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法。
我佛法中。
終不如是我勝汝負。
乃至我所說法句義具足。
汝之所說句義不足。
如是诤訟。
實非我說。
汝二比丘。
如斯之事。
汝應作不。
時二比丘。
即禮佛足。
白佛言:我等聞佛所說,自知有過。
實如嬰愚。
無所知解。
作不應作。
所作不善。
乃共相決種種勝負。
實有是過。
唯願世尊,憐愍我故。
聽許忏悔。
佛言:知汝誠心殷重忏悔。
汝實嬰愚。
無所知解。
所作不善。
不如佛教。
非出家法。
乃诤勝負。
各雲多知。
乃至我所言說句義具足。
汝不具足。
如是勝負。
實不應作。
吾今受汝誠心忏悔。
使汝善法增長無有退失。
何以故?若能至心。
實知有罪然後忏悔。
後莫複作。
如是忏者,善法增長。
無有退失。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頂禮而去。
(一一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
住舊園林毗舍佉講堂中。
時尊者迦葉。
于日沒時。
從禅定起。
往至佛所。
禮佛足已,在一面坐。
佛告迦葉。
汝可教授諸比丘等。
當為說法。
所以者何。
我恒教授。
汝亦應爾。
我常為諸比丘說法。
汝亦應爾。
迦葉白佛。
是諸比丘,難可教授。
不能受語。
佛告迦葉。
汝于今者,見何因緣。
而不為說。
迦葉對曰:若不信者,退失善法。
便生懈怠。
無有慚愧。
愚癡無智。
貪着他物。
有恚害心。
睡蓋所覆。
掉動不停。
于法疑惑。
深着我見。
具于煩惱垢污之心。
喜瞋失念。
無暫定。
有如是等種種不善惡法。
決定具有。
如斯等人。
尚無少善。
況複增進善法。
無有退失。
若複有人。
具于信心。
不退善法。
精進不倦。
能修慚愧。
有智之人。
具行善法。
無有貪想。
遠離瞋嫌。
除睡眠蓋。
心不掉動。
無有疑惑。
不着身見。
心淨無染。
不喜瞋恚。
能住心念。
具于禅定。
善法不退。
若有具上種種善法。
我尚不說彼人善法停住。
況不增長。
如斯等人。
于日夜中。
善法增長。
佛告迦葉。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不信者,退失善法。
乃至如斯等人。
尚無少善。
況複增長。
若複有人。
具信心者,不退善法。
乃至我尚不說彼人善法停住。
況不增長。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
住舊園林毗舍佉講堂。
時尊者迦葉。
于日沒時。
從禅定起。
往詣佛所。
頂禮佛足。
在一面坐。
佛告迦葉。
汝可教授諸比丘等。
為其說法。
所以者何。
我常教授。
汝亦應爾。
我常為彼而說法要。
汝亦應爾。
迦葉白佛言:世尊是諸比丘,不能受語。
難可教授。
佛告迦葉。
汝何以故?而不教授為其說法。
迦葉對曰:世尊是法根本。
是法之導。
法所依憑。
善哉世尊,願為敷演。
我聞語已,至心受持。
佛告迦葉。
汝今善聽。
受持憶念。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迦葉白佛。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迦葉。
昔有比丘。
自修阿練若行。
贊歎修阿練若行者,自行乞食。
着糞掃衣。
贊歎乞食着糞掃衣者,少欲知足。
常樂空閑寂靜之處。
勤修精進。
心不馳散。
恒樂禅定。
自盡諸漏。
贊盡漏者,以是之故。
一切比丘。
鹹來親近。
而問訊之。
而此比丘。
語諸來者,善來比丘。
可就此座。
汝名為何。
是誰弟子。
履行賢良。
應沙門法。
夫出家者,宜應如汝作于沙門。
若見汝者,學汝所為。
不久必當獲于己利。
新學比丘。
睹斯事已,而作是念。
彼有比丘。
共相恭敬。
我今亦當習學其行。
