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七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當知成就最勝希有。
何以故?世尊,彼諸有情無我想轉。
無有情想無命者想無士夫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意生想無摩納婆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轉。
所以者何。
世尊,諸我想即是非想。
諸有情想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即是非想。
何以故?諸佛世尊離一切想。
作是語已, 爾時世尊,告具壽善現言:如是如是,善現,若諸有情聞說如是甚深經典。
不驚不懼無有怖畏。
當知成就最勝希有。
何以故?善現,如來說最勝波羅蜜多。
謂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如來所說最勝波羅蜜多。
無量諸佛世尊所共宣說故。
名最勝波羅蜜多。
如來說最勝波羅蜜多。
即非波羅蜜多。
是故如來說名最勝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如來說忍辱波羅蜜多。
即非波羅蜜多。
是故如來說名忍辱波羅蜜多。
何以故?善現,我昔過去世曾為羯利王斷支節肉。
我於爾時都無我想或有情想或命者想或士夫想或補特伽羅想或意生想或摩納婆想或作者想或受者想。
我於爾時都無有想亦非無想。
何以故?善現,我於爾時若有我想。
即於爾時應有恚想。
我於爾時若有有情想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即於爾時應有恚想。
何以故?善現,我憶過去五百生中。
曾為自号忍辱仙人。
我於爾時都無我想。
無有情想無命者想無士夫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意生想無摩納婆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
我於爾時都無有想亦非無想。
是故善現,菩薩摩诃薩遠離一切想。
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住於色應生其心。
不住非色應生其心。
不住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
不住非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
都無所住應生其心。
何以故?善現,諸有所住則為非祝是故如來說諸菩薩。
應無所住而行布施。
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複次善現,菩薩摩诃薩為諸有情作義利故。
應當如是棄舍布施。
何以故?善現,諸有情想即是非想。
一切有情如來即說為非有情。
善現,如來是實語者谛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複次善現,如來現前等所證法或所說法或所思法。
即於其中非谛非妄。
善現,譬如士夫入於闇室都無所見。
當知菩薩若堕於事。
謂堕於事而行布施亦複如是,善現,譬如明眼士夫過夜曉已日光出時見種種色。
當知菩薩不堕於事。
謂不堕事而行布施。
亦複如是,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
於此法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
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則為如來。
以其佛智悉知是人則為如來。
以其佛眼悉見是人則為如來悉覺是人。
如是有情一切當生無量福聚。
複次善現,假使善男子或善女人。
日初時分以克伽河沙等自體布施。
日中時分複以克伽河沙等自體布施。
日後時分亦以克伽河沙等自體布施。
由此異門經於俱胝那庾多百千劫以自體布施。
若有聞說如是法門不生诽謗。
由此因緣所生福聚。
尚多於前無量無數。
何況能於如是法門具足畢竟。
書寫受持讀誦究竟通利。
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複次善現,如是法門不可思議不可稱量。
應當希冀不可思議所感異熟。
善現,如來宣說如是法門。
為欲饒益趣最上乘諸有情故。
為欲饒益趣最勝乘諸有情故。
善現,若有於此法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即為如來以其佛智悉知是人。
即為如來以其佛眼悉見是人。
則為如來悉覺是人。
如是有情一切成就無量福聚。
皆當成就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福聚。
善現,如是一切有情其肩荷擔如來無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善現,如是法門非諸下劣信解有情所能聽聞。
非諸我見。
非諸有情見。
非諸命者見。
非諸士夫見。
非諸補特伽羅見。
非諸意生見。
非諸摩納婆見。
非諸作者見。
非諸受者見。
所能聽聞。
此等若能受持讀誦究竟通利。
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無有是處。
複次善現,若地方所開此經典。
此地方所當為世間諸天及人阿素洛等之所供養。
禮敬右繞如佛靈廟。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
於此經典受持讀誦究竟通利。
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若遭輕毀極遭輕毀。
所以者何。
善現,是諸有情宿生所造諸不淨業應感惡趣。
以現法中遭輕毀故。
宿生所造諸不淨業皆悉消荊當得無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善現,我憶過去於無數劫複過無數。
於然燈如來應正等覺先複過先。
曾值八十四俱胝那庾多百千諸佛我皆承事。
既承事已皆無違犯。
善現,我於如是諸佛世尊皆得承事。
既承事已皆無違犯。
若諸有情後時後分後五百歲。
正法将滅時分轉時。
於此經典受持讀誦究竟通利。
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善現,我先福聚於此福聚。
百分計之所不能及。
如是千分若百千分。
若俱胝百千分。
若俱胝那庾多百千分。
若數分若計分若算分若喻分。
若邬波尼殺昙分亦不能及。
善現,我若具說。
當於爾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所生福聚。
乃至是善男子是善女人所攝福聚。
有諸有情則便迷悶心惑狂亂。
是故善現,如來宣說如是法門。
不可思議不可稱量。
應當希冀不可思議所感異熟。
爾時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世尊,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雲何祝雲何修行。
雲何攝伏其心。
佛告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當發起如是之心。
