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王舍城諸人,一切皆醉眠。

    不請比丘尼,修于諸根者,白淨白淨法,比丘尼善定。

    永離于塵垢,寂滅到涅槃。

     如斯大德人,宜勤加供養。

    汝等今雲何,都無命請者, 時彼城中諸人聞是偈已,各持衣食施比丘尼。

    于時夜叉見得衣食。

    複說偈言:白淨比丘尼,斷除于愛結。

    優婆塞有智,能施于彼食。

     以施彼食故,獲于無量福。

    白淨比丘尼,斷除于悭貪。

    優婆塞有智,能施于彼衣。

    以施彼衣故,獲于無量福。

     (三二八)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時二夜叉。

    一名七嶽。

    二名雪山。

    此二夜叉共為親友。

    而作誓言:若汝宮中有妙寶出。

    當語于我。

    若我宮中有妙寶出。

    亦當語汝。

    時雪山夜叉宮中。

    有千葉蓮花大如車輪。

    绀琉璃莖金剛為須。

    雪山夜叉睹斯事已,即便遣使語彼七嶽言:我宮中有是異物。

    汝可來觀。

    爾時七嶽夜叉聞是語已,即作心念。

    如來世尊近在不遠。

    可使詣雪山夜叉所言:我當必詣彼往看寶華。

    作是念已,即複遣使言:我此中有如來至真等正覺。

    在此現形。

    汝宮雖有如是寶華為何所益。

    爾時雪山夜叉聞其使語。

    侍從五百夜叉。

    往詣于彼七嶽夜叉所止宮中。

    雪山夜叉向于七嶽。

    而說偈言: 十五日夜月,圓足極淨明。

    聞命将徒衆,今故來相造。

    應當親近誰,誰是汝羅漢。

    七嶽夜叉。

    說偈答曰: 如來世所尊,王舍城最上。

    說于四谛法,斷除一切苦。

    說苦從因生,能生苦名習。

    賢聖八正道,趣向于寂滅。

     彼是我羅漢,汝當親近之。

    雪山夜叉。

    複說偈言:普于群生類,若有慈等心。

    于愛不愛覺,為得自在不。

     七嶽夜叉。

    複以偈答。

    心意極調柔,于諸群萠類。

    了知一切法,為世大導師。

    于愛不愛覺,心皆得自在。

     雪山夜叉。

    複說偈言:若能真實語,終不虛妄言:慈愍衆生類,除斷于殺生。

    遠離于放逸,于禅而不空。

     七嶽夜叉。

    複說偈言:終不虛妄語,遠離于殺害。

    常舍諸放逸,佛無不定時。

    雪山夜叉。

    複說偈言: 若不着于欲,心無諸擾亂。

    為有法眼耶,盡于愚癡不。

    能舍諸煩惱,得于解脫不。

    七嶽夜叉。

    複以偈答。

     超出欲淤泥,心淨無擾亂。

    法眼甚清徹,得盡于愚癡。

    永離衆結使,獲得于解脫。

    雪山夜叉。

    複說偈言: 誰無别離惱,誰能不绮語。

    誰見物不貪,誰不生想見。

    七嶽夜叉。

    複以偈答。

    久斷愛别苦,未曾無義言: 除舍貪欲心,永無邪見想。

    雪山夜叉。

    複說偈言:頗具于諸明,戒行清淨不。

    為能盡諸漏,不受後有耶。

     七嶽夜叉。

    複以偈答。

    明行悉具足,持戒行清淨。

    久斷諸結漏,永不受後有雪山夜叉。

    複說偈言:如來三業中,頗具衆善行。

     汝今得遵行,贊歎真實法。

    七嶽夜叉。

    複以偈答。

    如來身口意,具足衆善行。

    明達悉充備,我贊真實法。

     雪山夜叉。

    複說偈言:牟尼天世雄,?尃如伊梨延。

    少食不着味,仙聖處林禅。

    我等可共往,禮敬瞿昙尊。

     爾時七嶽夜叉共雪山等。

    将千夜叉同時俱往。

    既到佛所。

    各整衣服合掌敬禮。

    而說偈言:婆伽婆世雄,佛陀兩足尊。

    諸天所不知,具眼悉明了。

     爾時雪山七嶽等說此偈已,在一面坐。

    雪山夜叉以偈問佛。

    雲何苦出要,雲何舍離苦。

    世尊為我說,苦于何處盡。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五欲意第六,于此處離欲。