自修阿練若行。
贊歎修阿練若行者,自行乞食。
着糞掃衣。
贊歎乞食着糞掃衣者,少欲知足。
常樂空閑寂靜之處。
勤修精進。
心不馳散。
恒樂禅定。
自盡諸漏。
贊盡漏者,以是之故。
一切比丘。
鹹來親近。
安慰問訊。
而此比丘。
語諸來者,善來比丘。
可就此坐。
汝名為何。
是誰弟子。
履行賢良。
應沙門法。
出家之人。
宜應如汝。
作于沙門。
若見汝者,學汝所為。
不久必當獲己義利。
諸新學者,若生是念。
長夜利益。
得義得樂。
名自濟拔。
能令正法得久住世。
是人進趣。
終不退沒。
佛告迦葉。
若有比丘。
生則有福。
初始出家。
多得利養。
衣服湯藥。
床敷敷卧具。
四事豐饒。
複有比丘。
見是比丘。
親近談語。
安慰問訊。
時此比丘。
語彼比丘。
汝名何等。
是誰弟子。
生則有福。
多得利養。
衣服湯藥。
床敷卧具。
四事豐饒。
若有比丘。
親近汝者,四事不乏。
若有新學比丘。
睹斯事已,應作是念。
彼有生福比丘。
共相恭敬。
我今亦當修如是行。
衣服卧具。
飲食湯藥。
四事供養。
亦常豐饒。
若新學比丘。
作如是意。
學如是事已是名長夜衰耗。
都無利益及以利樂。
非沙門法。
受諸苦惱。
名自輕毀。
梵行不立。
沒于淤泥。
為惡所欺。
具于結使。
數受諸有。
名生熱惱。
獲得苦報。
必當受于生老病死。
時大迦葉。
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
住舊園林毗舍佉講堂。
時大迦葉。
于日沒時。
從禅定起。
往至佛所。
頂禮佛足。
卻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迦葉言:汝今朽老。
年既衰邁。
着此商那糞掃納衣。
垢膩厚重。
汝今還可詣于僧中。
食于僧食。
檀越施衣。
裁割壞色。
而以着之。
迦葉白佛言世尊,而此納衣是我久服。
我亦贊歎着納衣者,雲何可舍。
佛告迦葉。
汝見着納衣者,有何義利。
長夜服玩。
自行阿練若行。
贊歎阿練若行者,自行乞食。
贊歎乞食者,迦葉白佛言:世尊,我見納衣者,有二種利。
于現在世。
安樂而住。
未來之世。
為諸比丘,作照明法。
為後世人之所習學。
後世人輩。
當發是意。
昔佛在世。
大德比丘。
久修梵行。
善樂佛法。
深達法式。
少欲知足。
自行阿練若行。
贊歎阿練若行者,着糞掃衣。
贊歎着彼糞掃衣者,次行乞食。
贊歎乞食者,未來世人。
多生此心。
欣慕斯法。
為作救拔。
義利安樂。
佛贊迦葉。
善哉善哉。
汝若如是,于長夜中。
憐愍世間。
利益弘多。
為作救濟。
義利安樂。
若有沙門及婆羅門。
毀頭陀者,是等即為毀呰于我。
若有贊歎頭陀功德。
是等即為贊歎于我。
所以者何。
我以種種因緣無數方便。
贊歎頭陀所得功德。
安立頭陀。
贊歎頭陀。
諸行中勝。
汝從今日已後。
常應自行阿練若行。
贊歎能行阿練若行者,時大迦葉。
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
在于邊遠。
草敷而住。
衣被弊壞。
染色變脫。
須發亦長。
來詣佛所。
爾時世尊,大衆圍繞。
而為說法。
時諸比丘,見迦葉已,皆生是念。
彼尊者,不知出家所有威儀。
衣色變穢。
須發亦長。
威儀不具。
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
為欲令彼生欽尚故。
遙見迦葉。
即語之言:善來迦葉。
尋分半座。
命令共坐。
我當思惟。
汝先出家。
我後出家。
是故命汝。
與爾分座摩诃迦葉。
聞斯教已,即懷惶悚。
便起合掌。
頂禮佛足。
白佛言:世尊,是我大師。
我是弟子。
雲何與師同共同坐,第二第三。
亦作是言:佛告迦葉。
實如汝言:我是汝師。
汝是弟子。
即命迦葉。
汝可于彼所應坐處。
于中而坐。
時尊者迦葉。
即奉佛教。
敷座而坐。
爾時世尊,為欲令彼諸比丘等。
益
我佛法中。
