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七十

關燈


    是故菩薩示現能修過彼苦行。

    謂諸有情或見菩薩屈一膝立。

    或見菩薩舉兩手立。

    或見菩薩視日而立。

    或見菩薩五熱炙身。

    或見菩薩倒懸其身。

    或見菩薩卧於棘刺。

    或卧牛糞或坐於石。

    或複卧地或卧其闆。

    或卧杵上或卧灰土。

    或見菩薩唯著闆衣。

    或著芒衣或著草衣。

    或著樹皮或著茅衣。

    或複露形。

    或面向日随日而轉。

    或見菩薩唯食稗子。

    或複食麥或食草根。

    或食樹葉或花或果。

    或食薯蓣或芋或藕。

    或豆或穀或麻或米。

    或六日一食。

    或飲水度日。

    或於一日食一滴酥。

    或一滴蜜或一滴乳。

    或無所食。

    或恒熟眠。

    現如是等種種苦行。

    經於六年一無虧失。

    然實菩薩無斯苦行。

    應度有情。

    而自見有菩薩如是現苦行。

    時有六十那庾多諸天人衆。

    因見此事安住三乘。

    複有天人宿善根力深樂大乘。

    則見菩薩坐七寶台。

    身心不動舒顔含笑入勝等持。

    時經六年方從定起。

    有天人衆深樂大乘欲聽聞者,則見菩薩端坐說法經於六年。

    大德當知。

    如是菩薩方便善巧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降天魔伏諸外道。

    大悲化度一切有情。

    既經六年從定而起。

    随順世法詣無垢河。

    洗浴出已於河邊立。

    有牧牛女。

    構百乳牛以飲一牛。

    構此牛乳用作乳糜奉獻菩薩。

    複有六億天龍藥叉健達縛等。

    各持種種香美飲食而來奉獻。

    鹹作是言大士正士。

    惟願受我飲食供養。

    菩薩愍之皆悉為受。

    時牧牛女天龍藥叉健達縛等互不相見。

    各見菩薩獨受其供。

    時有無量諸天人等。

    因見受供鹹得悟道。

    是故菩薩為示現之。

    菩薩爾時實不洗裕亦不受彼人天等供。

    大德當知。

    如是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示現行詣菩提座。

    時有地居天名曰妙地。

    與天神衆周遍掃飾。

    灑以香水散以妙花。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四大天王領自天衆。

    雨天妙花供養菩薩。

    天主帝釋時分天王領自天衆。

    住虛空中奏天樂音贊歎菩薩。

    喜足天王領自天衆。

    持七寶網彌覆世界。

    其網四角懸紫金鈴。

    皆雨衆寶供養菩薩。

    善化天王領自天衆。

    持紫金網彌覆世界。

    作諸天樂雨種種花供養菩薩。

    自在天王領自天衆。

    諸龍藥叉健達縛等。

    各持種種上妙供具供養菩薩。

    堪忍界主大梵天王既見菩薩詣菩提座。

    即告一切梵天衆言:汝等當知。

    今此菩薩堅固甲胄而自莊嚴。

    不違本誓心無厭擔諸菩薩行皆已滿足。

    通達無量化有情法。

    諸菩薩地皆得自在。

    於諸有情其心清淨。

    善知一切根性差别。

    通達如來甚深祕藏。

    超覺一切魔之事業。

    集諸善本不待外緣。

    一切如來共所護念。

    普為含識開解脫門。

    大将導師摧魔軍敵。

    於大千界獨稱勇猛。

    善施法藥為大醫王。

    解脫灌頂受法王位。

    放智慧光普照一切。

    八法不染譬如蓮花。

    諸總持門無不通達。

    深廣難測猶若大海。

    安固不動如妙高山。

    智慧清淨無諸垢濁。

    内外皎潔如末尼珠。

    於諸法相皆得自在。

    梵行清白已到究竟。

    如是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為度有情詣菩提座。

    結跏跌坐降伏魔怨。

    為成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及十八佛不共法等無量無邊諸佛功德。

    轉大法輪作師子吼。

    以法普施一切有情。

    各随所宜皆令滿足。

    為諸有情法眼清淨。

    以無上法降伏外道。

    欲示諸佛本願成就。

    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汝等可往供養菩薩。

    大德當知。

    如是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示現行詣菩提座。

    時於雙足下千輻輪相各放無量微妙光明。

    普照地獄傍生鬼界。

    其中有情遇斯光者,即皆離苦身心安樂。

    時龍宮内有大龍王名迦履迦。

    遇斯光已生大歡喜。

    告諸龍言:此妙光明來照我等。

    令我等輩身心安樂。

    我於往昔曾見此光。

    時有如來出興于世。

    今既有此微妙光明。

    定知世間有佛出現。

    宜共嚴辦種種香花衆妙珍财幢幡花蓋。

    作諸伎樂往詣供養。

    於是龍王将諸眷屬赍持供具。

    普興大雲降灑香雨。

    往詣菩薩作諸伎樂施設供養。

    右繞菩薩而贊歎言:微妙光明普令歡樂。

    決定最勝佛出無疑。

    種種奇珍莊嚴大地。

    所生草木悉變成寶。

    江河皆靜無風浪聲。

    準此定知佛出於世。

    釋梵日月光明不現惡趣清淨佛出無疑。

    譬如有人少失父母。

    年既長大忽然還得。

    歡喜踴躍不能自勝。

    一切世間睹佛出現。

    各共歡喜亦複如是,我等過去曾供養諸佛。

    今值法王人中師子。

    是則我等生不空過。

    大德當知。

    如是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菩提樹下受草敷座。

    右繞七匝正念端坐。

    下劣有情見如是相。

    諸大菩薩見有八萬四千天子。

    各别敷一大師子座。

    諸師子座衆寶合成。

    七寶羅網彌覆其上。

    各於四角懸妙金鈴。

    幢幡缯蓋處處羅列。

    菩薩遍此八萬四千師子座上俱各安坐。

    而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