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五十
關燈
小
中
大
報言:慈氏菩薩久已受得大菩提記。
一生所系定當作佛。
善能酬答一切難問。
現在此會宜請問之。
補處慈尊定當為答時舍利子如善現言:恭敬請問慈氏菩薩。
時慈氏菩薩還诘善現言:尊者所言慈氏菩薩能答此義。
何等名為慈氏菩薩為名能答。
為色能答。
為受想行識能答。
為顯能答。
為形能答。
為色空能答。
為受想行識空能答耶。
且慈氏名不能答。
色亦不能答。
受想行識亦不能答。
顯亦不能答。
形亦不能答。
色空亦不能答。
受想行識空亦不能答。
所以者何。
我都不見有法能答。
有法所答答處答時及由此答。
皆亦不見。
我都不見有法能記。
有法所記記處記時及由此記皆亦不見。
何以故?以一切法本性皆空。
都無所有無二無别。
畢竟推徵不可得故。
時舍利子問慈氏菩薩言:仁者所說法。
為如所證不。
慈氏菩薩摩诃薩言:我所說法非如所證。
所以者何。
我所證法不可說故。
又舍利子,我都不見有所證法自性可得。
如心所思。
如言所說,又舍利子,諸法自性非身能觸。
非語能表。
非意能念。
何以故?舍利子,以一切法無自性故。
時舍利子作是念言:慈氏菩薩覺慧甚深。
長夜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如是說。
爾時佛告舍利子言:汝心所念慈氏菩薩覺慧甚深。
長夜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如是說者,舍利子,如汝所念。
又舍利子,於意雲何。
汝由是法成阿羅漢。
為見此法是可說不。
舍利子曰:不也世尊,佛告舍利子,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所證法性亦複如是不可宣說。
又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不作是念。
我由此法於佛無上正等菩提。
已得受記。
今得受記。
當得受記。
不作是念。
我由此法當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菩薩摩诃薩能如是行。
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能如是行。
不生疑惑我於無上正等菩提為得不得。
但作是念。
我勤精進定得無上正等菩提。
已於菩提得勝力故。
若菩薩摩诃薩能如是行。
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又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聞甚深法不驚不恐。
不怖不畏不沈不沒。
於得無上正等菩提。
亦無怖畏決定自知我當證故。
又舍利子,是諸菩薩若在曠野。
有惡獸處亦無怖畏。
所以者何。
是諸菩薩為欲饒益諸有情故。
能舍一切内外所有。
恒作是念。
若有惡鬼及惡獸等欲啖我身。
我當施與令其充足。
由此善根令我布施波羅蜜多速得圓滿疾近無上正等菩提。
我當如是勤修正行。
證得無上正等覺時。
我佛土中得無一切傍生餓鬼。
又舍利子,是諸菩薩若在曠野。
有惡賊處亦無怖畏。
所以者何。
是諸菩薩為欲饒益諸有情故。
能舍一切内外所有。
樂修諸善於身命财無所顧吝。
恒作是念。
若諸有情競來劫奪我諸資具。
我當恭敬歡喜施與。
或有因斯害我身命。
我終於彼不生瞋恨。
亦不發生身語意惡。
由此因緣令我布施淨戒安忍波羅蜜多速得圓滿疾近無上正等菩提。
我當如是勤修正行。
證得無上正等覺時。
我佛土中得無一切劫害怨賊。
由我佛土極清淨故亦無馀惡。
又舍利子,是諸菩薩若在曠野無水之處亦無怖畏。
所以者何。
菩薩法爾無諸怖畏。
恒作是念。
我當求學斷諸有情渴愛之法。
不應於此而生怖畏。
設我由此渴乏命終。
於諸有情必不舍離。
大悲作意施妙法水。
奇哉薄福是諸有情。
居在如斯無水世界。
我當如是勤修正行。
證得無上正等覺時。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一切燋渴乏水曠野。
