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四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顯何法。
佛告善現,我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都無所顯。
所以者何。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教中。
不顯示色。
亦不顯示受想行識。
不顯示預流果。
亦不顯示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
亦不顯示一切菩薩摩诃薩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即是廣大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汝緣何意作如是說。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即是廣大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色不作大不作校於受想行識亦不作大不作校於色不作集不作散。
於受想行識亦不作集不作散。
於色不作有力不作無力。
於受想行識亦不作有力不作無力。
如是乃至於諸如來應正等覺不作大不作校於佛所得一切智智亦不作大不作校於諸如來應正等覺不作集不作散。
於佛所得一切智智亦不作集不作散。
於諸如來應正等覺不作有力不作無力。
於佛所得一切智智亦不作有力不作無力。
所以者何。
五蘊乃至一切智智。
非大非小非集非散非有力非無力。
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若菩薩摩诃薩起如是想。
非行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者何。
如是諸想非深般若波羅蜜多等流果故。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如是想。
我當度脫若幹有情入無馀依般涅槃界。
若有此想是則名為大。
有所得非有所得能有所辦。
所以者何。
有情無生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生。
有情無自性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自性。
有情遠離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遠離。
有情不可思議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不可思議。
有情無壞法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壞法。
有情無覺知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覺知。
有情如義無證覺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如義亦無證覺。
有情力不成就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力亦不成就。
世尊,我緣此意故作是說。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即是廣大波羅蜜多。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辦大事故。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诃薩於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深信解無疑無惑亦不迷謬。
是菩薩摩诃薩從何處沒來生此間。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已經幾時。
於深法義能随覺了。
佛告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從十方界所事諸佛法會中沒來生此間。
是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已經無量無數大劫。
於深法義能随覺了。
所以者何。
若菩薩摩诃薩從他方界所事諸佛法會中沒來生此者,是菩薩摩诃薩已多親近諸佛世尊,曾問此中甚深法義。
於深般若波羅蜜多。
若見若聞便作是念。
我今見佛聞佛所說,由此因緣若聞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屬耳聽聞恭敬信受。
於深法義斷諸疑惑。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已曾供養無量諸佛。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已經多劫故於今生能辦是事。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為可聽聞。
為可觀察。
為可引發。
為可憶念。
為可示現是此是彼。
為可顯了處時差别。
為可宣說諸行狀相。
顯示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不。
佛言不也。
善現當知。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非蘊界處自性差别可能顯示。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畢竟遠離。
非遠離法可能顯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離蘊界處亦不能覺。
所以者何。
即蘊界處能覺諸法畢竟遠離說名般若波羅蜜多。
是故般若波羅蜜多。
與蘊界處無二無别。
善現當知。
即一切法畢竟空故。
性遠離故。
永寂靜故名不可得。
即不可得說名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若時無想亦無等想施設言說是時名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積行久如。
能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此應分别以諸菩薩根差别故。
善現當知。
有菩薩摩诃薩從初發心遇真善友方便攝受。
即能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是菩薩摩诃薩有方便善巧故不謗正法。
不見諸法有增有減。
常不遠離菩薩正行。
常不遠離諸佛菩薩。
恒種善根身心清淨。
嚴淨佛土成熟有情。
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有菩薩乘善男子等。
雖曾得見多百千佛。
於諸佛所修行梵行。
而有所得為方便故。
不能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不生信解即便舍去。
所以者何。
是菩薩乘善男子等。
過去佛所曾聞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生恭敬。
不恭敬故不數聽聞。
不數聞故不能親近。
不親近故不能請問。
不請問故不能信解。
不信解故舍衆而去。
由此因緣造作增長匮正法業。
由宿習力今聞說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還複舍去不生恭敬不能信受。
不信受故若身若心皆不和合。
不和合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不能解了。
彼於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
不能信受不能聽聞。
