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六十六

關燈
近善友。

    成助菩提離世間法。

    於諸如來甚深正法歡喜贊歎。

    諸天魔梵及馀沙門婆羅門等。

    除佛正智無能及者,不見能行及所行法。

    無二無别自性離故。

    天王。

    是名諸菩薩摩诃薩修學般若波羅蜜多能通達般若波羅蜜多。

    天王。

    雲何諸菩薩摩诃薩修學般若波羅蜜多能通達方便善巧波羅蜜多。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修學般若波羅蜜多則能行方便善巧波羅蜜多。

    謂諸菩薩方便善巧。

    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若見世間勝妙花果。

    常持供養諸佛菩薩。

    日夜六時曾無暫廢。

    以斯勝善回向菩提。

    見花果樹亦複如是,若聞如來契經中說甚深法義。

    歡喜信受愛樂誦持轉為他說。

    以斯妙善回向菩提。

    若見如來制多形像。

    即持種種香華供養。

    願有情類離破戒香得淨戒香,猶如諸佛掃灑塗地。

    願諸有情威儀齊整花蓋覆罩。

    願諸有情皆離熱惱入僧住處。

    願諸有情皆入圓寂出僧住處。

    願諸有情皆出魔境。

    見開僧門便作是願。

    以出世智為諸有情啟未開門皆令悟入。

    若見關閉願為有情關閉三有或四惡趣。

    若得安坐願諸有情坐菩提座。

    若右脅卧願諸有情皆證圓寂。

    從坐卧起願諸有情離諸起惑。

    若時洗足願諸有情遠離塵垢。

    若時禮佛右繞制多願諸有情皆當作佛。

    天人恭敬不以為喜。

    若有外道邪見難化便作是念。

    我為彼師彼慢所持必不肯信。

    且作同學或為弟子。

    雖處彼衆戒行多聞勝諸外道。

    因以降伏尊事為師言必信受。

    毀其邪法說正涅槃。

    令入如來清淨法教。

    精修梵行靜慮等持。

    得勝神通廣修妙善。

    見多欲者化作女人,第一端正令其愛著。

    倏忽之頃示現無常。

    色變膖脹爛壞臭處。

    令深憎惡起厭離心。

    即複本形為菩薩像。

    因而為說甚深法要。

    令發無上正等覺心。

    修行大乘成無上果。

    見大乘者離善知識。

    雖勤精進學二乘道。

    而於其果不能證得。

    失於大乘無上法利。

    觀彼根性為說大乘。

    令其回心入無上道。

    未發心者化令發心。

    若已發心勸令堅固。

    見持戒人犯少輕罪。

    不解陳悔懈退愁憂。

    由此不能進修勝道。

    便為說法令速悔除。

    心離愁憂進修勝道。

    是諸菩薩摩诃薩衆。

    少欲喜足專求法利。

    為有情說供養如來。

    由此便成六到彼岸。

    說法供養是為布施波羅蜜多。

    行不違言是為淨戒波羅蜜多。

    諸天魔等不能壞亂是為安忍波羅蜜多。

    心心相續不覺勞倦是為精進波羅蜜多。

    專心一念不緣異境是為靜慮波羅蜜多。

    說法供養離我我所是為般若波羅蜜多。

    不見能行及所行法。

    無二無别自性離故。

    天王。

    是名諸菩薩摩诃薩修學般若波羅蜜多。

    能通達方便善巧波羅蜜多。

    天王。

    雲何諸菩薩摩诃薩修學般若波羅蜜多能通達妙願波羅蜜多。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修學般若波羅蜜多則能行妙願波羅蜜多。

    謂諸菩薩諸有所願不為世間。

    所受快樂亦不為己。

    求出三界修二乘道證涅槃。

    樂但作是願。

    一切有情皆入無馀般涅槃界。

    我身最後乃成正覺。

    未發心者化令發心。

    若已發心令修大行。

    已修大行令得菩提。

    已得菩提勸請說法。

    展轉乃至般涅槃後。

    以妙七寶起窣堵波置設利羅而興供養。

    令無量衆獲福無邊。

    複發願言:諸有世界佛成正覺。

    悉無天魔及諸外道而為擾亂。

    願由自智發無上心。

    不假外緣雖發而退。

    又當願。

    我常處世間。

    成熟有情令獲利樂。

    願新發意諸菩薩等。

    若聞如來說甚深法。

    如實悟入心無驚怖。

    願諸有情得大智慧。

    皆善通達無邊佛道無邊佛境無邊大悲。

    饒益無邊諸有情類。

    是諸菩薩多願自身恒處穢國不生淨土。

    何以故?如有病者乃假醫藥。

    若無其疾醫藥無用。

    菩薩如是發妙願時。

    不見能行及所行法。

    無二無别自性離故。

    天王。

    是名諸菩薩摩诃薩修學般若波羅蜜多能通達妙願波羅蜜多。

    天王。

    雲何諸菩薩摩诃薩修學般若波羅蜜多能通達力波羅蜜多。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修學般若波羅蜜多則能行力波羅蜜多。

    謂諸菩薩能伏天魔摧諸外道。

    具足福德智慧力故。

    一切佛法無不修行。

    一切佛境無不證見。

    以神通力用一毛端。

    舉贍部洲或四洲界或大千界乃至十方無量克伽沙等世界。

    還置本處而無所損。

    或以神力於虛空中。

    取種種寶施有情類。

    能於十方無邊世界諸佛說法無不聞持。

    不見能行及所行法。

    無二無别自性離故。

    天王。

    是名諸菩薩摩诃薩修學般若波羅蜜多能通達力波羅蜜多。

    天王。

    雲何諸菩薩摩诃薩修學般若波羅蜜多。

    能通達智波羅蜜多。

    天王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修學般若波羅蜜多則能行智波羅蜜多。

    謂諸菩薩觀察五蘊。

    生非實生滅非實滅。

    思惟五蘊皆畢竟空。

    無我有情命者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

    愚夫颠倒虛妄執著。

    不如實知諸蘊非我蘊中無我。

    不如實知我非諸蘊我中無蘊。

    由斯諸趣生死輪回。

    如旋火輪愚夫妄執。

    然一切法自性本空無生無滅。

    緣合謂生緣離謂滅。

    實無生滅。

    性非無故不可說生。

    性非有故不可說滅。

    是諸菩薩於一切境。

    無有一法不通達者,修行此智波羅蜜多。

    二乘外道不能掩蔽。

    以智觀察從初發心乃至涅槃皆悉明了。

    能以一法知一切境。

    達一切境不離一法。

    所以者何。

    真如一故是諸菩薩修此智時。

    不見能修及所修法。

    無二無别自性離故。

    天王。

    是名諸菩薩摩诃薩修學般若波羅蜜多能通達智波羅蜜多。

    是名菩薩修學一法能通達一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