    解脫于諸苦,斯是苦出要。

    如斯解脫苦,即于苦處滅。

    汝今問于我,為汝如是說。

     雪山夜叉。

    複以偈問。

    雲何池流回,何處無安立。

    苦樂于何處,滅盡無有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眼耳鼻舌身,意根為第六。

    此處池流回,此無安立處。

    名色不起轉,此處得盡滅。

    雪山夜叉複以偈問。

     雲何世間生,雲何得和聚。

    幾為世間受,幾事為苦求。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世間從六生,因六得和集。

     從六生于受,六事恒苦求。

    雪山夜叉複以偈問。

    雲何修善法,晝夜不懈怠。

    雲何度駛流,無有安足處。

     亦無所攀緣,處深不沈沒。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一切戒無犯,智慧具禅定。

    思惟衆過患,具足于念力。

     此能度難度,遠離欲和合。

    舍諸有結使,盡于歡喜有。

    如是人名為,處深不沈沒。

    雪山夜叉複以偈問。

     誰度于駛流,孰能越大海。

    誰能舍于苦,雲何得清淨。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信能度駛流,不放逸越海。

     精進能舍苦,智慧能使淨。

    汝詣諸沙門,及諸婆羅門。

    各各種别問,誰有知法者,誰能說實舍,離我誰能說。

     雪山夜叉複以偈問。

    我今聞佛說,疑網皆已除。

    何須種别問,沙門婆羅門。

    世雄善顯示,具實分别說。

     七嶽恩深重,能使我得見。

    無上大導師,我今所至處。

    城邑及聚落,在在并處處。

    日夜常歸依,如來三佛陀。

     法中之正法,一千諸夜叉。

    心各懷踴躍,皆合掌向佛。

    鹹求為弟子,歸依佛世尊, (三二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爾時尊者舍利弗大目犍連在靈鹫山。

    時舍利弗新剃發竟。

    晨朝早起正身端坐以衣覆頭。

    當于彼時有二夜叉一名為害。

    二名複害。

    爾時複害見舍利弗。

    語為害言:我于今者欲以拳打剃頭沙門。

    為害答言:而此比丘有大神德。

    汝勿為此。

    長夜受苦,第二第三亦如是谏。

    複害故欲以拳打舍利弗。

    以不用其所谏曉故。

    乃至以身躬自抱捉。

    爾時複害惡心熾盛。

    雖聞他谏。

    乃至抱捉都不從順。

    即以拳打舍利弗頭。

    既打之已,複害夜叉語為害言:今打比丘。

    便為燒煮于我。

    汝今應當救拔于我。

    作是語時地自開裂。

    現身陷入無間地獄。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

    去舍利弗坐處不遠坐一樹下。

    尋聞打于舍利弗聲。

    往詣尊者舍利弗所。

    而語之言:不能堪忍受如是苦。

    将無驚怖散壞身耶。

    舍利弗言:我身忍受都無苦痛亦不散壞。

    尊者即贊歎言:實有神德。

    假令複害以手打彼耆阇崛山。

    猶當碎壞。

    而舍利弗都無異相。

    斯二尊者作是語時。

    爾時世尊晝在房坐。

    以淨天耳遙聞其言:即說偈言: 正心如大山,安住無動搖。

    諸所可染着,染不染着法。

    遠離于愛樂,所謂愛樂者,即是塵欲法,若來加惱觸。

     不報惱觸者,是名不惱觸。

    若如是修心,終不受于苦。

     爾時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因陀羅、釋迦、崛摩、白山、賓迦羅、富那婆修、曼遮尼羅、箭毛、受齋、曠野、及雄、淨、七嶽并雪山。

    害及于無害。

    是名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