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六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衣服。
親教軌範盡心承事。
同學法人合掌恭敬。
造僧住處給施園田。
随有資财時時施與。
所有仆吏如法斟理。
聞有名德梵志沙門修。
正行者時時谘觐。
此諸菩薩能生衆善。
有巧方便化度有情。
住此佛土身不動遙而遊無邊諸佛世界佛菩薩所谘受正法。
或現供養無量如來。
或現修習助菩提分。
或現供養初成佛者,或現自身成等正覺。
或現為衆轉妙法輪。
或現涅槃作大饒益。
或應度者為現化身。
皆令得見獲得利樂。
雖作如是種種佛事而不作意亦無分别。
爾時最勝便白佛言:世尊,雲何此諸菩薩作種種化無分别心。
佛言:天王。
譬如日月雖照一切而不分别。
我發光明能有所照。
然有情類自業勢力。
感得日月晝夜巡照。
此諸菩薩亦複如是,雖現化身而無分别。
何以故?有情各有宿世善業。
菩薩昔發度有情願。
由此願力随彼所念。
即現化身故無分别。
此諸菩薩方便善巧。
能作如是化有情事。
速趣無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此諸菩薩布施圓滿。
持戒清淨無穿缺雜。
戒品清淨過諸聲聞及獨覺等。
具足安忍精進靜慮般若巧便妙願力智。
及諸如來不共功德。
超諸聲聞獨覺地故。
天王當知。
菩薩初地乃至十地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如是行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說是法時二萬天子遠塵離垢生淨法眼。
三萬菩薩得無生忍。
八萬四千諸天及人俱發無上正等覺心。
無量百千諸健達縛。
及緊捺洛。
繞鹫峰山歡喜合掌贊歎如來。
無量百千諸藥叉衆。
繞鹫峰山歡喜合掌。
雨衆妙華而供養佛十方無量克伽沙等諸佛世界各有無量菩薩。
來集贊歎。
如來世尊善為諸菩薩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因是般若波羅蜜多。
得有人天四向四果。
及有獨覺道與菩提。
亦有菩薩十地十度。
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相智一切智等無邊佛法。
皆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成辦。
如世間事皆依虛空。
虛空無依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複如是,為衆法本而自無依。
願令我等於當來世為諸菩薩摩诃薩等宣說般若波羅蜜多。
如今世尊所說無異。
作是語已持諸香花。
奉散如來及諸衆會。
時有無量鹫峰山中舊住天神及馀集者,空中贊曰:希有世尊,我等憶念無量諸佛。
已曾於此鹫峰山中。
為諸大衆宣說般若波羅蜜多如今無異。
爾時最勝便白佛言:空中天神甯有智慧。
知佛境界久近差别。
言無量佛已曾於此宣說般若波羅蜜多。
佛言:天王。
此天神衆皆是安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
是故能知過去佛境久近差别。
天王。
我昔為菩薩時。
亦曾生彼天神趣中。
見無量佛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為諸衆會宣說妙法乃至涅槃。
我常敬禮合掌贊歎。
何以故?彼天神趣壽量長遠。
見聞往昔無邊事故。
爾時衆中有一天子名曰光德。
即從座起偏覆左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諸佛菩薩應居淨土。
雲何世尊出現於此穢惡充滿堪忍世界。
佛告光德。
天子當知。
諸佛如來所居之處。
皆無雜穢即是淨土於是如來以神通力。
令此三千大千世界。
地平如掌琉璃所成。
無諸山陵堆阜荊棘。
處處皆有寶聚香花。
軟草泉池八功德水。
七寶階陛花果草木。
鹹說菩薩不退法輪。
無諸異生聲聞獨覺。
雖有菩薩從十方來。
不聞馀聲。
唯常聞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處處蓮華如車輪量。
青紅赤白衆寶莊嚴。
諸花台中皆有菩薩結跏趺坐思惟大乘。
見此如來處大集會。
為菩薩衆說甚深法。
無量百千釋梵護世。
供養贊歎恭敬圍繞。
爾時光德。
見斯事已踴躍歡喜。
贊歎佛言:甚奇世尊,希有善逝。
如來所說真實不虛諸佛如來所居之處。
皆無雜穢即是淨土。
如佛所說其義無二。
有情薄福見淨為穢。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得聞般若波羅蜜多功德名字甚為希有。
況能書寫受持讀誦為他演說。
佛告光德。
天子當知。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無量大劫以無礙心。
施諸有情種種财物。
有善男子善女人等。
以清淨信書寫此經。
轉施他人受持讀誦。
所獲功德甚多於前。
何以故?财施有竭法施無窮。
何以故?财施但能得世間果人天樂果曾得還失。
今雖暫得而後必退。
若以法施得未曾得。
所謂涅槃。
定無退義。
設有教化三千大千世界有情。
皆令安住十善業道。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以淨信心受持讀誦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為他演說功德勝彼無量無邊。
何以故?一切善法皆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
設有教化三千大千世界有情。
皆令證得四向四果獨覺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以淨信心受持讀誦書寫般若波羅蜜多。
功德勝前無量無數。
何以故?聲聞獨覺皆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
諸菩薩法皆從般若波羅蜜多而得出現。
因此般若波羅蜜多有佛出世。
是故般若波羅蜜多随所在處。
當知即是妙菩提座。
亦是如來轉法輪處。
善男子等應念此處常有如來應正等覺。
何以故?一切諸佛皆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
若人供養如來形像所獲功德。
