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妄語。

    則為棄後世,無惡而不造。

    甯當以此身,吞食熱鐵丸。

    不以破戒身,而受淨信施。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爾時陀骠比丘往詣佛所。

    于大衆中。

    頂禮佛足。

    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欲入涅槃。

    唯願世尊,聽我滅度。

    如是三請。

    佛告陀骠。

    汝入涅槃。

    我不遮汝。

    時陀骠比丘于如來前。

    作十八種變。

    踴身虛空。

    即于東方。

    現四威儀。

    青黃赤白。

    種種色像。

    或現為水。

    或現火聚。

    身上出水。

    身下出火。

    身上出火。

    身下出水。

    或現大身。

    滿虛空中。

    或複現小。

    履水如地。

    履地如水。

    南西北方。

    亦複如是,作是事已,即于空中。

    入火光三昧。

    火炎熾然。

    如大火聚。

    即入涅槃。

    無有遺燼,猶如酥油一時融盡。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譬如熱鐵,椎打星流,散已尋滅。

    莫知所至,得正解脫,亦複如是,已出煩惱,諸欲淤泥,莫能知彼。

    所趣方所。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六)如是我聞,一時佛遊化摩竭陀國桃河樹林。

    見放牧人。

    稱此林中有鴦掘魔羅賊。

    或傷害人。

    佛告牧人言:彼賊或能不見傷害。

    即便前進。

    複見牧人。

    亦作是語。

    佛如前答。

    至于再三。

    佛故答言:彼惡人者,或不見害。

    佛到林中。

    鴦掘魔羅遙見佛來。

    左手持鞘。

    右手拔刀。

    騰躍而來。

    彼雖奔走。

    如來徐步。

    不能得及。

    鴦掘魔羅極走力盡。

    而語佛言:住住沙門。

    佛語之言:我今常住汝自不住。

    鴦掘魔羅即說偈言: 沙門行不止,自言我常住。

    我今實自住,今言我不住。

    雲何爾言住,道我行不住。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我于諸衆生,久舍刀杖害。

    汝惱亂衆生,不舍是惡業。

    是故我言住,汝名為不住。

    我于有形類,舍諸毒惡害。

     汝不止惡業,常作不善業。

    是故我言住,汝名為不住。

    我于諸有命,舍除衆惱害。

    汝害有生命,未除黑闇業。

     以是我言住,汝名為不住。

    我樂于己法,攝心不放逸。

    汝不見四部,一切所不住。

    是名我實住,汝名為不住。

     鴦掘魔羅複說偈。

    我久處曠野,未見如此人。

    婆伽婆來此,示我以善法。

    我久修惡業,今日悉舍離。

     我今聽汝說,順法斷諸惡。

    以刀内鞘中,投棄于深坑。

    即便稽首禮,歸命于世尊,信心甚猛利,發意求出家。

     佛起大悲心,饒益諸世間。

    尋言汝善來,便得成沙門。

     爾時鴦掘魔羅族姓子。

    須發自落。

    被服法衣。

    已得出家。

    處于空靜。

    心無放逸。

    專精行道。

    勤修精進。

    以能專精。

    攝心正念。

    修無上梵行。

    盡諸苦際。

    于現法中。

    自身取證明知。

    己法自知。

    我生已盡。

    梵所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爾時尊者無害已成羅漢。

    得解脫樂。

    即說偈言: 我今字無害,後為大殘害。

    我今名有實,真實是無害。

    我今身離害,口意亦複然。

    終不害于他,是真名無害。

     我本血塗身,故名鴦掘摩。

    為大駛流<漂寸>,是故歸依佛。

    歸依得具戒,即逮得三明。

    具知佛教法,遵奉而修行。

     世間調禦者,治以刀杖捶。

    鐵鈎及鞭辔,種種諸楚撻。

    世尊大調禦,舍離諸惡法。

    去離刀杖捶,真是正調禦。

     渡水須橋船,直箭須用火。

    匠由斤斧正,智以慧自調。

    若人先造惡,後止不複作。

    是照于世間,如月雲翳消。

     若人先放逸,後止不放逸。

    正念離棘毒,專心度彼岸。

    作惡業已訖,必應堕惡趣。

    蒙佛除我罪,得免于惡業。

     諸人得我說,皆除怨結心。

    當以忍淨眼,佛說無诤勝。

     (一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中。

    爾時有一比丘。

    天未明曉。

    往趣河邊。

    襞疊衣服。

    安着一處。

    入河洗浴。

    露形出水。

    于河岸上。

    晞乾其身。

    有天放光照彼河岸。

    語比丘言:汝出家未久。

    盛壯好發。

    何不受五欲樂。

    非時出家。

    比丘答言:我今出家。

    正是其時。

    獲于非時。

    天語沙門。

    雲何出家是時,獲于非時。

    沙門答言:佛世尊說五欲是時,佛法是非時。

    五欲之樂。

    受味甚少。

    其患滋多。

    憂惱所集。

    我佛法中。

    現身受證。

    無諸熱惱。

    諸有所作。

    不觀時日。

    種少微緣。

    獲大果報。

    天複問言:佛雲何說五欲是時,雲何佛法名為非時。

    比丘答言:我既年稚。

    出家未久。

    學日又淺。

    豈曰能宣如來至真廣大深義。

    婆伽婆今者在近迦蘭陀竹林。

    爾可自往問其疑惑。

    天答之言:今佛侍從大威德天。

    盈集左右。

    如我弱劣。

    不能得見。

    汝今為我往白世尊,如來慈矜若垂聽許。

    我當詣彼谘啟所疑。

    比丘答言:汝若能往。

    往我當為汝啟白世尊,天複答言:我随汝往詣世尊所。

    爾時比丘往詣佛所。

    頂禮佛足在一面立。

    具以天問而白世尊,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名色中生相,謂為真實有。

    當知如斯人,是名屬死徑。

    若識于名色,本空無有性。

    是名尊敬佛,永離于諸趣。

     佛問天曰:汝解已未。

    天即答言:未解世尊,佛複說偈言:勝慢及等慢,并及不如慢。

    有此三慢者,是可有诤論。

    滅除此三慢,是名不動想。

     佛告天曰:汝解已未。

    天答佛言:未解世尊,佛複說偈言:斷愛及名色,滅除三種慢。

    不觸于諸欲,滅除于瞋恚。

    拔除諸毒根,諸想願欲盡。

     若能如是者,得度生死海。

    天白佛言:我今已解。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一八)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

    爾時有一比丘。

    于清晨朝往趣河邊。

    脫衣洗浴。

    還出岸上。

    晞乾其身。

    有天放光照于河岸。

    問比丘言:比丘。

    此是巢窟。

    夜則煙出。

    晝則火燃。

    有婆羅門見是事已,破彼巢窟。

    并掘其地。

    時有智人。

    語婆羅門言:以刀掘地。

    見有一龜。

    婆羅門言:取是龜來。

    複語掘地。

    見一蝮蛇。

    語令捉取。

    複語掘地。

    見一肉段。

    語令挽取。

    複語掘地。

    見一刀舍。

    婆羅門言:此是刀舍。

    語令掘取。

    複語掘地。

    見楞祇芒毒蟲。

    語令掘取。

    複語掘地。

    見有二道。

    複語掘出。

    語更掘地。

    見有石娶。

    語令出石。

    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