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縱橫鈎黨清流禍 峭茜風期月旦評
關燈
小
中
大
,有薄禮奉贈。
”查伊璜道:“我和貴上素不相識,隻怕是弄錯了。
”那軍官取出拜盒,拿出一張大紅泥金名帖,上寫“拜上查先生伊璜,諱繼佐”,下面寫的是“眷晚生吳六奇頓首百拜”。
查伊璜心想:“我連這吳六奇的名字也沒聽見過,為何送禮于我?”當下沉吟不語。
那軍官道:“敝上說道,些些薄禮,請查先生不要見笑。
”說着将兩隻朱漆燙金的圓盒放在桌上,俯身請安,便即别去。
查伊璜打開禮盒,赫然是五十兩黃金,另一盒中卻是六瓶洋酒,酒瓶上綴以明珠翡翠,華貴非凡。
查伊璜一驚更甚,追出去要那軍官收回禮品,武人步快,早去得遠了。
查伊璜心下納悶,尋思:“飛來橫财,非福是禍。
莫非有人陷害于我?”當下将兩隻禮盒用封條封起,藏于密室。
查氏家境小康,黃金倒也不必動用,隻是久聞洋酒之名,不敢開瓶品嘗,未免心癢。
過了數月,亦無他異。
這一日,卻有一名身穿華服的貴介公子到來。
那公子不過十七八歲,精神飽滿,氣宇軒昂,帶着八名從人,一見查伊璜,便即跪下磕頭,口稱:“查世伯,侄子吳寶宇拜見。
”查伊璜忙即扶起,道:“世伯之稱,可不敢當。
不知尊大人是誰?”那吳寶宇道:“家嚴名諱,上六下奇,現居廣東省通省水陸提督之職,特命小侄造府,恭請世伯到廣東盤桓數月。
” 查伊璜道:“前承令尊大人厚賜,心下好生不安。
說來慚愧,兄弟生性疏闊,記不起何時和令尊大人相識。
兄弟一介書生,素來不結交貴官。
公子請少坐。
”說着走進内室,将那兩隻禮盒捧了出來,道:“還請公子攜回,實在不敢受此厚禮。
”他心想這吳六奇在廣東做提督,必是慕己之名,欲以重金聘去做幕客。
這人官居高位,為滿洲人作鷹犬,欺壓漢人,倘若受了他金銀,污了自己清白,當下臉色之間頗為不豫。
吳寶宇道:“家嚴吩咐,務必請到世伯。
世伯倘若忘了家嚴,有一件信物在此,世伯請看。
”在從人手中接過一個包裹,打了開來,卻是一件十分敝舊的羊皮袍子。
查伊璜見到舊袍,記得是昔年贈給雪中奇丐的,這才恍然,原來這吳六奇将軍,便是當年共醉的酒友,心中一動:“鞑子占我天下,若有手握兵符之人先建義旗,四方響應,說不定便能将鞑子逐出關外。
這奇丐居然還記得我昔日一飯一袍之惠,不是沒良心之人,我若動以大義,未始沒有指望。
男兒建功報國,正在此時,至不濟他将我殺了,卻又如何?”當下欣然就道,來到廣州。
吳六奇将軍接入府中,神态極是恭謹,說道:“六奇流落江南,得蒙查先生不棄,當我是個朋友。
請我喝酒,送我皮袍,倒是小事,在那破廟中肯和我同缽喝酒,手抓狗肉,那才是真正瞧得起我了。
六奇其時窮途潦倒,到處遭人冷眼,查先生如此熱腸相待,登時令六奇大為振奮。
得有今日,都是出于查先生之賜。
”查伊璜淡淡地道:“但在晚生看來,今日的吳将軍,卻也不見得就比當年的雪中奇丐高明了。
” 吳六奇一怔,也不再問,隻道:“是,是!”當晚大開筵席,遍邀廣州城中的文武官員與宴,推查伊璜坐了首席,自己在下首相陪。
廣東省自巡撫以下的文武百官,見提督大人對查伊璜如此恭敬,無不暗暗稱異。
那巡撫還道查伊璜是皇帝派出來微服察訪的欽差大臣,否則吳六奇平素對人十分倨傲,何以對這個江南書生卻這等恭謹?酒散之後,那巡撫悄悄向吳六奇探問,這位貴客是否朝中紅員。
吳六奇微微一笑,說道:“老兄當真聰明,鑒貌辨色,十有九中。