終不如是我勝汝負。
乃至我所說法句義具足。
汝之所說句義不足。
如是诤訟。
實非我說。
汝二比丘。
如斯之事。
汝應作不。
時二比丘。
即禮佛足。
白佛言:我等聞佛所說,自知有過。
實如嬰愚。
無所知解。
作不應作。
所作不善。
乃共相決種種勝負。
實有是過。
唯願世尊,憐愍我故。
聽許忏悔。
佛言:知汝誠心殷重忏悔。
汝實嬰愚。
無所知解。
所作不善。
不如佛教。
非出家法。
乃诤勝負。
各雲多知。
乃至我所言說句義具足。
汝不具足。
如是勝負。
實不應作。
吾今受汝誠心忏悔。
使汝善法增長無有退失。
何以故?若能至心。
實知有罪然後忏悔。
後莫複作。
如是忏者,善法增長。
無有退失。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頂禮而去。
(一一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
住舊園林毗舍佉講堂中。
時尊者迦葉。
于日沒時。
從禅定起。
往至佛所。
禮佛足已,在一面坐。
佛告迦葉。
汝可教授諸比丘等。
當為說法。
所以者何。
我恒教授。
汝亦應爾。
我常為諸比丘說法。
汝亦應爾。
迦葉白佛。
是諸比丘,難可教授。
不能受語。
佛告迦葉。
汝于今者,見何因緣。
而不為說。
迦葉對曰:若不信者,退失善法。
便生懈怠。
無有慚愧。
愚癡無智。
貪着他物。
有恚害心。
睡蓋所覆。
掉動不停。
于法疑惑。
深着我見。
具于煩惱垢污之心。
喜瞋失念。
無暫定。
有如是等種種不善惡法。
決定具有。
如斯等人。
尚無少善。
況複增進善法。
無有退失。
若複有人。
具于信心。
不退善法。
精進不倦。
能修慚愧。
有智之人。
具行善法。
無有貪想。
遠離瞋嫌。
除睡眠蓋。
心不掉動。
無有疑惑。
不着身見。
心淨無染。
不喜瞋恚。
能住心念。
具于禅定。
善法不退。
若有具上種種善法。
我尚不說彼人善法停住。
況不增長。
如斯等人。
于日夜中。
善法增長。
佛告迦葉。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不信者,退失善法。
乃至如斯等人。
尚無少善。
況複增長。
若複有人。
具信心者,不退善法。
乃至我尚不說彼人善法停住。
況不增長。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
住舊園林毗舍佉講堂。
時尊者迦葉。
于日沒時。
從禅定起。
往詣佛所。
頂禮佛足。
在一面坐。
佛告迦葉。
汝可教授諸比丘等。
為其說法。
所以者何。
我常教授。
汝亦應爾。
我常為彼而說法要。
汝亦應爾。
迦葉白佛言:世尊是諸比丘,不能受語。
難可教授。
佛告迦葉。
汝何以故?而不教授為其說法。
迦葉對曰:世尊是法根本。
是法之導。
法所依憑。
善哉世尊,願為敷演。
我聞語已,至心受持。
佛告迦葉。
汝今善聽。
受持憶念。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迦葉白佛。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迦葉。
昔有比丘。
自修阿練若行。
贊歎修阿練若行者,自行乞食。
着糞掃衣。
贊歎乞食着糞掃衣者,少欲知足。
常樂空閑寂靜之處。
勤修精進。
心不馳散。
恒樂禅定。
自盡諸漏。
贊盡漏者,以是之故。
一切比丘。
鹹來親近。
而問訊之。
而此比丘。
語諸來者,善來比丘。
可就此座。
汝名為何。
是誰弟子。
履行賢良。
應沙門法。
夫出家者,宜應如汝作于沙門。
若見汝者,學汝所為。
不久必當獲于己利。
新學比丘。
睹斯事已,而作是念。
彼有比丘。
共相恭敬。
我今亦當習學其行。
自修阿練若行。
贊歎修阿練若行者,自行乞食。
着糞掃衣。
贊歎乞食着糞掃衣者,少欲知足。
常樂空閑寂靜之處。
