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一○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二天。
一名小勝善閉梵。
二名小勝光梵。
欲來詣佛。
時婆迦梵。
見此二梵。
即問之曰:欲何所至。
二梵答言:我等欲往詣世尊所問訊禮敬。
時婆迦梵。
即說偈言: 四梵字鹳雀,三梵名為金。
七十二五百,名曰為馀毗。
汝觀我金色,赫然而明盛。
所有威光明,晖光蔽梵天。
雲何不觀我,乃欲詣佛所。
爾時二梵以偈答言:汝今有少光,映蔽于梵天。
當知此光色,皆有諸過患。
明智得解脫,不樂斯光色。
爾時二梵。
說是偈已,來詣佛所。
頂禮佛足。
在一面坐。
二梵白佛言:世尊,我等欲來見佛。
時婆迦梵。
因問我言:欲何所至。
我等答言:欲詣佛所。
時婆迦梵。
說此偈言: 四梵名鹳雀,三梵名為金。
七十二五百,名曰為馀毗。
汝觀我金色,赫然大熾盛。
所有身光明,晖光蔽梵天。
雲何不觀我,乃欲詣佛所。
我等即便說偈答言:汝今有少光,映蔽于梵天。
當知此光色,皆有諸過患。
智者得解脫,不樂斯光色。
佛言:梵天。
實爾實爾。
彼梵雖複少有光色。
映蔽梵天。
當知光色皆有過患。
智者解了。
不應樂此。
佛為二梵。
稱種說法。
示教利喜。
二梵聞法。
歡喜頂禮。
還于天宮。
(一○八)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婆迦梵。
生于邪見言:此處常堅實不壞。
不複往來。
于其生死。
若有過此不往來者,無有是處。
爾時世尊,知婆迦梵心之所念。
如來爾時,譬如壯士屈申臂頃。
尋即往彼婆迦梵宮。
時婆迦梵。
語佛言:大仙。
此處是常堅實不壞。
都無往來。
若有過此無往來者,無有是處。
佛語梵言:此處無常。
汝今雲何橫生常想。
此處敗壞。
而複橫生不敗壞想。
此處不定。
橫生定想。
此處往來。
汝今橫生不往來想。
更有勝處。
都無往來。
汝便橫生更無勝想。
時婆迦梵。
即說偈言: 七十二梵作勝福,悉皆于此而終沒。
一切諸梵皆知我,唯我在此不退沒。
爾時世尊複說偈言:汝謂為長壽,其實壽短促。
我知汝壽命,百千尼羅浮。
時婆迦梵說偈答曰:婆迦婆世尊,汝智實無盡。
過于生老憂,為具眼者說。
我先造何業,修何等戒行。
在此梵天上,壽命得延長。
爾時世尊複說偈言:往昔有群賊,劫掠壞聚落。
剝脫系縛人,大取于财物。
汝當于爾時,甚有大勇力。
救解于諸人,然複不加害。
尋共彼諸人,一劫中修善。
慈仁好惠施,複能持戒行。
汝于睡及寤,宜憶本所行。
又有人乘船,于彼恒河中。
惡龍提船人,盡欲加毒害。
汝時為神仙,救濟于彼命。
此汝昔日時,修戒之所緻。
時婆迦梵即說偈言:汝實能知我,壽命之脩短。
更有諸馀事,汝亦悉知之。
汝光甚熾盛,能蔽于諸梵。
靡所不了達,故名婆伽婆。
爾時世尊,為婆迦梵。
說種種法。
示教利喜。
尋複于彼沒。
還祇洹。
(一○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梵。
起大邪見。
而作是言:我此處常不見有能生于我宮。
況複有能過于我上者,爾時世尊,入于三昧。
從閻浮提沒。
現于梵頂虛空中坐。
尊者憍陳如。
以淨天眼。
觀于世尊為至何處。
即知如來在梵頂上虛空中坐。
時憍陳如。
亦入是定。
于此而沒。
現梵頂上。
處如來下。
在于東面。
時尊者摩诃迦葉。
以淨天眼。
觀于如來為至何處。
尋知世尊在梵頂上。
複入此定。
于此處沒。
在如來下。
現梵頂上。
在于南面尊者目連。
以淨天眼。
觀于如來為至何處。
尋知世尊在梵頂上。
