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飾。

    及見腹中有六十億百千菩薩。

    在蓮華上結加趺坐。

    三昧正受。

    時梵天王所可教敕賦諸蓮華。

    如是等夢非我所解。

    唯有如來乃能解之。

    我今當往至世尊所問其所以。

    何因緣故見是諸事。

    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過夜清旦。

    即至佛所飲食以辦。

    自行澡水手自斟酌上妙餚馔。

    食已行水收舉缽訖。

    即於一面坐卑小床欲聽妙法。

    爾時聖王及其千子無量無邊百千大衆。

    出安周羅城恭敬圍繞向閻浮園。

    到園外已如法下車步至佛所。

    頭面禮佛及比丘僧。

    在佛前坐為欲聽法。

    爾時梵志如夢中所見具向佛說。

    佛告梵志。

    汝夢所見有大光明。

    十方無量如恒河沙等諸世界中。

    在在處處諸佛世尊與汝蓮華。

    於華台中有日輪像。

    大光入口。

    以汝先於二百五十年中。

    教閻浮提内無量衆生。

    令住三福處。

    複令無量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於今複作如是大施供養如來及比丘僧。

    以是故十方諸佛授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尊現在說法。

    與汝蓮華銀莖金葉琉璃為須馬瑙為?茸。

    蓮華台中有日輪像。

    如是等事皆是汝之受記相貌。

    梵志。

    汝夢所見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世界中。

    在在處處諸佛世尊現在說法。

    彼諸世尊所可與汝七寶妙蓋。

    蓋上莊飾至梵天者,汝於來世。

    當於夜分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即於其夜有大名稱。

    遍滿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世界中上至梵天。

    當得無見頂相無能過者,即是汝之成道初相。

    汝夢見大身又見日鬘而自圍繞者,汝於來世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汝先所可於閻浮提内教無量衆生。

    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亦當同時於十方如微塵等世界之中。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皆各各發此贊言:我於往昔為寶海梵志之所勸化。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我等今日。

    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某甲世尊,即是我之真善知識。

    爾時諸佛各各自遣諸大菩薩為供養汝故。

    諸菩薩等以先所得已佛世界。

    種種自在師子遊戲神足變化而以供養。

    爾時諸菩薩種種供養已,於彼聽法得陀羅尼三昧忍辱。

    是諸菩薩聽受法已各還本土。

    向佛世尊稱說汝國所有諸事。

    梵志。

    如是夢事皆是汝之成道相貌。

    梵志。

    汝所夢見於其腹内有無量億諸大菩薩。

    在蓮華上結加趺坐三昧正受者,汝於來世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複當勸化無量億萬百千衆生。

    令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汝入無上般涅槃已,其後未來之世。

    當有十方世界無量諸佛法王世尊,亦當稱汝名字作如是言:過去微塵數等大劫有某甲佛。

    是佛世尊勸化我等。

    安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不退轉。

    是故我等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正法王。

    梵志。

    如是等夢皆是汝之成道相貌。

    梵志。

    汝夢所見人形豬面。

    乃至猕猴面。

    以血污身啖種種蟲。

    已坐伊蘭樹下。

    無量衆生唼食其身。

    乃至骨瑣離骨瑣已,數數受身者,有諸癡人住三福處。

    所謂布施調伏善攝身口。

    如是人等當生魔天有退沒苦。

    若生人中受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愛别離苦。

    怨憎會苦。

    所求不得苦。

    生餓鬼中受饑渴苦。

    生畜生中無明黑闇有斷頭苦。

    生地獄中受種種苦。

    欲得不離如是諸苦。

    是故安住修三福處。

    願求天王轉輪聖王。

    或欲主領一四天下乃至主領四四天下。

    如是癡人食一切衆生。

    是衆生等複當還食如是癡人如是展轉。

    行於生死不可得量。

    梵志。

    如是夢者,即是久受生死之相貌也。

    梵志。

    汝夢所見有諸人等。

    須曼那華以作嬰珞。

    載小弊車駕以水牛。

    於不正道南向馳走。

    梵志。

    即是安住於三福事。

    能自調伏令得寂靜向聲聞乘者之相貌也。

    善男子,爾時寶海梵志白轉輪王言:大王當知。

    人身難得。

    王今已得成就無難。

    諸佛世尊出世甚難過優昙華。

    調善欲心及作善願乃複甚難。

    大王。

    今者若願天人即是苦本。

    若欲得主一四天下及二三四。

    亦是苦本輪轉生死。

    大王。

    若生人天皆是無常無決定相猶如疾風。

    其人貪著樂於五欲。

    心不厭足,猶如小兒見水中月。

    若有願求在天人中受放逸樂。

    其人數數堕於地獄受無量苦。

    若生人中受愛别離苦怨憎會苦。

    若生天上有退沒苦。

    當複數數有受胎苦。

    複有種種互相食啖奪命之苦。

    癡如嬰兒心不知厭。

    何以故?離善知識故。

    不作善願故。

    不行精進故。

    應得者不得故。

    應解者不解故。

    應證者不證故。

    癡如嬰兒無所識别。

    唯菩提心能離諸苦。

    無有遺馀而反生厭。

    世間生死數數受苦。

    而更甘樂遂令諸苦轉複增長。

    大王。

    今當思惟生死有如是等種種諸苦。

    大王。

    今者已供養佛已種善根。

    是故於三寶中應生深信。

    大王當知。

    先所供養佛世尊者,即是來世大富之因。

    愛護禁戒即是來世人天中因。

    今者聽法即是來世智慧因也。

    大王。

    今者已得成就如是等事。

    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時王答言梵志。

    我今不用如是菩提。

    我心今者愛樂生死。

    以是緣故。

    布施持戒聽受妙法。

    梵志。

    無上菩提甚深難得。

    是時梵志複白大王。

    是道清淨應當一心具足願求。

    是道無濁。

    心清淨故。

    是道正直。

    無谄曲故。

    是道鮮白。

    離煩惱故。

    是道廣大。

    無障閡故。

    是道含受。

    多思惟故。

    是道無畏。

    不行諸惡故。

    是道大富。

    行檀波羅蜜故。

    是道清淨。

    行屍羅波羅蜜故。

    是道無我。

    行羼提波羅蜜故。

    是道不住。

    行毗梨耶波羅蜜故。

    是道不亂。

    行禅波羅蜜故。

    是道善擇。

    行般若波羅蜜故。

    是道乃是真實智慧之所至處。

    行大慈故。

    是道不退行大悲故。

    是道歡喜行大喜故。

    是道堅牢行大舍故。

    是道無刺棘。

    常遠離欲恚惱覺故。

    是道安隐心無障閡故。

    是道無賊分别色聲香味觸故。

    是道壞魔。

    善分别陰入界故。

    是道離魔斷諸結故。

    是道妙勝。

    離聲聞緣覺所思惟故。

    是道遍滿。

    一切諸佛所受持故。

    是道珍寶一切智慧故。

    是道明淨。

    智慧光明無障閡故。

    是道善說。

    為善知識之所護故。

    是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