”這句話本來意存譏刺,說他這第十次卻猜錯了。
豈知那巡撫竟會錯了意,隻道查伊璜真是欽差,心想這位查大人在吳提督府中居住,已給他巴結上了,吳提督和自己向來不甚投機,如欽差大人回京之後,奏本中對我不利,那可糟糕;回去後備了一份重禮,次日清晨,便送到提督府來。
吳六奇出來見客,說道查先生昨晚大醉未醒,撫台的禮物一定代為交到,一切放心,不必多所挂懷。
巡撫一聽大喜,連聲稱謝而去。
消息傳出,衆官員都知巡撫大人送了份厚禮給查先生。
這位查先生是何來頭,不得而知,但連巡撫都送厚禮,自己豈可不送?數日之間,提督府中禮物有如山積。
吳六奇命賬房一一照收,卻不令查先生得知。
他每日除了赴軍府辦理公事外,總是陪着查伊璜喝酒。
這一日傍晚時分,兩人又在花園涼亭中對坐飲酒。
酒過數巡,查伊璜道:“在府上叨擾多日,已感盛情,晚生明日便要北歸了。
”吳六奇道:“先生說哪裡話來?先生南來不易,若不住上一年半載,決不放先生回去。
明日陪先生到五層樓去玩玩。
廣東風景名勝甚衆,幾個月内,遊覽不盡。
” 查伊璜乘着酒意,大膽說道:“山河雖好,已淪夷狄之手,觀之徒增傷心。
”吳六奇臉色微變,道:“先生醉了,早些休息吧。
”查伊璜道:“初遇之時,我敬你是個風塵豪傑,足堪為友,豈知竟是失眼了。
”吳六奇問道:“如何失眼?”查伊璜朗聲道:“你具大好身手,不為國為民出力,卻助纣為虐,作鞑子的鷹犬,欺壓我大漢百姓,此刻兀自洋洋得意,不以為恥。
查某未免羞與為友。
”說着霍地站起。
吳六奇道:“先生禁聲,這等話給人聽見了,可是一場大禍。
”查伊璜道:“我今日還當你是朋友,有一番良言相勸。
你如不聽,不妨便将我殺了。
查某手無縛雞之力,反正難以相抗。
”吳六奇道:“在下洗耳恭聽。
”查伊璜道:“将軍手绾廣東全省兵符,正是起義反正的良機。
登高一呼,天下響應,縱然大事不成,也叫鞑子破膽,轟轟烈烈地幹它一場,才不負了你天生神勇,大好頭顱。
” 吳六奇斟酒于碗,一口幹了,說道:“先生說得好痛快!”雙手一伸,嗤的一聲響,撕破了自己袍子衣襟,露出黑毛毵毵的胸膛,撥開胸毛,卻見肌膚上刺着八個小字:“天父地母,反清複明。
” 查伊璜又驚又喜,問道:“這……這是什麼?” 吳六奇掩好衣襟,說道:“适才聽得先生一番宏論,可敬可佩。
先生不顧殒身滅族的大禍,披肝瀝膽,向在下指點,在下何敢再行隐瞞。
在下本在丐幫,此刻是天地會的洪順堂紅旗香主,誓以滿腔熱血,反清複明。
” 查伊璜見了吳六奇胸口刺字,更無懷疑,說道:“原來将軍身在曹營心在漢,适才言語冒犯,多有得罪。
”吳六奇大喜,心想這“身在曹營心在漢”,那是将自己比作關雲長了,道:“這等比喻,可不敢當。
”查伊璜道:“不知何謂丐幫,何謂天地會?倒要請教。
” 吳六奇道:“先生請再喝一杯,待在下慢慢說來。
”當下二人各飲了一杯。
吳六奇道:“那丐幫由來已久,自宋朝以來,便是江湖上的一個大幫。
幫中兄弟均是行乞為生,就算是家财豪富之人,入了丐幫,也須散盡家資,過叫化子的生活。
幫中幫主以下是四大長老,其下是前後左右中五方護法。
在下位居左護法,在幫中算是八袋弟子,位份已頗不低。
後來因和一位姓孫的長老不和,打起架來,在下其時酒醉,失手将他打得重傷。
不敬尊長已大犯幫規,毆傷長老更屬大罪,幫主和四長老集議之後,将在下斥革出幫。
那日在府上相遇,先生邀我飲酒,其時在下初遭斥逐,心中好生郁悶,承先生不棄,還當在下是個朋友,胸懷登時舒暢了不少。
”查伊璜道:“原來如此。
