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出白蓮榮,日現紅蓮敷。

    從佛受化者,譬如華敷榮。

    開彼宿善根,悉令見道迹。

    時婆耆奢。

    說此偈已,歡喜踴躍。

    還于所止。

     (二二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與無央數大衆圍繞而為說法。

    爾時尊者憍陳如。

    适從馀處。

    來詣佛所。

    頂禮佛足。

    在一面坐。

    時尊者婆耆奢。

    亦在會中。

    作是念言:我今欲在佛前以偈贊憍陳如。

    作是念已從坐而起。

    白佛言:世尊,唯願聽我少有所贊。

    佛告婆耆奢。

    随汝所說,尊者婆耆奢。

    即說偈言: 上座比丘憍陳如,安處實語住利樂。

    常樂空閑寂靜處,聲聞所求佛教法。

    悉皆逮得不放逸,有大威德具三明。

    知心差别諸善根,如來長子憍陳如。

     歸命稽首禮世尊,時婆耆奢。

    說此偈已,歡喜踴躍。

    還于所止。

     (二二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在講堂中。

    為衆說法。

    言音滿足。

    能使聽者心意喜樂言辭正直。

    聞者開解。

    心無所為。

    所說辯了。

    諸比丘衆。

    至心聽受。

    聽者悅豫。

    尊重恭敬。

    至心憶念。

    等同歡喜。

    聽受其法。

     爾時尊者婆耆奢。

    在于會中。

    心作是念。

    我欲以偈贊舍利弗。

    作是念已,即正衣服。

    從坐而起。

    合掌白舍利弗言:唯願尊者,聽我所說,爾時尊者告婆耆言:若有所說,恣聽汝意。

    即說偈言: 善哉舍利弗,明知道非道。

    為諸比丘僧,略廣而宣說。

    此優波室駛,出于微妙音。

    聞者皆悅豫,出聲和雅妙。

     可樂甚可愛,大衆聽無厭。

    時婆耆奢。

    說此偈已,歡喜踴躍。

    還于所止。

     (二二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住龍山側。

    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皆是阿羅漢。

    諸漏已盡。

    所作已辦。

    舍于重擔。

    盡諸有結。

    心得解脫。

    爾時尊者目連。

    觀察時坐。

    五百比丘。

    皆離愛欲。

    爾時世尊在衆僧前。

    敷座而坐。

    當于爾時,月半說戒。

    時尊者婆耆奢亦在衆中。

    而作是念。

    我今在于佛僧之前。

    欲有贊說。

    即從坐起。

    整其衣服。

    合掌向佛。

    而作是言:唯願世尊,聽我所說,佛言婆耆奢。

    随汝所說,爾時尊者婆耆奢。

    即說偈言: 無上之商主,在于龍山側。

    智慧能撫慰,五百比丘僧。

    目連神足者,觀察五百心。

    知此諸比丘,鹹斷欲結使。

     一切皆具足,牟尼大聖尊。

    能度于苦岸,世間最後身。

    我今歸命禮,瞿昙之大師。

     (二二八)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夏坐安居。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皆是阿羅漢。

    諸漏已盡。

    所作已辦。

    舍于重擔。

    盡諸有結。

    正智心得解脫。

    唯除一人。

    如來記彼現身盡漏。

    于七月十五日。

    自恣時到。

    佛于僧前敷座而坐。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知我是婆羅門。

    于般涅槃。

    受最後身。

    無上良醫。

    拔于毒箭。

    汝等皆是我子。

    悉從于我心口而生。

    是我法子。

    從法化生。

    我今欲自恣。

    我身口意。

    無過失不。

    爾時尊者舍利弗。

    在衆中坐。

    從坐而起。

    整其衣服。

    合掌向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我是婆羅門。

    于般涅槃。

    受最後身。

    無上良醫。

    拔于毒箭。

    汝等皆是我子。

    悉從于我心口而生。

    是我法子。

    從法化生。

    我等不見如來身口有少過失。

    何以故?世尊能使不調者調。

    不寂滅者,使得寂滅。

    苦惱之者,能使安隐。

    未入涅槃者,使得涅槃。

    如來是知道者,是示道者,是說道者,是導道者,将來弟子相續不絕。

    世尊教法。

    次第修道。

    恒相教習。

    随順正法。

    常應擁護親愛善法。

    我等不見世尊若身口意有少過失。

    舍利弗言:世尊自恣。

    說我若身口意有所阙短。

    垂哀教敕。

     佛告舍利弗。

    我不見汝有少過失。

    何以故?汝舍利弗。

    堅持淨戒。

    多聞少欲知足。

    遠離愦鬧。

    樂于閑靜。

    有精進具足定心智慧疾智捷智展轉智有大種智别智。

    唯除如來諸馀智慧。

    無能及汝深遠之智。

    成就實智。

    示教利喜。

    心無嫉妒。

    見他有能。

    示教利喜。

    随喜贊歎。

    若為四衆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說法無有疲厭。

    是故汝今若身口意無有少過。

    舍利弗白言:世尊,頗見是五百比丘。

    于身口意有少過不。

    佛告舍利弗。

    我不見五百比丘于身口意有少過失。

    何以故?是五百比丘。

    皆是阿羅漢。

    諸漏已盡。

    所作已辦。

    舍于重擔。

    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

    正智心得解脫。

    以是義故。

    我不見是五百比丘若身口意有少過失舍利弗複白佛言:世尊,終不譏彼小阙。

    亦不見五百比丘若身口意有少過失。

    世尊,此五百比丘幾具三明。

    幾得俱解脫。

    幾得慧解脫。

    佛言:此比丘衆中九十比丘。

    具于三明有百八十。

    得俱解脫。

    其馀之者,盡慧解脫。

    舍利弗言:此五百人離諸塵垢。

    無有腐敗。

    悉皆貞實。

    爾時婆耆奢。

    在彼衆中。

    而作是念。

    佛今自恣。

    我今欲說贊自恣偈。

    婆耆奢。

    合掌向佛。

    白佛言:世尊,唯願聽我所說,佛言婆耆。

    随汝所說,婆耆奢。

    即說偈言: 此十五日清淨朝,五百比丘同共處。

    皆悉斷于結使縛,盡于後有之大仙。

    誠心親近淨世尊,悉得解脫離後有。

    斷于生死所作辦,諸漏已盡滅掉悔。

     除貪憍慢斷有結,拔愛毒箭滅愛有。

    人中師子離諸取,盡諸有結滅怖畏。

    如似轉輪大聖王,群臣翼從而圍繞。

    遊行大地至巨海,譬如鬥戰得大勝。

     無上商主弟子衆,悉具三明滅于死。

    斯等皆是佛真子,離諸垢穢純清淨。

    如日親友今敬禮。

     (二二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婆耆奢。

    在空靜處。

    時欲撿心。

    系念思惟。

    卒起異想。

    生不喜樂。

    即自覺知。

    我于今者,便失善利。

    夫出家者,名為難得。

    若有是心不名難得。

    我今便為退失善心。

    得于惡心今當說心多諸過惡說厭患偈。

    時彼尊者,即說偈言: 棄舍樂諸着,及不樂着者,舍衣貪嗜覺,不造煩惱林。

    欲枝下垂布,衆生樂緣着。

    能斷于欲林,是名為比丘。

     不垂下着欲,無林名比丘。

    第六意出覺,然此欲覺者,世間所樂着,若得出覺意。

    能離非結着,不樂于勝欲。

     樂出粗惡言,不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