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七十四

關燈
法。

    菩提空故佛亦是空。

    故所言佛是空增語。

    複次大德。

    所言佛者無來無去無生無滅。

    無所證得無所成就。

    無名無相不可分别。

    無言無說不可表示。

    唯微妙智自内證知。

    謂諸如來覺一切法。

    畢竟空寂證大菩提。

    随順世間假立名字故稱為佛非為實有。

    若有若無不可得故。

    複次大德。

    如來所證微妙智慧說名菩提。

    成就菩提故名為佛。

    菩提空故佛亦是空。

    由此佛名是空增語。

    時舍利子便白佛言:曼殊室利所說深法。

    非初學者所能了知。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即白具壽舍利子言:我所說者非唯初學不能解了。

    所作已辦阿羅漢等亦不能知。

    非我所說有能知者,所以者何。

    菩提之相非識所識。

    無見無聞無得無念無生無滅不可說示不可聽受。

    如是菩提性相空寂。

    諸大菩薩尚未能知。

    何況二乘所知解了。

    菩提性相尚不可得。

    況當有實證菩提者,舍利子言:曼殊室利。

    佛於法界豈不證耶。

    不也大德。

    所以者何。

    佛即法界法界即佛。

    法界不應還證法界。

    又舍利子,一切法空說為法界。

    即此法界說為菩提。

    法界菩提俱離性相。

    由斯故說一切法空。

    一切法空菩提法界。

    皆是佛境無二無别。

    無二無别故。

    不可了知。

    不可了知故則無言說。

    無言說故不可施設有為無為有非有等。

    又舍利子,一切法性亦無二無别。

    無二無别故不可了知。

    不可了知故則無言說。

    無言說故不可施設。

    所以者何。

    諸法本性都無所有不可施設。

    在此在彼此物彼物。

    又舍利子,若造無間當知即造不可思議亦造實際。

    何以故?舍利子,不可思議與五無間。

    俱即實際性無差别。

    既無有能造實際者,是故無間不可思議。

    亦不可造由斯理趣。

    造無間者非堕地獄不思議者非得生天。

    造無間者亦非長夜沈淪生死。

    不思議者亦非究竟能證涅槃。

    何以故?舍利子,不可思議與五無間。

    皆住實際性無差别。

    無生無滅無去無來。

    非因非果非善非惡。

    非招惡趣非感人天。

    非證涅槃非沒生死。

    何以故?以真法界非善非惡非高非下無前後故。

    又舍利子,犯重刍非堕地獄。

    淨持戒者非得生天。

    犯重刍非沈生死。

    淨持戒者非證涅槃。

    犯重刍非應毀訾。

    淨持戒者非應贊歎。

    犯重刍非應輕蔑。

    淨持戒者非應恭敬。

    犯重刍非應乖诤。

    淨持戒者非應和合。

    犯重刍非應遠離淨持戒者非應親近。

    犯重刍非應損減。

    淨持戒者非應增益。

    犯重刍非不應供。

    淨持戒者非定應供。

    犯重刍非增長漏。

    淨持戒者非損減漏。

    犯重刍非不清淨。

    淨持戒者非定清淨。

    犯重刍非無淨信。

    淨持戒者非有淨信。

    犯重刍非不應受清淨信施。

    淨持戒者非定應受清淨信施。

    何以故?舍利子,真法界中若持若犯。

    其性平等無差别故。

    又舍利子,諸異生類名和合者,漏盡刍名不和合。

    曼殊室利。

    汝依何義作如是說。

    大德。

    異生與生因合。

    名和合者,諸阿羅漢無如是義。

    名不和合。

    我依此義作如是說。

    又舍利子,諸異生類名超怖者,漏盡刍名不超怖。

    曼殊室利。

    汝依何義作如是說。

    大德異生於可怖法不生怖畏名超怖者,諸阿羅漢知可怖法。

    實無所有無怖可超。

    我依此義作如是說。

    又舍利子,諸異生類得無滅忍。

    諸菩薩衆得無生忍。

    曼殊室利。

    汝依何義作如是說。

    大德。

    異生不樂寂滅名得無滅忍。

    諸菩薩衆不見法生名得無生忍。

    我依此義作如是說。

    又舍利子,諸異生類名調伏者,漏盡刍名不調伏。

    曼殊室利。

    汝依何義作如是說。

    大德。

    異生未調伏故應可調伏名調伏者,諸阿羅漢漏結已盡不複須調名不調伏。

    我依此義作如是說。

    又舍利子,諸異生類名增上心超越行者,漏盡刍名心下劣非超越行。

    曼殊室利。

    汝依何義作如是說。

    大德。

    異生其心高舉行違法界。

    名增上心超越行者,諸阿羅漢其心謙下行順法界名心下劣非超越行。

    我依此義作如是說。

    時舍利子贊曼殊室利言:善哉善哉!善能為我解密語義曼殊室利報言:如是如是,大德。

    我非但能解密語義。

    我亦即是一切漏盡真阿羅漢。

    何以故?我於聲聞獨覺樂欲皆永不起故。

    名漏盡真阿羅漢。

     佛告曼殊室利童子,頗有因緣可說菩薩坐菩提座不證無上正等菩提。

    曼殊室利白言:世尊,亦有因緣可說菩薩坐菩提座不證無上正等菩提。

    謂菩提中無有少法可名無上正等菩提。

    然真菩提性無差别。

    非坐可得不坐便舍。

    由此因緣可說菩薩坐菩提座不證菩提。

    無相菩提不可證故。

    曼殊室利複白佛言:無上菩提即五無間。

    彼五無間即此菩提。

    所以者何。

    菩提無間俱假施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