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六十
關燈
小
中
大
心信樂書寫受持讀誦供養。
雖有無量住菩薩乘善男子等。
聞深般若波羅蜜多。
深心信樂書寫受持讀誦供養。
而有少分修習思惟。
若能為他宣說開示甚深義趣甚為難得。
舍利子,若菩薩乘善男子等。
聞說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不驚不怖。
深生信樂書寫受持讀誦修習思惟演說。
當知是人已曾親近供養恭敬無量如來應正等覺及諸菩薩。
請問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
是菩薩乘善男子等。
定當圓滿諸菩薩行。
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與諸有情作大饒益。
何以故?舍利子,我常為彼住菩薩乘善男子等。
說一切智相應之法。
是人轉身常能修集諸菩薩行。
速趣無上正等菩提。
為諸有情說微妙法。
令趣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乘善男子等身心安定。
諸惡魔王及彼眷屬。
尚不能壞求趣無上正等覺心。
何況其馀樂行惡者,舍利子,住菩薩乘善男子等。
聞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得廣大清淨喜樂。
亦能安立無量有情無上菩提相應善法。
舍利子,是菩薩乘善男子等。
今於我所發弘誓願定當安立無量百千諸有情類。
令發無上正等覺心。
修菩薩行示現勸導贊勵慶喜。
令於無上正等菩提乃至得受不退轉記。
我於彼類深生随喜。
何以故?舍利子,我觀彼人所發弘願心語相稱。
彼於當來定能安立無量百千諸有情類。
令發無上正等覺心。
修菩薩行示現勸導贊勵慶喜。
令於無上正等菩提。
乃至得受不退轉記。
是菩薩乘善男子等。
亦於過去無量佛所發如是願。
過去如來應正等覺。
亦於彼願深生随喜。
觀彼心語定相稱故。
是菩薩乘善男子等。
信解廣大修廣大行。
願生他方諸佛國土。
現有如來應正等覺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法處。
彼聞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法已,複能安立彼佛土中無量百千諸有情類。
令發無上正等覺心。
修菩薩行示現勸導贊勵慶喜。
令於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
時舍利子便白佛言:甚奇世尊,佛於過去未來現在所有諸法。
及諸有情心行差别。
佛菩薩等無不證知無不覺了。
世尊,若諸菩薩能於般若波羅蜜多。
至心聽聞受持讀誦。
精勤修學如理思惟。
書寫解說廣令流布。
是諸菩薩於當來世。
求深般若波羅蜜多精勤不息。
彼於般若波羅蜜多。
為有得時不得時不。
爾時佛告舍利子言:是諸菩薩於深般若波羅蜜多常求不息。
一切時得無不得時。
或有不求自然而得。
諸佛菩薩常護念故。
時舍利子複白佛言:是諸菩薩為於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
一切時得無不得時。
為於六種波羅蜜多相應經典亦能常得。
爾時佛告舍利子言:若諸菩薩常於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
勇猛信求不顧身命。
有時不得諸馀經典。
無有是處。
何以故?舍利子,是諸菩薩為趣無上正等菩提。
示現勸導贊勵慶喜諸有情類。
令於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及馀經典受持讀誦。
亦自於中精勤修學。
由斯福力随所生處。
法爾常遇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
及馀六種波羅蜜多相應經典恒不舍離。
△第五分魔事品第十一 爾時具壽善現便白佛言:世尊,所說住菩薩乘善男子等修善法時有諸魔事。
雲何名為菩薩魔事。
佛告善現,若諸菩薩欲說法要辯久乃生。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或說法要辯乃卒生。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或說法要辯過量生。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或所欲說未盡便止。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或說法要言詞亂雜。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或說法要言詞間斷。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或說法時。
諸橫事起。
令所欲說不遂本心。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複次善現若諸菩薩於深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書寫等時。
或頻申缺呿。
或更相嗤笑。
或互相輕淩。
或身心躁擾。
或失念散亂。
或文句颠倒。
或迷惑義理。
或不得滋味心生厭舍。
或橫事卒起。
或互相乖诤。
由斯等事所作不成。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複次善現,若諸菩薩聞說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時。
或作是念。
我於此中不得受記。
何用聽為。
或作是念。
此中不說我等名字。
何用聽為。
或作是念。
此中不說我等生處城邑聚落。
何用聽為。
由此等緣心不清淨。
即從座起厭舍而去無顧戀心。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善現當知。
若諸菩薩聞說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時。
心不清淨厭舍去者,随彼所起不清淨心厭舍此經。
舉步多少便減爾所劫數功德。
獲爾所劫障菩提罪。
受彼罪已更爾所時。
發勤精進修菩薩行方可複本。
是故名為菩薩魔事。
複次善現,若諸菩薩棄舍能引一切智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
學不能引一切智智随順二乘諸馀經典。
棄舍根本而攀枝葉。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能生菩薩世出世間殊勝功德。
由斯能引一切智智。
若學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
即學菩薩世出世間殊勝功德。
速能引發一切智智。
善現當知。
如癡餓狗棄舍主食。
反從仆使而求覓之。
