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七十一

關燈
△第六分無所得品第九 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诃薩。

    名為善思。

    問最勝曰:佛授天王菩提記耶。

    最勝答曰:我雖受記而猶夢等。

    爾時善思複問最勝。

    天王受記為何所得。

    最勝答言:我雖受記而無所得。

    善思複言:無所得者不得何法。

    最勝報言:無所得者謂不得我。

    不得有情。

    乃至不得知者見者,不得諸蘊及諸界處。

    若善非善。

    若雜染若清淨。

    若有漏若無漏。

    若世間若出世間。

    若有為若無為。

    若生死若涅槃。

    於如是等皆無所得。

    善思又問。

    若無所得用授記為。

    最勝答言:以無所得故得受記。

    善思複問。

    若如天王所說義者,便有二智。

    一無所得。

    二得受記。

    最勝答言:若有二者則無受記。

    所以者何。

    佛智無二。

    諸佛世尊以不二智授菩薩記。

    善思又言:若智不二。

    雲何而有授記受記。

    最勝答言:授記受記其際無二。

    善思複言:無二際者雲何有記。

    最勝答言:達無二際即為有記。

    善思複問。

    天王今者住何際中而得受記。

    最勝答言:我住我際住有情際乃至知者見者際中而得受記。

    善思複問。

    此我際等當於何求。

    最勝答言:當於諸佛解脫際求。

    善思又問。

    佛解脫際複於何求。

    最勝答曰:當於無明有愛際求。

    善思又問。

    無明有愛複於何求。

    最勝答曰:當於畢竟不生際求。

    善思又問。

    此不生際複於何求。

    最勝答曰:此際當於無知際求。

    善思又問。

    無知際者即無所知。

    雲何此際當於彼求。

    最勝答曰:若有所知求不可得。

    以無知故於彼際求。

    善思又問。

    此際離言雲何可求。

    最勝答曰:以語言斷是故可求。

    善思又問。

    此語言雲何斷。

    最勝答曰:諸法依義不依語故。

    善思又問。

    雲何依義。

    最勝答曰:不見義相。

    善思又問。

    雲何不見。

    最勝答曰:不起分别。

    義是所依我為能依。

    無此二事故名不見。

    善思又問。

    若不見義此何所求。

    最勝答曰:無見無取故名為求。

    善思又問。

    法可求者即為有求。

    最勝答曰:是義不然。

    夫求法者實無所求。

    何以故?若實可求即為非法。

    善思又問。

    何者是法。

    最勝答曰:法無文字亦離語言:善思又問。

    離文言中何者是法。

    最勝答曰:性離文言心行處滅。

    是名為法。

    一切法性皆不可說。

    其不可說亦不可說。

    若有所說即是虛妄。

    虛妄法中都無實法。

    善思又問。

    諸佛菩薩常有言說皆虛妄耶。

    最勝答曰:諸佛菩薩從始至終不說一字雲何虛妄。

    善思又問。

    若有所說當有何咎。

    最勝答曰:有語言咎。

    善思又問。

    語言何咎。

    最勝答曰:有思議咎。

    善思又問。

    何法無咎。

    最勝答曰:有說無說不見二相是則無咎。

    善思又問。

    咎何為本。

    最勝答曰:能執為本。

    善思又問。

    執何為本。

    最勝答曰:著心為本。

    善思又問。

    著何為本。

    最勝答曰:虛妄分别為本。

    善思又問。

    虛妄分别以何為本。

    最勝答曰:攀緣為本。

    善思又問。

    何所攀緣。

    最勝答曰:攀緣色聲香味觸法。

    善思又問。

    雲何無緣。

    最勝答曰:若離愛取則無所緣。

    以是義故如來常說諸法平等不可攀緣。

    說此法時五千刍遠塵離垢生淨法眼。

    複有一萬二千菩薩得無生忍。

    無量無邊諸有情類。

    俱發無上正等覺心。

     爾時最勝即從座起偏覆左肩。

    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諸善男子善女人等。

    聞深般若波羅蜜多。

    雲何未發菩提心者即能發心。

    皆悉成就得不退轉。

    行常勝進而無退堕。

    佛言:天王。

    谛聽谛聽。

    極善作意。

    當為汝說。

    最勝白言:善哉大聖。

    唯然願說我等樂聞。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聞深般若波羅蜜多。

    以純淨意發菩提心。

    正信具足親近賢聖。

    樂聞正法遠離嫉慳。

    常修寂靜好行惠施。

    心無限礙離諸穢濁。

    正信業果心不猶豫。

    如實了知黑白業果。

    設為身命終不作惡。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

    如是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則能遠離十惡業道。

    心常系念十善業道。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若見沙門婆羅門等正行精進戒品清潔多聞解義。

    常起正念心性調柔。

    寂靜無亂恒為愛語。

    勤修諸善遠離衆惡。

    於自不高於他不蔑。

    離粗惡語遠無義言:不舍念住其心調直。

    能斷暴流善拔毒箭。

    於諸重擔悉能棄舍。

    超出無暇越度後有。

    是善男子善女人等。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見此菩薩則應親附依為善友。

    時此菩薩方便善巧。

    随其所宜而為說法。

    汝等當知。

    能行施者當得富樂。

    受持淨戒尊貴生天。

    聽聞正法獲大智慧。

    複告之言:此是布施此布施果。

    此是慳吝此慳吝果。

    此是淨戒此淨戒果。

    此是犯戒此犯戒果。

    此是安忍此安忍果。

    此是忿恚此忿恚果。

    此是精進此精進果。

    此是懈怠此懈怠果。

    此是靜慮此靜慮果。

    此是散亂此散亂果。

    此是妙慧此妙慧果。

    此是愚癡此愚癡果。

    此身善業此身善業果。

    此身惡業此身惡業果。

    此語善業此語善業果。

    此語惡業此語惡業果。

    此意善業此意善業果。

    此意惡業此意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