不能解了不能觀察。
造作增長匮正法業。
由此業故造作增長惡慧罪業。
由此業故聞深般若波羅蜜多毀謗厭舍。
善現當知。
是菩薩乘善男子等。
毀謗
佛告善現,我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都無所顯。
所以者何。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教中。
不顯示色。
亦不顯示受想行識。
不顯示預流果。
亦不顯示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
亦不顯示一切菩薩摩诃薩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即是廣大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汝緣何意作如是說。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即是廣大波羅蜜多。
善現答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於色不作大不作校於受想行識亦不作大不作校於色不作集不作散。
於受想行識亦不作集不作散。
於色不作有力不作無力。
於受想行識亦不作有力不作無力。
如是乃至於諸如來應正等覺不作大不作校於佛所得一切智智亦不作大不作校於諸如來應正等覺不作集不作散。
於佛所得一切智智亦不作集不作散。
於諸如來應正等覺不作有力不作無力。
於佛所得一切智智亦不作有力不作無力。
所以者何。
五蘊乃至一切智智。
非大非小非集非散非有力非無力。
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若菩薩摩诃薩起如是想。
非行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者何。
如是諸想非深般若波羅蜜多等流果故。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無如是想。
我當度脫若幹有情入無馀依般涅槃界。
若有此想是則名為大。
有所得非有所得能有所辦。
所以者何。
有情無生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生。
有情無自性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自性。
有情遠離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遠離。
有情不可思議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不可思議。
有情無壞法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壞法。
有情無覺知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無覺知。
有情如義無證覺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如義亦無證覺。
有情力不成就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力亦不成就。
世尊,我緣此意故作是說。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即是廣大波羅蜜多。
所以者何。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辦大事故。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诃薩於深般若波羅蜜多。
能深信解無疑無惑亦不迷謬。
是菩薩摩诃薩從何處沒來生此間。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已經幾時。
於深法義能随覺了。
佛告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從十方界所事諸佛法會中沒來生此間。
是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已經無量無數大劫。
於深法義能随覺了。
所以者何。
若菩薩摩诃薩從他方界所事諸佛法會中沒來生此者,是菩薩摩诃薩已多親近諸佛世尊,曾問此中甚深法義。
於深般若波羅蜜多。
若見若聞便作是念。
我今見佛聞佛所說,由此因緣若聞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屬耳聽聞恭敬信受。
於深法義斷諸疑惑。
舍利子,是菩薩摩诃薩已曾供養無量諸佛。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已經多劫故於今生能辦是事。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為可聽聞。
為可觀察。
為可引發。
為可憶念。
為可示現是此是彼。
為可顯了處時差别。
為可宣說諸行狀相。
顯示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不。
佛言不也。
善現當知。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非蘊界處自性差别可能顯示。
所以者何。
以一切法畢竟遠離。
非遠離法可能顯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離蘊界處亦不能覺。
所以者何。
即蘊界處能覺諸法畢竟遠離說名般若波羅蜜多。
是故般若波羅蜜多。
與蘊界處無二無别。
善現當知。
即一切法畢竟空故。
性遠離故。
永寂靜故名不可得。
即不可得說名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當知。
若時無想亦無等想施設言說是時名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具壽善現複白佛言:諸菩薩摩诃薩積行久如。
能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此應分别以諸菩薩根差别故。
善現當知。
有菩薩摩诃薩從初發心遇真善友方便攝受。
即能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是菩薩摩诃薩有方便善巧故不謗正法。
不見諸法有增有減。
常不遠離菩薩正行。
常不遠離諸佛菩薩。
恒種善根身心清淨。
嚴淨佛土成熟有情。
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有菩薩乘善男子等。
雖曾得見多百千佛。
於諸佛所修行梵行。
而有所得為方便故。
不能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不生信解即便舍去。
所以者何。
是菩薩乘善男子等。
過去佛所曾聞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生恭敬。
不恭敬故不數聽聞。
不數聞故不能親近。
不親近故不能請問。
不請問故不能信解。
不信解故舍衆而去。
由此因緣造作增長匮正法業。
由宿習力今聞說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還複舍去不生恭敬不能信受。
不信受故若身若心皆不和合。
不和合故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不能解了。
彼於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義趣。
不能信受不能聽聞。
不能解了不能觀察。
造作增長匮正法業。
由此業故造作增長惡慧罪業。
由此業故聞深般若波羅蜜多毀謗厭舍。
善現當知。
是菩薩乘善男子等。
毀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