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白泉居的窮苦酒客
關燈
小
中
大
情,還是假裝尋人,無心相遇,專向二人打聽,必能問出幾分。
無奈内裡好些熟人,對于自己十分恭敬,隻一走進必要同起招呼,一被對方知道便有妨礙,深悔方才不該中途變計,如其先往丁家穩妥得多。
正打算把餘富拉在一旁,仗着平日交情,索性明言來意,請其暗助,乘着裡面的人尚未看出,退往丁家先探詢上一陣再作計較。
餘富偏不知趣,未容開口已先将門簾打起,一面請進,一面笑說:"趙老班頭趙三太爺來了!"内裡那些酒客多是趙三元的熟人,餘者十九也認得他,聞聲立時驚動,紛紛起立,作揖請安,連打招呼,趙三元無法,隻得從容走進,拿出平日對人的假面目一路客套過去,暗中留意,見這二十多個酒客十九離座還禮,隻有兩桌沒有動靜,一桌像個外來的土香客,随身包袱之外還有一個褪了色的黃皮香袋斜挂肩上,面前一把酒壺、一碟煮花生、一碟蔬菜,另外還有一盆烙餅,吃得最苦,年約三十左右,滿臉風塵之色,身材短小,貌相頗醜。
最可笑是這兩個仿佛孿生弟兄,貌醜相同,骨格面盤雖不一樣,每人吊着一隻眼角,一左一右,各帶着幾分醉意望着自己,似笑不笑,形貌越顯難看。
另一桌三人兩個伏桌睡卧,一個年老的半身不遂,也有幾分醉意,均是本鎮上的窮人,以前為了欠糧吃過官司,被地主将田收回,父子三人改做泥瓦匠,勉強度日。
前月城門口相遇,窮得快要讨飯,今日也會來此大吃大喝。
因這父子三人吃過衙門苦頭,最恨公差,背後常時咒罵,見面也裝不識。
因大窮苦,荒年沒有生活,捉到官中還要管他吃飯,不值計較,就聽見兩句瘋言瘋語也隻裝不知道。
此時也和那兩少年矮子一樣沒有理睬,餘均一體恭敬。
先雖生疑,繼一想,這兩個矮子雖是外來的人,但這神氣決不像什異人奇士,飛賊影無雙那樣有本領的高人,無論多麼慷慨好義,周濟窮苦,決不能自家穿得這樣破舊,貌相也木會這樣毫不起眼。
天底下斷無冒險樹敵,偷了大量金銀送人,自己連一樣好酒菜都舍不得吃的道理,越想越覺不像。
這次主人卻又知趣,所讓座頭就在那兩矮子的側面,共隻一桌之隔,對方一言一動均可了然,便坐了下來,打算先裝到底,以假作真,索性作為尋人,靜心觀察,等到酒客散去,向餘、丁二人間出一點虛實,然後仔細訪查下去。
好在都是本地的人,怎麼也能問出一點蹤迹。
主意打定,便和餘富說笑起來,一面設詞借話問話,在有意無意之間從小處着手,留心探詢。
談了不多一會,餘富說出:"當日是因數日前前村有兩家富翁鬧賊,全仗這些村民相助,盜賊雖未擒住,所失财物全被攔截回來,隻損失了朝山所用的一個小包。
為了感謝這些鄉鄰相助之德,和我商量,隻是出力的人,無論男女大小,均可來此飲食一頓,每人還送了幾斤棉花和一些舊衣舊帽之類,另外放出一倉糧食,言明三年之後分期歸還,荒年不收,豐年照補,沒有利息,故此這些鄉親俱都高興非常。
本來連飯都吃不上的苦人均可挨到麥收之後,連明年春荒也可渡過。
此舉功德不小,所以這兩處村鎮上的苦人俱都喜出望外。
本來他們都不舍得吃這一頓,無奈這兩位财主覺着當夜不是這些斫柴路過的苦人相助,和賊拼鬥,将其驚走,非但傷人傷财,他那兩大倉糧食也必被火燒掉,休想保全。
