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三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分妙行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
住王舍城鹫峰山中。
與大刍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阿羅漢。
諸漏已盡無複煩惱。
得真自在。
心善解脫。
慧善解脫。
如調慧馬。
亦如大龍。
已作所作。
已辦所辦。
棄諸重擔。
逮得己利盡諸有結。
正知解脫至心自在,第一究竟。
除阿難陀獨居學地。
具壽善現而為上首。
爾時佛告具壽善現,汝以辯才。
應為菩薩摩诃薩衆。
宣說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授教誡諸菩薩摩诃薩。
令於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究竟。
時舍利子作是念言:今者善現,為以自力為諸菩薩摩诃薩衆宣說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為承如來威神之力。
具壽善現承佛威神。
知舍利子心之所念。
便告具壽舍利子言:世尊弟子敢有宣說顯了開示。
皆承如來威神之力。
何以故?舍利子,佛先為他宣說顯了開示法要。
彼依佛教精勤修學。
乃至證得諸法實性。
後轉為他有所宣說顯了開示。
若與法性能不相違。
皆是如來威神加被。
亦是所證法性等流。
是故我當為諸菩薩摩诃薩衆。
宣說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授教誡令於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究竟皆承佛力。
非自辯才能為斯事。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世尊,令我為諸菩薩摩诃薩衆宣說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授教誡諸菩薩摩诃薩。
令於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究竟。
世尊,所言諸菩薩者,何法增語。
謂為菩薩。
世尊,我不見有法可名菩薩摩诃薩者,亦不見有法可名般若波羅蜜多。
世尊,我於菩薩及菩薩法不見不得。
亦複不見不得般若波羅蜜多。
雲何令我為諸菩薩摩诃薩衆宣說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世尊,我以何等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授教誡何等菩薩摩诃薩衆。
令於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究竟。
世尊,若菩薩摩诃薩聞如是語心不沈沒亦無退屈不驚不怖。
如深般若波羅蜜多所說而祝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令得究竟。
當知即是教授教誡諸菩薩摩诃薩。
令於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究竟。
亦名為彼宣說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世尊,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如是學。
謂不執著大菩提心。
所以者何。
心非心性本性淨故。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為有非心心之性不。
善現反問舍利子言:非心心性若有若無為可得不。
舍利子言:不也善現,善現便謂舍利子言:非心心性若有若無既不可得。
如何可問為有非心心之性不。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何等名為心非心性。
善現答言:若無變壞亦無分别。
是則名為心非心性。
時舍利子贊善現言:善哉善哉!誠如所說,佛說仁者住無诤定最為第一實如聖言:若菩薩摩诃薩聞如是語心不沈沒亦無退屈不驚不怖。
當知已於所求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
若菩薩摩诃薩如是觀察心非心性。
當知不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欲勤修學諸聲聞地若獨覺地若菩薩地。
皆應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
方便善巧令所修行速得究竟。
所以者何。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中。
廣說一切所應學法。
若菩薩摩诃薩勤求無上正等菩提。
欲正修行諸菩薩行。
欲具成就方便善巧及諸佛法。
皆應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至心聽聞受持讀誦令善通利如說修行。
所以者何。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中。
廣說一切諸菩薩摩诃薩所應學法。
若菩薩摩诃薩能於此中精勤修學。
必得無上正等菩提。
一切所求無不滿足。
爾時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世尊,我觀菩薩但有假名不知不得不見實事。
我觀般若波羅蜜多亦但有假名不知不得不見實事。
當為何等菩薩摩诃薩宣說開示何等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授教誡何等菩薩摩诃薩。
令於何等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究竟。
世尊,我觀菩薩及深般若波羅蜜多但有假名不知不得不見實事。
而於其中說有菩薩及深般若波羅蜜多便有疑悔。
世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菩薩名。
俱無決定亦無住處。
所以者何。
如是二名俱無所有。
無所有法無定無祝若菩薩摩诃薩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亦無退屈。
不驚不怖深心信解。
當知是菩薩摩诃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常不遠離。
以無所住而為方便。
安住菩薩不退轉地。
複次世尊,諸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不應住色。
亦不應住受想行識。
所以者何。
若住於色便作色行非行般若波羅蜜多。
若住受想行識便作受想行識行非行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者何。
非作行者能攝般若波羅蜜多。
不攝般若波羅蜜多。
則於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習。