即入是定。
于此處沒。
現梵頂上。
處如來下。
現于西面。
時尊者阿那律。
複以淨天眼。
觀察如來為至何處。
尋知世尊在梵頂上。
亦入是定。
于此處沒。
現梵頂上。
處如來下。
在于北面爾時世尊,告梵天言:汝本所見。
為舍已不。
複告梵天。
汝本心念。
我不見有能生我宮者,況能出過。
汝今試觀此等天身。
容貌光明。
勝汝已不。
時梵白佛。
唯然已見。
而今見之。
斯等光明。
昔所不見。
而今見之。
斯等光明。
真為殊勝。
自今已後。
更不敢言此處常恒無有變易。
佛告梵天。
此處無常。
空不自在。
佛為彼梵。
種種說法。
示教利喜。
入如是三昧。
從彼梵沒。
還于祇洹。
尊者憍陳如。
摩诃迦葉。
阿那律等。
亦為彼梵。
種種說法。
示教利喜。
亦入是定。
從彼處沒。
還于祇洹。
唯尊者大目犍連。
在彼而坐。
爾時彼梵。
問目連言:世尊弟子。
頗有如汝有大威德神足者不。
目連答言:諸馀聲聞。
亦有如是威德神足。
尊者目連。
即說偈言: 牟尼弟子大羅漢,有大威德具三明。
得盡諸漏知他心,能現神變化群生。
如是聲聞甚衆多,是故汝今宜恭敬。
時尊者目連。
說是偈已,種種說法。
示教利喜。
亦入是定。
從彼梵沒。
還于祇洹。
(一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屍那竭力士生地娑羅林中。
爾時如來涅盤時到。
告阿難曰:汝可為我于雙樹間北首敷座。
于時阿難。
受佛敕已,于雙樹間北首敷座。
既敷座已,還至佛所。
頂禮佛足。
在一面坐。
白佛言:世尊,我于雙樹間。
北首敷座。
所作已竟。
爾時世尊,即從坐起。
往趣雙樹敷上。
北首右脅而卧。
足足相累。
系心在明。
起于念覺。
先作涅盤想。
爾時拘屍那竭國。
有一梵志。
名須跋陀羅。
先住彼國。
其年朽邁。
一百二十。
時彼國中。
諸力士輩。
供養恭敬。
尊重贊歎是阿羅漢。
時須跋陀羅。
傳聞人說婆伽婆于今日夜當入涅盤。
作是念言:我于法中。
有所疑惑。
唯有瞿昙。
必能解釋。
決我所疑。
作是念已,即出拘屍那竭。
往詣娑羅林。
尊者阿難。
在外經行時。
須跋陀見阿難已,即詣其所。
白阿難言:我聞他說。
沙門瞿昙。
于今日中夜。
當入無馀涅盤。
吾今須見谘決所疑。
阿難答言:梵志。
佛身疲惓。
汝今擾惱。
須跋陀羅白阿難言:我聞如來今日中夜。
入無馀涅盤。
我昔曾聞宿舊仙言:若如來至真等正覺。
出現于世。
如優昙缽花。
難可值遇。
我有少疑。
思得谘決。
願聽我見。
如是三請。
阿難答言:莫擾惱佛。
爾時世尊,以淨天耳。
遙聞阿難遮須跋陀不聽前進。
佛告阿難。
莫遮彼人。
聽其前進。
随意問難。
時須跋陀羅。
聞佛慈矜聽令前進。
踴躍歡喜。
即至佛所。
問訊已訖。
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
聽我問不。
佛言:恣汝所問。
須跋陀羅。
既蒙聽許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師。
種種異見。
富蘭那迦葉未迦梨俱賒梨子阿阇耶毗羅坻子。
阿阇多翅舍婆羅迦尼陀迦旃延尼乾陀阇提子。
斯等六師。
各各自稱已為世尊竟。
為實得一切智不。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三十一出家,爾來過五十。
推求諸善法,戒定行明達。
一切諸世間,不知實方所。
況知實法者,若修八正道。
能獲于初果,乃至第四果。
若不修八正,初果不可知。
況複第四果,我于大衆中。
說法師子吼,如此正法外。
亦無有沙門,及與婆羅門。