我當皆令一切有情於無馀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
雖度
當知成就最勝希有。
何以故?世尊,彼諸有情無我想轉。
無有情想無命者想無士夫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意生想無摩納婆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轉。
所以者何。
世尊,諸我想即是非想。
諸有情想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即是非想。
何以故?諸佛世尊離一切想。
作是語已, 爾時世尊,告具壽善現言:如是如是,善現,若諸有情聞說如是甚深經典。
不驚不懼無有怖畏。
當知成就最勝希有。
何以故?善現,如來說最勝波羅蜜多。
謂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如來所說最勝波羅蜜多。
無量諸佛世尊所共宣說故。
名最勝波羅蜜多。
如來說最勝波羅蜜多。
即非波羅蜜多。
是故如來說名最勝波羅蜜多。
複次善現,如來說忍辱波羅蜜多。
即非波羅蜜多。
是故如來說名忍辱波羅蜜多。
何以故?善現,我昔過去世曾為羯利王斷支節肉。
我於爾時都無我想或有情想或命者想或士夫想或補特伽羅想或意生想或摩納婆想或作者想或受者想。
我於爾時都無有想亦非無想。
何以故?善現,我於爾時若有我想。
即於爾時應有恚想。
我於爾時若有有情想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即於爾時應有恚想。
何以故?善現,我憶過去五百生中。
曾為自号忍辱仙人。
我於爾時都無我想。
無有情想無命者想無士夫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意生想無摩納婆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
我於爾時都無有想亦非無想。
是故善現,菩薩摩诃薩遠離一切想。
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住於色應生其心。
不住非色應生其心。
不住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
不住非聲香味觸法應生其心。
都無所住應生其心。
何以故?善現,諸有所住則為非祝是故如來說諸菩薩。
應無所住而行布施。
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複次善現,菩薩摩诃薩為諸有情作義利故。
應當如是棄舍布施。
何以故?善現,諸有情想即是非想。
一切有情如來即說為非有情。
善現,如來是實語者谛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複次善現,如來現前等所證法或所說法或所思法。
即於其中非谛非妄。
善現,譬如士夫入於闇室都無所見。
當知菩薩若堕於事。
謂堕於事而行布施亦複如是,善現,譬如明眼士夫過夜曉已日光出時見種種色。
當知菩薩不堕於事。
謂不堕事而行布施。
亦複如是,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
於此法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
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則為如來。
以其佛智悉知是人則為如來。
以其佛眼悉見是人則為如來悉覺是人。
如是有情一切當生無量福聚。
複次善現,假使善男子或善女人。
日初時分以克伽河沙等自體布施。
日中時分複以克伽河沙等自體布施。
日後時分亦以克伽河沙等自體布施。
由此異門經於俱胝那庾多百千劫以自體布施。
若有聞說如是法門不生诽謗。
由此因緣所生福聚。
尚多於前無量無數。
何況能於如是法門具足畢竟。
書寫受持讀誦究竟通利。
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複次善現,如是法門不可思議不可稱量。
應當希冀不可思議所感異熟。
善現,如來宣說如是法門。
為欲饒益趣最上乘諸有情故。
為欲饒益趣最勝乘諸有情故。
善現,若有於此法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即為如來以其佛智悉知是人。
即為如來以其佛眼悉見是人。
則為如來悉覺是人。
如是有情一切成就無量福聚。
皆當成就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福聚。
善現,如是一切有情其肩荷擔如來無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善現,如是法門非諸下劣信解有情所能聽聞。
非諸我見。
非諸有情見。
非諸命者見。
非諸士夫見。
非諸補特伽羅見。
非諸意生見。
非諸摩納婆見。
非諸作者見。
非諸受者見。
所能聽聞。
此等若能受持讀誦究竟通利。
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無有是處。
複次善現,若地方所開此經典。
此地方所當為世間諸天及人阿素洛等之所供養。
禮敬右繞如佛靈廟。
複次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
於此經典受持讀誦究竟通利。
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若遭輕毀極遭輕毀。
所以者何。
善現,是諸有情宿生所造諸不淨業應感惡趣。
以現法中遭輕毀故。
宿生所造諸不淨業皆悉消荊當得無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善現,我憶過去於無數劫複過無數。
於然燈如來應正等覺先複過先。
曾值八十四俱胝那庾多百千諸佛我皆承事。
既承事已皆無違犯。
善現,我於如是諸佛世尊皆得承事。
既承事已皆無違犯。
若諸有情後時後分後五百歲。
正法将滅時分轉時。
於此經典受持讀誦究竟通利。
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
善現,我先福聚於此福聚。
百分計之所不能及。
如是千分若百千分。
若俱胝百千分。
若俱胝那庾多百千分。
若數分若計分若算分若喻分。
若邬波尼殺昙分亦不能及。
善現,我若具說。
當於爾時,是善男子或善女人所生福聚。
乃至是善男子是善女人所攝福聚。
有諸有情則便迷悶心惑狂亂。
是故善現,如來宣說如是法門。
不可思議不可稱量。
應當希冀不可思議所感異熟。
爾時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世尊,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雲何祝雲何修行。
雲何攝伏其心。
佛告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當發起如是之心。
我當皆令一切有情於無馀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
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