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
不在宮中。
時箭毛同伴其名為炙。
此炙夜叉見佛在于箭毛舍中。
詣箭毛夜叉所。
而語之言:汝得大利。
如來至真等正覺。
今在汝宮于中止宿。
箭毛夜叉言:彼雲何在我宮宿。
時夜叉複語之言:彼雖人類實是如來至真等正覺。
箭毛複言:我今還宮足自别知。
為是如來至真等正覺為非是耶。
箭毛夜叉聚會既訖。
尋還己宮。
以身欲觸佛佛身轉遠。
即問佛言:沙門。
今者為驚懼耶。
佛言:我不畏。
汝觸極惡。
箭毛複言:沙門。
我今問難。
汝若解釋甚善無量。
若不答我當破汝心。
令熱沸血從面而出。
又拔汝膊擲置婆耆河岸。
佛言:我不見世間若天魔梵沙門婆羅門。
有能令我心意颠倒。
破我之心面出沸血。
能拔我膊擲置于彼婆耆岸者,爾時箭毛。
即說偈言: 貪欲瞋恚,以何為本,樂及不樂。
怖畏毛豎,為是何耶,彼意覺者,住在何處,嬰孩小兒,雲何生便。
知捉于乳。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愛從以我生,如尼拘陀樹。
欲愛随所着,亦如摩樓多。
纏縛尼拘樹,夜叉應當知。
若知其根本,必能舍棄離。
如彼根本者,能度生死海。
度于有駛流,更不受後有。
時箭毛夜叉聞佛所說,心開意解歡喜踴躍。
即受三歸。
(三二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優婆夷有一男兒。
受持八戒于戒有缺。
以犯戒故鬼着而狂。
時優婆夷。
即說偈言:十四十五日,及以月八日。
如來神足月,清淨持八戒。
修行不缺減,鬼神不擾亂。
我從羅漢所,得聞如是事。
時有夜叉。
而說偈言: 十四十五日,及以月八日。
神足月齋日,持戒不毀缺。
具受八支齋,鬼神不擾亂。
汝于羅漢所,所聞皆稱實。
我今必當放,夜叉作是語。
毀戒鬼擾弄,若有所毀缺。
現在鬼神惱,将來獲惡果。
受戒如執刀,急緩俱能傷。
智者須菩提,得中則無害。
不持法沙門,後受地獄苦。
如彼拙用刀,必傷于其手。
善捉者不傷,能護沙門法。
後必得涅槃,夜叉捉兒竟。
捉已尋複放,時彼優婆夷。
尋語其子言,汝今當聽我。
夜叉之所說,諸有遲緩業。
梵行不清淨,邪命并谄曲。
彼不成大果,譬如拙用刀。
必自傷害手,善持沙門法。
後必近涅槃,如似善捉刀。
不自傷其手。
爾時優婆夷為子種種說是法已,其子尋即生于厭惡。
既厭惡已便求出家。
剃除須發即着法服。
年少出家不能深樂出家之法。
以不樂故便還歸家。
時優婆夷遙見子來舉手大喚。
而說偈言: 舍既被燒,煙炎熾盛,善出諸物。
何以複來,而欲入火,舍既焚燒。
煙焰熾盛,何緣複來,欲被燒害。
爾時其子。
複說偈言: 一切世人死,必應悲号哭。
現在若不見,亦複應啼泣。
母今以何故,如彼餓鬼哭。
其母複說偈言: 汝以先舍欲,出家為沙門。
汝今欲還家,恐為魔所縛。
我今以是故,是以哭于汝。
時優婆夷,如是種種,呵責其子。
使生厭惡。
爾時其子即向阿練若處。
精勤修道晝夜不廢。
獲阿羅漢。
(三二五)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摩竭提國。
往至于彼曠野夜叉所住之宮于夜止宿。
時彼夜叉與諸夜叉。
馀處聚會不在己宮。
時有夜叉名曰驢駒。
見于如來在曠野宮宿。
即往于彼曠野鬼所。
而語之言:汝獲大利。
如來至真等正覺在汝宮宿。
曠野答言:彼人雲何在我宮宿。
時驢駒夜叉複語之言:雖是人類。
實是如來至真等正覺。
曠野複言:汝審真實是如來至真等正覺。
為非是耶。
爾時曠野聚會已訖還于己宮。
既見佛已,而作是言:出去沙門。
如來爾時以彼住處故随語出。
複語佛言:沙門還入。
佛斷我慢複随語入,第二第三。
語佛出入。
佛悉随之,第四亦言:沙門出去。
佛言:汝已三請。
我于今者不為汝出。
曠野即言:我欲問難。
汝若解釋當聽汝坐。
若不答我。
當令汝心意倒錯。
又破汝心使熱沸血從面而出。
挽汝之膊擲置婆耆河岸。
佛言:不見世間若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有能以我如汝語者,汝欲問者随汝所問。
時曠野鬼。
即說偈言: 一切财寶中,何者最為勝。
修行何善行,能招于樂報。
于諸美味中,何者最為勝。
于諸壽命中,何者壽命勝。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于諸人中财,信财第一勝。
