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五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若波羅蜜多。
於一切法無分别故。
世尊,譬如影像。
不作是念。
我因彼現去我為近。
鏡水等法去我為遠。
所以者何所現影像無分别故。
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不作是念。
我遠聲聞獨覺等地。
我近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法無分别故。
世尊,如諸如來應正等覺。
於一切法無愛無憎。
所以者何。
如來永斷一切分别愛憎等故。
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一切法無愛無憎。
所以者何。
如諸如來應正等覺所得般若波羅蜜多。
永斷一切妄想分别故。
於諸法無愛無憎。
諸菩薩摩诃薩所行般若波羅蜜多。
永伏一切妄想分别故。
於諸法無愛無憎。
世尊,如諸如來應正等覺所變化者不作是念。
我遠聲聞獨覺等地。
我近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
所變化者無分别故。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不作是念。
我遠聲聞獨覺等地。
我近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法無分别故。
世尊,如諸如來應正等覺欲有所作化。
作化者令作彼事。
然所化者不作是念。
我能造作如是事業。
所以者何。
諸所化者於所作業無分别故。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有所為故而勤修學。
既修學已雖能成辦所作事業。
而於所作無所分别。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法無分别故。
世尊,譬如巧匠或彼弟子。
有所為故造作機關。
或男或女或象馬等。
此諸機關雖有所作。
而於彼事都無分别。
所以者何。
機關法爾無分别故。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有所為故而成立之。
既成立已雖能成辦種種事業。
而於其中都無分别。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爾於法無分别故。
△第四分堅固品第二十七之一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為行堅固法。
為行不堅固法。
善現答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行不堅固法。
不行堅固法。
何以故?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一切法。
畢竟皆無堅固性故。
所以者何。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於深般若波羅蜜多及一切法。
尚不見有非堅固法可得。
況見有堅固法可得。
時有無量欲界天子色界天子鹹作是念。
若菩薩乘善男子等。
能發無上正等覺心。
雖行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
而於實際能不作證。
不堕聲聞及獨覺地。
由此因緣是有情類。
甚為希有能為難事應當敬禮。
所以者何。
是菩薩乘善男子等。
雖行法性而於其中能不作證。
爾時善現知諸天子心之所念。
便告之言:此菩薩乘善男子等。
不證實際不堕聲聞及獨覺地。
非甚希有亦未為難。
若菩薩摩诃薩知一切法及諸有情畢竟非有皆不可得。
而發無上正等覺心。
被精進甲誓度無量無邊有情。
令入無馀般涅槃界。
是菩薩摩诃薩。
乃甚希有能為難事。
天子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雖知有情畢竟非有都不可得。
而發無上正等覺心。
被精進甲為欲調伏諸有情類。
如有為欲調伏虛空。
何以故?諸天子。
虛空離故當知一切有情亦離。
虛空空故當知一切有情亦空。
虛空不堅實故。
當知一切有情亦不堅實。
虛空無所有故當知一切有情亦無所有。
由此因緣是菩薩摩诃薩。
乃甚希有能為難事。
天子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被大願铠。
為欲調伏一切有情。
而諸有情畢竟非有都不可得。
如有被铠與虛空戰。
天子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被大願铠。
為欲饒益一切有情。
而諸有情及大願铠畢竟非有俱不可得。
何以故?諸天子。
有情離故此大願铠當知亦離。
有情空故此大願铠當知亦空。
有情不堅實故此大願铠當知亦不堅實。
有情無所有故此大願铠當知亦無所有。
天子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調伏饒益諸有情事亦不可得。
何以故?諸天子有情離故。
此調伏饒益事當知亦離。
有情空故此調伏饒益事當知亦空。
有情不堅實故此調伏饒益事當知亦不堅實。
有情無所有故此調伏饒益事當知亦無所有。
天子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亦無所有。
何以故?諸天子。
有情離故諸菩薩摩诃薩當知亦離。
有情空故諸菩薩摩诃薩當知亦空。
有情不堅實故諸菩薩摩诃薩當知亦不堅實。
有情無所有故諸菩薩摩诃薩當知亦無所有。
天子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聞如是語。
心不沈沒亦不憂悔不驚不怖。
當知是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諸天子。
有情離故當知色蘊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受想行識蘊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眼處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耳鼻舌身意處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色處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聲香味觸法處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眼界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耳鼻舌身意界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色界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聲香味觸法界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眼識界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耳鼻舌身意識界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眼觸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耳鼻舌身意觸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眼觸為緣
