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六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六分法性品第六
爾時最勝複從座起。
偏覆左肩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若說諸佛微妙功德及大威神。
諸佛如來因何得此微妙功德及大威神。
惟願世尊,分别解說。
佛告最勝天王當知。
如來所行及所得果。
甚深微妙不可思議。
最勝白言:佛行何法說為深妙不可思議。
佛言:如來法性因果甚深微妙不可思議。
功德威神及所說法利樂他事亦複如是,最勝複言:雲何法性甚深微妙不可思議。
佛言:天王。
如來法性在有情類蘊界處中。
從無始來展轉相續。
煩惱不染本性清淨。
諸心意識不能緣起。
馀尋伺等不能分别。
邪念思惟不能緣慮。
遠離邪念無明不生。
是故不從十二緣起說名無相。
非所作法無生無滅無邊無盡自相常祝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知法性清淨如是,無染無著遠離垢穢。
從諸煩惱超然解脫。
此性即名諸佛法本。
福德智慧因之而起。
本性明淨不可思議。
天王。
我今當說譬喻。
汝應谛聽善思念之。
王言:世尊,唯然願說。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譬如無價如意寶珠。
裝飾瑩治皎潔可愛。
體極圓淨無有垢濁。
堕在淤泥經時已久。
有人拾得歡喜取之。
勤加守護不令堕落。
法性亦然。
雖在煩惱不為所染。
後複顯現。
天王。
諸佛悉知有情本性清淨客塵煩惱之所覆蔽不能悟入。
是故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應作是念。
我當精勤為有情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除其煩惱令得悟入。
一切有情本性皆淨。
當起尊敬不應輕淩。
應同大師如法供養。
此諸菩薩由作是念便能生起般若大悲。
菩薩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即能證入不退轉地。
是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複作是念。
此諸煩惱無力無能自體虛妄違清淨法。
何以故?背一切智順生死故。
清淨法性為諸法本自性無本。
虛妄煩惱皆從邪念颠倒而生。
天王當知。
譬如四大依虛空立。
虛空無依煩惱亦爾。
依於法性法性無依。
是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觀知不起違逆。
以随順故煩惱不生。
是諸菩薩觀察煩惱不生染著。
謂作是念。
若自染著。
雲何說法令他出離。
是故菩薩斷滅著心。
如實說教解有情縛。
是諸菩薩複作是念。
若生死中有一煩惱能益有情我則攝受。
然無是事。
故應斷滅。
是諸菩薩複作是念。
如昔諸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斷諸煩惱。
我亦應爾。
何以故?諸佛如來昔在因地。
亦如是學成菩提故。
是諸菩薩由此二緣。
方便善巧觀知法性。
如是法性無量無邊。
為諸煩惱之所隐覆。
随生死流沈沒六趣。
長夜輪轉随有情故名有情性。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起厭離心除五境欲。
滅諸分别修無上道。
是時此性名為出離。
超一切苦故名寂靜。
是究竟法世所樂求。
一切種智常住微妙。
因此法性能得自在受法王位。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初中後位觀察法性。
一切平等本來寂靜。
不為諸法之所罣礙,猶如虛空不為色礙。
是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觀知諸佛所說,一切妙行如量修行。
法性功德不可具說。
無有二相過一異境。
平等一相尋伺不行。
菩薩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除二相。
我相法相。
一切異生為執所縛。
不識不見不得法性。
是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則能通達如是法性。
在諸有情無二無别。
何以故?諸法真如無異相故。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依此法性修諸善根。
來入三有饒益有情。
雖現無常而非真實。
何以故?是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觀知真法性故。
具足方便大悲願力不舍有情。
二乘異生既無如是大悲願力。
是故不見圓淨法性。
不能如實饒益有情。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如是觀真淨法性。
一切聖者如實悟入。
無能修者無所修法。
無能行者無所行法。
無心無心所。
無業無異熟。
無苦無樂。
如是觀者名得平等。
無異遠離随順廣大。
無我我所無高無下。
真實無盡常住明淨。
所以者何。
一切聖法由此成就。
因是性故顯現聖者,諸佛如來無邊功德不共之法從此性生。
由是性出。
一切聖者戒定慧品從此性生。
諸佛菩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從此性出。
是性寂靜過諸名相。
性是真實遠離颠倒。
性不變異故稱真如。
是聖智境故名勝義。
非有非無非常非斷。
非生死非涅槃。
非染非淨。
離一離異。
無相無名。
天王當知。
此諸菩薩複作是念。
法性離相諸法離相無二無别。
何以故?諸法離相即法性離相。
法性離相即有情離相。
有情離相即法界離相。
法界離相即諸法離相。
如是離相求不可得。
法性真如有情真如無二無别。
有情真如法性真如無二無别。
法性真如諸法真如無二無别。
諸法真如諸佛真如無二無别。
法性真如三世真如不相違逆。
過去真如未來真如不相違逆。
未來真如現在真如不相違逆。
現在真如過去真如不相違逆。
三世真如即蘊界處真如。
蘊界處真如即染淨真如。
