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三十

關燈
内道外道亦爾。

    如施諸聖異生亦爾。

    如施尊貴下賤亦爾。

    上從諸佛下至傍生。

    平等平等無所分别。

    不觀福田勝劣有異。

    所以者何。

    諸菩薩摩诃薩達一切法及諸有情自相皆空都無差别故。

    無異想而行布施。

    是菩薩摩诃薩由無異想而行布施。

    當得無異無分别果。

    謂得圓滿一切智智及馀無量無邊佛法。

    善現當知。

    若菩薩摩诃薩見乞者來。

    便作是念。

    此來乞者,若是如來應正等覺是福田故我應施之。

    若非如來應正等覺。

    是傍生等非福田故不應施與。

    是菩薩摩诃薩作如是念。

    違菩薩法。

    所以者何。

    諸菩薩摩诃薩要淨自心福田方淨。

    見諸乞者不應念言:如是有情有所求乞我當施與。

    如是有情有所求乞我不應施。

    若作是念。

    違本所發大菩提心。

    謂諸菩薩本發無上正等覺心。

    我為有情當作依怙洲渚舍宅救護之處。

    見乞者來應作是念。

    今此有情貧窮孤露。

    我當以施而攝益之。

    彼由此緣亦能轉施。

    少欲喜足離斷生命。

    廣說乃至離雜穢語。

    亦能調伏貪瞋邪見。

    由此因緣命終已後。

    生刹帝利大族乃至或生居士大族。

    或馀随一富貴處生。

    豐饒财寶修諸善業。

    或由此施攝益因緣。

    漸依三乘而得解脫。

    複次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若諸怨敵或馀有情。

    來至其所為損害故。

    或匮乏故有所求乞。

    是菩薩摩诃薩不應發起分别異心。

    此應施與此不應施。

    但應發起平等之心。

    随求身分及馀财寶國城妻子皆應惠施。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普為利樂諸有情故。

    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若當發起分别異心。

    此應施與此不應施。

    便為諸佛獨覺聲聞菩薩天人阿素洛等諸賢聖衆。

    皆共呵責。

    誰要請汝發菩提心。

    誓普饒益諸有情類。

    無歸依者為作歸依。

    無舍宅者為作舍宅。

    無救護者為作救護。

    無洲渚者為作洲渚。

    不安樂者令其安樂。

    而今簡擇有施不施。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有人非人來至其所。

    求索身分手足支節。

    是菩薩摩诃薩不應發起分别二心為施不施。

    唯作是念。

    随彼所求皆當施與。

    所以者何。

    是菩薩摩诃薩常作是念。

    我為饒益諸有情故而受此身。

    諸有來求必當施與。

    不應不施故。

    見乞者便起是心。

    吾今此身本為他受。

    彼不來取尚應自送。

    況來求索而當不與。

    作是念已歡喜踴躍。

    自解支節而授與之。

    複自慶言今獲大利。

    謂舍雜穢得純淨身。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求大菩提應如是學。

    複次善現,若菩薩摩诃薩見諸乞者便起是心。

    今於此中誰施誰受。

    所施何物。

    由何為何。

    雲何布施。

    諸法自性皆不可得。

    所以者何。

    如是諸法皆畢竟空。

    非空法中有與有奪有施有受。

    善現當知。

    諸菩薩摩诃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應如是學諸法皆空。

    所謂或由内空故空。

    乃至或由無性自性空故空。

    是菩薩摩诃薩安住此空而行布施常無間斷。

    圓滿布施波羅蜜多。

    由此布施波羅蜜多得圓滿故。

    為他割截。

    劫奪一切内外物時。

    其心都無分别瞋恨。

    唯作是念。

    有情及法一切皆空。

    誰割截我。

    誰劫奪我。

    誰複受之。

    誰於此中作是空觀。

    複次善現,我以佛眼遍觀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有菩薩摩诃薩為欲饒益諸有情類。

    以故思願入大地獄。

    見諸有情受種種苦。

    見已發起三種示導。

    何等為三。

    一者神變。

    二者記說。

    三者教誡。

    是菩薩摩诃薩先以神變示導威力。

    滅除地獄湯火刀等種種苦具。

    次以記說示導威力。

    記彼有情心之所念而為說法。

    後以教誡示導威力。

    於彼發起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而為說法。

    令彼地獄諸有情類。

    於菩薩所生淨信心。

    由此因緣從地獄出。

    得生天上或生人中。

    漸依三乘而得解脫。

    複次善現,我以佛眼遍觀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有菩薩摩诃薩親近供養諸佛世尊,是菩薩摩诃薩親近供養佛世尊時。

    深心歡喜愛樂恭敬。

    非不歡喜愛樂恭敬。

    是菩薩摩诃薩於佛世尊所說正法。

    恭敬聽聞受持讀誦。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忘失。

    随所聞法能為有情無倒解說。

    令獲殊勝利益安樂。

    乃至無上正等菩提常無厭倦。

    複次善現,我以佛眼遍觀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有菩薩摩诃薩為欲饒益傍生趣中諸有情故自舍身命。

    是菩薩摩诃薩見諸傍生饑火所逼欲相殘害。

    起慈愍心自割身分斷諸支節散擲十方恣令食啖。

    諸傍生類得此菩薩身肉食者,皆於菩薩深起愛敬慚愧之心。

    由此因緣脫傍生趣。

    得生天上或生人中。

    值遇如來應正等覺。

    聞說正法如理修行。

    漸依三乘而得解脫。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诃薩能為世間作難作事多所饒益。

    謂為利樂諸有情故自發無上大菩提心。

    亦令他發自行種種如理正行。

    亦令他行出生死苦得涅槃樂。

    複次善現,我以佛眼遍觀十方克伽沙等諸佛世界。

    有菩薩摩诃薩為欲饒益餓鬼趣中諸有情類。

    以故思願往彼界中