我當方便勸諸有情修勝福業。
随所在處皆令具足八功德水。
我由如是堅猛精進。
方便教化一切有情。
由此因緣令我精進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近無上正等菩提。
又舍利子,是諸菩薩在饑馑國亦無怖畏。
所以者何。
是諸菩薩被功德铠。
勇猛精進嚴淨佛土。
作是願言: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一切饑馑。
諸有情類具足快樂。
随意所須應念即至。
如諸天上所念皆得。
我當發起堅猛精進。
令諸有情法願滿足。
一切時處一切有情。
於一切種命緣資具無所乏少。
又舍利子,是諸菩薩遇疾疫時亦無怖畏。
所以者何。
是諸菩薩恒審觀察。
無法名玻亦無有法可名病者,一切皆空不應怖畏。
我當如是勤修正行。
證得無上正等覺時。
我佛土中諸有情類。
得無一切災橫疾疫。
精進修行殊勝正行。
又舍利子,是諸菩薩若念無上正等菩提。
經久乃得不應怖畏。
所以者何。
前際劫數雖有無量。
而一念頃憶念分别積集所成。
後際劫數應知亦爾。
是故菩薩不應於中生久遠想。
而謂無上正等菩提要經長時。
方乃證得便生怖畏。
何以故?前際後際劫數長短。
皆一刹那心相應故。
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诃薩雖聞經久乃證無上正等菩提。
而於其中審谛觀察不生怖畏。
又舍利子,若諸菩薩於馀一切見聞覺知可怖畏法不生怖畏。
應知速證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是故舍利子,菩薩摩诃薩欲疾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應随如來真淨空教。
被功德铠精勤修學。
於一切法不應怖畏。
△第四分克伽天品第二十 爾時會中有一天女名克伽天。
從座而起稽首佛足。
偏覆左肩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於是處亦無怖畏。
於諸法中亦無疑惑。
我未來世亦為有情
一生所系定當作佛。
善能酬答一切難問。
現在此會宜請問之。
補處慈尊定當為答時舍利子如善現言:恭敬請問慈氏菩薩。
時慈氏菩薩還诘善現言:尊者所言慈氏菩薩能答此義。
何等名為慈氏菩薩為名能答。
為色能答。
為受想行識能答。
為顯能答。
為形能答。
為色空能答。
為受想行識空能答耶。
且慈氏名不能答。
色亦不能答。
受想行識亦不能答。
顯亦不能答。
形亦不能答。
色空亦不能答。
受想行識空亦不能答。
所以者何。
我都不見有法能答。
有法所答答處答時及由此答。
皆亦不見。
我都不見有法能記。
有法所記記處記時及由此記皆亦不見。
何以故?以一切法本性皆空。
都無所有無二無别。
畢竟推徵不可得故。
時舍利子問慈氏菩薩言:仁者所說法。
為如所證不。
慈氏菩薩摩诃薩言:我所說法非如所證。
所以者何。
我所證法不可說故。
又舍利子,我都不見有所證法自性可得。
如心所思。
如言所說,又舍利子,諸法自性非身能觸。
非語能表。
非意能念。
何以故?舍利子,以一切法無自性故。
時舍利子作是念言:慈氏菩薩覺慧甚深。
長夜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如是說。
爾時佛告舍利子言:汝心所念慈氏菩薩覺慧甚深。
長夜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如是說者,舍利子,如汝所念。
又舍利子,於意雲何。
汝由是法成阿羅漢。
為見此法是可說不。
舍利子曰:不也世尊,佛告舍利子,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所證法性亦複如是不可宣說。
又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不作是念。
我由此法於佛無上正等菩提。
已得受記。
今得受記。