” 吳六奇道:“第二年春,在西湖邊上再度相逢,先生折節下交,譽我是海内奇男子。
在下苦思數日,心想我不容于丐幫,江湖上朋友都瞧我不起,每日裡爛醉如泥,自暴自棄,眼見數年之間,就會醉死。
這位查先生卻說我是個奇男子,我吳六奇難道就此一蹶不振,再無出頭之日?過不多時,清兵南下,我心下憤激,不明是非,竟去投效清軍,立了不少軍功,殘殺同胞,思之好生慚愧。
” 查伊璜正色道:“這就不對了。
兄台不容于丐幫,獨往獨來也好,自樹門戶也好,何苦出此下策,前去投效清軍?”吳六奇道:“在下愚魯,當時未得先生教誨,幹了不少錯事,當真該死之極。
”查伊璜點頭道:“将軍既然知錯,将功贖罪,也還不遲。
” 吳六奇道:“後來滿清席卷南北,我也官封提督。
兩年之前,半夜裡忽然有人闖入我卧室行刺。
這刺客武功不是我對手,給我拿住了,點燈一看,竟然便是昔年給我打傷的那位丐幫孫長老。
他破口大罵,說我卑鄙無恥,甘為異族鷹犬。
他越罵越兇,每一句話都打中了我心坎。
這些話有時我也想到了,明知自己的所作所為很是不對,深夜撫心自問,好生慚愧,隻是自己所想,遠不如他罵得那麼明白痛快。
我歎了口氣,解開他給我封住的穴道,說道:‘孫長老,你罵得很對,你這就去吧!’他頗為詫異,便即越窗而去。
” 查伊璜道:“這件事做得對了!” 吳六奇道:“其時提督衙門的牢獄之中,關得有不少反清的好漢子。
第二天清早,我尋些借口,一個個将他們放了,有的說是捉錯了人,有的說不是主犯,從輕發落。
過了一個多月,那孫長老半夜又來見我,開門見山地問我,是否已有悔悟之心,願意反清立功。
我拔出刀來,一刀斬去左手兩根手指,說:‘吳六奇決心痛改前非,今後聽從孫長老号令。
’”伸出左手,果然無名指和小指已然不見,隻剩下三根手指。
查伊璜大拇指一豎,贊道:“好漢子!” 吳六奇繼續說道:“孫長老見我意誠,又知我雖然生性魯莽,說過的話倒是從未食言,便道:‘很好,待我回複幫主,請幫主的示下。
’十天之後,孫長老又來見我,說幫主和四長老會商,決定收我回幫,重新由一袋弟子做起。
又說丐幫已和天地會結盟,同心協力,反清複明。
那天地會是台灣國姓爺鄭大帥手下謀主陳永華陳先生所創,近年來在福建、浙江、廣東一帶好生興旺。
孫長老為我引見會中廣東洪順堂香主,投入天地會。
天地會查了我一年,交我辦了幾件要事,見我确然忠心不貳,最近陳先生從台灣傳下訊來,封我為洪順堂紅旗香主之職。
” 查伊璜雖不明天地會的來曆,但台灣國姓爺延平郡王鄭成功孤軍抗清,精忠英勇,天下無不知聞。
這天地會既是他手下謀主陳永華所創,自是同道中人,當下不住點頭。
吳六奇又道:“國姓爺昔年率領大軍,圍攻金陵,可惜寡不敵衆,退回台灣,但留在江浙閩三省不及退回的舊部官兵卻着實不少。
陳先生暗中聯絡老兄弟,組成了這天地會,會裡的口号是‘天父地母,反清複明’,那便是在下胸口所刺的八個字。
尋常會中兄弟,身上也不刺字,在下所以自行刺字,是學一學當年嶽武穆‘盡忠報國’的意思。
” 查伊璜心下甚喜,連喝了兩杯酒,說道:“兄台如此行為,才真正不愧為海内奇男子之稱了。
”吳六奇道:“‘海内奇男子’五字,愧不敢當。
隻要查先生肯認我是朋友,姓吳的便已快活不盡。
我們天地會總舵主陳永華陳先生,又有一個名字叫做陳近南,那才真是響當當的英雄好漢,江湖上說起來無人不敬,有兩句話說得好:‘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
