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七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現在為生死法。
龍吉祥言:世尊,豈不說一切法皆如幻化。
既爾有情應本已證無上菩提甯有生死。
所以者何。
尊者亦說諸法非實皆如幻化。
妙吉祥曰:我從昔來於法性相。
曾未宣說亦不分别取著造作。
所以者何。
諸法性相不可表示不可分别不可取著不可造作。
一切有情設能如實了達諸法皆如幻化。
應本已證無上菩提。
然由有情於一切法。
不能通達皆如幻化故。
於諸趣生死輪回。
如工幻師随依何物。
幻作種種所幻化事。
所謂世間天魔梵釋沙門梵志諸龍藥叉阿素洛等人非人衆。
諸愚癡類迷執實有。
智者幻師知無實性。
但有種種虛妄相現。
如是諸法雖如幻化。
而有情類愚癡不了。
非有謂有無常計常。
於諸法中種種分别。
或分别色或分别心。
有為無為有漏無漏如是等類種種分别。
由此分别於諸法中。
不如實知皆如幻化。
由不知故生死輪回。
設諸有情於一切法如實了知皆如幻化。
則於佛法不複增長。
所以者何。
諸有情類本來皆有。
諸佛妙法一切已有。
無退佛智故。
諸有情鹹可安立。
於佛妙法覺慧無動知法性空。
無名無相無依無祝無取無執無礙無著猶如虛空。
無阿賴耶無尼延底。
無上寂靜最極寂靜。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
無成無壞非有非無。
由此於中成甚深忍。
常不遠離諸佛妙法。
所以者何。
諸佛妙法離性離相。
不可施設不可宣說不可表示。
遍有情類猶若虛空。
時龍吉祥聞甚深法歡喜踴躍。
贊妙吉祥。
善哉善哉!尊者所說,甚深微妙不可思議。
說諸有情常不遠離諸佛妙法誰能信解。
妙吉祥曰:諸佛真子皆能信解。
謂随信行若随法行若第八若預流若一來若不還若阿羅漢若諸獨覺若諸菩薩已得不退。
於諸白法無動無轉。
已善安住畢竟空法無所得法能深信解。
所以者何。
是諸菩薩妙菩提座已現在前。
能對世間天魔梵釋沙門梵志阿素洛等人非人前大師子吼。
我於此座結跏趺坐。
乃至未得無上菩提。
終不中間暫解斯坐。
何以故?是諸菩薩已善安住畢竟空法無所得法不可動故。
譬如帝杙極善安固。
諸牛王等不能動遙如是菩薩已善安住畢竟空法無所得法。
一切有情不能傾動令離覺所覺及菩提座處。
龍吉祥言:覺所覺處菩提座處何所謂耶。
時妙吉祥還诘彼曰:雲何名為如來變化。
雲何如來變化之處雲何如來變化所依。
雲何如來變化證法。
由此說為如來變化說法示導。
龍吉祥言:我尚不見有實如來。
況當見有如來變化及變化處變化所依變化證法。
由此可說如來變化說法示導。
妙吉祥曰:善哉善哉!所說所知甚為如理。
汝已起證於一切法無所得忍能作是說。
覺所覺等應知亦然。
龍吉祥言:非一切法無所得忍有起有壞。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空無自性。
自相亦空如是諸法。
無相無對無色無見與虛空等。
雲何得起於一切法無所得忍。
若一切法無所得忍有可起義。
則谷響忍。
若光影忍。
若聚沫忍。
若浮泡忍。
若陽焰忍。
若芭蕉忍。
若幻事忍。
若夢境忍。
若變化忍。
若鏡像忍。
若尋香城忍。
若虛空界忍應有起義。
所以者何。
虛空等忍有起義者必無是處。
若菩薩摩诃薩聞如是法。
不驚不怖無惑無疑心不沈沒。
即是菩薩無上法忍。
妙吉祥言:諸菩薩衆無得法忍豈無差别。
龍吉祥曰:若菩薩衆於少分法有執著者,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於甚深皆能解了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是成就甚深忍者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於甚深悉能信受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於諸義悉能解了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於諸法悉能覺了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解了諸法本性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修行諸菩薩道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嚴淨種種佛土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成熟諸有情類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於菩提決定當證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定能轉無上法輪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濟拔諸有情類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有所行我有所證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修行四念住等三十七種菩提分法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修行靜慮無量等持等至陀羅尼門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趣證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并十八佛不共法等無
