是司馬氏,他們最終得了天下。
後來的宋齊梁陳,乃至北周北齊隋唐五代宋,改朝換代玩了多少“禅讓”的把戲,幹了多少“弑君”的罪行。
權臣、軍閥們一旦實力足夠,就逼主奪宮,如果僅僅是宮廷政變,權力交換也就罷了,但哪一次不是伴随着屠殺和戰争?數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名士、正直君子和平民百姓死于這些争奪皇位改朝換代的戰争中?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曹操可算是這一系列血腥事件的領頭雁、帶頭人,你說戲台給他畫白臉冤不冤? 曹操自己為什麼不直接篡漢?《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曾有過評論,說是漢朝自董仲舒以來,儒家學說普遍流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一套倫理在社會上占着統治地位,東漢末年仍然是這樣。
曹家世受漢祿,深蒙國恩,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他不敢公開地直接地篡奪帝位。
反對勢力經過他數次屠殺,仍然不絕如縷,所以他才有為自己辯白的《十二月己亥令》。
近代的袁世凱也号稱“竊國大盜”“一代奸雄”,我記得有一則記載說,進入民國後大家剪辮子,袁世凱剃了光頭,換了民國服裝出來見客,一時竟羞愧難當。
曹操不篡漢位,而留給自己兒子,也是為免此羞耳! 而“聽其言,觀其行”,曹操在《十二月己亥令》中話說得好聽,把自己妝扮成一個大忠臣,可是臨死時竟命令建造七十二疑冢,怕人挖他的墓,他要是忠臣,他要是問心無愧,有什麼好怕的呢?而其中有幾句話最有趣:“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孤謂之言:‘顧我萬年之後,汝曹皆當出嫁,欲令傳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此言可與“分香賣履”之事共參。
(明心齋2000年9月6日) 附:曹操《十二月己亥令》 魏武故事載公十二月己亥令曰:“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内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
以為強豪所忿,恐緻家禍,故以病還。
去官之後,年紀尚少,顧視同歲中,年有五十,未名為老,内自圖之,從此卻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與同歲中始舉者等耳。
故以四時歸鄉裡,於谯東五十裡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後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讨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将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難,興舉義兵。
是時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損,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與強敵争,倘更為禍始。
故汴水之戰數千,後還到揚州更募,亦複不過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後領兖州,破降黃巾三十萬衆。
又袁術僭号于九江,下皆稱臣,名門曰建号門,衣被皆為天子之制,兩婦預争為皇後。
志計已定,人有勸術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
後孤讨禽其四将,獲其人衆,遂使術窮亡解沮,發病而死。
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但計投死為國,以義滅身,足垂於後。
幸而破紹,枭其二子。
又劉表自以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卻,以觀世事,據有當州,孤複定之,遂平天下。
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
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