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為比丘,有勝利功德。
時迦葉天子說此偈已,歡喜頂禮還于天宮。
(三一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名曰迦葉。
光色倍常。
即于其夜來詣佛所。
身光顯照遍于祇洹。
卻坐一面白佛言:比丘大德。
我今亦複欲說比丘所得功德。
佛言:迦葉。
随汝意說。
迦葉即說偈言: 比丘能具念,心得善解脫。
願求得涅槃,已知于世間。
解有及非有,深知諸法空。
是名為比丘,離有獲涅槃。
時迦葉天子說此偈已,歡喜頂禮還于天宮。
摩佉問所害,彌佉谘照明。
昙摩誦應作,多羅詢所短。
極難及伏藏,迦默決二疑。
實智及渡流,栴檀之所說,無垢有非有,斯兩迦葉談。
(此中章次因陀羅夜叉與上因陀羅天子所說不異以其繁重故阙而不傳次章釋迦夜叉與上釋迦天子不别亦阙不書)。
(三一八)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摩竭提國。
将欲向彼崛默夜叉宮中。
時崛默夜叉往詣佛所。
頂禮佛足在一面坐。
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及比丘僧。
于今日夜在我宮宿。
爾時世尊默然許之。
時崛默夜叉為欲安置佛徒衆故。
即時化作五百宮殿。
床敷卧具皆悉備足。
又複化作五百火爐。
中火熾然都無煙氣。
請佛詣宮奉以上房。
五百比丘以次取房。
爾時如來入房坐已,崛默夜叉在一面立。
而說偈言: 得正憶念樂,憶念正亦樂。
志念常不忘,正念得安眠。
正念得賢樂,不害不杖捶。
不勝亦不負,于一切衆生。
普皆生慈愍,離一切怨憎。
斯乃為大樂,更無有過者,時崛默夜叉說此偈已,歡喜頂禮而還。
(三一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白山。
爾時尊者象護為佛侍者,于時世尊夜中經行。
天降微雨電光晃曜。
時天帝釋即便化作琉璃寶堂以覆佛上。
作是事已,來詣佛所頂禮佛足。
如來經行猶未休止。
時彼國人若小兒啼泣不時止者,辄以薄俱羅鬼而以恐之。
然諸佛常法。
師不入室。
弟子不得在前入房而先眠睡。
爾時象護作是心念。
今夜既久世尊不眠。
我當作薄俱羅鬼恐其令眠。
作斯念已,尋便反被俱執至經行道頭。
而語佛言:沙門沙門。
薄俱羅鬼來。
爾時佛告象護。
汝甚愚癡。
以薄俱羅鬼恐怖于我。
汝甯不知如來久斷驚懼毛豎一切畏耶。
時釋提桓因見聞是已,白佛言:世尊,佛法之中亦有如是出家人也。
佛告天帝。
憍屍迦。
瞿昙種姓極為寬廓多所容納。
如是之人。
不久亦當得清淨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于自己法,具行婆羅門。
到于彼岸者,盡諸有結漏。
若于自己法,具行婆羅門。
名到于彼岸,觀諸受滅沒。
若于自己法,具行婆羅門。
到于彼岸者,觀因之盡沒。
若于自己法,具行婆羅門。
能度于彼岸,觀結使寂滅。
若于自己法,具行婆羅門。
度于彼岸者,觀生老病死。
若于自己法,具行婆羅門。
度于彼岸者,能度毗舍阇。
薄俱羅彼岸。
爾時帝釋聞佛所說,歡喜頂禮還于天宮。
(三二○)爾時尊者阿那律從佛遊行。
至彼摩竭提國鬼子母宮。
時阿那律中夜早起。
正身端坐誦法句偈及波羅延大德之偈。
又複高聲誦習其義及修多羅等。
時鬼子母所愛小子。
字賓伽羅。
啼泣堕淚。
時鬼子母慰撫子言:道人誦經汝莫啼泣。
即說偈言: 汝賓伽羅止爾聲,聽道人誦法句偈。
聽是偈已除破戒,獲得清淨能守禁。
汝賓伽羅止爾聲,聽道人誦法句偈。
聽是偈已得不殺,汝賓伽羅止爾聲。
聽道人誦法句偈,聽是偈已得實語。
汝賓伽羅止爾聲,聽道人誦法句偈。
聽是偈已離鬼胎,是故汝應止啼聲。
(三二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富那婆修夜叉母宮。
佛于其夜在彼宮宿。
其子夜叉婆修。
及女優怛羅。
夜中啼泣。
其母爾時慰撫男女欲令不啼。
即說偈言: 富那婆修,及優怛羅,汝等今者,宜止啼聲,佛之世雄,所說法要。
使我得聞,非父非母,能脫苦惱。
唯有世尊,善巧說法,能令聞者, 永離諸苦,一切衆生,随于欲流。
沒生死海,我欲聽法,斷斯欲流。
富那婆修,及優怛羅,是故汝等。
宜應默然。
時富那婆修。
即說偈言:我今随母教,更不生音聲。
小妹優怛羅,爾今亦默然。
願聽彼沙門,說于微妙法。
佛于摩竭提,人中最為上。
廣為諸衆生,演說斷苦法。
說苦能生苦,說苦出要道。
