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六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是殊勝功德。
承事供養他方佛已,從彼處沒來生此間。
複次善現,有諸菩薩成就如是殊勝功德。
先世已於喜足天上。
承事供養慈氏菩薩。
聞深般若波羅蜜多。
請問其中甚深義趣。
從彼處沒來生此間。
複次善現,有諸菩薩先世雖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而於其中不能請問甚深義趣。
今生人中聞說般若波羅蜜多。
疑惑迷悶難可開悟。
所以者何。
不了義者心多疑惑迷悶難喻。
複次善現,有諸菩薩先世雖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亦曾請問其中義趣。
或經一日乃至五日。
而不精進如說修行。
今生人中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雖經少時其心堅固無能壞者,若離般若波羅蜜多及說法師。
請問深義尋便退失。
所以者何。
此諸菩薩雖於前世得聞般若波羅蜜多。
亦能請問甚深義趣。
而不精進如說修行。
故於今生於深般若波羅蜜多。
或時樂聞或時不樂。
或時堅固或時退失。
其心輕動進退非恒。
如堵羅綿随風飄轉。
如是菩薩新學大乘。
雖有信心而不堅淨。
於深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長時信樂随轉。
於二乘地或當堕一。
△第五分船等喻品第十四 複次善現,譬如商侶遊泛大海。
其船卒破於中諸人若能取木器物浮囊闆片死屍為所依附。
當知彼類終不沒死。
得至安隐大海彼岸。
無損無害受諸快樂。
諸菩薩衆亦複如是,若於大乘有信有忍有樂有欲。
有精進有勝解。
有不放逸有勝意樂。
有舍有敬有清淨心。
有於無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
複能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所依附。
當知此類終不中道退入聲聞或獨覺地。
定證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善現,如有男子或諸女人。
持燒熟瓶詣河取水。
若池若井若泉若渠。
當知此瓶終不爛壞。
何以故?是瓶善熟堪任盛水。
極堅牢故。
諸菩薩衆亦複如是,若於大乘有信有忍有樂有欲。
有精進有勝解。
有不放逸有勝意樂。
有舍有敬有清淨心。
有於無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
複能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當知此類終不中道退入聲聞或獨覺地。
定證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善現,如有商人具善巧智。
先在海邊固修船已,方牽入水知無穿穴。
後持财物置上而行。
當知彼船必不壞沒。
人物安隐達所至處。
諸菩薩衆亦複如是,若於大乘有信有忍有樂有欲。
有精進有勝解。
有不放逸有勝意樂。
有舍有敬有清淨心。
有於無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
複能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當知此類終不中道退入聲聞或獨覺地。
定證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善現,譬如有人年百二十。
老耄衰朽複加衆玻謂風熱痰或三雜玻是老病人欲從床座起往他處而自不能。
有二健人各扶一腋。
徐策令起而告之言:莫有所難随意欲往。
今我二人終不相棄。
必達所趣安隐無損。
諸菩薩衆亦複如是,若於大乘有信有忍有樂有欲。
有精進有勝解。
有不放逸有勝意樂。
有舍有敬有清淨心。
有於無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
複能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當知此類終不中道退入聲聞或獨覺地。
定證無上正等菩提。
與上相違是名黑品。
△第五分如來品第十五之一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新學菩薩雲何應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新學菩薩欲學般若波羅蜜多。
先應親近承事善友。
若能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誡教授諸菩薩者,是名善友。
謂作是言:來善男子,汝應勤修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汝勤修時應無所得而為方便。
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汝回向時勿以色受想行識故而取菩提。
所以者何。
一切智智性非所齲汝善男子,於諸聲聞獨覺等地勿生貪著。
若能如是教誡教授新學菩薩。
令其漸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當知是為菩薩善友。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是諸菩薩發菩提心。
欲趣菩提甚為難事。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諸菩薩衆所作甚難。
謂為利樂諸世間故。
發趣無上正等菩提。
作是誓言:我為濟拔諸世間故。
為諸世間作舍宅故。
為諸世間作歸依故。
為諸世間作洲渚故。
示諸世間究竟道故。
為諸世間作導師故。
為諸世間作所趣故。
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善現,雲何諸菩薩衆誓為濟拔諸世間故。
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謂諸菩薩見諸世間。
沒生死苦不能出離。
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為拔彼苦說正法要。
善現,雲何諸菩薩衆為諸世間作舍宅故。
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謂諸菩薩欲為世間說一切法皆不和合。
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善現白言:雲何菩薩欲為世間說一切法皆不和合。
佛言:善現,諸菩薩衆欲為世間宣說五蘊及一切法皆不和合。
無縛無解無生無滅。
由此便能覆護一切猶如舍宅。
善現,雲何諸菩薩衆為諸世間作歸依故。
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謂諸菩薩欲令世間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愁歎憂苦。
