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初誦第五 (八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婆羅門。

    往詣佛所。

    問訊佛已,在于佛前。

    而說偈言:雲何戒具足,威儀不阙減。

     修習何等業,成就何等法。

    而能得名為,三明婆羅門。

    爾時世尊說偈答曰:能知于宿命,見天及惡趣。

     盡于生死有,三通并三明。

    心得好解脫,斷欲及一切。

    成就上三明,我名為三明。

    時婆羅門聞佛所說,踴躍歡喜,退坐而去。

     (八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晨朝着衣持缽。

    阿難從佛向舍衛城。

    時于糞聚窟中。

    見夫妻二人。

    年幾老大。

    柱杖戰栗。

    如老鹳雀。

    佛遙見已,告阿難言:汝見夫妻二人極為老朽在糞窟中不。

    阿難白佛言:唯然已見。

    佛告阿難。

    如斯老人。

    若年少時。

    在舍衛城中。

    應為第一長者,剃除須發。

    被服法衣。

    應得羅漢。

    若少年時。

    聚積财錢。

    應為第二長者,若出家者,剃除須發。

    被服法衣。

    應得阿那含。

    若第三時。

    聚集錢财。

    應為第三長者,剃除須發。

    被服法衣。

    應得須陀洹。

    如今老熟。

    亦不能聚财。

    不能精勤。

    亦不得上人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少不修梵行,亦不聚财寶。

    猶如老鹳雀,迻止守空池。

    不修于梵行,壯不聚财寶。

     念壯所好樂,住立如曲弓。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老婆羅門。

    年耆根熟。

    先于往日。

    多造衆惡。

    極為粗弊。

    毀犯所禁。

    不信福善。

    不先作福。

    臨終之時,無所依止。

    往詣佛所。

    問訊佛已,在一面坐。

    而白佛言:世尊,我于往日。

    多造衆惡。

    極為粗弊。

    毀犯所禁。

    不能修福。

    又不修善。

    亦複不能先作福德。

    臨終之時,無所依止。

    佛言:實如汝語。

    老婆羅門言:善哉瞿昙。

    當為我說。

    使我長夜獲于安樂。

    得義得利。

    佛言:實如汝說。

    汝于往日。

    身口意業。

    不作善行。

    毀犯禁戒。

    不修福德。

    不能先造。

    臨命終時。

    作所怙恃。

    汝于今者,實為衰老。

    先造衆罪。

    所作粗惡。

    不造福業。

    不修善行。

    不能先造。

    可畏之時,所歸依處。

    譬如有人。

    将欲死時。

    思願逃避。

    入善舍宅。

    以自救護。

    如是之事。

    都不可得。

    是故今當身修善行。

    意口亦然。

    若三業善。

    臨命之時,即是舍宅。

    可逃避處。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人生壽命促,必将付于死。

    衰老之所侵,無有能救者,是以應畏死,唯有入佛法。

     若修善法者,是則歸依處。

     佛說是已,第二經無差别。

    應求歸依處。

    大人宜修善,第三長行别。

    偈則不同。

    偈言:壯盛及衰老,三時皆過去。

    馀命既無幾,常為老所患。

     近到閻王際,婆羅門欲生。

    二間無住處,汝都無資糧。

    應作小明燈,依憑于精勤。

    前除于諸使,不複生老死。

     (八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老婆羅門。

    往至佛所。

    問訊佛已,在一面坐。

    白佛言:世尊,吾今朽邁。

    往昔已來。

    造作衆惡。

    未曾作福。

    未更修善。

    又所不行離于怖畏救護之法。

    善哉瞿昙。

    為我說法。

    使我命終有所救護。

    屋宅歸依逃避之處。

    佛告婆羅門。

    世間熾然。

    何謂熾然。

    謂老病死。

    以是之故。

    應身修善。

    口意亦然。

    汝都不修身口意善。

    汝今若能于身口意修于善者,即是汝之船濟。