說賢聖八道,安隐趣涅槃。
善哉聞沙門,所說法之要。
母以偈答。
汝是知見者,所說稱我心。
汝善贊歎彼,世間之導師。
以汝等默故,令我見四谛。
優怛羅後時,亦當見四谛。
(三二二)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摩竭提國。
至摩尼行夜叉宮。
時摩尼行夜叉共諸夜叉。
不在己宮集于馀處。
有一女人。
持好香華并赍美酒。
來至于此夜叉宮中。
爾時世尊處彼宮坐諸根寂定。
時此女人見于如來在宮中坐。
顔色悅豫志意湛然。
諸根寂定得上調心。
譬如金樓。
見斯事已,即生此念。
我于今者便為現見摩尼行夜叉。
時此女人前禮佛足而說偈言: 汝實應供養,請與我所願。
使汝得賢善,此摩竭提人。
鹹從汝求願,汝常稱其心。
能與福慶祐,汝今稱我願。
令我現在樂,來世得生天。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汝慎莫放逸,而生于憍慢。
常當樂信戒,汝當自化度。
請求摩尼行,彼将何所為。
未若汝自修,生天之業緣。
時彼女人聞斯偈已,複作是念。
彼必不是摩尼夜叉。
乃是瞿昙沙門。
即此女人尋以香花酒瓶屏于一處。
頂禮佛足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雲何能獲得,現樂後生天。
趣向于何事,能得受快樂。
當作何業行,我今問瞿昙。
雲何今得樂,命終得生天。
施與調諸根,能生于快樂。
正見賢善俱,親近于沙門。
正命自活者,何用生于彼。
三十三天中,彼即苦羅網。
汝除于欲愛,至心聽我說。
我今當為汝,說無塵垢法。
汝諸夜叉衆,善哉聽甘露。
爾時世尊,即為說法示教利喜。
如諸佛法。
說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欲為不淨出世為要。
佛知其心志意調順。
為說四谛苦集滅道。
女人意聰聞法信悟。
如新淨氎易受染色。
即于座上見四聖谛法。
知法逮得于法。
盡法崖底斷于疑網。
渡疑彼岸不随于他。
即起禮佛合掌而言:世尊,我已得出。
我已得出。
我盡形壽歸依三寶成就不殺。
時此女人聞法歡喜。
頂禮而去。
(三二三)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摩竭提國。
至箭毛夜叉宮于夜止宿。
時箭毛夜叉與諸夜叉馀處聚會
時迦葉天子說此偈已,歡喜頂禮還于天宮。
(三一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名曰迦葉。
光色倍常。
即于其夜來詣佛所。
身光顯照遍于祇洹。
卻坐一面白佛言:比丘大德。
我今亦複欲說比丘所得功德。
佛言:迦葉。
随汝意說。
迦葉即說偈言: 比丘能具念,心得善解脫。
願求得涅槃,已知于世間。
解有及非有,深知諸法空。
是名為比丘,離有獲涅槃。
時迦葉天子說此偈已,歡喜頂禮還于天宮。
摩佉問所害,彌佉谘照明。
昙摩誦應作,多羅詢所短。
極難及伏藏,迦默決二疑。
實智及渡流,栴檀之所說,無垢有非有,斯兩迦葉談。
(此中章次因陀羅夜叉與上因陀羅天子所說不異以其繁重故阙而不傳次章釋迦夜叉與上釋迦天子不别亦阙不書)。
(三一八)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摩竭提國。
将欲向彼崛默夜叉宮中。
時崛默夜叉往詣佛所。
頂禮佛足在一面坐。
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及比丘僧。
于今日夜在我宮宿。
爾時世尊默然許之。
時崛默夜叉為欲安置佛徒衆故。
即時化作五百宮殿。
床敷卧具皆悉備足。
又複化作五百火爐。
中火熾然都無煙氣。
請佛詣宮奉以上房。
五百比丘以次取房。
爾時如來入房坐已,崛默夜叉在一面立。
而說偈言: 得正憶念樂,憶念正亦樂。
志念常不忘,正念得安眠。
正念得賢樂,不害不杖捶。
不勝亦不負,于一切衆生。
普皆生慈愍,離一切怨憎。
斯乃為大樂,更無有過者,時崛默夜叉說此偈已,歡喜頂禮而還。
(三一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白山。
爾時尊者象護為佛侍者,于時世尊夜中經行。
天降微雨電光晃曜。
時天帝釋即便化作琉璃寶堂以覆佛上。
作是事已,來詣佛所頂禮佛足。
如來經行猶未休止。
時彼國人若小兒啼泣不時止者,辄以薄俱羅鬼而以恐之。
然諸佛常法。
師不入室。
弟子不得在前入房而先眠睡。
爾時象護作是心念。
今夜既久世尊不眠。