若於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習。
則於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
若於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
便不能得一切智智。
若不能得一切智智。
便不能攝所攝有情
住王舍城鹫峰山中。
與大刍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皆阿羅漢。
諸漏已盡無複煩惱。
得真自在。
心善解脫。
慧善解脫。
如調慧馬。
亦如大龍。
已作所作。
已辦所辦。
棄諸重擔。
逮得己利盡諸有結。
正知解脫至心自在,第一究竟。
除阿難陀獨居學地。
具壽善現而為上首。
爾時佛告具壽善現,汝以辯才。
應為菩薩摩诃薩衆。
宣說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授教誡諸菩薩摩诃薩。
令於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究竟。
時舍利子作是念言:今者善現,為以自力為諸菩薩摩诃薩衆宣說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為承如來威神之力。
具壽善現承佛威神。
知舍利子心之所念。
便告具壽舍利子言:世尊弟子敢有宣說顯了開示。
皆承如來威神之力。
何以故?舍利子,佛先為他宣說顯了開示法要。
彼依佛教精勤修學。
乃至證得諸法實性。
後轉為他有所宣說顯了開示。
若與法性能不相違。
皆是如來威神加被。
亦是所證法性等流。
是故我當為諸菩薩摩诃薩衆。
宣說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授教誡令於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究竟皆承佛力。
非自辯才能為斯事。
爾時善現便白佛言:世尊,令我為諸菩薩摩诃薩衆宣說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授教誡諸菩薩摩诃薩。
令於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究竟。
世尊,所言諸菩薩者,何法增語。
謂為菩薩。
世尊,我不見有法可名菩薩摩诃薩者,亦不見有法可名般若波羅蜜多。
世尊,我於菩薩及菩薩法不見不得。
亦複不見不得般若波羅蜜多。
雲何令我為諸菩薩摩诃薩衆宣說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世尊,我以何等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授教誡何等菩薩摩诃薩衆。
令於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究竟。
世尊,若菩薩摩诃薩聞如是語心不沈沒亦無退屈不驚不怖。
如深般若波羅蜜多所說而祝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令得究竟。
當知即是教授教誡諸菩薩摩诃薩。
令於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究竟。
亦名為彼宣說開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複次世尊,若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如是學。
謂不執著大菩提心。
所以者何。
心非心性本性淨故。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為有非心心之性不。
善現反問舍利子言:非心心性若有若無為可得不。
舍利子言:不也善現,善現便謂舍利子言:非心心性若有若無既不可得。
如何可問為有非心心之性不。
時舍利子問善現言:何等名為心非心性。
善現答言:若無變壞亦無分别。
是則名為心非心性。
時舍利子贊善現言:善哉善哉!誠如所說,佛說仁者住無诤定最為第一實如聖言:若菩薩摩诃薩聞如是語心不沈沒亦無退屈不驚不怖。
當知已於所求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
若菩薩摩诃薩如是觀察心非心性。
當知不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
欲勤修學諸聲聞地若獨覺地若菩薩地。
皆應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
方便善巧令所修行速得究竟。
所以者何。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中。
廣說一切所應學法。
若菩薩摩诃薩勤求無上正等菩提。
欲正修行諸菩薩行。
欲具成就方便善巧及諸佛法。
皆應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至心聽聞受持讀誦令善通利如說修行。
所以者何。
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中。
廣說一切諸菩薩摩诃薩所應學法。
若菩薩摩诃薩能於此中精勤修學。
必得無上正等菩提。
一切所求無不滿足。
爾時具壽善現複白佛言:世尊,我觀菩薩但有假名不知不得不見實事。
我觀般若波羅蜜多亦但有假名不知不得不見實事。
當為何等菩薩摩诃薩宣說開示何等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教授教誡何等菩薩摩诃薩。
令於何等般若波羅蜜多速得究竟。
世尊,我觀菩薩及深般若波羅蜜多但有假名不知不得不見實事。
而於其中說有菩薩及深般若波羅蜜多便有疑悔。
世尊,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及菩薩名。
俱無決定亦無住處。
所以者何。
如是二名俱無所有。
無所有法無定無祝若菩薩摩诃薩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心不沈沒亦無退屈。
不驚不怖深心信解。
當知是菩薩摩诃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常不遠離。
以無所住而為方便。
安住菩薩不退轉地。
複次世尊,諸菩薩摩诃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不應住色。
亦不應住受想行識。
所以者何。
若住於色便作色行非行般若波羅蜜多。
若住受想行識便作受想行識行非行般若波羅蜜多。
所以者何。
非作行者能攝般若波羅蜜多。
不攝般若波羅蜜多。
則於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習。
若於般若波羅蜜多不能修習。
則於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
若於般若波羅蜜多不能圓滿。
便不能得一切智智。
若不能得一切智智。
便不能攝所攝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