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七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涅槃寂靜。
說無常者令其志求究竟之法。
為說苦者令於生死遠離願求。
說無我者為顯空門令其了達。
說寂靜者令達無相離諸相執。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如是修學。
於諸善法終無退堕。
速成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最勝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何等行護持正法。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行不違言尊重師長。
随順正法心行調柔。
志性純質諸根寂靜。
遠離一切惡不善法。
修勝善根名護正法。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身語意三業慈悲。
不徇利譽持戒清淨。
遠離諸見名護正法。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随愛恚癡怖行名護正法。
修習慚愧名護正法。
說法修行皆如所聞名護正法。
天王當知。
三世諸佛為護正法說陀羅尼。
擁護天王及人王等。
令護正法久住世間。
與諸有情作大饒益。
陀羅尼曰: 呾侄他阿虎洛屈洛罰底(丁履反下悉同)虎刺挐莎(去呼下聲悉同)窭荼者遮者遮折(支熱反)尼阿奔(去聲呼)若刹多刹多刹延多刹也莎诃陝末尼羯洛邬魯邬魯罰底迦邏跋底迦阿鞞奢底尼莎刺尼袪阇袪阇末底阿罰始尼罰尼罰多罰多奴娑理尼部多奴悉沒栗底提罰多奴悉沒栗底莎诃(九十七字)。
天王當知。
此大神咒。
能令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茶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有情皆得安樂。
此大神咒三世諸佛。
為護正法及護天王并人王等令得安樂。
以方便力而宣說之。
是故天王及人王等。
為令正法久住世故。
自身眷屬得安樂故。
國土有情無災難故。
各應精勤至誠誦念如是,則令怨敵災難魔事法障皆悉銷滅。
由斯正法久住世間。
與諸有情作大饒益。
說是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時。
諸天宮殿山海大地皆悉振動。
有八十千諸有情類俱發無上正等覺心。
時最勝天踴躍歡喜。
以七寶網彌覆佛上。
合掌恭敬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何等法能於無上正等菩提心不移動。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精勤修習無礙大慈無厭大悲。
成辦大事勤加精進。
學空等持。
亦能精勤修平等智。
方便善巧如實通達清淨大智。
明了三世平等妙理無有障礙。
履三世佛所行正道。
天王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如是法能於無上正等菩提心不移動。
爾時最勝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何等法聞諸如來不思議事。
不驚不怖亦不憂惱。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
具足修行妙慧妙智。
親近善友樂聞深法。
了知諸法皆如幻等。
悟世無常生必歸滅。
心無住著猶若虛空。
天王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如是法聞諸如來不思議事。
不驚不怖亦不憂惱。
爾時最勝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何等法於一切處能得自在。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五神通具足無礙諸解脫門靜慮無量方便般若波羅蜜多。
於一切處能得自在。
爾時最勝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得何等門。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得妙智門則能悟入。
一切有情諸根利鈍。
得妙慧門則能分别諸法句義。
得總持門了達一切語言音聲。
得無礙門能說諸法畢竟無荊天王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得如是門。
爾時最勝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得何等力。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得寂靜力成就大悲故。
得精進力成就不退故。
得多聞力成就大智故。
得信樂力成就解脫故。
得修行力成就出離故。
得安忍力愛護有情故。
得菩提心力斷除我見故。
得大悲力化導有情故。
得無生忍力成就十力故。
天王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得如是等種種勝力。
說是法時五百菩薩得無生忍。
八千天子得不退轉。
一萬二千諸天子衆遠塵離垢生淨法眼。
四萬天人俱發無上正等覺心。
△第六分證勸品第十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數大劫有佛。
名曰功德寶王。
十号圓滿。
國名寶嚴。
劫名善觀。
其土豐樂無諸疾惱。
人天往來不相限礙。
地平如掌無諸山陵堆阜瓦礫荊棘毒刺。
遍生細草柔軟绀青如孔雀毛。
量才四指。
下足便靡舉步随昇。
瞻博迦花悅意花等。
及馀軟草周遍莊嚴。
不暑不寒四序調適。
吠琉璃寶以成其地。
時諸有情心性調善。
三毒煩惱制伏不行。
彼佛世尊聲聞弟子一萬二千那庾多數。
菩薩弟子六十二億。
時人極壽三十六億那庾多歲。
或複中夭。
有城名曰無垢莊嚴。
其城南北百二十八逾繕那量。
東西八十逾繕那量。