我當作薄俱羅鬼恐其令眠。
作斯念已,尋便反被俱執至經行道頭。
而語佛言:沙門沙門。
薄俱羅鬼來。
爾時佛告象護。
汝甚愚癡。
以薄俱羅鬼恐怖于我。
汝甯不知如來久斷驚懼毛豎一切畏耶。
時釋提桓因見聞是已,白佛言:世尊,佛法之中亦有如是出家人也。
佛告天帝。
憍屍迦。
瞿昙種姓極為寬廓多所容納。
如是之人。
不久亦當得清淨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于自己法,具行婆羅門。
到于彼岸者,盡諸有結漏。
若于自己法,具行婆羅門。
名到于彼岸,觀諸受滅沒。
若于自己法,具行婆羅門。
到于彼岸者,觀因之盡沒。
若于自己法,具行婆羅門。
能度于彼岸,觀結使寂滅。
若于自己法,具行婆羅門。
度于彼岸者,觀生老病死。
若于自己法,具行婆羅門。
度于彼岸者,能度毗舍阇。
薄俱羅彼岸。
爾時帝釋聞佛所說,歡喜頂禮還于天宮。
(三二○)爾時尊者阿那律從佛遊行。
至彼摩竭提國鬼子母宮。
時阿那律中夜早起。
正身端坐誦法句偈及波羅延大德之偈。
又複高聲誦習其義及修多羅等。
時鬼子母所愛小子。
字賓伽羅。
啼泣堕淚。
時鬼子母慰撫子言:道人誦經汝莫啼泣。
即說偈言: 汝賓伽羅止爾聲,聽道人誦法句偈。
聽是偈已除破戒,獲得清淨能守禁。
汝賓伽羅止爾聲,聽道人誦法句偈。
聽是偈已得不殺,汝賓伽羅止爾聲。
聽道人誦法句偈,聽是偈已得實語。
汝賓伽羅止爾聲,聽道人誦法句偈。
聽是偈已離鬼胎,是故汝應止啼聲。
(三二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摩竭提國富那婆修夜叉母宮。
佛于其夜在彼宮宿。
其子夜叉婆修。
及女優怛羅。
夜中啼泣。
其母爾時慰撫男女欲令不啼。
即說偈言: 富那婆修,及優怛羅,汝等今者,宜止啼聲,佛之世雄,所說法要。
使我得聞,非父非母,能脫苦惱。
唯有世尊,善巧說法,能令聞者, 永離諸苦,一切衆生,随于欲流。
沒生死海,我欲聽法,斷斯欲流。
富那婆修,及優怛羅,是故汝等。
宜應默然。
時富那婆修。
即說偈言:我今随母教,更不生音聲。
小妹優怛羅,爾今亦默然。
願聽彼沙門,說于微妙法。
佛于摩竭提,人中最為上。
廣為諸衆生,演說斷苦法。
說苦能生苦,說苦出要道。
說賢聖八道,安隐趣涅槃。
善哉聞沙門,所說法之要。
母以偈答。
汝是知見者,所說稱我心。
汝善贊歎彼,世間之導師。
以汝等默故,令我見四谛。
優怛羅後時,亦當見四谛。
(三二二)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摩竭提國。
至摩尼行夜叉宮。
時摩尼行夜叉共諸夜叉。
不在己宮集于馀處。
有一女人。
持好香華并赍美酒。
來至于此夜叉宮中。
爾時世尊處彼宮坐諸根寂定。
時此女人見于如來在宮中坐。
顔色悅豫志意湛然。
諸根寂定得上調心。
譬如金樓。
見斯事已,即生此念。
我于今者便為現見摩尼行夜叉。
時此女人前禮佛足而說偈言: 汝實應供養,請與我所願。
使汝得賢善,此摩竭提人。
鹹從汝求願,汝常稱其心。
能與福慶祐,汝今稱我願。
令我現在樂,來世得生天。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汝慎莫放逸,而生于憍慢。
常當樂信戒,汝當自化度。
請求摩尼行,彼将何所為。
未若汝自修,生天之業緣。
時彼女人聞斯偈已,複作是念。
彼必不是摩尼夜叉。
乃是瞿昙沙門。
即此女人尋以香花酒瓶屏于一處。
頂禮佛足合掌向佛。
而說偈言:雲何能獲得,現樂後生天。
趣向于何事,能得受快樂。
當作何業行,我今問瞿昙。
雲何今得樂,命終得生天。
施與調諸根,能生于快樂。
正見賢善俱,親近于沙門。
正命自活者,何用生于彼。
三十三天中,彼即苦羅網。
汝除于欲愛,至心聽我說。
我今當為汝,說無塵垢法。
汝諸夜叉衆,善哉聽甘露。
爾時世尊,即為說法示教利喜。
如諸佛法。
說施論戒論生天之論。
欲為不淨出世為要。
佛知其心志意調順。
為說四谛苦集滅道。
女人意聰聞法信悟。
如新淨氎易受染色。
即于座上見四聖谛法。
知法逮得于法。
盡法崖底斷于疑網。
渡疑彼岸不随于他。
即起禮佛合掌而言:世尊,我已得出。
我已得出。
我盡形壽歸依三寶成就不殺。
時此女人聞法歡喜。
頂禮而去。
(三二三)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摩竭提國。
至箭毛夜叉宮于夜止宿。
時箭毛夜叉與諸夜叉馀處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