龍吉祥言:世尊,豈不說一切法皆如幻化。
既爾有情應本已證無上菩提甯有生死。
所以者何。
尊者亦說諸法非實皆如幻化。
妙吉祥曰:我從昔來於法性相。
曾未宣說亦不分别取著造作。
所以者何。
諸法性相不可表示不可分别不可取著不可造作。
一切有情設能如實了達諸法皆如幻化。
應本已證無上菩提。
然由有情於一切法。
不能通達皆如幻化故。
於諸趣生死輪回。
如工幻師随依何物。
幻作種種所幻化事。
所謂世間天魔梵釋沙門梵志諸龍藥叉阿素洛等人非人衆。
諸愚癡類迷執實有。
智者幻師知無實性。
但有種種虛妄相現。
如是諸法雖如幻化。
而有情類愚癡不了。
非有謂有無常計常。
於諸法中種種分别。
或分别色或分别心。
有為無為有漏無漏如是等類種種分别。
由此分别於諸法中。
不如實知皆如幻化。
由不知故生死輪回。
設諸有情於一切法如實了知皆如幻化。
則於佛法不複增長。
所以者何。
諸有情類本來皆有。
諸佛妙法一切已有。
無退佛智故。
諸有情鹹可安立。
於佛妙法覺慧無動知法性空。
無名無相無依無祝無取無執無礙無著猶如虛空。
無阿賴耶無尼延底。
無上寂靜最極寂靜。
無生無滅無染無淨。
無成無壞非有非無。
由此於中成甚深忍。
常不遠離諸佛妙法。
所以者何。
諸佛妙法離性離相。
不可施設不可宣說不可表示。
遍有情類猶若虛空。
時龍吉祥聞甚深法歡喜踴躍。
贊妙吉祥。
善哉善哉!尊者所說,甚深微妙不可思議。
說諸有情常不遠離諸佛妙法誰能信解。
妙吉祥曰:諸佛真子皆能信解。
謂随信行若随法行若第八若預流若一來若不還若阿羅漢若諸獨覺若諸菩薩已得不退。
於諸白法無動無轉。
已善安住畢竟空法無所得法能深信解。
所以者何。
是諸菩薩妙菩提座已現在前。
能對世間天魔梵釋沙門梵志阿素洛等人非人前大師子吼。
我於此座結跏趺坐。
乃至未得無上菩提。
終不中間暫解斯坐。
何以故?是諸菩薩已善安住畢竟空法無所得法不可動故。
譬如帝杙極善安固。
諸牛王等不能動遙如是菩薩已善安住畢竟空法無所得法。
一切有情不能傾動令離覺所覺及菩提座處。
龍吉祥言:覺所覺處菩提座處何所謂耶。
時妙吉祥還诘彼曰:雲何名為如來變化。
雲何如來變化之處雲何如來變化所依。
雲何如來變化證法。
由此說為如來變化說法示導。
龍吉祥言:我尚不見有實如來。
況當見有如來變化及變化處變化所依變化證法。
由此可說如來變化說法示導。
妙吉祥曰:善哉善哉!所說所知甚為如理。
汝已起證於一切法無所得忍能作是說。
覺所覺等應知亦然。
龍吉祥言:非一切法無所得忍有起有壞。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空無自性。
自相亦空如是諸法。
無相無對無色無見與虛空等。
雲何得起於一切法無所得忍。
若一切法無所得忍有可起義。
則谷響忍。
若光影忍。
若聚沫忍。
若浮泡忍。
若陽焰忍。
若芭蕉忍。
若幻事忍。
若夢境忍。
若變化忍。
若鏡像忍。
若尋香城忍。
若虛空界忍應有起義。
所以者何。
虛空等忍有起義者必無是處。
若菩薩摩诃薩聞如是法。
不驚不怖無惑無疑心不沈沒。
即是菩薩無上法忍。
妙吉祥言:諸菩薩衆無得法忍豈無差别。
龍吉祥曰:若菩薩衆於少分法有執著者,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於甚深皆能解了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是成就甚深忍者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於甚深悉能信受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於諸義悉能解了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於諸法悉能覺了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解了諸法本性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修行諸菩薩道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嚴淨種種佛土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成熟諸有情類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於菩提決定當證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定能轉無上法輪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濟拔諸有情類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有所行我有所證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修行四念住等三十七種菩提分法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修行靜慮無量等持等至陀羅尼門是則名為行有所得。
若諸菩薩作是念言:我能趣證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并十八佛不共法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