不如供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三世諸佛皆因般若波羅蜜多而得有故。
親教軌範盡心承事。
同學法人合掌恭敬。
造僧住處給施園田。
随有資财時時施與。
所有仆吏如法斟理。
聞有名德梵志沙門修。
正行者時時谘觐。
此諸菩薩能生衆善。
有巧方便化度有情。
住此佛土身不動遙而遊無邊諸佛世界佛菩薩所谘受正法。
或現供養無量如來。
或現修習助菩提分。
或現供養初成佛者,或現自身成等正覺。
或現為衆轉妙法輪。
或現涅槃作大饒益。
或應度者為現化身。
皆令得見獲得利樂。
雖作如是種種佛事而不作意亦無分别。
爾時最勝便白佛言:世尊,雲何此諸菩薩作種種化無分别心。
佛言:天王。
譬如日月雖照一切而不分别。
我發光明能有所照。
然有情類自業勢力。
感得日月晝夜巡照。
此諸菩薩亦複如是,雖現化身而無分别。
何以故?有情各有宿世善業。
菩薩昔發度有情願。
由此願力随彼所念。
即現化身故無分别。
此諸菩薩方便善巧。
能作如是化有情事。
速趣無上正等菩提。
何以故?此諸菩薩布施圓滿。
持戒清淨無穿缺雜。
戒品清淨過諸聲聞及獨覺等。
具足安忍精進靜慮般若巧便妙願力智。
及諸如來不共功德。
超諸聲聞獨覺地故。
天王當知。
菩薩初地乃至十地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修如是行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說是法時二萬天子遠塵離垢生淨法眼。
三萬菩薩得無生忍。
八萬四千諸天及人俱發無上正等覺心。
無量百千諸健達縛。
及緊捺洛。
繞鹫峰山歡喜合掌贊歎如來。
無量百千諸藥叉衆。
繞鹫峰山歡喜合掌。
雨衆妙華而供養佛十方無量克伽沙等諸佛世界各有無量菩薩。
來集贊歎。
如來世尊善為諸菩薩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因是般若波羅蜜多。
得有人天四向四果。
及有獨覺道與菩提。
亦有菩薩十地十度。
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一切相智一切智等無邊佛法。
皆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成辦。
如世間事皆依虛空。
虛空無依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複如是,為衆法本而自無依。
願令我等於當來世為諸菩薩摩诃薩等宣說般若波羅蜜多。
如今世尊所說無異。
作是語已持諸香花。
奉散如來及諸衆會。
時有無量鹫峰山中舊住天神及馀集者,空中贊曰:希有世尊,我等憶念無量諸佛。
已曾於此鹫峰山中。
為諸大衆宣說般若波羅蜜多如今無異。
爾時最勝便白佛言:空中天神甯有智慧。
知佛境界久近差别。
言無量佛已曾於此宣說般若波羅蜜多。
佛言:天王。
此天神衆皆是安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
是故能知過去佛境久近差别。
天王。
我昔為菩薩時。
亦曾生彼天神趣中。
見無量佛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為諸衆會宣說妙法乃至涅槃。
我常敬禮合掌贊歎。
何以故?彼天神趣壽量長遠。
見聞往昔無邊事故。
爾時衆中有一天子名曰光德。
即從座起偏覆左肩。
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諸佛菩薩應居淨土。
雲何世尊出現於此穢惡充滿堪忍世界。
佛告光德。
天子當知。
諸佛如來所居之處。
皆無雜穢即是淨土於是如來以神通力。
令此三千大千世界。
地平如掌琉璃所成。
無諸山陵堆阜荊棘。
處處皆有寶聚香花。
軟草泉池八功德水。
七寶階陛花果草木。
鹹說菩薩不退法輪。
無諸異生聲聞獨覺。
雖有菩薩從十方來。
不聞馀聲。
唯常聞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處處蓮華如車輪量。
青紅赤白衆寶莊嚴。
諸花台中皆有菩薩結跏趺坐思惟大乘。
見此如來處大集會。
為菩薩衆說甚深法。
無量百千釋梵護世。
供養贊歎恭敬圍繞。
爾時光德。
見斯事已踴躍歡喜。
贊歎佛言:甚奇世尊,希有善逝。
如來所說真實不虛諸佛如來所居之處。
皆無雜穢即是淨土。
如佛所說其義無二。
有情薄福見淨為穢。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得聞般若波羅蜜多功德名字甚為希有。
況能書寫受持讀誦為他演說。
佛告光德。
天子當知。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無量大劫以無礙心。
施諸有情種種财物。
有善男子善女人等。
以清淨信書寫此經。
轉施他人受持讀誦。
所獲功德甚多於前。
何以故?财施有竭法施無窮。
何以故?财施但能得世間果人天樂果曾得還失。
今雖暫得而後必退。
若以法施得未曾得。
所謂涅槃。
定無退義。
設有教化三千大千世界有情。
皆令安住十善業道。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以淨信心受持讀誦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為他演說功德勝彼無量無邊。
何以故?一切善法皆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
設有教化三千大千世界有情。
皆令證得四向四果獨覺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以淨信心受持讀誦書寫般若波羅蜜多。
功德勝前無量無數。
何以故?聲聞獨覺皆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
諸菩薩法皆從般若波羅蜜多而得出現。
因此般若波羅蜜多有佛出世。
是故般若波羅蜜多随所在處。
當知即是妙菩提座。
亦是如來轉法輪處。
善男子等應念此處常有如來應正等覺。
何以故?一切諸佛皆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
若人供養如來形像所獲功德。
不如供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三世諸佛皆因般若波羅蜜多而得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