勤修精進。
心不馳散。
恒樂禅定。
自盡諸漏。
贊盡漏者,以是之故。
一切比丘。
鹹來親近。
安慰問訊。
而此比丘。
語諸來者,善來比丘。
可就此坐。
汝名為何。
是誰弟子。
履行賢良。
應沙門法。
出家之人。
宜應如汝。
作于沙門。
若見汝者,學汝所為。
不久必當獲己義利。
諸新學者,若生是念。
長夜利益。
得義得樂。
名自濟拔。
能令正法得久住世。
是人進趣。
終不退沒。
佛告迦葉。
若有比丘。
生則有福。
初始出家。
多得利養。
衣服湯藥。
床敷敷卧具。
四事豐饒。
複有比丘。
見是比丘。
親近談語。
安慰問訊。
時此比丘。
語彼比丘。
汝名何等。
是誰弟子。
生則有福。
多得利養。
衣服湯藥。
床敷卧具。
四事豐饒。
若有比丘。
親近汝者,四事不乏。
若有新學比丘。
睹斯事已,應作是念。
彼有生福比丘。
共相恭敬。
我今亦當修如是行。
衣服卧具。
飲食湯藥。
四事供養。
亦常豐饒。
若新學比丘。
作如是意。
學如是事已是名長夜衰耗。
都無利益及以利樂。
非沙門法。
受諸苦惱。
名自輕毀。
梵行不立。
沒于淤泥。
為惡所欺。
具于結使。
數受諸有。
名生熱惱。
獲得苦報。
必當受于生老病死。
時大迦葉。
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
住舊園林毗舍佉講堂。
時大迦葉。
于日沒時。
從禅定起。
往至佛所。
頂禮佛足。
卻坐一面。
爾時世尊,告迦葉言:汝今朽老。
年既衰邁。
着此商那糞掃納衣。
垢膩厚重。
汝今還可詣于僧中。
食于僧食。
檀越施衣。
裁割壞色。
而以着之。
迦葉白佛言世尊,而此納衣是我久服。
我亦贊歎着納衣者,雲何可舍。
佛告迦葉。
汝見着納衣者,有何義利。
長夜服玩。
自行阿練若行。
贊歎阿練若行者,自行乞食。
贊歎乞食者,迦葉白佛言:世尊,我見納衣者,有二種利。
于現在世。
安樂而住。
未來之世。
為諸比丘,作照明法。
為後世人之所習學。
後世人輩。
當發是意。
昔佛在世。
大德比丘。
久修梵行。
善樂佛法。
深達法式。
少欲知足。
自行阿練若行。
贊歎阿練若行者,着糞掃衣。
贊歎着彼糞掃衣者,次行乞食。
贊歎乞食者,未來世人。
多生此心。
欣慕斯法。
為作救拔。
義利安樂。
佛贊迦葉。
善哉善哉。
汝若如是,于長夜中。
憐愍世間。
利益弘多。
為作救濟。
義利安樂。
若有沙門及婆羅門。
毀頭陀者,是等即為毀呰于我。
若有贊歎頭陀功德。
是等即為贊歎于我。
所以者何。
我以種種因緣無數方便。
贊歎頭陀所得功德。
安立頭陀。
贊歎頭陀。
諸行中勝。
汝從今日已後。
常應自行阿練若行。
贊歎能行阿練若行者,時大迦葉。
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一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
在于邊遠。
草敷而住。
衣被弊壞。
染色變脫。
須發亦長。
來詣佛所。
爾時世尊,大衆圍繞。
而為說法。
時諸比丘,見迦葉已,皆生是念。
彼尊者,不知出家所有威儀。
衣色變穢。
須發亦長。
威儀不具。
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
為欲令彼生欽尚故。
遙見迦葉。
即語之言:善來迦葉。
尋分半座。
命令共坐。
我當思惟。
汝先出家。
我後出家。
是故命汝。
與爾分座摩诃迦葉。
聞斯教已,即懷惶悚。
便起合掌。
頂禮佛足。
白佛言:世尊,是我大師。
我是弟子。
雲何與師同共同坐,第二第三。
亦作是言:佛告迦葉。
實如汝言:我是汝師。
汝是弟子。
即命迦葉。
汝可于彼所應坐處。
于中而坐。
時尊者迦葉。
即奉佛教。
敷座而坐。
爾時世尊,為欲令彼諸比丘等。
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