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方便善巧說正法要。
善
承事供養他方佛已,從彼處沒來生此間。
複次善現,有諸菩薩成就如是殊勝功德。
先世已於喜足天上。
承事供養慈氏菩薩。
聞深般若波羅蜜多。
請問其中甚深義趣。
從彼處沒來生此間。
複次善現,有諸菩薩先世雖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而於其中不能請問甚深義趣。
今生人中聞說般若波羅蜜多。
疑惑迷悶難可開悟。
所以者何。
不了義者心多疑惑迷悶難喻。
複次善現,有諸菩薩先世雖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亦曾請問其中義趣。
或經一日乃至五日。
而不精進如說修行。
今生人中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雖經少時其心堅固無能壞者,若離般若波羅蜜多及說法師。
請問深義尋便退失。
所以者何。
此諸菩薩雖於前世得聞般若波羅蜜多。
亦能請問甚深義趣。
而不精進如說修行。
故於今生於深般若波羅蜜多。
或時樂聞或時不樂。
或時堅固或時退失。
其心輕動進退非恒。
如堵羅綿随風飄轉。
如是菩薩新學大乘。
雖有信心而不堅淨。
於深般若波羅蜜多。
不能長時信樂随轉。
於二乘地或當堕一。
△第五分船等喻品第十四 複次善現,譬如商侶遊泛大海。
其船卒破於中諸人若能取木器物浮囊闆片死屍為所依附。
當知彼類終不沒死。
得至安隐大海彼岸。
無損無害受諸快樂。
諸菩薩衆亦複如是,若於大乘有信有忍有樂有欲。
有精進有勝解。
有不放逸有勝意樂。
有舍有敬有清淨心。
有於無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
複能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所依附。
當知此類終不中道退入聲聞或獨覺地。
定證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善現,如有男子或諸女人。
持燒熟瓶詣河取水。
若池若井若泉若渠。
當知此瓶終不爛壞。
何以故?是瓶善熟堪任盛水。
極堅牢故。
諸菩薩衆亦複如是,若於大乘有信有忍有樂有欲。
有精進有勝解。
有不放逸有勝意樂。
有舍有敬有清淨心。
有於無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
複能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當知此類終不中道退入聲聞或獨覺地。
定證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善現,如有商人具善巧智。
先在海邊固修船已,方牽入水知無穿穴。
後持财物置上而行。
當知彼船必不壞沒。
人物安隐達所至處。
諸菩薩衆亦複如是,若於大乘有信有忍有樂有欲。
有精進有勝解。
有不放逸有勝意樂。
有舍有敬有清淨心。
有於無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
複能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當知此類終不中道退入聲聞或獨覺地。
定證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善現,譬如有人年百二十。
老耄衰朽複加衆玻謂風熱痰或三雜玻是老病人欲從床座起往他處而自不能。
有二健人各扶一腋。
徐策令起而告之言:莫有所難随意欲往。
今我二人終不相棄。
必達所趣安隐無損。
諸菩薩衆亦複如是,若於大乘有信有忍有樂有欲。
有精進有勝解。
有不放逸有勝意樂。
有舍有敬有清淨心。
有於無上正等菩提不舍善轭。
複能攝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
當知此類終不中道退入聲聞或獨覺地。
定證無上正等菩提。
與上相違是名黑品。
△第五分如來品第十五之一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新學菩薩雲何應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新學菩薩欲學般若波羅蜜多。
先應親近承事善友。
若能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誡教授諸菩薩者,是名善友。
謂作是言:來善男子,汝應勤修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汝勤修時應無所得而為方便。
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汝回向時勿以色受想行識故而取菩提。
所以者何。
一切智智性非所齲汝善男子,於諸聲聞獨覺等地勿生貪著。
若能如是教誡教授新學菩薩。
令其漸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當知是為菩薩善友。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是諸菩薩發菩提心。
欲趣菩提甚為難事。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諸菩薩衆所作甚難。
謂為利樂諸世間故。
發趣無上正等菩提。
作是誓言:我為濟拔諸世間故。
為諸世間作舍宅故。
為諸世間作歸依故。
為諸世間作洲渚故。
示諸世間究竟道故。
為諸世間作導師故。
為諸世間作所趣故。
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善現,雲何諸菩薩衆誓為濟拔諸世間故。
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謂諸菩薩見諸世間。
沒生死苦不能出離。
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為拔彼苦說正法要。
善現,雲何諸菩薩衆為諸世間作舍宅故。
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謂諸菩薩欲為世間說一切法皆不和合。
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善現白言:雲何菩薩欲為世間說一切法皆不和合。
佛言:善現,諸菩薩衆欲為世間宣說五蘊及一切法皆不和合。
無縛無解無生無滅。
由此便能覆護一切猶如舍宅。
善現,雲何諸菩薩衆為諸世間作歸依故。
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謂諸菩薩欲令世間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愁歎憂苦。
發勤精進趣大菩提。
方便善巧說正法要。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