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王。

    善丈夫者,得于财業。

    能自施用。

    正直受樂。

    亦能供養師長父母。

    及與妻子。

    并其眷屬。

    奴婢仆使。

    親友知識。

    乃至供養沙門婆羅門貧窮乞丐。

    悉能惠施。

    如斯善人。

    所得财寶。

    名為上業。

    作快樂因生天之緣。

    此人聚财。

    成就大善。

    譬如近城村邑聚落。

    有清冷池。

    流出好水。

    四邊平正。

    多饒林樹。

    種種華果有柔軟草。

    遍布其地。

    一切衆人。

    皆得洗浴。

    并獲好飲。

    飛禽走獸。

    翺翔嬉樂。

    善健丈夫。

    亦複如是,乃至生天。

    成就大善。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譬如鹹鹵土,中有冷汪水。

    鹹苦不可飲,後自煎涸盡。

    儜夫亦複爾,雖有多财寶。

    不能自衣食,亦不施他人。

     是名為儜者,有财能布施。

    譬如平博地,有好清流池。

    林亦甚蔚茂,人獸同快樂。

    是名為智者,如似大牛王。

     生則受快樂,死則生天上。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城中有大長者,名摩诃男。

    無有子胤。

    遇患命終。

    爾時國法。

    若不生男。

    命終之後。

    家财入官。

    以是之故。

    摩诃南所有财産。

    應入國主。

    時波斯匿王。

    身體坌塵。

    往詣佛所。

    既頂禮已,卻坐一面。

    佛告王曰:今日何故。

    身體坌塵。

    顔容改常。

    而來至此。

    波斯匿王。

    白佛言:世尊,舍衛城中。

    有大長者,名摩诃南。

    昨日命終。

    以無子故。

    所有财寶。

    稅入于宮。

    視其财寶。

    冒涉風塵。

    是以坌身。

    佛問王曰:摩诃南。

    實巨富耶。

    王即答言:實爾世尊,雲何大富。

    金銀珍寶。

    數千億萬。

    不可稱計。

    況複馀财。

    雖有珍寶。

    多諸儲積。

    以悭貪故。

    惜不啖食。

    所可食者,秕稗雜糠。

    極為粗澀。

    若作羹時。

    煮姜一罷。

    煮已還取賣為财用。

    所可着者,唯衣粗布。

    五總粗弊。

    以為内衣。

    乘朽故車。

    進綴樹葉。

    以為繖蓋。

    未曾見其修少布施沙門婆羅門貧窮乞兒。

    佛言:如此愚人。

    非善丈夫。

    何以故?雖有财寶。

    不能開意正直受樂。

    又複不能供養父母及與妻子。

    亦不賜與奴婢仆使。

    不時時施與沙門及婆羅門。

    亦複不求生天善報。

    佛告王曰:此摩诃南。

    乃往昔時。

    已曾于多伽羅瑟辟支佛所。

    種少善根。

    爾時布施飲食。

    不至心施。

    不信心施。

    不手自施。

    不恭敬施。

    撩擲而與。

    布施已訖。

    後複生悔。

    作是念言:我之飲食。

    雲何與此剃頭沙門。

    不如自與家中仆使。

    于其舍身。

    得生舍衛城第一巨富大長者家。

    雖複生彼富長者家。

    由先施食有悔心故。

    自然不喜着好衣裳。

    亦複不喜食于美食。

    鞍馬車乘嚴飾之具。

    悉不喜樂。

    大王當知。

    摩诃南。

    于昔往日。

    其家豪富。

    為錢财故。

    殺異母弟。

    以是因緣。

    入于地獄。

    無量年歲受諸苦惱。

    由是之故。

    錢财七返常沒于官。

    摩诃南。

    于多伽羅瑟辟支佛所。

    施食因緣。

    受福已盡。

    如大罪人。

    舍身之後。

    入于地獄。

    摩诃南舍身。

    亦複如是,入大叫喚地獄。

    時波斯匿王。

    複白佛言:世尊,彼摩诃南。

    舍身實入大叫喚地獄耶。

    佛言:實入。

    時王聞已,悲泣流淚。

    王整衣服。

    偏袒右肩。

    合掌說偈。

     錢财穀帛并珍寶,奴婢仆使及眷屬。

    一切無随無随者,亦不能取其少分。