可見還是本鄉本上的人心好義氣,以前不該薄待他們。
又覺這些貧苦的鄉鄰終年省吃儉用,休說好酒好肉,連飯都常混不上,說什麼也要請他們吃這一頓,并還托我,說他年老,不能來此作陪,為防來客不肯多吃,要我代作主人,所以這樣寒天還有許多吃客,今日是未一天,否則人還多呢。
" 趙三元乍聽頗覺有理,同時偷聽旁桌村民對那兩家财主也是歌功頌德,異口同聲,不由不信。
斜對面那兩個矮子先聽衆人談論宛如無覺,不知怎的内中一個忽似發酒瘋一般無緣無故笑将起來,心方一動,畢貴忽由門外走進,說:"丁三甲有事進城,不在家中。
去時還有一人在前飛跑,說是尋他借錢,也未見到,正由門裡走出,就住在他的斜對面。
那人曰稱無錢,卻又吃得酒氣醇醇,我頗奇怪。
後來才知這裡有人請客,丁家人說,他們隻知财主酬謝鄉鄰,不知為了何事。
大哥先來,可聽說麼?" 趙三元聽出所追的人也是本地村民,并與丁家相識,實是怕冷,走得太慌,并非賊黨有什背人舉動,經過情形也與所聞相符,正覺自己情虛多疑,想起好笑,主人因畢貴剛來,忙着招呼,添菜添酒,業已走去,忽聽笑聲吃吃越來越盛,定睛一看,先是一個吊左眼的矮子忍不住好笑,對面一個吊右眼的本在勸止,說恐旁人笑他發瘋,這時不知何故,也被對方引得笑了起來。
這類酒後狂笑醉人常态,本不足奇,那兩矮子經過仔細查聽并無可疑之迹,明是兩個外路來的村俗鄉客,業已不甚理會。
因畢貴初來,不知底細,見那兩個醉人面生,也留了神。
笑聲起後,忽然看出另外六七桌酒客聞得笑聲均如無覺,并無一人回顧,不禁生疑。
因趙三元向來狂傲自大,人又實在比他高明,特意坐在醉人旁邊,料知有意,也許對方多半早被看破,相隔這近,如其開口,必定怪他冒失,話到口邊又複忍住。
趙三元一時疏忽,急切間竟未想到,正想借話告知畢貴往尋那兩家财主探詢真情: 有無酬謝衆人之事?盜賊上門怎不報官,一群窮苦村民就說人多,均無本領,怎能将來賊驚走,并還截下所搶财物,沒有一人傷亡,是何原故?那兩矮子忽然拿了包裹起身走出。
趙、畢二捕看出對方賬也未付,恰巧餘富走來,忙使眼色示意,索讨酒飯錢,餘富方答:"這兩位香客真個虔誠忠厚,外鄉人怕吃虧,休看土頭土腦,樣樣精明,上來先錢後酒,付完了賬再吃,老怕上當,也不想我們山東人哪會欺生做這昧良心的勾當見" 話未說完,人已掀簾走出。
人剛走到外層半間,便相繼哈哈大笑起來,仿佛有什極可笑的事,當人不好意思,勉強忍住,到了門外方始縱聲狂笑光景。
趙三元首先聽出内中一個是女音,猛想起昨夜所聞之言,心又一動。
畢貴更是疑心,見那兩人已走,同伴尚無表示,又見醉人走後别桌酒客不看醉人,全在偷看自己這面,越發生疑,忍不住湊近前去附耳低聲。
正要開口,三元見狀突然警覺,把手一揮,雙雙不約而同離席,一摸身邊暗藏的鐵尺和虎尾三截鞭,一言未發,飛馳趕出,沖到門外東西兩面一看,不禁大驚。
原來就這先後不過兩句話的工夫,一條兩裡來長兩頭都可望出老遠的街路上面竟是空蕩蕩的,一個人影俱無,便飛也無這快。
心念才動,忽聽一聲雕鳴,一隻通體黑毛,油光滑亮,兩翼開張宛如一扇闆門的金眼秃頂大鳥已由對面房頂突然飛起,往酒館