於一切法無分别故。
世尊,譬如影像。
不作是念。
我因彼現去我為近。
鏡水等法去我為遠。
所以者何所現影像無分别故。
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不作是念。
我遠聲聞獨覺等地。
我近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法無分别故。
世尊,如諸如來應正等覺。
於一切法無愛無憎。
所以者何。
如來永斷一切分别愛憎等故。
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一切法無愛無憎。
所以者何。
如諸如來應正等覺所得般若波羅蜜多。
永斷一切妄想分别故。
於諸法無愛無憎。
諸菩薩摩诃薩所行般若波羅蜜多。
永伏一切妄想分别故。
於諸法無愛無憎。
世尊,如諸如來應正等覺所變化者不作是念。
我遠聲聞獨覺等地。
我近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
所變化者無分别故。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不作是念。
我遠聲聞獨覺等地。
我近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法無分别故。
世尊,如諸如來應正等覺欲有所作化。
作化者令作彼事。
然所化者不作是念。
我能造作如是事業。
所以者何。
諸所化者於所作業無分别故。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有所為故而勤修學。
既修學已雖能成辦所作事業。
而於所作無所分别。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法無分别故。
世尊,譬如巧匠或彼弟子。
有所為故造作機關。
或男或女或象馬等。
此諸機關雖有所作。
而於彼事都無分别。
所以者何。
機關法爾無分别故。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諸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有所為故而成立之。
既成立已雖能成辦種種事業。
而於其中都無分别。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爾於法無分别故。
△第四分堅固品第二十七之一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為行堅固法。
為行不堅固法。
善現答言: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行不堅固法。
不行堅固法。
何以故?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一切法。
畢竟皆無堅固性故。
所以者何。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於深般若波羅蜜多及一切法。
尚不見有非堅固法可得。
況見有堅固法可得。
時有無量欲界天子色界天子鹹作是念。
若菩薩乘善男子等。
能發無上正等覺心。
雖行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
而於實際能不作證。
不堕聲聞及獨覺地。
由此因緣是有情類。
甚為希有能為難事應當敬禮。
所以者何。
是菩薩乘善男子等。
雖行法性而於其中能不作證。
爾時善現知諸天子心之所念。
便告之言:此菩薩乘善男子等。
不證實際不堕聲聞及獨覺地。
非甚希有亦未為難。
若菩薩摩诃薩知一切法及諸有情畢竟非有皆不可得。
而發無上正等覺心。
被精進甲誓度無量無邊有情。
令入無馀般涅槃界。
是菩薩摩诃薩。
乃甚希有能為難事。
天子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雖知有情畢竟非有都不可得。
而發無上正等覺心。
被精進甲為欲調伏諸有情類。
如有為欲調伏虛空。
何以故?諸天子。
虛空離故當知一切有情亦離。
虛空空故當知一切有情亦空。
虛空不堅實故。
當知一切有情亦不堅實。
虛空無所有故當知一切有情亦無所有。
由此因緣是菩薩摩诃薩。
乃甚希有能為難事。
天子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被大願铠。
為欲調伏一切有情。
而諸有情畢竟非有都不可得。
如有被铠與虛空戰。
天子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被大願铠。
為欲饒益一切有情。
而諸有情及大願铠畢竟非有俱不可得。
何以故?諸天子。
有情離故此大願铠當知亦離。
有情空故此大願铠當知亦空。
有情不堅實故此大願铠當知亦不堅實。
有情無所有故此大願铠當知亦無所有。
天子當知。
是菩薩摩诃薩調伏饒益諸有情事亦不可得。
何以故?諸天子有情離故。
此調伏饒益事當知亦離。
有情空故此調伏饒益事當知亦空。
有情不堅實故此調伏饒益事當知亦不堅實。
有情無所有故此調伏饒益事當知亦無所有。
天子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亦無所有。
何以故?諸天子。
有情離故諸菩薩摩诃薩當知亦離。
有情空故諸菩薩摩诃薩當知亦空。
有情不堅實故諸菩薩摩诃薩當知亦不堅實。
有情無所有故諸菩薩摩诃薩當知亦無所有。
天子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聞如是語。
心不沈沒亦不憂悔不驚不怖。
當知是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諸天子。
有情離故當知色蘊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受想行識蘊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眼處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耳鼻舌身意處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色處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聲香味觸法處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眼界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耳鼻舌身意界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色界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聲香味觸法界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眼識界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耳鼻舌身意識界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眼觸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耳鼻舌身意觸亦離。
有情離故當知眼觸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