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六十八

關燈
△第六分法界品第四之二 爾時最勝複白佛言:世尊,雲何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為度有情示現諸相。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相不可得。

    諸菩薩相亦不可得。

    但由方便善巧威力。

    為有情類示現入胎乃至涅槃種種化相。

    何以故?諸天計常謂無堕落。

    是故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為破彼執示現入胎。

    因令彼天起無常念。

    世間最勝最高無等。

    於欲不染尚有堕落。

    況馀天衆而得常耶。

    是故皆應勿複放逸。

    勤加精進系念修道。

    如見日輪尚有隐沒。

    即知螢火不得久祝複有諸天放逸著樂。

    不修正法恣情遊戲。

    雖與菩薩同處天宮。

    不往禮拜不谘受法。

    各作是念。

    今且受樂明詣菩薩當受法要。

    共相謂言:我與菩薩常此同住修行何晚。

    是故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勤修精進如救頭然。

    破放逸行示現堕落。

    如是示現有二因緣一令諸天離放逸故。

    二令有情鹹得見故。

    世間複有下劣有情。

    善根少故不堪見佛成無上覺轉妙法輪。

    菩薩為彼示現嬰兒及作童子後宮遊戲。

    菩薩若作馀像說法。

    後宮女人則不信樂。

    是故示現嬰兒童子,有高行人常能離俗。

    菩薩為彼示現出家。

    複有天人作如是念。

    端坐受樂不得聖道。

    菩薩為彼示現苦行。

    亦為降伏苦行外道。

    示現種種難行苦行。

    複有天人長夜發願。

    菩薩行詣菩提座時。

    我等天人常獻供養。

    菩薩為彼詣菩提座。

    無量天人既供養已,一切獲得菩提因緣。

    複有天人作如是念。

    惡魔外道障礙正法。

    願得菩薩坐菩提座。

    降伏惡魔及諸外道。

    有正信者皆令見法。

    是故菩薩成正覺已,三千世界遍虛空中。

    種種音聲而贊歎曰:佛日出世螢光隐沒。

    諸天人等鹹作是言:願我未來成無上覺。

    如今菩薩所證菩提。

    為此有情坐菩提座。

    有天人等作如是言:願見大師成一切智一切相智無師智自然智。

    是諸有情雖不求出離而根性純熟是深法器。

    為是有情示現三轉十二行相無上法輪。

    複有天人樂聞圓寂。

    菩薩為彼示現涅槃。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現如是種種化相。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終不生於無暇之處。

    何以故?無福德人不聞般若波羅蜜多勝名字故。

    是諸菩薩又複常離一切惡業。

    終不毀犯佛所說戒。

    心無嫉妒身語無失。

    已於過去無量佛所多種善根。

    具勝福德智慧方便。

    成就大願心樂寂靜。

    勤行精進離諸懈擔天王當知。

    是諸菩薩無有惡業堕地獄趣。

    十善業道常現行故。

    是諸菩薩無有破戒堕傍生趣。

    常能護持所受戒故。

    是諸菩薩無有嫉妒。

    不堕餓鬼趣不生邪見家。

    常值善友遠離惡友。

    何以故?已於過去無量佛所深種善根。

    是故生處富貴自在皆具正見。

    是諸菩薩随所受身。

    不缺諸根成佛法器。

    何以故?於過去世供養諸佛。

    聽聞正法禮敬大衆。

    是故生處常具諸根。

    形相端嚴成佛法器。

    是諸菩薩不生邊地。

    根鈍愚癡不知善惡。

    語言義趣非佛法器。

    不識沙門婆羅門等。

    何以故?菩薩受生必在中國。

    利根智慧言辭辯了。

    善知語義是佛法器。

    善知沙門婆羅門等。

    何以故?菩薩宿世具勝福德智慧力故菩薩終不生長壽天。

    不能利他不見佛故。

    是諸菩薩多生欲界。

    示現出世利樂有情何以故?具勝方便善巧力故。

    菩薩不生無佛世界。

    此處無佛無說法者,不聞正法不供養僧。

    所以者何。

    菩薩生處必具三寶宿願強故。

    是諸菩薩聞惡世界深生厭離。

    修行寂靜心不懈擔精進熾然以一切善滅諸惡法。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以如是等種種因緣。

    終不生於無暇之處。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乃至夢中尚不忘失大菩提心。

    況於覺時當有忘失。

    何以故?一切善法生於此心。

    即是無上正等覺心。

    若無此心則無有佛。

    無佛無法無法無僧。

    由此心故得有三寶。

    及有天人修善受樂。

    是諸菩薩常離谄詐。

    質直柔和其心清淨。

    於諸佛法不生猶豫。

    欲聽受者不祕深義。

    離諸嫉妒遠三塗業。

    於初中後無變易相。

    行不違言護大乘法。

    見同學者深生恭敬。

    勸勤修習稱贊大乘。

    於說法師常生佛想。

    親近善友遠離惡友。

    是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成就如是菩提之心。

    依因此心得宿住智。

    何以故?已曾供養無量諸佛。

    護持正法修清淨戒。

    遠離惡業障礙永無。

    心常歡喜心勤修學。

    心不散亂心智不失。

    所以者何。

    是諸菩薩由曾供養無量諸佛則重正法。

    由重法故廣為他說。

    為護正法不惜身命。

    身語意業悉皆清淨。

    業清淨已得離障礙。

    離障礙故心常歡喜。

    心歡喜故則勤精進。

    心性正直念智圓滿。

    由念智故知過去生。

    一十百千乃至無數。

    是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如實了知過去生處。

    既了宿世親近善友。

    由善友故於諸佛所三事不失。

    謂聞見念。

    常樂聽法供養僧寶。

    於一切時曾無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