’在下尚未見過陳總舵主之面,算不了什麼人物。
” 查伊璜想象陳近南的英雄氣概,不禁神往,斟了兩杯酒,說道:“來,咱們來為陳總舵主幹一杯!” 兩人一口飲幹。
查伊璜道:“查某一介書生,于國于民,全無裨益。
隻須将軍哪一日趁機而動,奮起抗清,查某必當投效軍前,稍盡微勞。
” 自這日起,查伊璜在吳六奇府中,與他日夜密談,商讨抗清的策略。
吳六奇說道:天地會的勢力已逐步擴展到北方諸省,各個大省之中都已開了香堂。
查伊璜在吳六奇幕中直耽了六七月之久,這才回鄉。
回到家裡,卻大吃一驚,舊宅旁竟起了好大一片新屋,原來吳六奇派人攜了廣東大小官員所送的禮金,來到浙江查伊璜府上大興土木,營建樓台。
查伊璜素知黃宗羲和顧炎武志切興複,奔走四方,聚合天下英雄豪傑,共圖反清,因此将這件事毫不隐瞞地跟他說了。
黃宗羲在舟中将這件事源源本本地告知了呂留良,說道:“此事若有洩漏,給鞑子們先下手為強,伊璜先生和吳将軍固是滅族之禍,而反清的大業更是折了一條棟梁。
”呂留良道:“除了你我三人之外,此事自是決不能吐露隻字,縱然見到伊璜先生,也決不能提到廣東吳将軍的名字。
”黃宗羲道:“伊璜先生和吳将軍有這樣一段淵源,朝中大臣對吳将軍倚畀正殷,吳将軍出面給伊璜先生說項疏通,朝廷非賣他這個面子不可。
”呂留良道:“黃兄所見甚是,隻不知陸圻、範骧二人,如何也和伊璜先生一般,說是‘未見其書,免罪不究’?難道他二人也有朝中有力者代為疏通嗎?”黃宗羲道:“吳将軍替伊璜先生疏通,若單提一人,隻怕惹起疑心,拉上兩個人來陪襯一下,也未可知。
”呂留良笑道:“這等說來,陸範二人隻怕直到此刻,還不知這條命是如何拾來的。
”顧炎武點頭道:“江南名士能多保全一位,也就多保留一份元氣。
”(按:《聊齋志異》中有“大力将軍
”查伊璜道:“我和貴上素不相識,隻怕是弄錯了。
”那軍官取出拜盒,拿出一張大紅泥金名帖,上寫“拜上查先生伊璜,諱繼佐”,下面寫的是“眷晚生吳六奇頓首百拜”。
查伊璜心想:“我連這吳六奇的名字也沒聽見過,為何送禮于我?”當下沉吟不語。
那軍官道:“敝上說道,些些薄禮,請查先生不要見笑。
”說着将兩隻朱漆燙金的圓盒放在桌上,俯身請安,便即别去。
查伊璜打開禮盒,赫然是五十兩黃金,另一盒中卻是六瓶洋酒,酒瓶上綴以明珠翡翠,華貴非凡。
查伊璜一驚更甚,追出去要那軍官收回禮品,武人步快,早去得遠了。
查伊璜心下納悶,尋思:“飛來橫财,非福是禍。
莫非有人陷害于我?”當下将兩隻禮盒用封條封起,藏于密室。
查氏家境小康,黃金倒也不必動用,隻是久聞洋酒之名,不敢開瓶品嘗,未免心癢。
過了數月,亦無他異。
這一日,卻有一名身穿華服的貴介公子到來。
那公子不過十七八歲,精神飽滿,氣宇軒昂,帶着八名從人,一見查伊璜,便即跪下磕頭,口稱:“查世伯,侄子吳寶宇拜見。
”查伊璜忙即扶起,道:“世伯之稱,可不敢當。
不知尊大人是誰?”那吳寶宇道:“家嚴名諱,上六下奇,現居廣東省通省水陸提督之職,特命小侄造府,恭請世伯到廣東盤桓數月。
” 查伊璜道:“前承令尊大人厚賜,心下好生不安。
說來慚愧,兄弟生性疏闊,記不起何時和令尊大人相識。
兄弟一介書生,素來不結交貴官。
公子請少坐。
”說着走進内室,将那兩隻禮盒捧了出來,道:“還請公子攜回,實在不敢受此厚禮。
”他心想這吳六奇在廣東做提督,必是慕己之名,欲以重金聘去做幕客。
這人官居高位,為滿洲人作鷹犬,欺壓漢人,倘若受了他金銀,污了自己清白,當下臉色之間頗為不豫。