修行于法者,能得于快樂。
實語最美味,智慧壽命勝。
時曠野夜叉複說偈言:誰渡于駛流,誰渡于大海。
誰能舍離苦,誰得于清淨。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信能渡駛流,不放逸渡海。
精進能離苦,智慧能清淨。
曠野夜叉複說偈言:雲何能得信,雲何能得财。
雲何得名稱,雲何得善友。
爾時世尊複以偈言:阿羅漢得信,行法得涅槃。
順行所應作,精勤能聚财。
實語名遠聞,廣施得親友。
汝可廣請問,沙門婆羅門。
誰邊得實語,離我誰有法。
九十六種道,汝觀察谛問。
誰法有不害,能具調順者,爾時曠野複說偈言:何須更問彼,沙門婆羅門。
大精進顯示,善分别說法。
我今念汝恩,由汝示我故。
令我今得見,無上大商主。
我從于今日,随所行來處。
城邑及聚落,常當歸命佛。
顯示于正法。
時曠野夜叉聞佛所說,歡喜踴躍歸依三寶。
并受禁戒為佛弟子。
(三二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爾時王園精舍有比丘尼。
名曰毗?梨(毗?梨秦言雄也)。
時彼國人一切共為俱蜜頭星會。
七日七夜歡娛聚集。
無有延請比丘尼者,時有夜叉。
于彼毗?梨比丘尼所生信敬心。
知諸國人都無請者,于裡巷中。
說斯偈言: 王舍城諸人,一切鹹醉眠。
毗?梨比丘尼,寂然入善定。
行者實是雄,成就于雄法。
而此比丘尼,善能修諸根。
永離于塵垢,寂滅到涅槃。
如斯大德人,宜勤加供養。
汝等今雲何,都無請命者, 時彼城中諸優婆塞。
聞是偈已,各持衣服及諸餚膳而來。
施與彼比丘尼。
于時夜叉見諸人等各各供養。
複說偈言:毗?梨比丘尼,斷除一切結。
優婆塞有智,能施于彼食。
以施彼食故,得大福增長。
毗?梨比丘尼,斷一切結使。
優婆塞有智,能施毗?梨衣。
以施彼衣故,得大福增長。
(三二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王園精舍有比丘尼。
名曰白淨。
爾時國人一切共作俱蜜頭星會。
七日七夜歡娛聚集。
無有請彼比丘尼者,時有夜叉。
于白淨比丘尼所生信敬心。
知諸國人都無請者,于裡巷中。
說斯偈言:
不在宮中。
時箭毛同伴其名為炙。
此炙夜叉見佛在于箭毛舍中。
詣箭毛夜叉所。
而語之言:汝得大利。
如來至真等正覺。
今在汝宮于中止宿。
箭毛夜叉言:彼雲何在我宮宿。
時夜叉複語之言:彼雖人類實是如來至真等正覺。
箭毛複言:我今還宮足自别知。
為是如來至真等正覺為非是耶。
箭毛夜叉聚會既訖。
尋還己宮。
以身欲觸佛佛身轉遠。
即問佛言:沙門。
今者為驚懼耶。
佛言:我不畏。
汝觸極惡。
箭毛複言:沙門。
我今問難。
汝若解釋甚善無量。
若不答我當破汝心。
令熱沸血從面而出。
又拔汝膊擲置婆耆河岸。
佛言:我不見世間若天魔梵沙門婆羅門。
有能令我心意颠倒。
破我之心面出沸血。
能拔我膊擲置于彼婆耆岸者,爾時箭毛。
即說偈言: 貪欲瞋恚,以何為本,樂及不樂。
怖畏毛豎,為是何耶,彼意覺者,住在何處,嬰孩小兒,雲何生便。
知捉于乳。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愛從以我生,如尼拘陀樹。
欲愛随所着,亦如摩樓多。
纏縛尼拘樹,夜叉應當知。
若知其根本,必能舍棄離。
如彼根本者,能度生死海。
度于有駛流,更不受後有。
時箭毛夜叉聞佛所說,心開意解歡喜踴躍。
即受三歸。
(三二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優婆夷有一男兒。
受持八戒于戒有缺。
以犯戒故鬼着而狂。
時優婆夷。
即說偈言:十四十五日,及以月八日。
如來神足月,清淨持八戒。
修行不缺減,鬼神不擾亂。
我從羅漢所,得聞如是事。
時有夜叉。
而說偈言: 十四十五日,及以月八日。
神足月齋日,持戒不毀缺。
具受八支齋,鬼神不擾亂。
汝于羅漢所,所聞皆稱實。
我今必當放,夜叉作是語。
毀戒鬼擾弄,若有所毀缺。
現在鬼神惱,将來獲惡果。
受戒如執刀,急緩俱能傷。
智者須菩提,得中則無害。
不持法沙門,後受地獄苦。
如彼拙用刀,必傷于其手。
善捉者不傷,能護沙門法。
後必得涅槃,夜叉捉兒竟。
捉已尋複放,時彼優婆夷。
尋語其子言,汝今當聽我。
夜叉之所說,諸有遲緩業。
梵行不清淨,邪命并谄曲。
彼不成大果,譬如拙用刀。
必自傷害手,善持沙門法。
後必近涅槃,如似善捉刀。