如是當來有諸菩薩棄深般
雖有無量住菩薩乘善男子等。
聞深般若波羅蜜多。
深心信樂書寫受持讀誦供養。
而有少分修習思惟。
若能為他宣說開示甚深義趣甚為難得。
舍利子,若菩薩乘善男子等。
聞說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不驚不怖。
深生信樂書寫受持讀誦修習思惟演說。
當知是人已曾親近供養恭敬無量如來應正等覺及諸菩薩。
請問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
是菩薩乘善男子等。
定當圓滿諸菩薩行。
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與諸有情作大饒益。
何以故?舍利子,我常為彼住菩薩乘善男子等。
說一切智相應之法。
是人轉身常能修集諸菩薩行。
速趣無上正等菩提。
為諸有情說微妙法。
令趣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乘善男子等身心安定。
諸惡魔王及彼眷屬。
尚不能壞求趣無上正等覺心。
何況其馀樂行惡者,舍利子,住菩薩乘善男子等。
聞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得廣大清淨喜樂。
亦能安立無量有情無上菩提相應善法。
舍利子,是菩薩乘善男子等。
今於我所發弘誓願定當安立無量百千諸有情類。
令發無上正等覺心。
修菩薩行示現勸導贊勵慶喜。
令於無上正等菩提乃至得受不退轉記。
我於彼類深生随喜。
何以故?舍利子,我觀彼人所發弘願心語相稱。
彼於當來定能安立無量百千諸有情類。
令發無上正等覺心。
修菩薩行示現勸導贊勵慶喜。
令於無上正等菩提。
乃至得受不退轉記。
是菩薩乘善男子等。
亦於過去無量佛所發如是願。
過去如來應正等覺。
亦於彼願深生随喜。
觀彼心語定相稱故。
是菩薩乘善男子等。
信解廣大修廣大行。
願生他方諸佛國土。
現有如來應正等覺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法處。
彼聞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法已,複能安立彼佛土中無量百千諸有情類。
令發無上正等覺心。
修菩薩行示現勸導贊勵慶喜。
令於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
時舍利子便白佛言:甚奇世尊,佛於過去未來現在所有諸法。
及諸有情心行差别。
佛菩薩等無不證知無不覺了。
世尊,若諸菩薩能於般若波羅蜜多。
至心聽聞受持讀誦。
精勤修學如理思惟。
書寫解說廣令流布。
是諸菩薩於當來世。
求深般若波羅蜜多精勤不息。
彼於般若波羅蜜多。
為有得時不得時不。
爾時佛告舍利子言:是諸菩薩於深般若波羅蜜多常求不息。
一切時得無不得時。
或有不求自然而得。
諸佛菩薩常護念故。
時舍利子複白佛言:是諸菩薩為於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
一切時得無不得時。
為於六種波羅蜜多相應經典亦能常得。
爾時佛告舍利子言:若諸菩薩常於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
勇猛信求不顧身命。
有時不得諸馀經典。
無有是處。
何以故?舍利子,是諸菩薩為趣無上正等菩提。
示現勸導贊勵慶喜諸有情類。
令於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及馀經典受持讀誦。
亦自於中精勤修學。
由斯福力随所生處。
法爾常遇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
及馀六種波羅蜜多相應經典恒不舍離。
△第五分魔事品第十一 爾時具壽善現便白佛言:世尊,所說住菩薩乘善男子等修善法時有諸魔事。
雲何名為菩薩魔事。
佛告善現,若諸菩薩欲說法要辯久乃生。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或說法要辯乃卒生。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或說法要辯過量生。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或所欲說未盡便止。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或說法要言詞亂雜。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或說法要言詞間斷。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或說法時。
諸橫事起。
令所欲說不遂本心。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複次善現若諸菩薩於深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書寫等時。
或頻申缺呿。
或更相嗤笑。
或互相輕淩。
或身心躁擾。
或失念散亂。
或文句颠倒。
或迷惑義理。
或不得滋味心生厭舍。
或橫事卒起。
或互相乖诤。
由斯等事所作不成。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複次善現,若諸菩薩聞說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時。
或作是念。
我於此中不得受記。
何用聽為。
或作是念。
此中不說我等名字。
何用聽為。
或作是念。
此中不說我等生處城邑聚落。
何用聽為。
由此等緣心不清淨。
即從座起厭舍而去無顧戀心。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善現當知。
若諸菩薩聞說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時。
心不清淨厭舍去者,随彼所起不清淨心厭舍此經。
舉步多少便減爾所劫數功德。
獲爾所劫障菩提罪。
受彼罪已更爾所時。
發勤精進修菩薩行方可複本。
是故名為菩薩魔事。
複次善現,若諸菩薩棄舍能引一切智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
學不能引一切智智随順二乘諸馀經典。
棄舍根本而攀枝葉。
菩薩當知是為魔事。
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能生菩薩世出世間殊勝功德。
由斯能引一切智智。
若學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經典。
即學菩薩世出世間殊勝功德。
速能引發一切智智。
善現當知。
如癡餓狗棄舍主食。
反從仆使而求覓之。
如是當來有諸菩薩棄深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