    為死所侵舍故屍,一切财寶雖羅列。

    都無一物是儲有,亦複不能持少去。

     為有何物随逐人,譬如有影随其形。

    善惡受報必不失,唯此随人猶如影。

    爾時世尊以偈答言:善惡随逐人,譬如影随形。

     随其所趣向,未曾相舍離。

    譬如少資糧,越險增苦惱。

    行惡亦如是,不能至善徑。

    譬如豐資糧,安樂越險道。

     修福者亦爾,安隐至善處。

    譬如久别離,至于曠遠處。

    安隐得還家,其心甚悅豫。

    妻子及眷屬,歡喜極快樂。

     修善者亦爾,善業來迎接。

    亦如離眷屬,會合得歡喜。

    是以應積善,當為後世故。

    欲得後世福,應修行正行。

     今不被譏呵,後受于快樂。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當于爾時,波斯匿王。

    欲設大祀。

    養千牛王皆系于柱。

    并及牦牛水牛乳牛犢及小牛。

    盡各數千。

    牂羖羊等。

    亦複數千。

    種種畜生皆系祀場。

    時馀國中。

    諸婆羅門。

    聞王大祀。

    自遠而至。

    進集舍衛城。

    時衆多比丘。

    于其晨朝。

    着衣持缽。

    入城乞食。

    聞波斯匿王。

    欲設大祀。

    養千牛王。

    并及牦牛水牛乳牛小牛及犢。

    盡各數千。

    牂羖羊等。

    亦複數千。

    如是種種。

    諸畜生等。

    皆悉系着于彼祀場。

    又聞馀國諸婆羅門。

    斯波斯匿王。

    施設大祀。

    一切雲集。

    在舍衛城。

    諸比丘,乞食已訖。

    攝于衣缽。

    洗足已去。

    往詣佛所。

    頂禮佛足。

    在一面坐。

    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入城乞食。

    聞如是事。

    爾時世尊,聞是語已,即說偈言: 月月百千祀,修此以求福。

    不如一信佛,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修此以求福。

    不如一信法,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修此以求福。

    不如一信僧,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修此以求福。

    不如一慈心,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修此以求福。

    不如憐衆生,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修此以求福。

    不如憐鬼神,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不如一善心。

    憐愍畜生類,十六分中一。

    月月百千祀,不如于佛說。

    生信而愛樂,十六分中一。

     假使修諸祀,及與事火法。

    修此欲求福,行此諸祠祀。

    滿足一年中,不如正身立。

    一禮敬向佛,四分中之一。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六二)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波斯匿王。

    收攝刹利毗舍首陀羅沙門婆羅門。

    持戒破戒出家。

    乃至伎兒旃陀羅等。

    悉皆系閉。

    時諸比丘,入城乞食。

    聞如是上事。

    食已洗足。

    往詣佛所。

    頂禮佛足。

    在一面坐。

    白佛言:世尊,我等。

    入城乞食。

    聞波斯匿王。

    收攝刹利毗舍首陀羅沙門婆羅門出家。

    持戒破戒。

    及伎兒旃陀羅等。

    悉皆系閉。

    爾時世尊,聞斯語已,即說偈言: 王者系縛人,以鐵木及繩。

    賢聖觀斯事,深知非牢縛。

    若戀于妻子,錢财及珍寶。

    如是系縛人,堅牢過于彼。

     妻子及财寶,愚人生系着。

    其實如瀑流,漂沒諸凡夫。

    是以宜速逝,趣向于解脫。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三菩提及母,愛己及護己。

    捕魚并鹿阱,悭并及命終。

     祠祀及系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