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四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波羅蜜多能生信解。
是菩薩摩诃薩以何為自性。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诃薩以調伏遠離為自性。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是菩薩摩诃薩當何所趣。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當趣一切智智。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若菩薩摩诃薩趣一切智智者能覺是趣亦能宣說。
亦與有情作所歸趣。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菩薩摩诃薩趣一切智智者,能覺是趣亦能宣說。
亦與有情作所歸趣。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是菩薩摩诃薩能為難事。
謂著如是堅固甲胄。
我當度脫無量無數無邊有情令入涅槃。
而諸有情都不可得。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複次善現,是菩薩摩诃薩所著甲胄。
不屬色不為色。
不屬受想行識不為受想行識。
不屬聲聞獨覺地不為聲聞獨覺地。
不屬菩薩地不為菩薩地。
不屬佛地不為佛地。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皆無所屬皆無所為。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著如是堅固甲胄。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若菩薩摩诃薩能著如是堅固甲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即於三處無所住著。
何等為三。
一聲聞地。
二獨覺地。
三如來地。
佛告善現,汝觀何義作如是說。
善現答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無所住著。
無能修者,無所修法。
無修時處。
亦無由此而能修習。
所以者何。
非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中而有少分實法可得名能修等。
世尊,若修虛空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若修一切法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若修無所著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若修無所有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若修無攝受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若修除遣法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複次善現,應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最勝行住觀察不退轉菩薩摩诃薩。
若菩薩摩诃薩雖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而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所執著。
當知是為不退轉菩薩摩诃薩。
複次善現,諸有不退轉菩薩摩诃薩。
不執他語及他教敕以為真要。
非但信他而有所作。
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其心不驚不恐不怖。
不沈不沒無疑無悔亦不迷悶。
於深般若波羅蜜多。
歡喜樂聞深心信受。
書持讀誦如理思惟。
為他演說常無厭倦。
當知如是不退轉菩薩摩诃薩先世已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所有義趣。
何以故?由此不退轉菩薩摩诃薩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其心不驚不恐不怖。
廣說乃至為他演說無厭倦故。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若菩薩摩诃薩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其心不驚不恐不怖。
廣說乃至為他演說常無厭倦。
是菩薩摩诃薩雲何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相續随順。
趣向臨入一切智智。
應作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是菩薩摩诃薩雲何相續随順趣向臨入一切智智。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相續随順趣向臨入虛空。
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是為菩薩摩诃薩相續随順趣向臨入一切智智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者何。
以一切智智無量無邊。
若無量無邊即非色。
亦非受想行識。
無得無現觀無證無道果。
無智無識無生無滅。
無成無壞無起無荊無修無作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無方無域亦無所祝唯可說為無量無邊。
善現當知。
虛空無量無邊故。
一切智智亦無量無邊。
一切智智無量無邊故無能證者,非色能證。
亦非受想行識能證。
非布施波羅蜜多能證。
亦非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能證。
所以者何。
色即是一切智智。
受想行識即是一切智智。
布施波羅蜜多即是一切智智。
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即是一切智智。
時天帝釋将領欲界諸天子衆。
大梵天王将領色界諸天子衆。
來詣佛所頂禮雙足。
右繞三匝卻住一面。
合掌恭敬俱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最為甚深難見難測。
爾時佛告諸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天子當知。
我觀此義初得無上正等覺時。
宴坐思惟不樂說法心作是念。
我所證法微妙甚深。
非諸世間卒能信受。
天子當知。
我所證法即是般若波羅蜜多。
此法甚深。
非能證非所證。
無證處無證時。
天子當知。
虛空甚深故此法甚深。
我甚深故此法甚深。
一切法無來無去故此法甚深。
一切法無量無邊故此法甚深。
一切法無生無滅故此法甚深。
一切法無染無淨故此法甚深。
時諸天子複白佛言:甚奇世尊,希有善逝。
佛所說法微妙甚深。
一切世間難信難解。
所以者何。
佛所說法不為攝受不為棄舍。
世間有情多行攝受或行棄舍。
是故世間於佛所說不能信解。
爾時佛告諸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第四分真如品第十六之一 爾時具壽善現便白佛言:世尊,佛所說法微妙甚深。
於一切法皆能随順無所障礙。
佛所說法無障礙相。
與虛空等都無足迹。
佛所說法無待對相無第二故。
佛所說法無與等相無敵對故。
佛所說法都無足迹無生滅故。
佛所說法都無生滅。