不自傷其手。
爾時優婆夷為子種種說是法已,其子尋即生于厭惡。
既厭惡已便求出家。
剃除須發即着法服。
年少出家不能深樂出家之法。
以不樂故便還歸家。
時優婆夷遙見子來舉手大喚。
而說偈言: 舍既被燒,煙炎熾盛,善出諸物。
何以複來,而欲入火,舍既焚燒。
煙焰熾盛,何緣複來,欲被燒害。
爾時其子。
複說偈言: 一切世人死,必應悲号哭。
現在若不見,亦複應啼泣。
母今以何故,如彼餓鬼哭。
其母複說偈言: 汝以先舍欲,出家為沙門。
汝今欲還家,恐為魔所縛。
我今以是故,是以哭于汝。
時優婆夷,如是種種,呵責其子。
使生厭惡。
爾時其子即向阿練若處。
精勤修道晝夜不廢。
獲阿羅漢。
(三二五)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摩竭提國。
往至于彼曠野夜叉所住之宮于夜止宿。
時彼夜叉與諸夜叉。
馀處聚會不在己宮。
時有夜叉名曰驢駒。
見于如來在曠野宮宿。
即往于彼曠野鬼所。
而語之言:汝獲大利。
如來至真等正覺在汝宮宿。
曠野答言:彼人雲何在我宮宿。
時驢駒夜叉複語之言:雖是人類。
實是如來至真等正覺。
曠野複言:汝審真實是如來至真等正覺。
為非是耶。
爾時曠野聚會已訖還于己宮。
既見佛已,而作是言:出去沙門。
如來爾時以彼住處故随語出。
複語佛言:沙門還入。
佛斷我慢複随語入,第二第三。
語佛出入。
佛悉随之,第四亦言:沙門出去。
佛言:汝已三請。
我于今者不為汝出。
曠野即言:我欲問難。
汝若解釋當聽汝坐。
若不答我。
當令汝心意倒錯。
又破汝心使熱沸血從面而出。
挽汝之膊擲置婆耆河岸。
佛言:不見世間若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有能以我如汝語者,汝欲問者随汝所問。
時曠野鬼。
即說偈言: 一切财寶中,何者最為勝。
修行何善行,能招于樂報。
于諸美味中,何者最為勝。
于諸壽命中,何者壽命勝。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于諸人中财,信财第一勝。
修行于法者,能得于快樂。
實語最美味,智慧壽命勝。
時曠野夜叉複說偈言:誰渡于駛流,誰渡于大海。
誰能舍離苦,誰得于清淨。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信能渡駛流,不放逸渡海。
精進能離苦,智慧能清淨。
曠野夜叉複說偈言:雲何能得信,雲何能得财。
雲何得名稱,雲何得善友。
爾時世尊複以偈言:阿羅漢得信,行法得涅槃。
順行所應作,精勤能聚财。
實語名遠聞,廣施得親友。
汝可廣請問,沙門婆羅門。
誰邊得實語,離我誰有法。
九十六種道,汝觀察谛問。
誰法有不害,能具調順者,爾時曠野複說偈言:何須更問彼,沙門婆羅門。
大精進顯示,善分别說法。
我今念汝恩,由汝示我故。
令我今得見,無上大商主。
我從于今日,随所行來處。
城邑及聚落,常當歸命佛。
顯示于正法。
時曠野夜叉聞佛所說,歡喜踴躍歸依三寶。
并受禁戒為佛弟子。
(三二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爾時王園精舍有比丘尼。
名曰毗?梨(毗?梨秦言雄也)。
時彼國人一切共為俱蜜頭星會。
七日七夜歡娛聚集。
無有延請比丘尼者,時有夜叉。
于彼毗?梨比丘尼所生信敬心。
知諸國人都無請者,于裡巷中。
說斯偈言: 王舍城諸人,一切鹹醉眠。
毗?梨比丘尼,寂然入善定。
行者實是雄,成就于雄法。
而此比丘尼,善能修諸根。
永離于塵垢,寂滅到涅槃。
如斯大德人,宜勤加供養。
汝等今雲何,都無請命者, 時彼城中諸優婆塞。
聞是偈已,各持衣服及諸餚膳而來。
施與彼比丘尼。
于時夜叉見諸人等各各供養。
複說偈言:毗?梨比丘尼,斷除一切結。
優婆塞有智,能施于彼食。
以施彼食故,得大福增長。
毗?梨比丘尼,斷一切結使。
優婆塞有智,能施毗?梨衣。
以施彼衣故,得大福增長。
(三二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王園精舍有比丘尼。
名曰白淨。
爾時國人一切共作俱蜜頭星會。
七日七夜歡娛聚集。
無有請彼比丘尼者,時有夜叉。
于白淨比丘尼所生信敬心。
知諸國人都無請者,于裡巷中。
說斯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