無奈内裡好些熟人,對于自己十分恭敬,隻一走進必要同起招呼,一被對方知道便有妨礙,深悔方才不該中途變計,如其先往丁家穩妥得多。
正打算把餘富拉在一旁,仗着平日交情,索性明言來意,請其暗助,乘着裡面的人尚未看出,退往丁家先探詢上一陣再作計較。
餘富偏不知趣,未容開口已先将門簾打起,一面請進,一面笑說:"趙老班頭趙三太爺來了!"内裡那些酒客多是趙三元的熟人,餘者十九也認得他,聞聲立時驚動,紛紛起立,作揖請安,連打招呼,趙三元無法,隻得從容走進,拿出平日對人的假面目一路客套過去,暗中留意,見這二十多個酒客十九離座還禮,隻有兩桌沒有動靜,一桌像個外來的土香客,随身包袱之外還有一個褪了色的黃皮香袋斜挂肩上,面前一把酒壺、一碟煮花生、一碟蔬菜,另外還有一盆烙餅,吃得最苦,年約三十左右,滿臉風塵之色,身材短小,貌相頗醜。
最可笑是這兩個仿佛孿生弟兄,貌醜相同,骨格面盤雖不一樣,每人吊着一隻眼角,一左一右,各帶着幾分醉意望着自己,似笑不笑,形貌越顯難看。
另一桌三人兩個伏桌睡卧,一個年老的半身不遂,也有幾分醉意,均是本鎮上的窮人,以前為了欠糧吃過官司,被地主将田收回,父子三人改做泥瓦匠,勉強度日。
前月城門口相遇,窮得快要讨飯,今日也會來此大吃大喝。
因這父子三人吃過衙門苦頭,最恨公差,背後常時咒罵,見面也裝不識。
因大窮苦,荒年沒有生活,捉到官中還要管他吃飯,不值計較,就聽見兩句瘋言瘋語也隻裝不知道。
此時也和那兩少年矮子一樣沒有理睬,餘均一體恭敬。
先雖生疑,繼一想,這兩個矮子雖是外來的人,但這神氣決不像什異人奇士,飛賊影無雙那樣有本領的高人,無論多麼慷慨好義,周濟窮苦,決不能自家穿得這樣破舊,貌相也木會這樣毫不起眼。
天底下斷無冒險樹敵,偷了大量金銀送人,自己連一樣好酒菜都舍不得吃的道理,越想越覺不像。
這次主人卻又知趣,所讓座頭就在那兩矮子的側面,共隻一桌之隔,對方一言一動均可了然,便坐了下來,打算先裝到底,以假作真,索性作為尋人,靜心觀察,等到酒客散去,向餘、丁二人間出一點虛實,然後仔細訪查下去。
好在都是本地的人,怎麼也能問出一點蹤迹。
主意打定,便和餘富說笑起來,一面設詞借話問話,在有意無意之間從小處着手,留心探詢。
談了不多一會,餘富說出:"當日是因數日前前村有兩家富翁鬧賊,全仗這些村民相助,盜賊雖未擒住,所失财物全被攔截回來,隻損失了朝山所用的一個小包。
為了感謝這些鄉鄰相助之德,和我商量,隻是出力的人,無論男女大小,均可來此飲食一頓,每人還送了幾斤棉花和一些舊衣舊帽之類,另外放出一倉糧食,言明三年之後分期歸還,荒年不收,豐年照補,沒有利息,故此這些鄉親俱都高興非常。
本來連飯都吃不上的苦人均可挨到麥收之後,連明年春荒也可渡過。
此舉功德不小,所以這兩處村鎮上的苦人俱都喜出望外。
本來他們都不舍得吃這一頓,無奈這兩位财主覺着當夜不是這些斫柴路過的苦人相助,和賊拼鬥,将其驚走,非但傷人傷财,他那兩大倉糧食也必被火燒掉,休想保全。
可見還是本鄉本上的人心好義氣,以前不該薄待他們。
