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七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如是,複次世尊,應觀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能勤修。
則於諸法不見雜染不見清淨。
雖無所見而能勤修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一切時心無厭倦。
複次世尊,若修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諸異生聲聞獨覺菩薩佛法無差别想。
了此等法畢竟空故。
若能如是名真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曼殊室利童子,汝已親近供養幾佛。
曼殊室利白言:世尊,我已親近供養佛數量同幻士心心所法。
以一切法皆如幻故。
曼殊室利。
汝於佛法豈不趣求。
世尊,我今不見有法非佛法者何所趣求。
曼殊室利。
汝於佛法已成就耶。
世尊,我今都不見法可名佛法何所成就。
曼殊室利。
汝豈不得無著性耶。
世尊,我今即無著性豈無著性複得無著。
曼殊室利。
汝不當坐菩提座耶。
世尊,諸佛於菩提座。
尚無坐義況我能坐。
何以故?以一切法皆用實際為定量故。
於實際中坐及坐者俱不可得曼殊室利。
言實際者是何增語。
世尊,實際當知即是僞身增語。
曼殊室利。
雲何僞身可名實際。
世尊,實際無去無來非真非僞身非身相俱不可得。
僞身亦爾。
是故僞身即是實際。
時舍利子便白佛言:若諸菩薩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亦不驚怖。
是諸菩薩定趣菩提不複退轉。
慈氏菩薩複白佛言:若諸菩薩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亦不驚怖。
是諸菩薩已近無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是諸菩薩現覺法性離一切分别如大菩提故。
曼殊室利亦白佛言:若諸菩薩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亦不驚怖。
是諸菩薩如佛世尊堪受世間供養恭敬。
何以故?於一切法覺實性故。
時有女人名無緣慮。
合掌恭敬白言:世尊,若諸有情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亦不驚怖。
是諸有情於異生法。
若聲聞法。
若獨覺法。
若菩薩法。
若如來法。
皆不緣慮。
所以者何。
達一切法都無所有。
能所緣慮俱不可得。
爾時佛告舍利子等。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亦不驚怖。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
當知已住不退轉地。
定趣菩提不複退轉。
舍利子等。
若諸有情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亦不驚怖。
歡喜信樂聽聞受持。
轉為他說心無厭倦。
是諸有情能為一切真實廣大殊勝施主。
能施一切無上财寶。
具足布施波羅蜜多。
是諸有情淨戒圓滿。
具真淨戒。
具勝淨戒。
淨戒功德皆已圓滿。
具足淨戒波羅蜜多。
是諸有情安忍圓滿。
具真安忍。
具勝安忍。
安忍功德皆已圓滿。
具足安忍波羅蜜多。
是諸有情精進圓滿。
具真精進。
具勝精進。
精進功德皆已圓滿。
具足精進波羅蜜多。
是諸有情靜慮圓滿。
具真靜慮。
具勝靜慮。
靜慮功德皆已圓滿。
具足靜慮波羅蜜多。
是諸有情般若圓滿。
具真般若。
具勝般若。
般若功德皆已圓滿。
具足般若波羅蜜多。
是諸有情成就真勝慈悲喜舍。
亦能為他宣說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曼殊室利童子,汝觀何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曼殊室利白言:世尊,我於無上正等菩提尚無住心。
況當欲證。
我於菩提無求趣意。
所以者何。
菩提即我我即菩提如何求趣。
佛言:善哉善哉!童子,汝能巧說甚深義處。
汝於先佛多植善根。
久發大願能依無得。
修行種種清淨梵行。
曼殊室利便白佛言:若於諸法有所得者,可依無得修淨梵行。
我都不見有法可得及無所得。
如何可言能依無得修淨梵行。
佛告曼殊室利童子,汝今見我聲聞德耶。
世尊,我見。
佛言:童子,汝雲何見。
世尊,今我見諸聲聞非異生非聖者,非有學非無學。
非可見非不可見。
非見者非不見者,非多非少。
非小非大。
非已調伏非未調伏。
我如是見而無見想。
時舍利子便問彼言:於聲聞乘既如是見。
複雲何見正等覺乘。
大德。
我今不見菩薩亦複不見諸菩薩法。
不見菩提亦複不見趣菩提法。
亦不見有趣菩提行。
亦不見有證菩提法。
不見有能證菩提者,我如是見正等覺乘。
謂於其中都無所見。
時舍利子複問彼言汝於如來當雲何見。
大德止止。
勿於如來大龍象王而興言論。
曼殊室利。
所言佛者是何增語。
今問大德所言我者複何增語。
舍利子言:我者但有假立名字是空增語。
大德當知。
佛之增語即我增語。
我之與佛俱畢竟空。
但随世間假立名字。