佛說是時,須跋陀羅。
遠塵離垢。
得法眼淨。
時須跋陀羅。
整郁
時有二天。
一名小勝善閉梵。
二名小勝光梵。
欲來詣佛。
時婆迦梵。
見此二梵。
即問之曰:欲何所至。
二梵答言:我等欲往詣世尊所問訊禮敬。
時婆迦梵。
即說偈言: 四梵字鹳雀,三梵名為金。
七十二五百,名曰為馀毗。
汝觀我金色,赫然而明盛。
所有威光明,晖光蔽梵天。
雲何不觀我,乃欲詣佛所。
爾時二梵以偈答言:汝今有少光,映蔽于梵天。
當知此光色,皆有諸過患。
明智得解脫,不樂斯光色。
爾時二梵。
說是偈已,來詣佛所。
頂禮佛足。
在一面坐。
二梵白佛言:世尊,我等欲來見佛。
時婆迦梵。
因問我言:欲何所至。
我等答言:欲詣佛所。
時婆迦梵。
說此偈言: 四梵名鹳雀,三梵名為金。
七十二五百,名曰為馀毗。
汝觀我金色,赫然大熾盛。
所有身光明,晖光蔽梵天。
雲何不觀我,乃欲詣佛所。
我等即便說偈答言:汝今有少光,映蔽于梵天。
當知此光色,皆有諸過患。
智者得解脫,不樂斯光色。
佛言:梵天。
實爾實爾。
彼梵雖複少有光色。
映蔽梵天。
當知光色皆有過患。
智者解了。
不應樂此。
佛為二梵。
稱種說法。
示教利喜。
二梵聞法。
歡喜頂禮。
還于天宮。
(一○八)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婆迦梵。
生于邪見言:此處常堅實不壞。
不複往來。
于其生死。
若有過此不往來者,無有是處。
爾時世尊,知婆迦梵心之所念。
如來爾時,譬如壯士屈申臂頃。
尋即往彼婆迦梵宮。
時婆迦梵。
語佛言:大仙。
此處是常堅實不壞。
都無往來。
若有過此無往來者,無有是處。
佛語梵言:此處無常。
汝今雲何橫生常想。
此處敗壞。
而複橫生不敗壞想。
此處不定。
橫生定想。
此處往來。
汝今橫生不往來想。
更有勝處。
都無往來。
汝便橫生更無勝想。
時婆迦梵。
即說偈言: 七十二梵作勝福,悉皆于此而終沒。
一切諸梵皆知我,唯我在此不退沒。
爾時世尊複說偈言:汝謂為長壽,其實壽短促。
我知汝壽命,百千尼羅浮。
時婆迦梵說偈答曰:婆迦婆世尊,汝智實無盡。
過于生老憂,為具眼者說。
我先造何業,修何等戒行。
在此梵天上,壽命得延長。
爾時世尊複說偈言:往昔有群賊,劫掠壞聚落。
剝脫系縛人,大取于财物。
汝當于爾時,甚有大勇力。
救解于諸人,然複不加害。
尋共彼諸人,一劫中修善。
慈仁好惠施,複能持戒行。
汝于睡及寤,宜憶本所行。
又有人乘船,于彼恒河中。
惡龍提船人,盡欲加毒害。
汝時為神仙,救濟于彼命。
此汝昔日時,修戒之所緻。
時婆迦梵即說偈言:汝實能知我,壽命之脩短。
更有諸馀事,汝亦悉知之。
汝光甚熾盛,能蔽于諸梵。
靡所不了達,故名婆伽婆。
爾時世尊,為婆迦梵。
說種種法。
示教利喜。
尋複于彼沒。
還祇洹。
(一○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梵。
起大邪見。
而作是言:我此處常不見有能生于我宮。
況複有能過于我上者,爾時世尊,入于三昧。
從閻浮提沒。
現于梵頂虛空中坐。
尊者憍陳如。
以淨天眼。
觀于世尊為至何處。
即知如來在梵頂上虛空中坐。
時憍陳如。
亦入是定。
于此而沒。
現梵頂上。
處如來下。
在于東面。
時尊者摩诃迦葉。
以淨天眼。
觀于如來為至何處。
尋知世尊在梵頂上。
複入此定。
于此處沒。
在如來下。
現梵頂上。
在于南面尊者目連。
以淨天眼。
觀于如來為至何處。
尋知世尊在梵頂上。
即入是定。
于此處沒。
現梵頂上。
處如來下。
現于西面。
時尊者阿那律。
複以淨天眼。
觀察如來為至何處。
尋知世尊在梵頂上。
亦入是定。
于此處沒。