當得受記。
不作是念。
我由此法當證無上正等菩提。
若菩薩摩诃薩能如是行。
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诃薩能如是行。
不生疑惑我於無上正等菩提為得不得。
但作是念。
我勤精進定得無上正等菩提。
已於菩提得勝力故。
若菩薩摩诃薩能如是行。
是行般若波羅蜜多。
又舍利子,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聞甚深法不驚不恐。
不怖不畏不沈不沒。
於得無上正等菩提。
亦無怖畏決定自知我當證故。
又舍利子,是諸菩薩若在曠野。
有惡獸處亦無怖畏。
所以者何。
是諸菩薩為欲饒益諸有情故。
能舍一切内外所有。
恒作是念。
若有惡鬼及惡獸等欲啖我身。
我當施與令其充足。
由此善根令我布施波羅蜜多速得圓滿疾近無上正等菩提。
我當如是勤修正行。
證得無上正等覺時。
我佛土中得無一切傍生餓鬼。
又舍利子,是諸菩薩若在曠野。
有惡賊處亦無怖畏。
所以者何。
是諸菩薩為欲饒益諸有情故。
能舍一切内外所有。
樂修諸善於身命财無所顧吝。
恒作是念。
若諸有情競來劫奪我諸資具。
我當恭敬歡喜施與。
或有因斯害我身命。
我終於彼不生瞋恨。
亦不發生身語意惡。
由此因緣令我布施淨戒安忍波羅蜜多速得圓滿疾近無上正等菩提。
我當如是勤修正行。
證得無上正等覺時。
我佛土中得無一切劫害怨賊。
由我佛土極清淨故亦無馀惡。
又舍利子,是諸菩薩若在曠野無水之處亦無怖畏。
所以者何。
菩薩法爾無諸怖畏。
恒作是念。
我當求學斷諸有情渴愛之法。
不應於此而生怖畏。
設我由此渴乏命終。
於諸有情必不舍離。
大悲作意施妙法水。
奇哉薄福是諸有情。
居在如斯無水世界。
我當如是勤修正行。
證得無上正等覺時。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一切燋渴乏水曠野。
我當方便勸諸有情修勝福業。
随所在處皆令具足八功德水。
我由如是堅猛精進。
方便教化一切有情。
由此因緣令我精進波羅蜜多。
速得圓滿疾近無上正等菩提。
又舍利子,是諸菩薩在饑馑國亦無怖畏。
所以者何。
是諸菩薩被功德铠。
勇猛精進嚴淨佛土。
作是願言: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我佛土中得無如是一切饑馑。
諸有情類具足快樂。
随意所須應念即至。
如諸天上所念皆得。
我當發起堅猛精進。
令諸有情法願滿足。
一切時處一切有情。
於一切種命緣資具無所乏少。
又舍利子,是諸菩薩遇疾疫時亦無怖畏。
所以者何。
是諸菩薩恒審觀察。
無法名玻亦無有法可名病者,一切皆空不應怖畏。
我當如是勤修正行。
證得無上正等覺時。
我佛土中諸有情類。
得無一切災橫疾疫。
精進修行殊勝正行。
又舍利子,是諸菩薩若念無上正等菩提。
經久乃得不應怖畏。
所以者何。
前際劫數雖有無量。
而一念頃憶念分别積集所成。
後際劫數應知亦爾。
是故菩薩不應於中生久遠想。
而謂無上正等菩提要經長時。
方乃證得便生怖畏。
何以故?前際後際劫數長短。
皆一刹那心相應故。
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诃薩雖聞經久乃證無上正等菩提。
而於其中審谛觀察不生怖畏。
又舍利子,若諸菩薩於馀一切見聞覺知可怖畏法不生怖畏。
應知速證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是故舍利子,菩薩摩诃薩欲疾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應随如來真淨空教。
被功德铠精勤修學。
於一切法不應怖畏。
△第四分克伽天品第二十 爾時會中有一天女名克伽天。
從座而起稽首佛足。
偏覆左肩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於是處亦無怖畏。
於諸法中亦無疑惑。
我未來世亦為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