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言: 誰造于色像,色像造作誰。

    色像從何出,色像何所趣。

     是比丘尼。

    聞斯偈已而作是念。

    此為是誰。

    惱亂于我。

    甚為欺詐。

    為是人耶。

    是非人乎。

    入定觀察。

    知是魔王。

    說偈報言:色像非自作,亦非他所造。

     衆緣起而有,緣離則散滅。

    譬如殖種子,因地而生長。

    陰界諸入等,和合是色像。

    因苦故生長,因苦故散壞。

     斷除一切愛,滅諸無明闇。

    逮得于盡滅,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波旬堕負處。

     爾時波旬。

    而作是念。

    此比丘尼。

    善知我心。

    憂愁悔恨。

    慚愧還宮。

     (二二○)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毗阇耶比丘尼。

    從王園精舍。

    着衣持缽。

    入城乞食。

    食訖洗缽。

    收攝坐具。

    至得眼林。

    坐一樹下。

    住于天住。

    爾時魔王。

    而作是念。

    沙門瞿昙。

    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王園精舍。

    毗阇耶比丘尼着衣持缽。

    入城乞食。

    食訖洗缽。

    收攝坐具。

    至得眼林。

    坐一樹下。

    住于天住。

    我當為其而作擾亂。

    作是念已,化為摩納。

    往詣其所。

    而說偈言: 汝今極盛壯,我年亦複少。

    五欲共歡娛,放意而受樂。

    何以獨坐此,而不與我俱。

     時比丘尼。

    聞是偈已,而作是念。

    此為是誰。

    來惱于我。

    甚為欺詐。

    為是人耶。

    是非人乎。

    入定觀察。

    知是魔王。

    說偈報言:作樂縱歌舞,及馀五欲樂。

     盡回用與汝,非我之所宜。

    人間一切樂,并及天五欲。

    盡回用與汝,都非我所宜。

    我斷一切愛,滅諸無明闇。

     逮得于盡滅,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波旬堕負處。

     爾時波旬。

    而作是念。

    此比丘尼。

    善知我心。

    憂愁悔恨。

    慚愧還宮。

     (二二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比丘尼。

    名曰折羅。

    于其晨朝。

    着衣持缽。

    入城乞食。

    食訖洗缽。

    收攝坐具。

    入得眼林。

    在一樹下。

    正身端坐。

    入于天住。

    爾時魔王。

    作是念言:沙門瞿昙。

    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中有一比丘尼。

    名曰折羅。

    于其晨朝。

    着衣持缽。

    入城乞食。

    食已洗缽。

    收攝坐具。

    入得眼林中。

    在一樹下坐。

    入于天住。

    我今當往而作擾亂。

    爾時魔王。

    作是念已,化摩納形。

    往至其所。

    而語之言:阿利耶。

    欲生何處。

    比丘尼言:如我今者都無生處。

    爾時摩納。

    即說偈言: 有生必得樂,生必受五欲。

    汝受誰教敕,言不用複生。

    折羅比丘尼說偈報言:生者必有死,衆苦所纏縛。

     一切苦應斷,是以不求生。

    具眼牟尼尊,說斯真谛法。

    苦因生于苦,皆應舍離之。

    修聖八正道,安隐趣涅槃。

     世尊教導我,我樂是教法。

    我證知彼法,是故不樂生。

    斷除一切愛,滅諸無明闇。

    逮得于滅盡,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波旬堕負處。

     爾時波旬。

    而作是念。

    此比丘尼。

    善知我心。

    憂愁悔恨。

    慚愧還宮。

     (二二二)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優波折羅比丘尼。

    住王園精舍。

    于其晨朝。

    着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

    乞食已,洗缽洗足。

    攝持坐具。

    詣得眼林。

    在一樹下。

    正身端坐。

    入于天住。

    爾時魔王。

    作是念言:今瞿昙沙門。

    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王園精舍。

    有比丘尼。

    名曰優波折羅。

    于其晨朝。

    着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

    食訖洗足。

    收攝坐具。

    詣得眼林。

    在一樹下。

    正身端坐。

    入于天住。

    我今當往而作壞亂。

    作是念已,化作摩納。

    即往其所。

    問比丘尼言:阿利耶。

    欲何處受身。

    比丘尼答曰:我都無受身處。

    爾時摩納。

    即說偈言: 忉利及炎摩,兜率與化樂。

    他化自在天,是處極快樂。

    汝應願樂彼,受于勝妙事。

    優波折羅比丘尼複說偈言: 忉利及炎摩,兜率與化樂。

    他化自在天,諸處雖受樂。

    不離于我見,必為魔所縛。

    世間皆動搖,彼亦歸遷謝。

     無有諸凡夫,離魔之境界。

    世間皆熾然,世間皆煙出。

    離于動搖者,我樂如此處。

    斷除一切愛,滅諸無明闇。

     逮得于滅盡,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波旬堕負處。

     爾時魔王。

    而作此念。

    此比丘尼。

    善知我心。

    憂愁悔恨。

    慚愧還宮。

     (二二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王園精舍。

    有一比丘尼。

    名曰動頭。

    于其晨朝。

    着衣持缽。

    入城乞食。

    乞食已,洗缽洗足。

    攝持坐具。

    詣得眼林。

    在一樹下。

    正身端坐。

    入于天住。

    爾時魔王。

    作是念言:瞿昙沙門。

    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有一比丘尼。

    名曰動頭。

    于其晨朝。

    着衣持缽。

    入舍衛城乞食。

    乞食已,洗缽洗足。

    收攝坐具。

    入得眼林中。

    在一樹下。

    正身端坐。

    入于天住。

    我今欲往而壞亂之。

    作是念已,化作摩納。

    往詣其所。

    語比丘尼言:九十六種道。

    汝樂何道。

    比丘尼答言:此道我都不樂。

    爾時波旬。

    即說偈言: 受誰教剃發,自号比丘尼。

    不欲樂外道,汝為甚愚癡。

    動頭比丘尼複說偈言:此外諸異道,衆為邪見縛。

     種種諸見縛,終竟堕魔網。

    釋種大世尊,無比之丈夫。

    一切種中勝,降魔坐道場。

    悉過一切上,諸事皆解脫。

     能調盡有邊,彼佛教于我。

    是我之世尊,我樂彼教法。

    我今知彼已,盡除諸結漏。

    斷除一切愛,滅諸無明闇。

     逮得于滅盡,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波旬堕負處。

     爾時波旬。

    而作是念。

    此比丘尼。

    善知我心。

    憂愁悔恨。

    慚愧還宮。

    曠野素彌,蘇瞿昙,華蓮石室。

    及毗羅,毗阇折羅,憂波折羅。

    第十名動頭。

     (二二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薩婆國竭阇池岸。

    爾時世尊月十五日。

    在僧前坐說戒。

    當于是夜。

    月初出時。

    婆耆奢在彼衆中。

    作是念言:我今欲以月為喻贊歎于佛。

    作是念已,從座而起。

    合掌向佛言:世尊,我今欲有所說,唯願善逝垂哀聽許。

    佛告婆耆奢。

    聽汝所說,尊者婆耆奢。

    即說偈言: 猶如盛滿月,無雲處空中。

    光明照世界,一切皆樂見。

    釋迦牟尼尊,世間大導師。

    端嚴甚殊特,名聞悉充滿。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