又覺這些貧苦的鄉鄰終年省吃儉用,休說好酒好肉,連飯都常混不上,說什麼也要請他們吃這一頓,并還托我,說他年老,不能來此作陪,為防來客不肯多吃,要我代作主人,所以這樣寒天還有許多吃客,今日是未一天,否則人還多呢。
" 趙三元乍聽頗覺有理,同時偷聽旁桌村民對那兩家财主也是歌功頌德,異口同聲,不由不信。
斜對面那兩個矮子先聽衆人談論宛如無覺,不知怎的内中一個忽似發酒瘋一般無緣無故笑将起來,心方一動,畢貴忽由門外走進,說:"丁三甲有事進城,不在家中。
去時還有一人在前飛跑,說是尋他借錢,也未見到,正由門裡走出,就住在他的斜對面。
那人曰稱無錢,卻又吃得酒氣醇醇,我頗奇怪。
後來才知這裡有人請客,丁家人說,他們隻知财主酬謝鄉鄰,不知為了何事。
大哥先來,可聽說麼?" 趙三元聽出所追的人也是本地村民,并與丁家相識,實是怕冷,走得太慌,并非賊黨有什背人舉動,經過情形也與所聞相符,正覺自己情虛多疑,想起好笑,主人因畢貴剛來,忙着招呼,添菜添酒,業已走去,忽聽笑聲吃吃越來越盛,定睛一看,先是一個吊左眼的矮子忍不住好笑,對面一個吊右眼的本在勸止,說恐旁人笑他發瘋,這時不知何故,也被對方引得笑了起來。
這類酒後狂笑醉人常态,本不足奇,那兩矮子經過仔細查聽并無可疑之迹,明是兩個外路來的村俗鄉客,業已不甚理會。
因畢貴初來,不知底細,見那兩個醉人面生,也留了神。
笑聲起後,忽然看出另外六七桌酒客聞得笑聲均如無覺,并無一人回顧,不禁生疑。
因趙三元向來狂傲自大,人又實在比他高明,特意坐在醉人旁邊,料知有意,也許對方多半早被看破,相隔這近,如其開口,必定怪他冒失,話到口邊又複忍住。
趙三元一時疏忽,急切間竟未想到,正想借話告知畢貴往尋那兩家财主探詢真情: 有無酬謝衆人之事?盜賊上門怎不報官,一群窮苦村民就說人多,均無本領,怎能将來賊驚走,并還截下所搶财物,沒有一人傷亡,是何原故?那兩矮子忽然拿了包裹起身走出。
趙、畢二捕看出對方賬也未付,恰巧餘富走來,忙使眼色示意,索讨酒飯錢,餘富方答:"這兩位香客真個虔誠忠厚,外鄉人怕吃虧,休看土頭土腦,樣樣精明,上來先錢後酒,付完了賬再吃,老怕上當,也不想我們山東人哪會欺生做這昧良心的勾當見" 話未說完,人已掀簾走出。
人剛走到外層半間,便相繼哈哈大笑起來,仿佛有什極可笑的事,當人不好意思,勉強忍住,到了門外方始縱聲狂笑光景。
趙三元首先聽出内中一個是女音,猛想起昨夜所聞之言,心又一動。
畢貴更是疑心,見那兩人已走,同伴尚無表示,又見醉人走後别桌酒客不看醉人,全在偷看自己這面,越發生疑,忍不住湊近前去附耳低聲。
正要開口,三元見狀突然警覺,把手一揮,雙雙不約而同離席,一摸身邊暗藏的鐵尺和虎尾三截鞭,一言未發,飛馳趕出,沖到門外東西兩面一看,不禁大驚。
原來就這先後不過兩句話的工夫,一條兩裡來長兩頭都可望出老遠的街路上面竟是空蕩蕩的,一個人影俱無,便飛也無這快。
心念才動,忽聽一聲雕鳴,一隻通體黑毛,油光滑亮,兩翼開張宛如一扇闆門的金眼秃頂大鳥已由對面房頂突然飛起,往酒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