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六十八

關燈
過。

    佛菩薩所常深恭敬禮拜供養時無暫舍。

    行住坐卧不離多聞。

    天王當知。

    是諸菩薩持淨戒故。

    常聞般若波羅蜜多功德名字。

    常勤修習助菩提分。

    曾不遠離三解脫門。

    於一切時修四無量。

    常聞無上一切智名。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由此因緣親近善友。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乃至夢中不近惡友。

    況於覺時而親近彼。

    所以者何。

    諸菩薩摩诃薩於破戒人。

    著邪見人。

    不律儀人。

    行邪命人。

    無義語人。

    住懶惰人。

    樂生死人。

    背菩提人。

    愛俗務人。

    雖常憐愍而不共祝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由如是法遠離惡友。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得如來十身差别。

    雲何為十。

    一平等身。

    二清淨身。

    三無盡身。

    四善修身。

    五法性身。

    六離尋伺身。

    七不思議身。

    八寂靜身。

    九虛空身。

    十妙智身。

    爾時最勝便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何位能得如來十身。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初地中得平等身。

    何以故?通達法性離諸邪曲見平等故,第二地中得清淨身。

    何以故?離犯戒失戒清淨故,第三地中得無盡身。

    何以故?離欲貪瞋得勝定故,第四地中得善修身。

    何以故?常勤修習菩提分故,第五地中得法性身。

    何以故?觀諸谛理證法性故,第六地中得離尋伺身。

    何以故?觀緣起理離尋伺故,第七地中得不思議身。

    何以故?方便善巧智行滿故,第八地中得寂靜身。

    何以故?離諸煩惱戲論事故,第九地中得虛空身。

    何以故?身相無盡遍一切故,第十地中得妙智身。

    何以故?一切種智修圓滿故。

    於是最勝複白佛言:佛菩薩身豈無差别。

    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身無差别功德有異。

    其義雲何。

    謂佛菩薩身無差别。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同一性相。

    功德異者,謂如來身具諸功德。

    菩薩不爾。

    吾當為汝略說譬喻。

    譬如寶珠若具莊飾不具莊飾其珠無異。

    佛菩薩身亦複如是,功德有異法性無别所以者何。

    如來功德一切圓滿。

    盡于十方遍有情界。

    清淨離垢障礙永無。

    菩薩之身功德未滿有馀障故。

    譬如白月有滿未滿月性無異。

    二身亦然。

    如是諸身悉皆堅固。

    不可破壞猶若金剛。

    所以者何。

    三毒不破世法不染。

    惡趣人天苦不能逼。

    悉皆遠離生老病死。

    能伏外道超魔境界。

    不趣獨覺及聲聞乘。

    以是因緣不可破壞。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善能獎導世間天人阿素洛等鹹皆信用。

    譬如有人善為獎導。

    若諸國王若與王等。

    長者居士鹹信用之。

    此諸菩薩亦複如是,聲聞獨覺菩薩如來皆悉共許為善獎導。

    如善獎導國王大臣婆羅門等鹹共尊敬。

    此諸菩薩亦複如是,天龍藥叉阿素洛等。

    有學無學之所供養。

    如險曠野行人疲倦。

    遇善獎導能令安隐。

    此諸菩薩亦複如是,以巧便力獎導有情。

    令於生死安隐得出。

    如諸貧人依富長者方出險難。

    一切外道及婆羅門。

    於生死中依此菩薩乃得出離。

    如大長者無量資财。

    為一切人之所受用。

    此諸菩薩亦複如是,生死有情共所受用。

    如大長者欲過險難必假多伴。

    飲食資糧皆悉具足爾乃能度。

    此諸菩薩亦複如是,欲出世間生死險難。

    必以福慧攝諸有情。

    方度世間至一切智。

    如人遠行多赍寶物為得利故。

    此諸菩薩亦複如是,從生死海趣一切智。

    要廣修集福慧珍财。

    為速證得一切智故。

    如世間人求财無厭。

    此諸菩薩亦複如是,樂求勝法曾無厭心。

    如獎導者四事勝他财富位高伎能言信。

    此諸菩薩亦複如是,富諸功德處位尊高。

    於法自在所言無異。

    如人善導至於大城。

    此諸菩薩亦複如是,獎導有情至一切智。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善知可行不可行路。

    所謂邪正曲直安危。

    水有水無若有留難。

    或出離道皆善通達。

    是諸菩薩知無倒路。

    凡所示導不違衆根。

    為大乘人說無上道。

    不說獨覺及聲聞道。

    為獨覺人說獨覺道。

    不說菩薩及聲聞道。

    為聲聞人說聲聞道。

    不說獨覺及菩薩道。

    為著我者說無我道。

    為著法者說法空道。

    著二邊者為說中道。

    為迷亂者說止觀道令不迷亂。

    為戲論者說真如道令不戲論。

    著生死者說涅槃道令出世間。

    為迷途者說正直道令遠邪路。

    天王。

    是名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知邪正路獎導有情令得出離。

     △第六分念住品第五 爾時最勝複從座起。

    偏覆左肩右膝著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如是知路非路者心緣何祝佛告最勝。

    天王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心正無亂。

    所以者何。

    是諸菩薩善修身受心法念祝凡所遊行城邑聚落。

    聞說利養心不貪染。

    如佛世尊戒經中說。

    善自憶念離諸煩惱。

    天王。

    雲何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