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六十九

關燈
異無變無生無诤。

    自性真實以無诤故說名真如。

    如實知見諸法不生。

    諸法雖生真如不動。

    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

    是名法身。

    清淨不變如虛空無等等。

    一切三界無有一法所能及者,遍有情身無與等者,清淨離垢本來不染。

    自性明淨自性不生自性不起。

    在心意識非心意識。

    性即是空無相無願。

    遍虛空界諸有情處一切平等。

    無量無邊不異不别。

    非色受想行識。

    不離色受想行識。

    非地水火風大。

    不離地水火風大。

    無生不離生。

    雖逆生死不順涅槃。

    眼不能見。

    耳不能聞。

    鼻不能嗅。

    舌不能嘗。

    身不能覺。

    意不能知。

    不在心意識。

    不離心意識。

    天王當知。

    是名法性。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以能通達此法性故修行清淨。

    能於三千大千世界諸贍部洲城邑聚落示現色身。

    所現身者非色非相而現色相。

    雖非六根所行境界。

    而化有情常無休息。

    為說此身無常無我是苦非淨。

    知諸有情有寂靜性故。

    為示現無量種身。

    方便善巧令彼受化。

    知一切身都無作者亦無受者如木石等。

    而為有情說清淨行。

    菩薩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通達法性即得自在。

    無有移動而起智業。

    遊戲神通種種示現。

    安住自在而能示現種種威儀。

    自在能趣一切相智。

    皆悉通達一切法性。

    天王當知。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是自在是無盡相。

    遍一切處無色現色。

    自在遍觀諸有情心見如實心性。

    自在憶念無邊無數劫。

    相續不斷自在變化。

    住解脫相自在漏荊為有情故不證漏盡自在出世。

    是聖智境自在甚深。

    聲聞獨覺不能測量。

    自在堅牢魔不能壞。

    坐菩提座成就佛法最為第一。

    自在随順轉妙法輪。

    自在調化一切有情。

    自在受位得法自在。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通達甚深法性。

    得是自在修是自在。

    即得一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不系三界。

    所以者何。

    遠離一切虛妄分别。

    煩惱系縛颠倒執相。

    若欲受生於生自在遠離系縛。

    若欲現滅於滅自在随其生處。

    恒攝大乘成熟佛法。

    能於十方推求佛法竟不可得。

    知一切法同一佛法非常非斷。

    何以故?推求此法不可得故。

    以如實理求不可得。

    此法不可說有說無。

    亦無名相過此境界。

    若離名相即是平等。

    若法平等即無執著。

    無可執著是法真實。

    若著真實即是虛妄。

    以不著故即非虛妄。

    無所滞著心即無礙。

    無礙即無障。

    無障即無诤。

    若法無诤即同虛空不系三界。

    若一切處無所系屬。

    是法無色無相無形。

    若法無色無相無形。

    應知是法随彼境界。

    而離能知亦離所知。

    何以故?是中無有少法可覺少法能覺。

    是名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通達平等。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觀察發起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都不見我不見有情。

    乃至不見知者見者,雖行布施而無所舍。

    雖持淨戒而離戒相。

    雖修安忍而心無荊雖修精進而離其相。

    雖修靜慮而無所寂。

    雖修般若而無所緣。

    雖修念住而無所齲雖修正斷而心平等。

    雖修神足而離戲論。

    雖修根力而不分别。

    有情諸根及離愆失。

    雖修覺支而無分别。

    雖修道支而無功用。

    雖修淨信而無所著。

    自然智慧憶念諸法平等智心。

    修諸妙定無分别心。

    觀察妙慧無止息心。

    修奢摩他無所見心。

    修毗缽舍那無所念心。

    修佛随念通達法界平等之心。

    修法随念無所住心。

    修僧随念本心清淨。

    教化有情不起分别。

    法界之心攝一切法。

    如虛空心嚴淨佛土。

    無所得心得無生忍。

    無進退心得不退轉。

    遠離相心不見有相。

    三界平等心莊嚴菩提座。

    無所覺心知一切法。

    雖轉法輪不見說聽。

    雖現涅槃而知生死本性平等。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是觀法不見能觀不見所觀。

    即時能得遊戲自在。

    何以故?自心清淨能見一切有情淨故。

    天王當知。

    譬如虛空遍滿一切。

    是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心亦如是,說此法時衆中八萬四千天人俱發無上正等覺心。

    三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八萬四千有情遠塵離垢生淨法眼。

    一萬二千刍諸漏永荊 爾時佛告最勝天言: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心得清淨深如大海。

    福德智慧不可測量。

    能現出世諸功德寶。

    有情用之乃至菩提無有竭荊菩薩福德亦複不減,猶如大海多出衆寶。

    菩薩智慧甚深難入。

    聲聞獨覺無能涉者,亦如大海小獸不入。

    菩薩智慧廣大無邊。

    何以故?無著無住無色無相。

    菩薩智慧從初至後次第轉深。

    初菩提心後一切智。

    菩薩法爾。

    不與煩惱惡友共祝世間智慧若入菩薩智慧海中。

    一相一味。

    所謂無相。

    趣一切智無分别味。

    菩薩智慧觀一切法不見增減。

    何以故?通達平等深法性故。

    菩薩所有大慈悲力不違本願。

    一切聖者之所依處。

    為諸有情永劫說法無有窮荊天王。

    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通達如是甚深法性。

    天王。

    菩薩善能通達世俗谛法。

    雖說諸色而非實有。

    推求此色終不取著。

    受想行識亦複如是,雖說地界而非實有。

    推求地界終不取著。

    水火風空識界亦複如是,雖說眼處而非實有。

    推求眼處終不取著。

    耳鼻舌身意處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