    乃至死時能為汝救護。

    為汝屋宅。

    為汝歸依逃避之處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譬如失火家,焚燒于屋宅。

    宜急出财寶,以置無火處。

    生老病死火,焚燒于衆生。

    宜應修惠施,赈衆于貧窮。

     世間金寶等,王賊水火侵。

    死時悉舍離,無有随人者,施逐人不舍,猶如堅牢藏。

    王賊及水火,無能侵奪者, 悭貪不布施,是名常睡眠。

    修施濟匮乏,是名為覺悟。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八)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烏答摩納往至佛所。

    問訊佛已在一面坐。

    而作是言:瞿昙。

    我如法乞财。

    供養父母。

    又以正理。

    使得樂處。

    正理供給。

    得大福不。

    佛言:如是供養實得大福。

    佛言:摩納。

    不限汝也。

    一切如法乞财。

    又以正理供養父母。

    正理使樂。

    正理供給。

    獲無量福。

    何以故?當知是人梵天即在其家。

    若正理供養父母。

    是阿阇梨即在其家。

    若能正理供養父母。

    正理得樂。

    一切皆遙敬其家。

    若能正理供養父母。

    正理使樂。

    正理供給。

    當知大天即在其家。

    若能正理供養父母。

    正理與樂供給。

    當知一切諸天即在其家。

    何以故?梵天王由正理供養父母故。

    得生梵世。

    若欲供養阿阇梨者,供養父母。

    即是阿阇梨。

    若欲禮拜。

    先應禮拜父母。

    若欲事火。

    先當供養父母。

    若欲事天。

    先當供養父母。

    即是供養諸天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梵天及火神,阿阇梨諸天。

    若供養彼者,應奉養二親。

    今世得名譽來世生梵天。

     (八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摩納。

    名優北伽。

    往詣佛所。

    稽首問訊。

    在一面坐。

    白佛言:世尊,婆羅門如法乞财。

    聚設大祀。

    教他設祀。

    如是之祀。

    為當作祀。

    為當不作。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馬脂及人脂,牛脂并美食。

    吸風開祀門,此六名大祀。

    作業雖廣大,仙聖所毀呰。

    牂羊及羖羊,牛王諸小牛。

     一切殺生類,此不為正祀。

    如是是邪祀,衆聖所不過。

    若設正祀者,終不惱群生。

    不害有生命,設祀斷諸有。

     是名為正祀,若設如是祀。

    大仙必往彼,施及祀場馀。

    宜與彼應供,清淨心惠施。

    時施施何處,當施勝福田。

     雲何勝福田,所謂修梵行。

    若能如是施,斯名廣大祀。

    設如是大祀,以如法聚财。

    淨水手自與,若能如是施。

     諸天生信敬,名為自他利。

    必獲大果報,如是設大祀。

    唯有智者能,惱害不能加。

    得世間衆樂,得生于勝處。

     是名為智者,所設之大祀。

    佛說是已,優北伽摩納聞佛所說,歡喜而去。

     (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摩納。

    名優北伽。

    往詣佛所。

    稽首問訊。

    在一面坐。

    白佛言:世尊,婆羅門如法乞财。

    聚斂大祀。

    教他設祀。

    如是之祀。

    為當作祀。

    為當不作。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施設大祀具,不擾害群生。

    若能如是祀,所作皆清淨。

    是名祀深隐,梵行者所受。

    現于世間中,名聞極遠者, 遠離于戰诤,如是祀可贊。

    諸佛所稱善,祀及祀之道。

    以清淨惠施,宜施彼應供。

    施時施何處,斯名廣大祀。

     諸天所信敬,以如法聚财。

    淨水手自與,若能如是祀。

    名為自他利,必獲大果報。

    如是之大祀,唯有智者能。

     能生于淨信,亦得心解脫。

    惱害不能加,得世間最樂。

    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