菩提名字亦是假立。
不可尋此求實菩提。
菩提相空不可表示。
何以故?名字菩提二俱空故。
名字空故言說亦空。
不可以空表示空
則於諸法不見雜染不見清淨。
雖無所見而能勤修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一切時心無厭倦。
複次世尊,若修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諸異生聲聞獨覺菩薩佛法無差别想。
了此等法畢竟空故。
若能如是名真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曼殊室利童子,汝已親近供養幾佛。
曼殊室利白言:世尊,我已親近供養佛數量同幻士心心所法。
以一切法皆如幻故。
曼殊室利。
汝於佛法豈不趣求。
世尊,我今不見有法非佛法者何所趣求。
曼殊室利。
汝於佛法已成就耶。
世尊,我今都不見法可名佛法何所成就。
曼殊室利。
汝豈不得無著性耶。
世尊,我今即無著性豈無著性複得無著。
曼殊室利。
汝不當坐菩提座耶。
世尊,諸佛於菩提座。
尚無坐義況我能坐。
何以故?以一切法皆用實際為定量故。
於實際中坐及坐者俱不可得曼殊室利。
言實際者是何增語。
世尊,實際當知即是僞身增語。
曼殊室利。
雲何僞身可名實際。
世尊,實際無去無來非真非僞身非身相俱不可得。
僞身亦爾。
是故僞身即是實際。
時舍利子便白佛言:若諸菩薩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亦不驚怖。
是諸菩薩定趣菩提不複退轉。
慈氏菩薩複白佛言:若諸菩薩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亦不驚怖。
是諸菩薩已近無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是諸菩薩現覺法性離一切分别如大菩提故。
曼殊室利亦白佛言:若諸菩薩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亦不驚怖。
是諸菩薩如佛世尊堪受世間供養恭敬。
何以故?於一切法覺實性故。
時有女人名無緣慮。
合掌恭敬白言:世尊,若諸有情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亦不驚怖。
是諸有情於異生法。
若聲聞法。
若獨覺法。
若菩薩法。
若如來法。
皆不緣慮。
所以者何。
達一切法都無所有。
能所緣慮俱不可得。
爾時佛告舍利子等。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亦不驚怖。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
當知已住不退轉地。
定趣菩提不複退轉。
舍利子等。
若諸有情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亦不驚怖。
歡喜信樂聽聞受持。
轉為他說心無厭倦。
是諸有情能為一切真實廣大殊勝施主。
能施一切無上财寶。
具足布施波羅蜜多。
是諸有情淨戒圓滿。
具真淨戒。
具勝淨戒。
淨戒功德皆已圓滿。
具足淨戒波羅蜜多。
是諸有情安忍圓滿。
具真安忍。
具勝安忍。
安忍功德皆已圓滿。
具足安忍波羅蜜多。
是諸有情精進圓滿。
具真精進。
具勝精進。
精進功德皆已圓滿。
具足精進波羅蜜多。
是諸有情靜慮圓滿。
具真靜慮。
具勝靜慮。
靜慮功德皆已圓滿。
具足靜慮波羅蜜多。
是諸有情般若圓滿。
具真般若。
具勝般若。
般若功德皆已圓滿。
具足般若波羅蜜多。
是諸有情成就真勝慈悲喜舍。
亦能為他宣說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曼殊室利童子,汝觀何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曼殊室利白言:世尊,我於無上正等菩提尚無住心。
況當欲證。
我於菩提無求趣意。
所以者何。
菩提即我我即菩提如何求趣。
佛言:善哉善哉!童子,汝能巧說甚深義處。
汝於先佛多植善根。
久發大願能依無得。
修行種種清淨梵行。
曼殊室利便白佛言:若於諸法有所得者,可依無得修淨梵行。
我都不見有法可得及無所得。
如何可言能依無得修淨梵行。
佛告曼殊室利童子,汝今見我聲聞德耶。
世尊,我見。
佛言:童子,汝雲何見。
世尊,今我見諸聲聞非異生非聖者,非有學非無學。
非可見非不可見。
非見者非不見者,非多非少。
非小非大。
非已調伏非未調伏。
我如是見而無見想。
時舍利子便問彼言:於聲聞乘既如是見。
複雲何見正等覺乘。
大德。
我今不見菩薩亦複不見諸菩薩法。
不見菩提亦複不見趣菩提法。
亦不見有趣菩提行。
亦不見有證菩提法。
不見有能證菩提者,我如是見正等覺乘。
謂於其中都無所見。
時舍利子複問彼言汝於如來當雲何見。
大德止止。
勿於如來大龍象王而興言論。
曼殊室利。
所言佛者是何增語。
今問大德所言我者複何增語。
舍利子言:我者但有假立名字是空增語。
大德當知。
佛之增語即我增語。
我之與佛俱畢竟空。
但随世間假立名字。
菩提名字亦是假立。
不可尋此求實菩提。
菩提相空不可表示。
何以故?名字菩提二俱空故。
名字空故言說亦空。
不可以空表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