吳寶宇道:“家嚴吩咐,務必請到世伯。
世伯倘若忘了家嚴,有一件信物在此,世伯請看。
”在從人手中接過一個包裹,打了開來,卻是一件十分敝舊的羊皮袍子。
查伊璜見到舊袍,記得是昔年贈給雪中奇丐的,這才恍然,原來這吳六奇将軍,便是當年共醉的酒友,心中一動:“鞑子占我天下,若有手握兵符之人先建義旗,四方響應,說不定便能将鞑子逐出關外。
這奇丐居然還記得我昔日一飯一袍之惠,不是沒良心之人,我若動以大義,未始沒有指望。
男兒建功報國,正在此時,至不濟他将我殺了,卻又如何?”當下欣然就道,來到廣州。
吳六奇将軍接入府中,神态極是恭謹,說道:“六奇流落江南,得蒙查先生不棄,當我是個朋友。
請我喝酒,送我皮袍,倒是小事,在那破廟中肯和我同缽喝酒,手抓狗肉,那才是真正瞧得起我了。
六奇其時窮途潦倒,到處遭人冷眼,查先生如此熱腸相待,登時令六奇大為振奮。
得有今日,都是出于查先生之賜。
”查伊璜淡淡地道:“但在晚生看來,今日的吳将軍,卻也不見得就比當年的雪中奇丐高明了。
” 吳六奇一怔,也不再問,隻道:“是,是!”當晚大開筵席,遍邀廣州城中的文武官員與宴,推查伊璜坐了首席,自己在下首相陪。
廣東省自巡撫以下的文武百官,見提督大人對查伊璜如此恭敬,無不暗暗稱異。
那巡撫還道查伊璜是皇帝派出來微服察訪的欽差大臣,否則吳六奇平素對人十分倨傲,何以對這個江南書生卻這等恭謹?酒散之後,那巡撫悄悄向吳六奇探問,這位貴客是否朝中紅員。
吳六奇微微一笑,說道:“老兄當真聰明,鑒貌辨色,十有九中。
”這句話本來意存譏刺,說他這第十次卻猜錯了。
豈知那巡撫竟會錯了意,隻道查伊璜真是欽差,心想這位查大人在吳提督府中居住,已給他巴結上了,吳提督和自己向來不甚投機,如欽差大人回京之後,奏本中對我不利,那可糟糕;回去後備了一份重禮,次日清晨,便送到提督府來。
吳六奇出來見客,說道查先生昨晚大醉未醒,撫台的禮物一定代為交到,一切放心,不必多所挂懷。
巡撫一聽大喜,連聲稱謝而去。
消息傳出,衆官員都知巡撫大人送了份厚禮給查先生。
這位查先生是何來頭,不得而知,但連巡撫都送厚禮,自己豈可不送?數日之間,提督府中禮物有如山積。
吳六奇命賬房一一照收,卻不令查先生得知。
他每日除了赴軍府辦理公事外,總是陪着查伊璜喝酒。
這一日傍晚時分,兩人又在花園涼亭中對坐飲酒。
酒過數巡,查伊璜道:“在府上叨擾多日,已感盛情,晚生明日便要北歸了。
”吳六奇道:“先生說哪裡話來?先生南來不易,若不住上一年半載,決不放先生回去。
明日陪先生到五層樓去玩玩。
廣東風景名勝甚衆,幾個月内,遊覽不盡。
” 查伊璜乘着酒意,大膽說道:“山河雖好,已淪夷狄之手,觀之徒增傷心。
”吳六奇臉色微變,道:“先生醉了,早些休息吧。
”查伊璜道:“初遇之時,我敬你是個風塵豪傑,足堪為友,豈知竟是失眼了。
”吳六奇問道:“如何失眼?”查伊璜朗聲道:“你具大好身手,不為國為民出力,卻助纣為虐,作鞑子的鷹犬,欺壓我大漢百姓,此刻兀自洋洋得意,不以為恥。
查某未免羞與為友。
”說着霍地站起。
吳六奇道:“先生禁聲,這等話給人聽見了,可是一場大禍。
”查伊璜道:“我今日還當你是朋友,有一番良言相勸。
你如不聽,不妨便将我殺了。
查某手無縛雞之力,反正難以相抗。
”吳六奇道:“在下洗耳恭聽。
”查伊璜道:“将軍手绾廣東全省兵符,正是起義反正的良機。
登高一呼,天下響應,縱然大事不成,也叫鞑子破膽,轟轟烈烈地幹它一場,才不負了你天生神勇,大好頭顱。