染淨真如即生死涅槃真如。
生死涅槃真如即一切法真如。
天王當知。
真如名為無
偏覆左肩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若說諸佛微妙功德及大威神。
諸佛如來因何得此微妙功德及大威神。
惟願世尊,分别解說。
佛告最勝天王當知。
如來所行及所得果。
甚深微妙不可思議。
最勝白言:佛行何法說為深妙不可思議。
佛言:如來法性因果甚深微妙不可思議。
功德威神及所說法利樂他事亦複如是,最勝複言:雲何法性甚深微妙不可思議。
佛言:天王。
如來法性在有情類蘊界處中。
從無始來展轉相續。
煩惱不染本性清淨。
諸心意識不能緣起。
馀尋伺等不能分别。
邪念思惟不能緣慮。
遠離邪念無明不生。
是故不從十二緣起說名無相。
非所作法無生無滅無邊無盡自相常祝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知法性清淨如是,無染無著遠離垢穢。
從諸煩惱超然解脫。
此性即名諸佛法本。
福德智慧因之而起。
本性明淨不可思議。
天王。
我今當說譬喻。
汝應谛聽善思念之。
王言:世尊,唯然願說。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譬如無價如意寶珠。
裝飾瑩治皎潔可愛。
體極圓淨無有垢濁。
堕在淤泥經時已久。
有人拾得歡喜取之。
勤加守護不令堕落。
法性亦然。
雖在煩惱不為所染。
後複顯現。
天王。
諸佛悉知有情本性清淨客塵煩惱之所覆蔽不能悟入。
是故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應作是念。
我當精勤為有情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除其煩惱令得悟入。
一切有情本性皆淨。
當起尊敬不應輕淩。
應同大師如法供養。
此諸菩薩由作是念便能生起般若大悲。
菩薩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即能證入不退轉地。
是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複作是念。
此諸煩惱無力無能自體虛妄違清淨法。
何以故?背一切智順生死故。
清淨法性為諸法本自性無本。
虛妄煩惱皆從邪念颠倒而生。
天王當知。
譬如四大依虛空立。
虛空無依煩惱亦爾。
依於法性法性無依。
是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觀知不起違逆。
以随順故煩惱不生。
是諸菩薩觀察煩惱不生染著。
謂作是念。
若自染著。
雲何說法令他出離。
是故菩薩斷滅著心。
如實說教解有情縛。
是諸菩薩複作是念。
若生死中有一煩惱能益有情我則攝受。
然無是事。
故應斷滅。
是諸菩薩複作是念。
如昔諸佛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斷諸煩惱。
我亦應爾。
何以故?諸佛如來昔在因地。
亦如是學成菩提故。
是諸菩薩由此二緣。
方便善巧觀知法性。
如是法性無量無邊。
為諸煩惱之所隐覆。
随生死流沈沒六趣。
長夜輪轉随有情故名有情性。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起厭離心除五境欲。
滅諸分别修無上道。
是時此性名為出離。
超一切苦故名寂靜。
是究竟法世所樂求。
一切種智常住微妙。
因此法性能得自在受法王位。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初中後位觀察法性。
一切平等本來寂靜。
不為諸法之所罣礙,猶如虛空不為色礙。
是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觀知諸佛所說,一切妙行如量修行。
法性功德不可具說。
無有二相過一異境。
平等一相尋伺不行。
菩薩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除二相。
我相法相。
一切異生為執所縛。
不識不見不得法性。
是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則能通達如是法性。
在諸有情無二無别。
何以故?諸法真如無異相故。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依此法性修諸善根。
來入三有饒益有情。
雖現無常而非真實。
何以故?是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觀知真法性故。
具足方便大悲願力不舍有情。
二乘異生既無如是大悲願力。
是故不見圓淨法性。
不能如實饒益有情。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如是觀真淨法性。
一切聖者如實悟入。
無能修者無所修法。
無能行者無所行法。
無心無心所。
無業無異熟。
無苦無樂。
如是觀者名得平等。
無異遠離随順廣大。
無我我所無高無下。
真實無盡常住明淨。
所以者何。
一切聖法由此成就。
因是性故顯現聖者,諸佛如來無邊功德不共之法從此性生。
由是性出。
一切聖者戒定慧品從此性生。
諸佛菩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從此性出。
是性寂靜過諸名相。
性是真實遠離颠倒。
性不變異故稱真如。
是聖智境故名勝義。
非有非無非常非斷。
非生死非涅槃。
非染非淨。
離一離異。
無相無名。
天王當知。
此諸菩薩複作是念。
法性離相諸法離相無二無别。
何以故?諸法離相即法性離相。
法性離相即有情離相。
有情離相即法界離相。
法界離相即諸法離相。
如是離相求不可得。
法性真如有情真如無二無别。
有情真如法性真如無二無别。
法性真如諸法真如無二無别。
諸法真如諸佛真如無二無别。
法性真如三世真如不相違逆。
過去真如未來真如不相違逆。
未來真如現在真如不相違逆。
現在真如過去真如不相違逆。
三世真如即蘊界處真如。
蘊界處真如即染淨真如。
染淨真如即生死涅槃真如。
生死涅槃真如即一切法真如。
天王當知。
真如名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