城厚十六逾繕那量。
門堞樓觀皆七寶成。
十千園苑
說無常者令其志求究竟之法。
為說苦者令於生死遠離願求。
說無我者為顯空門令其了達。
說寂靜者令達無相離諸相執。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如是修學。
於諸善法終無退堕。
速成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最勝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何等行護持正法。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行不違言尊重師長。
随順正法心行調柔。
志性純質諸根寂靜。
遠離一切惡不善法。
修勝善根名護正法。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身語意三業慈悲。
不徇利譽持戒清淨。
遠離諸見名護正法。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随愛恚癡怖行名護正法。
修習慚愧名護正法。
說法修行皆如所聞名護正法。
天王當知。
三世諸佛為護正法說陀羅尼。
擁護天王及人王等。
令護正法久住世間。
與諸有情作大饒益。
陀羅尼曰: 呾侄他阿虎洛屈洛罰底(丁履反下悉同)虎刺挐莎(去呼下聲悉同)窭荼者遮者遮折(支熱反)尼阿奔(去聲呼)若刹多刹多刹延多刹也莎诃陝末尼羯洛邬魯邬魯罰底迦邏跋底迦阿鞞奢底尼莎刺尼袪阇袪阇末底阿罰始尼罰尼罰多罰多奴娑理尼部多奴悉沒栗底提罰多奴悉沒栗底莎诃(九十七字)。
天王當知。
此大神咒。
能令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茶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有情皆得安樂。
此大神咒三世諸佛。
為護正法及護天王并人王等令得安樂。
以方便力而宣說之。
是故天王及人王等。
為令正法久住世故。
自身眷屬得安樂故。
國土有情無災難故。
各應精勤至誠誦念如是,則令怨敵災難魔事法障皆悉銷滅。
由斯正法久住世間。
與諸有情作大饒益。
說是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時。
諸天宮殿山海大地皆悉振動。
有八十千諸有情類俱發無上正等覺心。
時最勝天踴躍歡喜。
以七寶網彌覆佛上。
合掌恭敬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何等法能於無上正等菩提心不移動。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精勤修習無礙大慈無厭大悲。
成辦大事勤加精進。
學空等持。
亦能精勤修平等智。
方便善巧如實通達清淨大智。
明了三世平等妙理無有障礙。
履三世佛所行正道。
天王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如是法能於無上正等菩提心不移動。
爾時最勝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何等法聞諸如來不思議事。
不驚不怖亦不憂惱。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
具足修行妙慧妙智。
親近善友樂聞深法。
了知諸法皆如幻等。
悟世無常生必歸滅。
心無住著猶若虛空。
天王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如是法聞諸如來不思議事。
不驚不怖亦不憂惱。
爾時最勝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何等法於一切處能得自在。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五神通具足無礙諸解脫門靜慮無量方便般若波羅蜜多。
於一切處能得自在。
爾時最勝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得何等門。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得妙智門則能悟入。
一切有情諸根利鈍。
得妙慧門則能分别諸法句義。
得總持門了達一切語言音聲。
得無礙門能說諸法畢竟無荊天王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得如是門。
爾時最勝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得何等力。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得寂靜力成就大悲故。
得精進力成就不退故。
得多聞力成就大智故。
得信樂力成就解脫故。
得修行力成就出離故。
得安忍力愛護有情故。
得菩提心力斷除我見故。
得大悲力化導有情故。
得無生忍力成就十力故。
天王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得如是等種種勝力。
說是法時五百菩薩得無生忍。
八千天子得不退轉。
一萬二千諸天子衆遠塵離垢生淨法眼。
四萬天人俱發無上正等覺心。
△第六分證勸品第十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過去無量不可思議無數大劫有佛。
名曰功德寶王。
十号圓滿。
國名寶嚴。
劫名善觀。
其土豐樂無諸疾惱。
人天往來不相限礙。
地平如掌無諸山陵堆阜瓦礫荊棘毒刺。
遍生細草柔軟绀青如孔雀毛。
量才四指。
下足便靡舉步随昇。
瞻博迦花悅意花等。
及馀軟草周遍莊嚴。
不暑不寒四序調適。
吠琉璃寶以成其地。
時諸有情心性調善。
三毒煩惱制伏不行。
彼佛世尊聲聞弟子一萬二千那庾多數。
菩薩弟子六十二億。
時人極壽三十六億那庾多歲。
或複中夭。
有城名曰無垢莊嚴。
其城南北百二十八逾繕那量。
東西八十逾繕那量。
城厚十六逾繕那量。
門堞樓觀皆七寶成。
十千園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