” 吳六奇斟酒于碗,一口幹了,說道:“先生說得好痛快!”雙手一伸,嗤的一聲響,撕破了自己袍子衣襟,露出黑毛毵毵的胸膛,撥開胸毛,卻見肌膚上刺着八個小字:“天父地母,反清複明。
” 查伊璜又驚又喜,問道:“這……這是什麼?” 吳六奇掩好衣襟,說道:“适才聽得先生一番宏論,可敬可佩。
先生不顧殒身滅族的大禍,披肝瀝膽,向在下指點,在下何敢再行隐瞞。
在下本在丐幫,此刻是天地會的洪順堂紅旗香主,誓以滿腔熱血,反清複明。
” 查伊璜見了吳六奇胸口刺字,更無懷疑,說道:“原來将軍身在曹營心在漢,适才言語冒犯,多有得罪。
”吳六奇大喜,心想這“身在曹營心在漢”,那是将自己比作關雲長了,道:“這等比喻,可不敢當。
”查伊璜道:“不知何謂丐幫,何謂天地會?倒要請教。
” 吳六奇道:“先生請再喝一杯,待在下慢慢說來。
”當下二人各飲了一杯。
吳六奇道:“那丐幫由來已久,自宋朝以來,便是江湖上的一個大幫。
幫中兄弟均是行乞為生,就算是家财豪富之人,入了丐幫,也須散盡家資,過叫化子的生活。
幫中幫主以下是四大長老,其下是前後左右中五方護法。
在下位居左護法,在幫中算是八袋弟子,位份已頗不低。
後來因和一位姓孫的長老不和,打起架來,在下其時酒醉,失手将他打得重傷。
不敬尊長已大犯幫規,毆傷長老更屬大罪,幫主和四長老集議之後,将在下斥革出幫。
那日在府上相遇,先生邀我飲酒,其時在下初遭斥逐,心中好生郁悶,承先生不棄,還當在下是個朋友,胸懷登時舒暢了不少。
”查伊璜道:“原來如此。
” 吳六奇道:“第二年春,在西湖邊上再度相逢,先生折節下交,譽我是海内奇男子。
在下苦思數日,心想我不容于丐幫,江湖上朋友都瞧我不起,每日裡爛醉如泥,自暴自棄,眼見數年之間,就會醉死。
這位查先生卻說我是個奇男子,我吳六奇難道就此一蹶不振,再無出頭之日?過不多時,清兵南下,我心下憤激,不明是非,竟去投效清軍,立了不少軍功,殘殺同胞,思之好生慚愧。
” 查伊璜正色道:“這就不對了。
兄台不容于丐幫,獨往獨來也好,自樹門戶也好,何苦出此下策,前去投效清軍?”吳六奇道:“在下愚魯,當時未得先生教誨,幹了不少錯事,當真該死之極。
”查伊璜點頭道:“将軍既然知錯,将功贖罪,也還不遲。
” 吳六奇道:“後來滿清席卷南北,我也官封提督。
兩年之前,半夜裡忽然有人闖入我卧室行刺。
這刺客武功不是我對手,給我拿住了,點燈一看,竟然便是昔年給我打傷的那位丐幫孫長老。
他破口大罵,說我卑鄙無恥,甘為異族鷹犬。
他越罵越兇,每一句話都打中了我心坎。
這些話有時我也想到了,明知自己的所作所為很是不對,深夜撫心自問,好生慚愧,隻是自己所想,遠不如他罵得那麼明白痛快。
我歎了口氣,解開他給我封住的穴道,說道:‘孫長老,你罵得很對,你這就去吧!’他頗為詫異,便即越窗而去。
” 查伊璜道:“這件事做得對了!” 吳六奇道:“其時提督衙門的牢獄之中,關得有不少反清的好漢子。
第二天清早,我尋些借口,一個個将他們放了,有的說是捉錯了人,有的說不是主犯,從輕發落。
過了一個多月,那孫長老半夜又來見我,開門見山地問我,是否已有悔悟之心,願意反清立功。
我拔出刀來,一刀斬去左手兩根手指,說:‘吳六奇決心痛改前非,今後聽從孫長老号令。
’”伸出左手,果然無名指和小指已然不見,隻剩下三根手指。
查伊璜大拇指一豎,贊道:“好漢子!” 吳六奇繼續說道:“孫長老見我意誠,又知我雖然生性魯莽,說過的話倒是從未食言,便道:‘很好,待我回複幫主,請幫主的示下。