現梵頂上。
處如來下。
在于北面爾時世尊,告梵天言:汝本所見。
為舍已不。
複告梵天。
汝本心念。
我不見有能生我宮者,況能出過。
汝今試觀此等天身。
容貌光明。
勝汝已不。
時梵白佛。
唯然已見。
而今見之。
斯等光明。
昔所不見。
而今見之。
斯等光明。
真為殊勝。
自今已後。
更不敢言此處常恒無有變易。
佛告梵天。
此處無常。
空不自在。
佛為彼梵。
種種說法。
示教利喜。
入如是三昧。
從彼梵沒。
還于祇洹。
尊者憍陳如。
摩诃迦葉。
阿那律等。
亦為彼梵。
種種說法。
示教利喜。
亦入是定。
從彼處沒。
還于祇洹。
唯尊者大目犍連。
在彼而坐。
爾時彼梵。
問目連言:世尊弟子。
頗有如汝有大威德神足者不。
目連答言:諸馀聲聞。
亦有如是威德神足。
尊者目連。
即說偈言: 牟尼弟子大羅漢,有大威德具三明。
得盡諸漏知他心,能現神變化群生。
如是聲聞甚衆多,是故汝今宜恭敬。
時尊者目連。
說是偈已,種種說法。
示教利喜。
亦入是定。
從彼梵沒。
還于祇洹。
(一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屍那竭力士生地娑羅林中。
爾時如來涅盤時到。
告阿難曰:汝可為我于雙樹間北首敷座。
于時阿難。
受佛敕已,于雙樹間北首敷座。
既敷座已,還至佛所。
頂禮佛足。
在一面坐。
白佛言:世尊,我于雙樹間。
北首敷座。
所作已竟。
爾時世尊,即從坐起。
往趣雙樹敷上。
北首右脅而卧。
足足相累。
系心在明。
起于念覺。
先作涅盤想。
爾時拘屍那竭國。
有一梵志。
名須跋陀羅。
先住彼國。
其年朽邁。
一百二十。
時彼國中。
諸力士輩。
供養恭敬。
尊重贊歎是阿羅漢。
時須跋陀羅。
傳聞人說婆伽婆于今日夜當入涅盤。
作是念言:我于法中。
有所疑惑。
唯有瞿昙。
必能解釋。
決我所疑。
作是念已,即出拘屍那竭。
往詣娑羅林。
尊者阿難。
在外經行時。
須跋陀見阿難已,即詣其所。
白阿難言:我聞他說。
沙門瞿昙。
于今日中夜。
當入無馀涅盤。
吾今須見谘決所疑。
阿難答言:梵志。
佛身疲惓。
汝今擾惱。
須跋陀羅白阿難言:我聞如來今日中夜。
入無馀涅盤。
我昔曾聞宿舊仙言:若如來至真等正覺。
出現于世。
如優昙缽花。
難可值遇。
我有少疑。
思得谘決。
願聽我見。
如是三請。
阿難答言:莫擾惱佛。
爾時世尊,以淨天耳。
遙聞阿難遮須跋陀不聽前進。
佛告阿難。
莫遮彼人。
聽其前進。
随意問難。
時須跋陀羅。
聞佛慈矜聽令前進。
踴躍歡喜。
即至佛所。
問訊已訖。
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
聽我問不。
佛言:恣汝所問。
須跋陀羅。
既蒙聽許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師。
種種異見。
富蘭那迦葉未迦梨俱賒梨子阿阇耶毗羅坻子。
阿阇多翅舍婆羅迦尼陀迦旃延尼乾陀阇提子。
斯等六師。
各各自稱已為世尊竟。
為實得一切智不。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三十一出家,爾來過五十。
推求諸善法,戒定行明達。
一切諸世間,不知實方所。
況知實法者,若修八正道。
能獲于初果,乃至第四果。
若不修八正,初果不可知。
況複第四果,我于大衆中。
說法師子吼,如此正法外。
亦無有沙門,及與婆羅門。
佛說是時,須跋陀羅。
遠塵離垢。
得法眼淨。
時須跋陀羅。
整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