一切生滅不可得故。
佛所說法都無蹊徑。
一切蹊徑不可得故。
佛所說法都無戲論。
分别言說不可
是菩薩摩诃薩以何為自性。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诃薩以調伏遠離為自性。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是菩薩摩诃薩當何所趣。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當趣一切智智。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若菩薩摩诃薩趣一切智智者能覺是趣亦能宣說。
亦與有情作所歸趣。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菩薩摩诃薩趣一切智智者,能覺是趣亦能宣說。
亦與有情作所歸趣。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是菩薩摩诃薩能為難事。
謂著如是堅固甲胄。
我當度脫無量無數無邊有情令入涅槃。
而諸有情都不可得。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複次善現,是菩薩摩诃薩所著甲胄。
不屬色不為色。
不屬受想行識不為受想行識。
不屬聲聞獨覺地不為聲聞獨覺地。
不屬菩薩地不為菩薩地。
不屬佛地不為佛地。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皆無所屬皆無所為。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著如是堅固甲胄。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若菩薩摩诃薩能著如是堅固甲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即於三處無所住著。
何等為三。
一聲聞地。
二獨覺地。
三如來地。
佛告善現,汝觀何義作如是說。
善現答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無所住著。
無能修者,無所修法。
無修時處。
亦無由此而能修習。
所以者何。
非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中而有少分實法可得名能修等。
世尊,若修虛空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若修一切法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若修無所著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若修無所有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若修無攝受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若修除遣法是修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複次善現,應依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最勝行住觀察不退轉菩薩摩诃薩。
若菩薩摩诃薩雖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而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所執著。
當知是為不退轉菩薩摩诃薩。
複次善現,諸有不退轉菩薩摩诃薩。
不執他語及他教敕以為真要。
非但信他而有所作。
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其心不驚不恐不怖。
不沈不沒無疑無悔亦不迷悶。
於深般若波羅蜜多。
歡喜樂聞深心信受。
書持讀誦如理思惟。
為他演說常無厭倦。
當知如是不退轉菩薩摩诃薩先世已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所有義趣。
何以故?由此不退轉菩薩摩诃薩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其心不驚不恐不怖。
廣說乃至為他演說無厭倦故。
具壽善現便白佛言:若菩薩摩诃薩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其心不驚不恐不怖。
廣說乃至為他演說常無厭倦。
是菩薩摩诃薩雲何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诃薩相續随順。
趣向臨入一切智智。
應作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是菩薩摩诃薩雲何相續随順趣向臨入一切智智。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诃薩相續随順趣向臨入虛空。
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是為菩薩摩诃薩相續随順趣向臨入一切智智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者何。
以一切智智無量無邊。
若無量無邊即非色。
亦非受想行識。
無得無現觀無證無道果。
無智無識無生無滅。
無成無壞無起無荊無修無作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無方無域亦無所祝唯可說為無量無邊。
善現當知。
虛空無量無邊故。
一切智智亦無量無邊。
一切智智無量無邊故無能證者,非色能證。
亦非受想行識能證。
非布施波羅蜜多能證。
亦非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能證。
所以者何。
色即是一切智智。
受想行識即是一切智智。
布施波羅蜜多即是一切智智。
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即是一切智智。
時天帝釋将領欲界諸天子衆。
大梵天王将領色界諸天子衆。
來詣佛所頂禮雙足。
右繞三匝卻住一面。
合掌恭敬俱白佛言: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最為甚深難見難測。
爾時佛告諸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天子當知。
我觀此義初得無上正等覺時。
宴坐思惟不樂說法心作是念。
我所證法微妙甚深。
非諸世間卒能信受。
天子當知。
我所證法即是般若波羅蜜多。
此法甚深。
非能證非所證。
無證處無證時。
天子當知。
虛空甚深故此法甚深。
我甚深故此法甚深。
一切法無來無去故此法甚深。
一切法無量無邊故此法甚深。
一切法無生無滅故此法甚深。
一切法無染無淨故此法甚深。
時諸天子複白佛言:甚奇世尊,希有善逝。
佛所說法微妙甚深。
一切世間難信難解。
所以者何。
佛所說法不為攝受不為棄舍。
世間有情多行攝受或行棄舍。
是故世間於佛所說不能信解。
爾時佛告諸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第四分真如品第十六之一 爾時具壽善現便白佛言:世尊,佛所說法微妙甚深。
於一切法皆能随順無所障礙。
佛所說法無障礙相。
與虛空等都無足迹。
佛所說法無待對相無第二故。
佛所說法無與等相無敵對故。
佛所說法都無足迹無生滅故。
佛所說法都無生滅。
一切生滅不可得故。
佛所說法都無蹊徑。
一切蹊徑不可得故。
佛所說法都無戲論。
分别言說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