’十天之後,孫長老又來見我,說幫主和四長老會商,決定收我回幫,重新由一袋弟子做起。
又說丐幫已和天地會結盟,同心協力,反清複明。
那天地會是台灣國姓爺鄭大帥手下謀主陳永華陳先生所創,近年來在福建、浙江、廣東一帶好生興旺。
孫長老為我引見會中廣東洪順堂香主,投入天地會。
天地會查了我一年,交我辦了幾件要事,見我确然忠心不貳,最近陳先生從台灣傳下訊來,封我為洪順堂紅旗香主之職。
” 查伊璜雖不明天地會的來曆,但台灣國姓爺延平郡王鄭成功孤軍抗清,精忠英勇,天下無不知聞。
這天地會既是他手下謀主陳永華所創,自是同道中人,當下不住點頭。
吳六奇又道:“國姓爺昔年率領大軍,圍攻金陵,可惜寡不敵衆,退回台灣,但留在江浙閩三省不及退回的舊部官兵卻着實不少。
陳先生暗中聯絡老兄弟,組成了這天地會,會裡的口号是‘天父地母,反清複明’,那便是在下胸口所刺的八個字。
尋常會中兄弟,身上也不刺字,在下所以自行刺字,是學一學當年嶽武穆‘盡忠報國’的意思。
” 查伊璜心下甚喜,連喝了兩杯酒,說道:“兄台如此行為,才真正不愧為海内奇男子之稱了。
”吳六奇道:“‘海内奇男子’五字,愧不敢當。
隻要查先生肯認我是朋友,姓吳的便已快活不盡。
我們天地會總舵主陳永華陳先生,又有一個名字叫做陳近南,那才真是響當當的英雄好漢,江湖上說起來無人不敬,有兩句話說得好:‘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
’在下尚未見過陳總舵主之面,算不了什麼人物。
” 查伊璜想象陳近南的英雄氣概,不禁神往,斟了兩杯酒,說道:“來,咱們來為陳總舵主幹一杯!” 兩人一口飲幹。
查伊璜道:“查某一介書生,于國于民,全無裨益。
隻須将軍哪一日趁機而動,奮起抗清,查某必當投效軍前,稍盡微勞。
” 自這日起,查伊璜在吳六奇府中,與他日夜密談,商讨抗清的策略。
吳六奇說道:天地會的勢力已逐步擴展到北方諸省,各個大省之中都已開了香堂。
查伊璜在吳六奇幕中直耽了六七月之久,這才回鄉。
回到家裡,卻大吃一驚,舊宅旁竟起了好大一片新屋,原來吳六奇派人攜了廣東大小官員所送的禮金,來到浙江查伊璜府上大興土木,營建樓台。
查伊璜素知黃宗羲和顧炎武志切興複,奔走四方,聚合天下英雄豪傑,共圖反清,因此将這件事毫不隐瞞地跟他說了。
黃宗羲在舟中将這件事源源本本地告知了呂留良,說道:“此事若有洩漏,給鞑子們先下手為強,伊璜先生和吳将軍固是滅族之禍,而反清的大業更是折了一條棟梁。
”呂留良道:“除了你我三人之外,此事自是決不能吐露隻字,縱然見到伊璜先生,也決不能提到廣東吳将軍的名字。
”黃宗羲道:“伊璜先生和吳将軍有這樣一段淵源,朝中大臣對吳将軍倚畀正殷,吳将軍出面給伊璜先生說項疏通,朝廷非賣他這個面子不可。
”呂留良道:“黃兄所見甚是,隻不知陸圻、範骧二人,如何也和伊璜先生一般,說是‘未見其書,免罪不究’?難道他二人也有朝中有力者代為疏通嗎?”黃宗羲道:“吳将軍替伊璜先生疏通,若單提一人,隻怕惹起疑心,拉上兩個人來陪襯一下,也未可知。
”呂留良笑道:“這等說來,陸範二人隻怕直到此刻,還不知這條命是如何拾來的。
”顧炎武點頭道:“江南名士能多保全一位,也就多保留一份元氣。
”(按:《聊齋志異》中有“大力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